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了提高对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收集了我院有史以来的16例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分别就16例心脏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性别特点、组织学观察、临床表现及病理鉴别诊断等多方面进行病理分类和对比。结果;发现心脏恶性肿瘤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好发于心房,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肿瘤的类型多,组织构象相似性多,鉴别诊断困难。结论: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诊断应以光镜组织学观察为主,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等特殊染色作为辅助。

  • 标签: 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诊断与治疗 临床病理分析 发病年龄 组织学观察 病理标本
  • 简介:目的:分析左侧入径治疗累及主动脉弓段的食管癌手术特点。方法:连续观察51例累及主动脉弓段食管癌外科治疗,手术经左侧入径。手术切除41例,占80.6%,其中颈部吻合38例,主动脉弓上吻合3例;手术探查10例,占19.4%,不能切除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外侵,侵及主动脉及支气管等局部重要结构。结果:本组无死亡,术后17例发生20项并发症,占33%,经治疗恢复。结论:累及主动脉弓段食管癌周围结构复杂,与其它部位中下段食管癌手术相比,切除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强调术前评估、术中注意局部解剖和术后加强管理。

  • 标签: 主动脉弓 食管癌 手术 并发症 冶疗 肿瘤
  • 简介:背景和目的:脑肿瘤患者在高原地区的临床表现有其特点。本文对西藏高原脑肿瘤发生急性脑疝的临床表现、诱发因素、辅助检查、治疗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1例急性脑疝的脑肿瘤病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31~52岁,平均38.9岁。汉族10例。8例为急进高原,2例暂住3个月;藏族1例,从海拔4500米到3700米后发病。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颅脑CT检查,肿瘤直径3~6cm,其中3例接受了MRI检查。8例急诊行开颅肿瘤切除术,3例经抗癫痫、脱水、对症治疗后择期手术,无手术死亡。肿瘤病理诊断均为脑膜瘤。结论:头痛、呕吐、癫痫发作、昏迷是高原地区急性脑疝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从平原地区急进高原是最常见的诱因。颅脑CT是最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经抗癫痫、脱水等治疗意识好转不明显者,应尽早手术。

  • 标签: 高原 脑肿瘤 急性脑疝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40岁以上葡萄胎(HM)患者的临床生物学行为、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6年问收治的40岁以上HM24侧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年龄41-55岁,平均(47±4)岁。β-HCG水平为(2.2-98.9)×104mIU/ml,平均(30.7±32.2)×105mIU/ml。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清官术,完全性葡萄胎15例,部分性葡萄胎9例,其中14例(58.3%)在清官术前1-3天即开始了化疗,8例在清宫术后开始化疗。19例进行了子宫切除术,其中术前β-HCG水平降至正常者4例,术前仍异常者15例,8例病理检查有阳性发现,11例无阳性发现。发生恶变者11例。对于可能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本病的恶变与清宫前是否行化疗(P<0.05)、子宫切除术前β-HCG水平是否正常(P<0.01)以及子宫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是否有阳性发现(P<0.05)有较明显的相关性。结论40岁以上HM患者的恶变率高,早期诊断及清宫前即开始化疗,可以明显降低恶变率,改善疾病的预后。

  • 标签: 葡萄胎 滋养细胞肿瘤 年龄
  • 简介:目的探讨乳头湿疹样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987年10月~200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7例乳头湿疹样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乳头湿疹样癌主要以乳头、乳晕区湿疹样病变及乳房肿块为首发症状.伴有乳房肿块的5年及10年生存率(53.7%,39.6%)显著低于不伴有肿块的病人的5年及10年生存率(100%,88.1%)(P<0.05).结论对于对症处理2周效果不佳的乳头、乳晕区湿疹样变应尽早行病灶刮片或切取活检,以明确诊断.合并有乳腺肿块的乳头湿疹样癌的首选术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

  • 标签: 乳头湿疹样癌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自1980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所收治非霍奇金淋巴瘤10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为结外淋巴瘤54例(51.4%).54例中发生于消化道者最多,共19例(35.2%),其次为鼻及咽部组织,共16例(29.6%),其他部位少见共19例(35.2%).治疗以手术,放疗及化疗为主.结论结外淋巴瘤发生于消化道,鼻咽部组织为多,但可发生于任何器官组织,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易发生误诊误治.针对发病升高趋势,临床医师应具有多学科横向知识,加强对结外淋巴瘤的认识,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原发性淋巴结外淋巴瘤 临床分析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儿童后颅窝肿瘤出现临床症状较晚,肿瘤一般较大,而儿童后颅窝空间狭小,其周围结构重要,肿瘤常累及第四脑室-小脑脚-脑干区域,故切除困难。本文对儿童后颅窝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回顾分析我院儿童(15岁以下)后颅窝肿瘤30例,术前头颅CT及MRI确定肿瘤位置,分别采用咬骨窗开颅(21例)和骨瓣开颅(9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肿瘤全切除20例,近全切除10例,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证实:星形细胞瘤9例,髓母细胞瘤14例,室管膜瘤4

  • 标签: 后颅窝肿瘤 儿童 肿瘤全切除 回顾分析 显微镜下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价^99Tc^m-MIBI乳腺显像对乳腺肿瘤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体检腋窝未扪及肿块。应用^99Tc^m-MIBI740MBq(20mCi)经肘静脉注射,行乳腺和腋窝显像,并用手术、病理加以对照。结果:48例乳腺肿瘤患者中,^99Tc^m-MIBI显像真阳性32例,灵敏度为84%(32/38例),特异性60%(6/10例),准确性79%,40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灵敏度为71%(10/14例),特异性88%(23/26例),准确性83%。结论:^99Tc^m-MIBI乳腺显像既可以显示乳腺肿瘤又能了解腋窝淋巴结的灵敏度为71%(10/14例),特异性88%(23/26例),准确性83%。结论:^99Tc^m-MIBI乳腺显像既可以显示乳腺肿瘤又能了解腋窝淋巴结,是核素乳腺显像的首选方法之一。

  • 标签: ^99TC^M-MIBI显像 乳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诊断 静脉注射
  • 简介:肺癌的发病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占肿瘤的首位或第二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寿命。我们对本院1986年1月~1993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12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总结老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以便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 标签: 老年人 人肺癌 临床病理特点 肿瘤 年龄增长 治疗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直肠癌发病率与植物性食物的相关性,为直肠癌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从五大洲肿瘤发病率数据库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收集42个国家(地区)直肠癌发病率和食物相关性的资料,用SPSS8.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所分析的食物中,豆类食物的消费量与男性直肠癌发病率呈明显的负相关,谷类、油作物、植物性调味品的消费量与直肠癌虽呈一定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可可豆、咖啡、酒类饮料的消费量与直肠癌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植物性食物中豆类食物可能对直肠癌发生的具有保护作用,而可可豆、咖啡、酒类饮料可能是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子。

  • 标签: 直肠癌 植物性食物 男性 发病率 豆类食物 癌发生
  • 简介:目的建立PGⅠ,Ⅱ(胃蛋白酶原-Ⅰ,-Ⅱ)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并初步临床试用,探讨其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可能性。方法取抗PGⅠ、PGⅡ单克隆抗体PGA4、PGA7、PGC8、PGC10共四株,在pH9.6的碳酸缓冲液中将PGA4、PGC8包被在聚苯乙烯小珠上成为固相抗体,用氯胺T方法将PGA7、PGC10制成125Ⅰ-标记抗体,与不同量的PGⅠ、PGⅡ标准品在pH7.5的磷酸缓冲液中保温反应,完成标准曲线。取胃癌及正常人血清各50例,检测PGⅠ、PgⅡ值,并作对比。结果对于PGⅠ与PGⅡ标准曲线,BMax/T分别为26.6%和36.5%,BMax/BO分别为73.1和67.6,非特异结合在0.6%以下,检出灵敏度两者均在0.5ng/ml以下;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5.3%和6.7%,批问变异系数11.7%和13.1;将不同量的标准加入血清样品中,经测定后所得平均回收率为98.2%和97.7%。正常人PGⅠ、PGⅡ、PGⅠ/PGⅡ值分别为65.2±25.1ng/ml、5.72±4.2ng/ml和10.2±6.9;癌症病人为33.6±22.9ng/ml、9.26±4.90ng/ml和4.04±3.37;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三项P值均小于0.001。结论建成了PGⅠ、PGⅡ免疫放射分析法,初步临床检测显示,胃癌病人的血清PGⅠ降低,PGⅡ升高,PGⅠ/PGⅡ比率降低。本检测法简便经济无损伤,有可能在早期胃癌普查中应用。

  • 标签: 胃蛋白酶原-Ⅰ -Ⅱ(PGⅠ Ⅱ) 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 胃癌 早期诊断 普查
  • 简介:背景和目的:颅眶区解剖复杂,有许多孔隙、开口与颅内、眶内相通。由于肿瘤邻近重要的颅神经和血管,手术切除和重建颅底往往困难。本文探讨经颅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颅入路手术切除的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额经眶上缘入路和经眶上一翼点入路进行。结果:全切除肿瘤14例,次全切除2例。手术后患眼失明1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无手术死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经颅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时,根据肿瘤所在眶内的位置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合理的手术方式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颅眶沟通性肿瘤 球后眶内肿瘤 手术治疗
  • 简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以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成为基因组研究的重点。基因表达分析是基因功能研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erialanalysisofgeneexpression,SAGE)是一种可以直接对细胞基因表达进行定量检测的实验技术。SAGE技术极具竞争力.不但能够获得特定细胞或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全貌,而且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状态下的表达谱来确定某一条件下细胞表达的特定基因。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的进展及其在神经肿瘤领域中的应用。

  • 标签: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
  • 简介:目的:分析栓塞化疗后二期切除晚期直肠癌临床疗效。方法:对不能根治性切除的晚期直肠癌行一侧髂由动脉、直肠上动脉双置管栓塞化疗。经1~4疗程(1~6个月)后,对其中无明显远处转移的晚期直肠癌,且部分缓解的20例行二期切除。结果:获随访18例,5例死亡,13例健在,随访时间8月~66月。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5%、77%和70.8%。结论:对晚期直肠癌动脉栓塞化疗后二期切除能提高3年和5年生存率。

  • 标签: 直肠癌 栓塞化疗 手术 治疗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Dixon手术直肠下端切缘p53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990年以来Dixon直肠癌根治手术病人后三年以内死亡和生存五年以上两组病的临床情况,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两组不同生存期病人的直肠癌下段切缘p53基因突变率,结果:两病例在肿瘤们于直肠的位置和病理的淋志移率有显著差异,在两组直肠下端病理均未见癌的情况下,三年组p53突变检测分析3/19阳性,而五年组为2/24阳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病理检查肿瘤切缘为正常细胞的部位,确实存在分子水平的、肿瘤相关异常基因细胞,表现为散在性点状,巢状分布,这应非一种孤立的、偶然的表现。

  • 标签: 直肠癌 DIXON手术 p53突变基因 切缘 预后
  • 简介: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也是最恐惧的症状,有1/4~1/2初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有1/3的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超过3/4的晚期患者均有癌性疼痛.总之,约有75%的癌症患者疼痛的剧烈程度已经到了使用阿片类药物去治疗的地步[1].不能减轻的疼痛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日常活动、生活质量及心态.我们在1998年7月~2000年7月对40例恶性肿瘤伴疼痛患者,采用三阶梯止痛疗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三阶梯止痛疗法 癌性疼痛 疗效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生脉饮加减用于阿霉素引起的心肌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40例非霍奇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予以CHOP方案化疗6个周期,治疗组化疗同时服用生脉饮加减.结果:治疗组ECG异常者的共2人次,反应率为1.67%,对照组ECG异常者共25人次,反应率为20.8%.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左室射血分数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随着阿霉素治疗总量的累积EF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生脉饮加减具有预防和减轻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的损害作用.

  • 标签: 阿霉素 生脉饮加减 心肌损害 预防 肿瘤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Ⅰ、Ⅱ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疗效及相关技术,为普及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2月~2004年10月间216例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对肿瘤采取局部扩大切除或乳房象限切除,有209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结果:无手术并发症。随访3~147个月,死亡2例,其中1例与本病无关;局部复发率1.85%。按照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早期乳腺癌规范化保乳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采用的乳房美容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符合优良标准的有199例(92.13%),不满意者17例(7.87%)。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创伤小、疗效确切、形体改变少、能提高生存质量,但须合理的掌握手术适应证及保乳综合治疗的相关技术。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手术 美容技术 放射疗法 化学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11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化放组与单放组),每组59例.放疗采用6MVX线外照射,前2/3疗程常规放射治疗2Gy/次,共40Gy;后1/3疗程改用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2次/天,1.35~1.4Gy/次),全疗程总剂量共67~68Gy,40分次,40~42天完成;化疗采用FP方案(5-氟脲嘧啶和顺铂).结果:化放组与单放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4%、69.5%和72.9%、50.8%(χ2=3.95,4.28,P<0.05),其中3、4年生存率分别为49.2%、42.4%和40.7%、33.9%(χ2=0.86,0.89,P>0.05).结论: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能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率,并未增加毒性反应.

  • 标签: 食管肿瘤 药物疗法 超分割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启东肝癌患者血清中HBV2感染的情况及与肝癌的关系,方法;对672例肝癌患者血清HBVM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72例肝癌血清中HBV2感染率为4.02%(27/672),占HB2Ag阳性者的5.29%(27/5100);(2)HBV1与HBV2混合感染率为1.93%(13/672).占HB2Ag阳性者的2.55%(13/510),结论:启东肝癌患者血清中存在HBV2感染,将来研制乙肝疫苗时应包含有HBV2之表面抗原。

  • 标签: 血清HBV 肝癌患者 血清 感染 阳性 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