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烧伤的最佳治疗方法,以提高严重烧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56例严重烧伤患者分A组(传统治疗组)72例,B组(综合治疗组)84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预后.结果A组:痊愈29例,未愈和放弃治疗的16例,死亡27例.B组:痊愈63例,未愈和放弃治疗的12例,死亡9例.结论综合治疗可提高严重烧伤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严重烧伤 综合治疗 预后 创面处理 抗休克治疗 参麦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3月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对照组,全程无缝隙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全程无缝隙护理可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全程无缝隙护理 手术室护理 应用效果 预后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湿性护创敷料对老年烧伤面护理的效果观察及对促进患者预后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皮肤烧伤患者10例作为研究目标,按抽签法分为常规组:5例,研究组: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给予湿性护创敷料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时间,烧伤面愈合时间及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时间,烧伤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湿性护创敷料对老年烧伤面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时间,减少疼痛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湿性护创敷料 老年 烧伤面护理 效果观察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全身麻醉后苏醒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全身麻醉后苏醒期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共计46例,均于2023.01-2023.06参与研究,并将随机法作为分组依据,设置组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 护理效果,观察组的体温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手术室转出时间均较短,对比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发生率更低。结论 对全身麻醉后苏醒期患者开展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全身麻醉 苏醒期 预后
  • 简介:川医附院自1967~1977年共收治乳腺癌患者32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得到随访观察者189例。兹探讨影响乳腺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一般资料本组320例中,女性318例,男性2例,年龄22~76岁,以41~50岁为最多,占43.3%。

  • 标签: 临床病理 乳腺癌预后 病理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IgM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对42例成人IgM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免疫病理进行分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并随访。结果临床表现呈肾病综合征(NS)者占78.6%。病理类型包括轻微病变,局灶节段系膜增生,弥漫系膜增生,弥漫系膜增生体局灶节段硬化。在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免疫病理方面无明显相关性。凡系膜区与血管袢同时有IgM沉积者均病情重。多数患者对激素和/或雷公藤多甙治疗有反应。结论成人IgM肾病以NS为主要表现、病理改变及免疫病理多样化,预后佳。

  • 标签: IGM肾病 病理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死亡,死亡与如下因素有关:年龄,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吸烟史,以及梗死面积大小、梗死部位,主要并发症如昏迷、肺部感染、出血性梗塞有关(均为P<0.05)。结论发病年龄,既往血管病史,梗死面积大小、部位及主要并发症是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预后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早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孕囊检出部位与妊娠预后关系。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把子宫体内膜分为上、中、下三个部位。观察366例早孕妇女的孕囊着床情况,以后随访妊娠预后。结果366例早孕中孕囊着床于上部302例(82.5%),随访22例早期流产;着床于中部47例(12.8%),随访17例早期流产;着床于下部17例(4.6%),随访8例早期流产、3例低置胎盘、4例前置胎盘。结论孕囊约82%着床于子宫体内膜上部,着床于子宫体中、下部的孕囊导致早期流产、胎盘位置异常比例高于子宫体上部着床。

  • 标签: 孕囊 前置胎盘 子宫 妊娠囊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咽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论文结合本院在 2010年至 2013年收治的 68例下咽癌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 3、 5年生存率和局控率,研究其疗效及预后分析。结果:对 68例下咽癌患者进行分析, 3、 5年生存率分别是 60.29%和 42.65%,局控率分别为 83.82%和 73.53%;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下咽癌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是 T分期、 N分期和临床分期;影响下咽癌局控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是 T分期和临床分期。结论:通过对 68例下咽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发现,影响下咽癌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是 T分期、 N分期和临床分期,局控率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是 T分期和临床分析,因而需要加强针对性的研究,以提升其治疗的效果

  • 标签: 下咽癌 生存率 局控率 疗效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组织类型、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T)、区域淋巴结转移(N)、癌胚抗原(CEA)、肝功能指标等与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组织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CEA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区域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类型、血清CEA.

  • 标签: 结肠癌 预后因素 CEA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尿酸(UA)水平与肝功能损害、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58例重型肝炎患者入院初UA测定值与检测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GLU)、胆固醇(CHOL)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按UA水平分为〈70μmol/L组18例,70~100μmol/L组22例,〉100~150μmol/L组37例,〉150μmol/L组81例,其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1.1%、50.0%、91.9%、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A值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尿酸水平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重型肝炎 血尿酸 预后
  • 简介:手足口病是国家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但部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较重,发展快,容易导致死亡,临床治愈时间较长。本研究收集了138例重症病例临床和实验指标等15个因素,以期找出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提供依据。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病例 相关因素分析 肠道病毒71型 预后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微量镇痛对病人的影响。方法:用一次性微量持续输注镇痛泵输注布比卡因加哌替啶混合液持续镇痛48小时。结果:硬膜外微量镇痛对剖宫产病人的术后镇痛效果非常显著,并有助于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提早泌乳,促进母乳喂养,而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产后出血及胃肠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并且病人的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症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持续输注微量低浓度布比卡因和哌替啶混合液镇痛,可达到充分镇痛,促进泌乳的目的,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和新生儿母乳喂养。故硬膜外微量镇痛方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值得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镇痛 剖宫产 预后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8例(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4例)与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观察组(44例),观察患者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免疫功能改善好,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给予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能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改善,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 标签: 硼替佐米 地塞米松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取不同院前急救方式的救治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采取先转运后急救的方式,完成急救处理,观察组采取先急救后转运的方式,完成急救处理。结果:观察组寻求救治、开始救治、院前救治、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采取先急救后转运的方式,院前急救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院前急救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取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患儿预后的相关情况。方法:在 2018年期间医院收治的患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儿童患 者中选取11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干预,其中,对照组选取氨溴特罗片加阿奇霉素分散片对患者进行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阿奇霉素对患儿进行序贯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预后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在免疫功能、促炎因子以及抗炎因子等方面的优化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对数据差异,以 P<0.05,表明其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 结论:在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使用,有利于实现治疗效果的优化,对于患者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治疗方法 阿奇霉素 序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进行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时,选择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方式,分析其临床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于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收集96例脑动脉瘤病患的临床资料,将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组设置48例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应用开颅夹闭术作为手术方案,实验组患者则选择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在治疗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完成后,相较于对照组来做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作用效率更优,数据经对比分析差异显著存在(P<0.05)。结论:在进行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时,将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应用于其中,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并且不会导致患者的凝血功能受到影响,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生活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冠心病增强型体外反搏患者心脏康复运动处方的应用效果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月~12月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00例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并设计对照研究,抽签法随机分2组,150例/组。对照组联用常规药物,观察组则于对照组基础上再增加心脏康复运动处方。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肌酶谱水平。结果 治疗效果中,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心功能水平中,观察组治疗后6MWT、E/A水平较对照组高,cTnI、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中,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可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康复,并改善心功能,利于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增强型体外反搏 心脏康复运动处方 临床效果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病因、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0年2月急诊收治行心肺复苏(CPR)的45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中呼吸先停止64.44%,心跳先停止35.56%,CPR急诊复苏成功率73.33%,失败急诊死亡26.67%。其中呼吸停止者急诊死亡13.79%,急诊复苏成功率86.21%;心跳停止者急诊死亡50.0%,急诊复苏成功率50.0%。急诊复苏成功率呼吸停止者与心跳停止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R复苏成功后由于脏器不同程度衰竭,各年龄段长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外呼吸或心跳停止者病死率高,需要监护人正确认识,第一时间进行抢救。急诊心肺复苏以提高患儿生存率。

  • 标签: 急诊 儿科 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