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乳腺的诸多检查方法中,钼靶X线检查被公认为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检查方法[1].为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影像诊断水平,作者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并病理证实的乳腺癌X线误诊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腺癌 钼靶X线摄影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葡萄膜转移癌的超声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1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收治的葡萄膜转移癌患者25例(29只眼),分析超声检查中病变的位置、形态、隆起高度、基底-高度比率、内回声及其特点、有无挖空征和脉络膜凹陷征、有无继发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混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检查病变内血流情况等。其中14例(14只眼)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25例(29只眼)葡萄膜转移癌患者,累及左眼8例(32.0%)、右眼13例(52.0%)、双眼4例(16.0%);位于虹膜睫状体4只眼(13.8%)、脉络膜25只眼(86.2%);7只眼(24.1%)病变超声表现为扁平隆起回声、7只眼(24.1%)为半球形隆起回声、15只眼(51.7%)病变表面回声不规则(可见切迹或呈波浪状);病变隆起高度平均为(3.5±2.2)mm,基底-高度比率平均为3.7±2.1;27只眼(93.1%)病变内回声表现为低于相邻眶内组织的低回声;2只眼(6.9%)挖空征阳性,5只眼(17.2%)脉络膜凹陷征阳性;21只眼(72.4%)出现继发视网膜脱离,11只眼(38.0%)合并玻璃体混浊。CDFI检查显示,21只眼(72.4%)病变内可见树枝状血流信号。14例(14只眼)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13只眼(92.9%)病变的时间-强度曲线表现为快进快出型。结论:葡萄转移癌超声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 标签: 葡萄膜转移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 造影剂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设备诊断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多功能数字X线机及胃精细法钡气造影,全部病例由胃镜活检和/或外科手术后病理证实。结果:24例患者做出癌或可疑癌的诊断,11例报告为糜烂性胃炎、良性小溃疡,X线漏诊1例,病灶检出率99.7%。检出6~10mm病灶31例,3.5~5mm病灶4例,2.8mm病灶1例。结论:数字图像可清晰显示胃的微细结构,胃精细法造影对小胃癌及微小胃癌检出率高。“间歇检查法”对发现小而浅的病灶帮助很大,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 标签: 小胃癌 数字成像 造影 诊断
  • 简介:小儿膀胱结石是泌尿系的一种常见疾病,其X线诊断并不困难,但对其在城乡和性别间的悬殊发病率报告并不多.现将我院近10年间收治的105例小儿膀胱结石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

  • 标签: 膀胱结石 小儿 X线表现 病因分析 泌尿系 回顾性分析
  • 简介:载药超声微泡的靶向治疗是当前医药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载药微泡进入血液循环后可迅速聚集于靶组织,在超声作用下微泡产生的空化效应和声孔效应,能使其有效穿透血管内皮屏障,定点释放内部包裹的药物,使局部浓度大大增高,达到靶向治疗目的。本文就载药超声微泡的分类、特点、作用机制、制备及应用等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微气泡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药物载体
  • 简介:影像学检查是甲状腺结节筛查、术前检查及定性定位诊断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其主要包括超声(常规、超声造影)、CT、MRI、放射性核素显像(FNI、SPECT-CT、PET-CT等)、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等。本文通过总结文献,对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分析,为合理有效地选择甲状腺检查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1日~ 2019年 12月 31日至我中心治疗的 8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 40例,对照组仅接受门诊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接受门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学干预,治疗后,考核治疗知识知晓情况,并记录治疗时间,评价用药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治疗知识知晓情况得分较优,治疗时间明显较短,用药依从性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时,采取药学干预方式,能够加深患者对治疗方案的认知,提高用药依从性,使患者能够完成疗程,并能促进康复,提高肺结核治愈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肺结核 临床治疗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自市场机制被引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以来,市场环境中效率至上的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为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不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选择从公共价值理论的三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状进行考量,挖掘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实现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找到合适路径。

  • 标签: 城乡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均等化 公共价值
  • 简介:摘要 : 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1 日~ 2019 年 12 月 31 日至我中心治疗的 80 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 40 例,对照组仅接受门诊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接受门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学干预,治疗后,考核治疗知识知晓情况,并记录治疗时间,评价用药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治疗知识知晓情况得分较优,治疗时间明显较短,用药依从性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时,采取药学干预方式,能够加深患者对治疗方案的认知,提高用药依从性,使患者能够完成疗程,并能促进康复,提高肺结核治愈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肺结核 临床治疗 药学干预
  •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诊断标准及手段也在不断完善,而影像学诊断依据在其诊断中尤为重要。现对冠心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显像
  • 简介:神经营养性关节病又叫神经性关节病或夏科氏关节,是一种因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疾病引起的感觉障碍或因连续的创伤造成的关节病。本文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营养性关节病的影像学表现与神经损伤部位的对应关系,旨在提高X线平片、CT及MRI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关节病 神经原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引起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促进医学检验准确性的提升。方法以我院 2018年医学检验病例为对象,选出存在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 130例患者,对研究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引起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关键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 130例研究对象,有 112例患者由于样本采集中出现失误,造成了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比例为 86.15%;有 18例患者由于试剂、设备因素造成分析前误差,比例为 13.85%。结论在医学检验中,必须加强对样本采集的管理力度,从根源上杜绝分析前误差,保证医学检验的精准度。

  • 标签: 医学检验 误差 对策
  • 简介:支气管结核(endobronchialtuberculosis,EBTB)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下层的结核病。因起病缓慢,症状多样,CT表现缺乏特异性,在影像诊断及临床工作中漏诊、误诊较多。回顾性分析总结2007-2012年我院收治的25例EBTB的误诊及漏诊患者,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支气管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16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例,按照患者的病情不同分成中医组(84例)和西医组(84例),西医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中医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类型,然后进行对症治疗。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西医组,(P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自2006年1月-2013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16例PMP患者,结合文献报道,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16例中,12例原发病变为阑尾、卵巢病变,4例为结肠病灶。CT、MRI检查能很好地显示PMP病变的分布范围,CT、MRI检查均呈分房状、囊实性改变,改变体位无流动现象,增强扫描囊壁、网膜及腹膜轻度强化。部分病例可见肝、脾外缘'扇贝形'压迹,当肿瘤广泛浸润腹膜、网膜,甚至与脏器粘连形成'冰冻腹'时,腹膜、大小网膜增厚呈饼状。结论CT、MRI特征性表现有助于PMP的准确诊断,对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假性黏液瘤 腹膜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随着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其合并感染所致死亡率也增加。本文主要介绍药师协助医生共同救治一例肺癌治疗中出现脓毒症伴肾损伤患者的药学服务,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肺癌 脓毒症 肾损伤 药学服务
  • 简介:目的:通过猪肺激光消融实验探讨激光消融在活体肺组织消融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取健康广西巴马小香猪3只(1号、2号、3号),于24h和48h对其左、右肺叶共7个部位行激光消融术,术后复查CT,观察不同时间及不同部位的并发症及进展情况。结果:于24h行消融术后出现3例气胸,1例血胸。于48h行消融术后2例气胸消失,1例气胸的肺组织出现消融灶周围挫伤,1例血胸未见好转。结论:CT引导下激光消融术是安全的,常见并发症是气胸与血胸,改进方法可避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激光消融 计算机断层扫描 动物实验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依帕司他片对治疗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及糖尿病神经并发症患者,给予患者依帕司他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在给予患者3个月治疗干预之后,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与治疗前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糖尿病神经并发症患者依帕司他片药物治疗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能够对病情起到延缓和治疗作用,并且药物治疗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依帕司他片 糖尿病 神经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 720例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消毒护理措施。结果 720例患者中有 10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 14.0%,其中 42例为下呼吸道感染,占 41.5%; 20例为泌尿系统感染,占 19.8%; 16例肠道感染,占 15.9%;皮肤黏膜感染 11例,占 10.9%;血液感染 9例,占 8.9%,其他 3例,占 3%。侵入性操作比较频繁的前三位为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术以及插管洗胃术。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中实施侵入性操作时,应根据侵入性操作的具体情况而确定消毒措施,特别应注意加强各种插管留置和无菌操作过程中的消毒处理,从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 标签: 急诊 危重患者 侵入性操作 消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