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吕梁山区自然地理环境多变复杂。介绍了吕梁山西侧黄河流域和东侧汾河流域以及桑干河上游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概况,提出了吕梁山地生态功能区植被修复与重建的建议。

  • 标签: 吕梁山 汾河流域 植被恢复
  • 简介:我国的环境伦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后期才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工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日益加剧,滋生出-系列环境问题,人类开始觉醒并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于是,环境危机促使环境伦理学把人类的道德关怀延展到整个生态环境.环境伦理学研究的开展,对人类道德的完善和进步、地球文明的繁荣以及重构人与自然新的和谐关系产生有利影响.国内对环境伦理学的研究逐渐步入学术化、规范化进程,文献产出数量稳步增长,研究的主体从西方主要学者观点分析转向国内实际情况的多元题材的研究,研究中心也在不同阶段有所转移.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的环境伦理学现有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探讨国内环境伦理学研究的演进历程和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未来我国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应关注规范化研究,形成环境伦理学研究范式,强化环境伦理学史研究;开拓新视角,研究对象多样化发展;跨领域协作,推进环境伦理学国际化研究.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CiteSpace软件 科学计量
  • 简介:为解决竹子种子长期保存问题,以马来龙竹、云南龙竹、巨龙竹、金平龙竹、麻竹、长节勒竹、云南箭竹、棉花竹、爪哇巨竹、大泰竹、笻竹、方竹和毛竹13种竹子的成熟种子为材料,通过研究不同低温、低温下不同储存时间、不同含水量、不同发芽设施和不同基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来判断竹子种子保存的适合条件。结果表明:1)除笻竹和方竹的种子外,大多数竹种的种子在低温储存5个月内,随着温度由10℃逐渐降低到-16℃,种子发芽率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2)在-16℃条件下,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会有所下降;3)种子含水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含水量超过在一定临界值,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种子发芽率会显著下降;4)选择不同的种子发芽设施也会影响种子发芽率,生产中宜选用具有微喷灌条件的温室进行育苗;5)在无菌红土、黑土和蛭石这3种基质中,蛭石是竹子播种育苗的适宜基质。

  • 标签: 竹子 种子保存 低温储存 种子发芽率
  • 简介:本文基于大量的调研材料、文献等,综合了集农业、气象、环境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分析了6个方面的内容即:(1)气候变化的监测事实及科学认识;(2)气候变化对气象灾害、极端天气的影响;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4)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影响;(5)适应气候变化应对的研究;(6)如何提高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减缓和适应,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防灾减灾,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对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 标签: 气候变化影响 商品粮基地建设 适应对策
  • 简介:针对采用林木生长率表调整森林资源档案偏高的现实,本文以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资料为数据源,利用理查德(Richands)生长曲线模型试编了吉林省主要林分类型蓄积增长率表,通过应用表明所选生长函数的形式基本符合林分的生长规律,文章还探讨了利用林木生长率与利用林分增长率调整森林资源档案的差异性。

  • 标签: 林分 蓄积 增长率
  • 简介:文章运用谱系学的研究方法梳理了上海中山公园百年的演进历程,分析中山公园总体格局及各要素空间变迁过程,归纳公园空间变迁以及功能变化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中山公园的科普展示功能延续多年,已成为公园的特色功能;在此基础上对公园各个阶段空间和功能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公园成熟阶段的空间与功能已经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 标签: 谱系学 科普展示功能 空间与功能互动 上海中山公园
  • 简介:文章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环境建设与人的审美认识心理要素中感知情感、想象情感、理解情感等的关系,归纳出海绵城市建设环境与人的审美认识心理的一致性,并提出基于人审美认识心理的海绵城市环境建设策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把雨水的资源化管理与人对美的自主追求结合起来,科学解决雨水控制利用的同时,通过空间环境的塑造等方式把人的情感方式、生活方式,人的所思所想加以呈现,使海绵城市环境的美既是外在的,又是内在的;既是表现性的,又是表意性的;既是在场的,又是超越的;最终反应人的精神需求与生态智慧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从而实现城市作为人的栖居之地其庇护环境和慰藉心灵的作用。

  • 标签: 海绵城市 环境建设 城市美学 人的审美认识 认识心理要素 生态文明
  • 简介:该试验以淹水时间分别为0.1h/d(CK)、1h/d(D4)、2h/d(D3)、4h/d(D2)、6h/d(D1)5个处理梯度对白骨壤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90d后对白骨壤进行萌发率、株高、叶片数、叶面积指数、根长、生物量及根冠比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淹水时间为4h/d、6h/d时白骨壤的种子发芽率、幼苗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及总生物量均高于0.1h/d、1h/d、2h/d淹水时间处理,而淹水时间为2h/d根冠比较高。

  • 标签: 淹水胁迫 白骨壤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 简介:本文采用计算机技术对重组装饰材的径向纹理和"V"型纹理进行模拟设计,系统介绍了重组装饰材计算机设计过程的纹理识别、模具设计、模拟组坯、模压制方、模拟刨切等工序,为重组装饰材的模拟设计提供一种新方法。

  • 标签: 重组装饰材 纹理 计算机技术 设计
  • 简介:通过对龙脑香科5个树种一一青皮、坡垒、望天树、羯布罗香和盈江龙脑香在海南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和中鄙地区不同的立地环境进行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海南原生树种青皮和坡垒的适应性较强,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存活率几乎达到100%;羯布罗香和盈江龙脑香喜湿但不耐旱,在东部滨海砂土地几乎全部死亡,而在低矮灌丛荫蔽的潮湿环境长势非常旺盛;望天树既不耐湿也不耐旱,在西部积水或者东部滨海砂土地的存活率仅有百分之几;可见,在海南热带李风气候下,不同的立地环境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各树种的生长,适应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青皮〉坡垒〉羯布罗香〉盈江龙脑香〉望天树。

  • 标签: 立地环境 适应性 存活率 季风气候
  • 简介:文章以珠海市10个典型乡村为对象,对比研究了古村和新村的人居林风貌特征,结果表明:1)珠海市乡村人居林植物组成较为丰富,研究区植物共有149种,其中乔木96种,隶属40科80属,灌木15种,隶属12科15属,藤本种类3种,隶属3科3属,草本35种,隶属28科35属,林木主要由龙眼、黄皮、荔枝、榕树、香樟、香蕉、竹、木棉、鸡蛋花、仙人掌等观赏型和经济型树种组成,2)珠海市乡村人居林体系比较完整,非常重视风水林营造,古村的林木覆盖率整体上高于新村,古村平均为36,5%,新村平均为27,8%,3)珠海市乡村人居林整体呈现“外围樟树、竹林环抱,道路榕树、龙眼点缀,各家龙眼、黄皮、荔枝、三角梅、罗汉松等果树花木满院,公共空间榕树、木棉、樟树等大树遮荫”的植物景观风貌.

  • 标签: 乡村人居林 古村与新村 风貌特征 珠海市
  • 简介: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太行山林区植被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介绍了保护区内分布较为广泛的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灌丛及草丛等5种植被类型。

  • 标签: 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植被类型
  • 简介:文章以桂林市为例,选取公园绿地、城市道路绿地、住宅区绿地、医院绿地、高校绿地5种类型的51处具有代表性绿地进行调查,整理出桂林市园林中常见的香花植物种类及在不同绿地的分布状况。通过综合分析,总结出桂林市香花植物在园林绿地的应用特点,为桂林市乃至全国的香花植物景观营造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香花植物 城市绿地 景观 桂林市
  • 简介:中国对野生观赏植物的开发利用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结合生产实践,对黑龙江省的野生观赏植物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根据不同观赏部位分门别类,并重点概述野生木本观叶植物。

  • 标签: 黑龙江省 野生 木本 观叶植物 研究
  • 简介:近年来,在贩卖野生动植物的巨额利润驱使下,走私珍贵动植物及其制品犯罪屡打不绝,使许多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破坏生态平衡,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一方面,走私进境的动植物及其制品未经检验检疫使许多病虫害悄悄传入我国,危害民众健康;另一方面,

  • 标签: 野生动植物 制品 走私 长春 生态平衡 检验检疫
  • 简介:落叶松毛虫为我国东北林区的重要食叶害虫,对落叶松、红松、樟子松等针叶树种危害十分严重。如何有效防治落叶松毛虫的危害,确保落叶松林木健康生长是林业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准确预测和预报松毛虫的发生是防治工作的可靠依据。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调查和实践,分析了松毛虫生物学特性,总结了松毛虫种群数量消长规律,分析了气象等环境因子对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影响。从而对落叶松毛虫发生做出准确的预测。根据预测情况进行有效的综合防治,收到良好效果。

  • 标签: 环境因子 松毛虫 种群基数 预测预报
  • 简介: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市区街头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对植物长势的影响。结果显示,盐城市街头绿地土壤紧实,孔隙度低,通气性差,碱性偏高,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分布不均,肥力水平较低。根据实际,提出改良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本地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和土壤质量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街头绿地 土壤 植物长势
  • 简介:为更好地经营管理海南岛内的人工林,在五指山市、昌江县、三亚市三地,分别取桉树林、橡胶林、相思树林这三种岛内最主要的人工林林下土壤进行了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调查地,同一人工林林下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的含量存在差异,而在同一调查地内,人工林下土壤SOC与TN的含量比率关系相近。就各元素的垂直分布而论,SOC和TN含量在各区域各样地均以0-20cm土层较高,总体来看自上而下呈递减趋势;TP含量则表现为分层不明显(昌江和三亚)或于60-80cm土层达到最高(五指山)。在所有区域各类人工林中,五指山桉树林的SOC和TN含量最高,昌江相思树林的TP含量最高,三亚桉树林的SOC和TN含量最低,五指山橡胶林的TP含量最低。研究还发现,三个地区所有样地的林下土壤C/N和N/P比值均可分为两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P普遍偏低,存在明显的氮限制。根据调查结果推9n,4,影响林下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因素包括水热条件、地表凋落物积累、土壤淋溶强度及元素的周转率等,前二者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输入和聚集,而淋溶过强则易造成土壤养分的流失,但较快的元素周转可以抵消淋溶的负面效应。综上所述,各类人工林林下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总体上因地而异,建议对于岛内人工林的C、N、P管理应充分考虑区域性差异。

  • 标签: 海南岛 人工林 土壤 化学计量特征
  • 简介:近年来种植桉树人工林为东方市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因大面积种植也产生了如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桉树人工林的专业调查,评价桉树对东方市林业发展的贡献及存在问题,探讨桉树在东方市可持续发展种植及经营模式,为林业决策管理部门和营林实体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桉树 人工林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纵观我国文学历史,观赏草作为植物意象历史悠久,被历朝历代文人雅士吟诵,文章在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品味观赏草的文化内涵出发,通过查阅文献及访谈的方法对我国古代的观赏草文化进行初步研究:首先,在时间维度上探索文学作品中的观赏草,使其发展历史更加清晰,其次,通过阐述观赏草丰富的物质文化总结观赏草在我国古代人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作用,最后,就观赏草的精神文化做出总结,并列举出文人常用的寄托情感的观赏草种类或配置方式,回顾及总结这些有关观赏草的文学作品,不仅为发扬观赏草的文化内涵、弘扬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还为观赏草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寄托情感的植物配置方式提供借鉴意义。

  • 标签: 观赏草 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