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随着近年来对胃术后胃瘫的逐步认识,其报道逐渐增多,现将我院10年来,胃术后发生的16例胃瘫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及教训,以引起外科医生特别是青年医生的重视。

  • 标签: 胃手术 术后并发症 胃瘫 诊断 胃功能性排空障碍
  • 简介:胃食管返流病(Cr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的典型症状包括烧心、返酸、腹胀常见于餐后尤饱餐或高脂餐后,在平卧或弯腰后加重,服抗酸剂可缓解。GERD还可有一些不典型的或谓之食管外的症状,研究发现约50%的非心源性胸痛,78%的慢性声音嘶哑,82%的哮喘及部分慢性咳嗽与GERD有关。

  • 标签: 胃食管返流病 临床治疗 非心源性胸痛 典型症状 慢性咳嗽 研究发现
  • 简介:培复新属于新型的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在体外实验证实。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相当于第3代头孢菌素。而培复新对不动杆菌的作用比其它抗生素药效更强。我院从1997—07月开始应用培复新治疗31例各种外科感染,尤以在其它抗生素应用效果欠佳的基础上应用。其疗效好、副作用小。

  • 标签: 治疗 外科感染 临床观察 体外实验 抗生素应用 不动杆菌
  • 简介: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以铜代谢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又称Wilson病(WD),主要表现为肝损害和锥体外系病变的慢性铜中毒症状。但由于铜在体内各器官的蓄积程度不同以及病人对铜中毒的耐受性存在着个体差异,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果接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很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尤其在基层医院。本文对我院1989~2003年诊治的WD病人进行详细分析,以提高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WILSON病 漏诊 误诊 实验室检查
  • 简介:随着各种急、慢性肾衰病人不断增多,血液透析病人也随之增多,而股静脉置管术对于血透病人血管通路建立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等优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股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静脉置管术 病人 临床应用价值 血管通路 血透 人血
  • 简介:由亚太胃肠病学会(APAGE)举办的2014炎症性肠病(IBD)临床论坛将于2014年4月18-19日在马来西亚槟城举行。本次会议将致力于促进亚洲地区IBD的临床经验和科技知识的交流与分享,欢迎广大医师踊跃参与。会议主题包括:IBD的内镜下评估;IBD组织学评估;生物治疗的实践应用;粪便菌群移植;上消化道克罗恩病(CD);结直肠癌的监测;他克莫司和环孢霉素在急性重症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干细胞在IBD治疗中的应用;CD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鉴别诊断等。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临床经验 论坛 上消化道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生物治疗
  • 简介:肠道T细胞淋巴瘤(intestinalT-celllymphoma,ITCL)病情凶险,临床表现复杂,以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发病年龄轻,无明显的乳糜泻,EB病毒检出率高,回盲部、升结肠和降结肠受累多见是我国患者的特点,与西方国家报道不同。ITCL由于临床少见,极易误诊,且易复发,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极差,死亡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

  • 标签: 淋巴瘤 T细胞 疱疹病毒4型 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 预后
  • 简介:肝硬变是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经过长期或反复的作用,造成肝脏弥漫性损害。目前国内尚无大规模的人群发病率病因学调查报告,因而大样本的住院病例调查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对我院1987~1996年十年间临床检查确定诊断的肝硬变病例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分析,借以了解本病在贵阳地区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探索预防和减少肝硬变发生的对策。

  • 标签: 临床病因 调查分析 肝硬变失代偿期 酒精性肝硬变 临床流行病学 贵阳地区
  • 简介:背景:由于克罗恩病(C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将可能有更多的老年CD患者。目前对老年CD的临床特点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目的:通过分析老年CD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探讨老年CD与中青年CD的异同,减少误诊率。方法:采用χ^2检验分别对15例老年CD和118例中青年C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CD占所有CD患者的11.3%,男女比例为2.0:1;临床表现以腹痛、消瘦、发热、腹泻和乏力较为多见,除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中青年组外(33.3%对54.2%,P〈0.05),其他临床表现两组均无显著差异;老年组CD大、小肠同时受累者最为多见,实验室指标中白蛋白下降和血沉增快最为多见,但与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老年组C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3.3%,以肠梗阻最为多见,未见肛周疾病;肠外表现发生率为26.7%;老年组CD误诊为结肠癌、缺血性肠病较多。老年CD中33.3%的患者因并发症行手术治疗,26.7%的患者为明确诊断而手术。内科治疗包括应用水杨酸类药物和激素。结论:老年组CD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受累部位和并发症与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误诊为结肠癌、缺血性肠病居多,治疗中应用激素相对较少,且国人老年CD的临床特点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 标签: 老年人 CROHN病 回顾性研究 肠外表现 并发症
  • 简介:测量体温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学生理学已对正常人的体温有了较为一致的认识。通常描述的测温是口腔、直肠、腋窝等处。近年来,为使测量体温的方法更加便捷,准确,对腹股沟温、肘温等的测量及观察均有报道,对老年人是否能采用腹股沟温度监测生命体征,目前尚未见报道。我们2003-05/2003-08及2004-03/2004-05,分别对40例随机抽取的已康复老年人进行了口温、腋温、腹股沟温的自身对照测量,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腹股沟温 温度监测 老年人 测量 临床观察 临床护理工作
  • 简介: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以同期住院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为对照,对59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占同期住院肝硬化总数的7.9%,辅助检查提示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以及MCV升高、AST/ALT比值增大,肝脏增大、脂肪肝、合并胆结石比例高,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显著;酒精性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增加,乙肝后肝硬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增加酒精性肝硬化以合并戒酒综合征、酒精性脑病较为特异表现。、对此给予相应对症支持治疗,预后较好。结论酒精性肝硬化以长期大量酗酒,较特异的临床表现与相关实验室检查为诊断依据;治疗应绝对戒酒,针对戒酒综合症给予对症支持疗法,预后较肝炎后肝硬化好。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 鉴别诊断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近年来15例Dieulafoy病临床和内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内镜治疗7例,其中注射高渗盐水或硬化剂5例,射频治疗2例,均立即止血,其中l例再次出血死亡。手术7例,均治愈。结论内镜治疗是Dieulafoy病主要治疗方法,其中射频治疗效果尚属满意,但需进一步观察总结经验。手术治疗可彻底解决血管畸形问题,仍为重要治疗手段。

  • 标签: DIEULAFOY病 内镜
  • 简介:目的应用连续白蛋白净化系统(CAPS)治疗肝衰竭患者,并与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进行比较,观察CAPS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3例肝衰竭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18例行CAPS治疗,15例行MARS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CAPS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由579.6±136.3μmol/L降至473.3±96.3μmol/L(P〈0.05)、肌酐由247.8±154.5μmol/L降至180.8±119.8μmol/L(P〈0.05);CAPS治疗组与MARS治疗组患者痊愈好转率分别为55.5%和53.3%(P〉0.05)。结论CAPS能清除毒素,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其治疗肝衰竭的疗效肯定,CAPS具有较优良的性能价格比,适合于我国的国情,值得进一步探讨、应用。

  • 标签: 肝衰竭 连续白蛋白净化系统 人工肝 血液净化
  • 简介:目的探讨47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47例药物性肝炎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做出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肝病的相关药物中抗生素类占23.4%(11/47),中药及解热镇痛药各占21.3%(10/47)、抗肿瘤药占10.6%(5/47)、抗结核药及H2受体拮抗剂各占8.5%(4/47)、其他占6.4%(3/47).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44例,慢性肝炎3例(主要有乏力、纳差、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经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45例预后良好,1例发展至肝硬化,1例因重症肝炎而死亡.结论应重视药物性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药物性肝炎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诊断性腹腔镜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2月至2000年10月进行的75例诊断性腹腔镜检查.结果对28例不明原因腹水,24例腹外伤、急腹症,9例不明原因腹内肿块,6例性质不明肝脏肿块,6例肿瘤待查及2例膈肌病变,除2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诊断未明外,余皆在腹腔镜下得到明确诊断及相应的有效治疗.总诊断明确率为97.4%.有3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4.0%.结论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在评估腹腔内病变,如肝脏疾病,不明原因腹水,腹腔内肿瘤的诊断、转移病灶的发现和恶性病变的分期,某些腹外伤及急腹症方面有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诊断性腹腔镜检查 不明原因 肿瘤 腹水 临床应用价值 腹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