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矮寨大桥为(242+1176+116)m的单跨钢桁梁悬索桥,主梁全长1000.5m。主梁两侧与桥塔间无吊索区长度分别为95m和109.5m,在较长无吊索区加1根辅助竖拉杆,可使无吊索区主桁受力明显改善。主缆矢跨比为1/9.6,单根主缆由169根通长索股组成,单根索股由1275.25mm镀锌平行钢丝组成。采用骑跨式钢丝绳吊索,索夹采用铸钢铸造,左右对合型,两半索夹用螺杆连接夹紧,接缝处嵌填橡胶防水条。主索鞍采用铸焊结合型结构,由鞍头和鞍身组成,鞍头具有与索股形状相吻合的槽路,鞍身由2道纵肋和多道横肋组成。散索鞍为摆轴式,鞍体采用铸焊结合的结构,为适应主缆散索的需要,鞍槽在竖向以及水平向均为曲线。

  • 标签: 悬索桥 加劲梁 主缆 吊索 主索鞍 散索鞍
  • 简介:本文以重庆两江大桥渝中连接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渝中连接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该方法对类似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公路隧道 连拱隧道 监控量测 数值模拟
  • 简介:为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的分布规律,了解冷却水管的具体降温效果以及相关参数对降温效果的影响,以某大跨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承台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承台实体模型,模拟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分析冷却水管的质量流率和初始温度等参数对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浇筑后的水化热温度场总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一般浇筑后2-3d达到温度峰值;布置冷却水管后,混凝土水化热的温度峰值降低了7%-31%,混凝土内总热量减少了约50%;改变冷却水管的质量流率对水化热温度场升温阶段的影响很小,对降温阶段的影响比升温阶段有所增大;降低冷却水初始温度可以加快水化热冷却速率,实际工程中,不必将冷却水温降得过低,保持在环境温度左右即可达到良好的冷却效果。

  • 标签: 桥梁工程 承台 大体积混凝土 水化热 温度 冷却水管
  • 简介:为研究运营桥梁抬桩加固施工引起的既有桩基础扰动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以沪渝高速(G50)太湖大桥抬桩加固施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桥墩和基础(一半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抬桩施工过程桥墩位移规律和既有基桩弯矩;抬桩施工过程中,基于现有流体静力水准系统(HLS),在墩身内侧布置2个监测点,进行墩身沉降在线监测。结果表明:抬桩施工过程对既有桩基础沉降无影响,承台扩大后改善了既有基桩抗弯性能;监测期间,施工和车辆荷载对既有桩基础(桥墩)沉降的影响表现为数据整体平稳基础上的波动,无施工车流量小的夜间,消除弹性变形(沉降)后的最终平均沉降约1.2mm;采用高精度的HLS可实现施工过程中桥墩(基础)沉降的在线监测,提高了效率,综合保障了运营桥梁的安全。

  • 标签: 运营桥梁 抬桩加固 桩基础 桥墩 沉降 有限元法
  • 简介:为解决板梁桥单板受力加固需要中断交通施工问题,以及为加固后效果评价提供依据,介绍一种不中断交通加固单板受力桥梁施工工艺——铰缝注胶加固法,并提出铰缝注胶加固效果评价指标。采用跨中最大挠度来表征板梁挠度指标,结合挠度规范限值,定义绝对挠度减小率、相对挠度减小率、挠度损伤度等加固效果评价指标,并结合一座6×25m单板受力的空心板梁桥工程实例进行铰缝注胶加固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铰缝注胶加固法具有很好的时效性,桥梁加固后梁板挠度明显减小,桥梁刚度提高,基本消除了安全隐患,达到了很好的加固效果,实现了不中断交通加固单板受力桥梁的目的。

  • 标签: 板梁桥 单板受力 铰缝注胶 不中断交通 评价指标 挠度
  • 简介:为研究单索面斜拉桥的受力特性,以东水门长江大桥(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单索面斜拉桥)为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全桥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上、下层桥面沿纵向和横向的轴力、剪力弯矩分布规律,分析上、下层桥面腹杆的最大、最小主应力。结果表明:上层桥面沿纵向轴力和剪力在斜拉索桥塔处取得极值,沿横向轴力变化不大,剪力和弯矩在中纵梁处取得最大值;下层桥面沿纵向轴力在跨中桥塔处取得极值,沿横向轴力变化不大,剪力和弯矩分别在桥面中部和侧边取得最大值;受斜拉索索力影响,上层桥面锚箱附近易发生应力集中,应力向两侧均匀传递,下层桥面荷载主要通过腹杆内、外侧进行传递,腹杆应力峰值在其两端与节点板连接处。

  • 标签: 斜拉桥 单索面 钢桁梁 内力 荷载传递机理 应力集中
  • 简介:文章以杭州市紫之隧道群1号隧道与2号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模拟在不同横向自然风风速下,隧道出口污染物扩散对相邻隧道下游隧道进口通风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在元自然风条件下,采取增大隧道出口风速、增加上下游隧道间距措施后的影响变化。经过分析,通过提高隧道出口风速来降低交叉污染程度可行性差,通过线形优化增加隧道纵向间距也难以实现。为解决交叉污染问题,本工程在隧道出口洞段设置排风通道,将污染空气集中排放。

  • 标签: 隧道群 交叉污染 数值分析
  • 简介:长(沙)益(阳)高速公路1998年建成通车,2009年对沿线的中小桥梁进行了病害调查,发现由于桥面排水不畅且未设计防水层,设计时未考虑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在超重车辆荷载长期作用下,空心板桥的铰接缝出现渗水、破碎、填缝料脱落,板梁受拉区出现混凝土开裂、露筋;桥台台帽和桥墩盖梁出现渗水、混凝土剥落、露筋;桥面出现破损、坑槽.桥台(墩)桩柱在干湿交替变化污水电化学腐蚀作用下出现冲刷磨损、颈缩.采用施加横向预应力的方法对空心板桥进行加固,加固后的桥梁静载试验表明,加固后的空心板整体性增强,桥梁的横向稳定性得到提高.采用粘贴碳纤维布的方法对腐蚀严重的桥台(墩)桩柱进行加固.

  • 标签: 高速公路桥梁 病害调查 加固措施 空心板桥 混凝土开裂 粘贴碳纤维布
  • 简介:随着复杂地质条件、高地应力与高烈度地震联合作用下长大隧道工程建设,隧道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已经成为地震工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嘎隆拉隧道为背景工程,进行了强震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计算分析,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地震作用下隧道结构的抗震措施,以期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意义。

  • 标签: 强震地区 长大隧道 动力响应 抗震措施
  • 简介:为研究独塔弯曲斜拉桥钢箱梁在4线铁路重载下的疲劳特性,以主跨2×175m,平曲线半径为1147.8m的贵广铁路东平水道桥为背景,对主跨正交异性桥面板钢箱主梁在轴力、竖向弯矩、横向弯矩和扭矩耦合作用剪力滞效应下的受力性能及抗疲劳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多线铁路活载和附加力等最不利荷载组合下,钢箱梁结构总体受力良好;钢箱梁在1.6线的ZK荷载作用下,叠加应力能满足规范中的疲劳强度要求;扁平钢箱梁截面在多线铁路弯斜拉桥设计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 标签: 铁路桥 独塔斜拉桥 曲线桥 钢箱梁 正交异性桥面板 重载
  • 简介: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混凝土曲线连续梁桥出现梁体平面转动位移的原因,介绍采用梁体顶升纠扭,同时对远端支座增设横向限位,以使梁体恢复到设计状态的具体措施。

  • 标签: 曲线梁 位移 原因分析 具体措施
  • 简介:某(65+120+65)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连续刚构桥丰梁分左、右2幅,0号、1号块采用支架一起现浇,左幅施工中拆模后发现0号块出现裂纹。为了解0号块开裂原因,采用间接热结构耦合方法对0号块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与混凝土随龄期变化的强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存译纯的温度场作用下和考虑墩身影响下混凝土箱梁荚键部位应力均超出了混凝土抗拉强度,这是造成0号块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冷水拌制混凝土,在温度高、应力人的腹板与横隔板实体段内布置3层冷却水管,减小墩身和0号块浇筑龄期差,加密腹板水平向钢筋间距,在钢筋骨架外侧新增设成品钢筋防裂网片,延缓拆模时间、加强养护等防裂措施.有效地抑制了该桥右幅0号块混凝土开裂现象。

  • 标签: 连续刚构桥 箱形梁 0号块 支架现浇 裂缝 原因分析
  • 简介:介绍了那下湾隧道施工中,根据隧道开挖断面长度,优化配置施工机械、劳动力组织和电力资源,分期分批组织施工,科学布局,实现各工序紧密衔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有序地进行,全面实现隧道施工精细化管理。

  • 标签: 隧道工程 机械配置 劳动力组织 电力资源配置
  • 简介:桩底压浆可显著提高钻孔桩的承载能力。O-CELL试验目前在国外广泛用于测试桩的承载能力,与传统的桩顶加载法比较,它具有加载能力大,规模小和费用低的优点。介绍帕克西桥钻孔桩桩底压浆和取得的效果,O-CELL法用于静载试验情况。

  • 标签: 帕克西桥 O-CELL试验 钻孔桩 桩底压浆 施工工艺 静载试验
  • 简介: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典型自密性和填充性的特种混凝土,其组成材料比例对技术性能和应用效果影响显著。根据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结合临江红水河特大桥工程实际要求,进行C50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需通过试验选择合理的原材料品种和掺量,并在工程应用中进一步优化配合比;推荐配合比使用的外加剂性能稳定,混凝土主要性能指标的重现性好,力学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均有大幅度的改善与提高。工程应用表明:新拌混凝土满足泵送工艺的要求,施工中无堵管或爆管现象,现场抽检的坍落度和强度测定值均合格,形成的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良好。

  • 标签: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 配合比 设计 工程应用
  • 简介:赣州市武陵大桥项目线路全长约1700m,主桥跨越章江,景观要求主桥为带桥头堡的五孔拱桥,且单孔为坦拱。根据景观要求,通过桥型方案对比分析,推荐主桥采用(72+78+80+78+72)m五跨钢筋混凝土拱桥,桥面宽度35.5m。结构设计确定,主拱圈拱轴系数为2.0,各跨矢跨比依次为1/7.3、1/6.8、1/6.6、1/6.8、1/7.3;主(腹)拱圈横桥向分成4片,每片均为由拱脚至拱顶截面逐渐变高的单箱双室结构;主拱脚采用拱顶顶推合龙的无铰拱结构,腹拱脚采用两铰拱结构;桥面梁采用结构重量轻且现浇工程量少的π形梁;1号∽5号中间墩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两端1号、6号桥墩采用重力式抗水平力扩大基础。

  • 标签: 拱桥 主拱 腹拱 无铰拱结构 顶推措施 拱座
  • 简介:从隧道洞口设计阶段的环保措施、隧道洞口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详细介绍了无仰坡洞口工法的原理、施工工序、工艺和施工要点,总结了该工法在隧道洞口施工中的环保意义和适用性。

  • 标签: 隧道工程 洞口仰坡 环保设计理念 施工工艺
  • 简介:为给单主缆悬索桥的减振控制设计提供参考,以主跨400m的合川渠江景观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了ANSYS有限元模型,在考虑了不同密度和加载方式的影响后,计算了人群荷载跑步荷载作用下的桥梁人致振动,对其进行了舒适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谐质量阻尼器(TMD)以控制该桥的人致振动。研究结果表明:德国EN03人行桥设计指南的计算结果偏于保守;等效人群荷载的计算结果大于随机人群荷载的计算结果;该桥在跑步荷载下的人致振动响应较大,不满足人行桥的舒适度要求,但在加设TMD减振系统后,该桥的人致振动响应得到很好的控制。

  • 标签: 悬索桥 人致振动 随机人群荷载 等效人群荷载 舒适度评价 调谐质量阻尼器
  • 简介:结合西堠门大桥主缆索股架设工程实践,探讨索股架设过程中出现的呼啦圈、扭转、散丝、断带、鼓丝、索股表面磨损等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措施。

  • 标签: 悬索桥 主缆 索股架设 措施
  • 简介:通过对西藏自治区G318线林芝段上的控制性工程工布江达隧道出121段的边坡失稳滑塌过程和滑塌成因的分析,制订出了相应的处治方案。在该方案指导下,辅以“CRD”开挖工法和强力的支护参数,工布江达隧道出口左右洞均安全穿越滑坡体段。通过工程实践,充分检验了该技术方案在西藏林芝地区碎石土滑坡体地带隧道施工的适应性。

  • 标签: 浅埋偏压 失稳 滑坡处治 抗滑桩 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