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从中筛选出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8例口腔鳞癌患者,对年龄、性别、发病部位、T分期、微血管密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发病部位、病理分级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年龄(t=4.28)、性别(x^2=2.53)、病程(t=6.83)、发病部位(x^2=1.51)、病理分级(x^2=1.74),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T2期以上的例数及COX一2阳性表达率明显多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分别=7.79、6.45,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肿瘤浸润深度和微血管密度明显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分别=3.52、2-35,P均〈0.05)。结论临床T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微血管密度和COX-2表达的增加,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入组手足口病(HFMD)并发脑炎病例中的高危因素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对重症HFMD的早期识别及早期诊治,通过有效的临床干预,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收治的普通手足口病病例33例及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病例24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临床物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1)临床表现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多有年龄<3岁、体温39℃>3天、肢体抖动(与单纯手足口病组比较,x2=15.67、25.45、5.92P均<0.05).(2)实验室检查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多表现白细胞异常升高及血糖异常升高(与单纯手足口病组比较,x2=14.48、5.92P均<0.05).(3)临床物理学检查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易出现脑电图异常(与单纯手足口病组比较,x2=49.26P<0.01).合并脑炎患者均予以临床干预治疗,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短期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患儿均痊愈出院,无一例致残及死亡。结论年龄<3岁、体温39℃>3天、肢体抖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以及血糖异常升高、脑电图异常6个因素是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和短期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是阻止手足口病重症向危重症转变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手足口病 脑炎 高危因素分析 临床干预
  • 简介:摘 要:目的 神经外科开颅术术后颅内感染高危因素分析。方法 神经外科收治的110例开颅手术患者,分析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并且分析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10例开颅手术患者中,8例患者出现术后颅内感染,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7.27%。8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60岁患者6例(75.00%),

  • 标签:  神经外科 开颅手术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调查川崎病患儿的冠脉受损的高危因素,为改善患儿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20年10月,选择52例在本院诊治的川崎病患儿,调查所有患者的流行病学状况并进行血液学检测。随访患儿的冠脉受损发生情况并进行高危因素调查与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52例川崎病患儿中继发冠脉受损15例,发生率为29.3%,作为病例组,37例冠脉未受损的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与血红蛋白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入院时的血化验相关性的指标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血小板、CRP、PCT、D-二聚体、血沉、ALT、N端-B型钠尿肽前体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川崎病患儿 冠脉受损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重症病人压疮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重症病人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压疮分为压疮组(12例)及未发生压疮组(48例),分析发生压疮高危因素,并给予相应护理应对措施。结果压疮组患者血糖、手术时间、低蛋白水肿、APACHEⅡ评分等指标均与未发生压疮组存在较大差异,糖尿病、手术时间及APACHEⅡ评分是单独因素。结论糖尿病、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是外科重症病人压疮发生的单独高危因素,早期应该给予体液复苏等纠正血液动力学紊乱,最大程度降低压疮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医院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空气污染、工作人员的手污染、消毒不严、免疫低下等是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在医院内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确保相关制度规定落到实处,选择实施科学合理的对策,开展按时检测工作,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避免新生儿感染问题的发生,从而实现院内感染率降低的目的。

  • 标签: 新生儿 感染 因素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95-011
  • 简介:摘要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是围生医学的重要课题,是新生儿脑瘫、智力障碍、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与母婴并发症、产程的处理、分娩方式等产科质量有密切的关系,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十分重要。

  • 标签: 产科 高危因素 新生儿窒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探究新生儿水肿的高危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新生儿科的新生儿为研究目标,从中抽选出268例新生儿展开详细分析,根据其临床资料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从分析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后影响新生儿水肿的危险因素种类较多,如胎龄、出生时间、体质量、低蛋白血症以及肾功能障碍、妊娠糖尿病等,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胎龄和新生儿硬肿症为非独立危险因素,其余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针对新生儿水肿的诱发因素较多,应及早加强监测,从各方面提高预防措施,根据临床患儿的实际身体情况实施对症措施解决,提高临床救治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水肿 高危因素 临床意义
  • 简介:在我院125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病人的临床急救过程中,遇到14例(1.11%)病人并发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现报告这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并发急性肺损伤(ALL/ARDS)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进行探讨.

  • 标签: AOPP ALI ARDS 高危因素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 要: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针对危重新生儿的重要救治部门,主要包括高危新生儿的各种生命支持、呼吸管理、早产儿监护及治疗等,对新生儿死亡率的减少具有关键的意义。但NICU中的患儿大多存在免疫力低下、原发疾病严重等问题,在侵入性操作的干预下极易导致院内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此,本文对我院NICU出现院内感染现象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危险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导致神经外科患者围术期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3月在本院成功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 3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对导致其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史、糖尿病、鞘管留置以及重复穿刺是导致患者手术期间出现并发症的高危影响因素,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静脉内刺激性药品的使用、高血压以及静脉管道留置三类因素,是导致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多种因素均可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所以应当紧密观察高危患者的情况,及时予以必要的治疗。

  • 标签: [ ]神经外科 围手术期 并发症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跌倒的高危因素及其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跌倒的高危因素及其护理方法。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原因主要有身体因素、环境因素、体位因素及用药因素,临床上护理需结合实际科学的进行护理。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原因呈多方面的,其对病人心理影响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影响其跌倒的高危因素,并安排合理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自身健康,以利后续治疗。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患者 跌倒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寻引发老年性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形成对于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为该科室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方法 选择心内科收治的1200名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20名患者作为感染组,剩余未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了解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所面临的院内感染高危因素。结果 存在院内感染的患者引发感染情况的高危因素包括使用两种及以上的抗菌药物,切实有时间加长,有着较长的住院时间。存在各种侵入操作以及其他并发疾病情况,这些都属于导致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得到 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发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心功能Ⅲ~Ⅳ级、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多、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与其他合并疾病,因此,针对此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过程中,就需要重点围绕个高危因素的预防,进行应急预案的制定,并确保预案内容的有效执行,实现对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

  • 标签: 老年 心内科 住院患者 院内感染 高危因素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就诊的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80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其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 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予以个性化护理,对引起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引起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主要有胎儿因素:前置胎盘3例(3.75%)、多胎妊娠6 例(7.50%)、胎盘早剥2例(2.50%)、胎位异常18例(22.50%),导致宫内压力上升致使胎膜早期破裂;两组产妇经由护理分娩结局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未足月 胎膜早破 高危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寻引发老年性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形成对于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为该科室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方法 选择心内科收治的1200名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20名患者作为感染组,剩余未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了解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所面临的院内感染高危因素。结果 存在院内感染的患者引发感染情况的高危因素包括使用两种及以上的抗菌药物,切实有时间加长,有着较长的住院时间。存在各种侵入操作以及其他并发疾病情况,这些都属于导致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得到 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发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心功能Ⅲ~Ⅳ级、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多、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与其他合并疾病,因此,针对此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过程中,就需要重点围绕个高危因素的预防,进行应急预案的制定,并确保预案内容的有效执行,实现对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

  • 标签: 老年 心内科 住院患者 院内感染 高危因素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进行胎盘早剥患者护理时,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并分析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进行研究,将该时段72名胎盘早剥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择对照实验,将72名胎盘早剥产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设置36名产妇。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产负责按照要求选择优质护理,对两组产妇的各项护理指标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实验组产妇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同时实验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更低,两组数据经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胎盘早剥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医务人员需要给予产妇有效的护理干预,并在临床上对胎盘早剥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通过这种方式使产妇的康复质量得到提升,保障产妇的正常妊娠。

  • 标签: 优质护理 胎盘早剥 护理方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子宫内膜息肉(EP)是妇科疾病中常见良性疾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肥胖、高血糖、高血压等发病增多,同时EP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临床 EP治疗以及治疗后复发、恶变等问题成为新的关注焦点,为临床处理诊治带来一些挫折困难。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