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前访视程序对肿瘤患者手术整体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200例肿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由病房护士进行术前常规护理,实验组由手术室护士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术前访视,观察患者收缩压、心率、满意度、并发症作为评价指标,观察术前访视程序对肿瘤手术患者整体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访视前后收缩压、心率、满意度、并发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按护理程序实施术前访视能减轻患者心理恐惧,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是手术室护士实施整体护理,体现优质护理的具体表现。

  • 标签:
  • 简介:影像手术导航系统是利用特殊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将患者术前CT或MRI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通过术中定位系统,对手术器械在视野中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术者参照显示在计算机监视器上的三维影像(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观察到手术器械的实际位置。

  • 标签: 手术导航系统 计算机软件 耳科 法国 手术器械 三维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脑肿瘤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110例脑肿瘤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期其临床特点,并且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切除肿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9.09%,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49.09%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65.45%,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23.6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肿瘤出血确诊后,应该尽早的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清除血块,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治愈率,并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肿瘤 出血 特点 手术治疗
  • 简介:1耳科常用激光激光是继原子能、计算机以及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因其前所未有的高能量、高精确性等特点,激光自发明伊始即被广泛应用于包括临床医学在内的各个领域。在耳科学领域,空间狭小、组织功能脆弱等特征使得耳科手术始终充满了挑战。近年来,随着显微设备、激光设备及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光技术在耳科学的应用日趋普及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标签: 激光手术(Laser Surgery) 耳外科手术(Otologic SURGICAL Procedure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声带息肉治疗中行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声带息肉患者11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常规组56例,使用支撑喉镜下肉眼手术治疗;干预组56例,使用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复发、声带粘连、喉头水肿、舌损伤、门齿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对声带息肉患者的治疗具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应积极的使用

  • 标签: 支撑喉镜 显微手术 声带息肉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置。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2月至2010年8月在我科由单一术者完成的416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发生并发症29例(29/416),占7%,随访时间1个月~10年,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及处置的措施。结果29例并发症中,按轻重程度分为:轻度并发症23例,占5.5%,包括术后皮下血肿13例,急性中耳炎2例,术后迟发性切口感染2例,术后迟发性面瘫1例,面肌抽搐1例,术后重度眩晕4例;重度并发症6例,占1.5%,包括脑脊液漏2例、切口感染致植入体外露1例、鼓膜穿孔致电极外露1例、耳蜗骨化至电极未能全部植入1例,磁铁移位1例。无电极耳蜗内扭曲、未植入耳蜗、植入体移位及脑膜炎、永久性面瘫发生。轻度并发症经处置后均痊愈,脑脊液漏经二次手术修补痊愈。电极、植入体外露2例病人,均取出植入体,行对侧耳蜗植入。1例磁铁移位经二次手术予以复位。结论如何降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仍是人工耳蜗植入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耳蜗植入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电磁影像导航在鼻内镜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6例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所有病例在美国InstaTrakENTrak3000电磁影像导航系统及国产鼻内镜下实施手术。结果:电磁影像导航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为10min,平均误差为1mm,

  • 标签: 影像导航系统 鼻内镜外科 手术中 电磁 慢性鼻窦炎 手术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耳内镜下以骨蜡为材料行咽鼓管鼓口粘膜下半堵塞术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疗效、复发率及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45例(56侧)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耳内镜下手术治疗的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后,在耳内镜下分离外耳道皮瓣至鼓环,将鼓环连同鼓室粘膜一起分离开,暴露咽鼓管的鼓室口。取骨蜡少许,适形后置人分离开的鼓口粘膜下,至患者耳鸣消失。治愈标准: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耳内镜检查鼓膜随呼吸扇动消失,鼓室压力曲线恢复正常;好转标准:患者自觉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耳内镜检查呼吸时鼓膜偶有扇动,鼓室压力曲线基本正常;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呼吸时鼓膜扇动仍明显,鼓室压力曲线异常。术后门诊随访半年~9年。结果治愈40例48侧,治愈率85.7%;好转5例8侧(2例单侧,3例双侧),好转率14.3%;无效率0%。同时,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耳内镜下以骨蜡为材料行咽鼓管鼓口粘膜下半堵塞术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疗效好且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外科手术 耳内镜
  • 简介:耳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因为精巧而造价昂贵.而相应的器械存储、消毒装置亦价格不菲。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医院都购买了整套进口或国产手术器械,有的甚至购买数套,但是真正购买配套消毒装置的却还在少数,主要原因是相关进口产品价格昂贵,而国产仿造品使用又不尽如人意。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因为如果不妥善存放,

  • 标签: 器械包 耳显微外科 手术器械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克服穿刺困难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60例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的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的原因,总结出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对策;收集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60例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的患者设为实验组,应用以前分析总结出的对策,分析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和静脉留置针的浪费率及操作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应用到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份60例留置针穿刺困难患者身上,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提高了16.2%,静脉留置针的浪费率降低了25%,患者满意度提高了20.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遇到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时,要认真分析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基本功训练,就能增加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降低留置针的浪费率,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使每一位手术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达到优质护理的目的。

  • 标签: 手术患者 留置针穿刺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膜瓣遮盖术联合药物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48只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手术组,每组各24例。手术组术中刮除溃疡表面坏死组织,予20g/L碘酊烧灼溃疡灶10s,50mL生理盐水冲洗溃疡灶。根据渍疡位置、大小分离桥状或舌状结膜瓣,缝合固定于溃疡面上。联合组在手术组的基础上并于术中,术后第3、10d前房注入氟康唑0.1mL(0.05mL2g/L氟康唑+0.05mL生理盐水)。结果联合组患者治愈率为67%,手术组为63%。联合组患者好转率为83%,手术组为83%。2组患者在治愈率、好转率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常见并发症主要为炎症、虹膜前粘连、继发青光眼以及巩膜瓣下前房窥不清。联合组患者炎症、虹膜前粘连的发生率(2/24)显著性低于手术组(11/24)(P<0.05),而继发青光眼以及巩膜瓣下前房窥不清的发生率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矫正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真菌性角膜溃疡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的同时,适时的使用氟康唑前房注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角膜溃疡 真菌 手术 氟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12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9.00%,护理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是(35.08±1.22)分和(35.99±1.12)分,和对照组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针对术后并发症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工作,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小肠梗阻患者CT特征是否具有预测手术时机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在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共纳入出现小肠梗阻并具有完整影像资料的患者63例。由两名影像科医生对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χ2及Fisher检验对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手术处理进行单因素分析。同时将显著性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种CT特征与需要进行手术处理存在相关性,分别为完全性肠梗阻、小肠扩张>4cm及出现转换点。多因素分析显示出现转换点为小肠梗阻进行手术处理的显著因素(OR=19,95%置信区间1.8-201,p=0.014)。结论在发生小肠梗阻的患者中,CT特征出现转换点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的机率显著增加

  • 标签: 小肠梗阻 CT特征 转换点 多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新生儿手术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改善完善科室工作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改善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预防压疮;控制输液;加强各部位的防护等措施,使得新生儿在手术过程的风险降低。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可以改善新生儿在手术中的各种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系数,确保手术顺利、成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手术室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手术期的护理常规,以期促进聋儿的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方法对行人工耳蜗手术的34例患儿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所有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手术成功,未出现并发症。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助听听阈为20~40dBHL。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护理 重度感音性聋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钻性能的改善、缩短电钻噪声暴露时间和药物干预对电钻噪声所致内耳声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总结1995年前病例24例,1995年后92例.1995年后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术后除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ATP80mg/d和辅酶A100u/d静脉滴注,阿米三嗪30mg、萝巴新10mg(都可喜1片)2次/d口服,持续一周.将对照组分别与1995年前病例和1995年后同期病例中的治疗组比较.结果1995年前和1995年后的对照组4kHz平均骨导听力损失分别为18.96±3.22dB和16.02±4.62dB,差异显著;平均骨导听力损失大于15dB的发生率分别为33.3%(8/24例)和11.4%(5/44例),差异显著.1995年后病例的对照组和治疗组间的比较表明,2、4kHz和平均骨导听力下降程度对照组明显重于治疗组;2、4kHz和平均骨导听力下降大于15dB的例数在对照组显著多于治疗组.结论选用性能良好的电钻、尽量使用高转速、缩短电钻使用时间以及电钻噪声暴露后及时给予药物干预治疗可以显著的减轻术后感音神经性聋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 标签: 对照组 治疗组 骨导 声损伤 术后 内耳
  • 简介:摘要通过对2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进行病灶清除,术后留置引流管持续冲洗,术前耐心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冲洗管固定通畅,严格掌握冲洗速度是治疗效果满意、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的关键,为患者解除长时间受疾病的折磨,减少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骨髓炎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腔镜下经后腹腔实施肾癌切除手术后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肾癌手术女性患者50例,经过后腹腔实施腔镜下切除手术,对收集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年龄32~81岁,平均66.2岁。右侧26例,左侧24例。肿瘤尺寸4.1~7.5cm,平均尺寸4.9cm。结果顺利完成50例患者的手术,均无严重的并发症,病理报告显示透明细胞癌42例,嫌色细胞癌4例,肾粒细胞癌4例。平均住院日为7.6天,恢复情况良好。6个月后行腹部增强CT检查,无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结论该手术具有痛苦小、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疗效良好且安全可靠的疗法,临床推广应用潜力巨大。

  • 标签: 腹腔镜 肾癌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