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地震七兆数推断灾害七兆数1987年郭增建先生在《灾害科学中的七兆数》一文中指出[1]:现代物理学——耗散结构论认为,自然界具有复杂性。我们进一步认为在复杂性中还有高层次的简单性。所谓七兆数,就是较小灾害达7次后,即跟随有一个较大的灾害,这样七个...

  • 标签: 地震研究 灾害学 地震活动 灾害科学 地震学报 地震灾害
  • 简介:《历骈枝》是清代著名的天文、数学家梅文鼎的早期著作。本文全面分析了它的特点和得失,指出它至今仍不失为一部了解中国古代历法的较好的参考书。

  • 标签: 《历学骈枝》 大统历 中国 古代历法 梅文鼎
  • 简介:地球物质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它不仅研究地球的物质,还从物质的角度,研究地球内部的层圈结构和动力学过程.因此,地球物质研究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集中体现了极大、极小、极复杂这一系列理学前沿.在地球物质中,矿物的研究正试图为宏观与微观建立联系,也是地球物质的时间科学、空间科学研究的内容.本文通过矿物标型在矿物中地位的揭示,认为矿物标型在地球物质中有理论和方法两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地球物质学 矿物标型学 层圈结构 地球动力学 矿物学
  • 简介: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传统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已经不适应当下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因此,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将信息化的技术和工程的项目管理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信息化建设。这样可以帮助建筑企业提高自己的管理工作效率,还有助于企业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对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做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在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解决方案。

  • 标签: 建筑企业 信息化 项目管理
  • 简介:首先对济阳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研究概况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从层序地层界面的划分和层序地层发育控制因素及填充模式及高精度层序地层等方面叙述了济阳坳陷层序地层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对济阳坳陷一、二、三级层序界面特征及体系域划分进行了引述,并记述了以气候变化、构造运动为控制因素的层序发育模式及干旱盐湖型、深水断陷湖盆型和浅水断陷湖盆型等三种层序填充模式。同时,对具有特色的陆相断裂坡折带和低位扇理论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针对济阳坳陷层序地层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济阳坳陷 古近系 层序地层
  • 简介:摘要:为了应对当前快速发展的趋势,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建筑研究需要从更新乡土建筑、加强节能改造、强化太阳能利用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几个方面积极发展,以保障整体发展效果,使建筑使用的自然性、舒适性得到提高,助力城镇化发展。

  • 标签: 城镇化 建筑学 研究 新挑战
  • 简介:通过对北京白河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物量、生活型及区系特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白河滩地共分布有水生、湿生植物33科98属178种;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占优势;区系特征以世界广布和北温带分布型占主导.该调查区域共有18个湿地植物群落类型;主要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秋季小香蒲(Typhaminima)群落为3200g/m2;芦苇群落(Phragmitesaustralis)为3000g/m2;有芒稗(Echinochloacrusgalliivar.caudata)群落为3500g/m2;褐鳞莎草群落(Cyperusfuscus)为1300g/m2.该地区主要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群落组织水平、多样性与人为活动干扰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湿地植物 芦苇群落 植物群落 人为活动 群落类型 区域
  • 简介:摘要:近几年,绿色理念已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普遍的认识,尤其是这种理念在建筑学科中已占据了一定的位置,而且也已经不断的深入到了建筑的设计。本文首先介绍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内涵以及原则,然后对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以及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为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有效推广提供有用的借鉴。

  • 标签: 绿色建筑 设计理念 建筑学
  • 简介:针对年轻火山定年这一难题,回顾了适用于其定年的几种方法,重点介绍了^40Ar/^39Ar法在(超)年轻火山岩定年方面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U-Th不平衡,U-Th/He,^14C,宇宙成因核素^3He和^21Ne等定年方法在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地层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不同手段联合定年、方法的互补性及新方法的发展做了展望。指出基于稀有气体质谱的^40Ar/^39Ar法和宇宙成因核素^3He和^21Ne定年是(超)年轻火山岩定年最具潜力的方法,它们可以对火山喷出物直接定年,随着国内先进质谱的引进和定年平台的建立,这些手段应成为中国年轻火山岩年代开拓的新方向。

  • 标签: 第四纪火山 ^40AR/^39AR K-AR ^14C U-Th U-Th/He
  • 简介: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建筑设计和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不仅能美化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给人们带来审美享受,还能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然而,建筑设计与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是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把握二者的异同有助于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本文将阐述设计与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设计优化策略,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建筑设计和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不仅能美化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给人们带来审美享受,还能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然而,建筑设计与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是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把握二者的异同有助于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本文将阐述设计与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设计优化策略,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建筑建设的模式有了一定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我国传统建筑的形态,通过更加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来实现建筑的综合性发展。城镇化建筑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建筑规模逐渐扩大,在新的建筑研究当中,必须要通过有效的优化使传统建筑模式进一步更新,通过新的规划和建设模式才能符合现阶段城镇化建筑的发展,同时也能更充分认识到建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方向,从而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建筑的转型升级。

  • 标签: 城镇化 建筑学 传统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不仅仅满足于对物质的追求,而对精神享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生活的舒适度与便利度关注的同时,也对美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就让设计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现代居民生活过程中,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必须对其加强重视,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中,需要保证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高度的协调、统一,才能满足现代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 标签: 建筑学设计 室内空间 环境艺术
  • 简介:摘要:要使整个室内设计达到整体环境的营造,就必须对各种环境从空间、色彩、意境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融合,以保证整个空间的整体性。而在此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使色彩的因素更加丰富,不同的色彩会影响人的心情,而且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文化特点都能通过色彩的变化表现出来。

  • 标签: 建筑学设计 室内 空间环境艺术
  • 简介:摘要:传统的文化与思想中常常折射出绚烂的智慧之光,在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仍然有许许多多的思想值得借鉴、传承.为了使建筑师受到更多的启发,一方面应当对传统有所继承,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对传统建筑有全方位的理解的同时,对传统能有所突破,或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把现代元素融入到古典的基因之中,为建筑提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 标签: 传统新时期建筑学认识思考解构建筑师
  • 简介:摘 要:建筑将建筑技术和艺术美感相结合,建筑的发展也不断地促进着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就传统建筑与新时期建筑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传统建筑;新时期建筑

  • 标签:
  • 简介:第32届国际沉积学会议(32ndIASMeetingofSedimentology)于2016年5月23—2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36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综述研究表明,会议研究热点为陆相沉积环境、浅水沉积与滨岸潮汐、深水沉积与事件沉积、碳酸盐与化学岩沉积、沉积过程与盆地分析、成岩作用与油气储集层等研究领域。会议主要研究进展表现为:波浪再悬浮作用(waveresuspension)与异重流(hyperpycnalflows)是陆架边缘斜坡快速进积的主要因素;海啸发生周期为14~35ka,后积层理(backset-bedding)为海啸沉积识别标志;海底滑坡多由海底地震、天然气水合物泄露等触发,其块状搬运沉积物(MTD)包括滑塌头部、滑动底面、滑塌主体以及滑塌后期浊流沉积;玄武岩等基岩的风化作用提供硅与富镁碱性水,有利于菱沸石与白云石的形成;受构造作用影响,隆起剥蚀区与沉积区可互为转化;物源性质、供给量及搬运或分散过程控制了沉积面貌(源汇系统);构造活动直接控制可容纳空间变化、地貌变化、源区剥蚀速率、沉积物供应速率等。最后,本文对比了中外沉积发展差异,讨论了中国沉积发展方向。

  • 标签: 第32届国际沉积学会议 研究热点 陆相沉积环境 滨岸与浅水沉积 深水沉积与事件沉积 碳酸盐沉积
  • 简介:摘要:近些年建筑的发展速度加快,而且建筑的学科不再单一,与很多学科都有了紧密的联系,人居环境科学就是其中一门与建筑有关的学科,本文首先对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研究原则进行了概述,然后简述了人居环境科学系统观的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展望,最后详细的论述了邻居环境科学系统观对建筑的指导意义,希望能为建筑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借鉴。

  • 标签: 建筑学科学系统环境
  • 简介:霞石正长岩是重要的炼铝资源和陶瓷、玻璃原料。文中利用扫描电镜、X衍射、红外线、电子探针等,综合分析方法对黑英山霞石正长岩的矿物特征作了详细研究。着重描述了岩石的矿物组合、矿物生成及变化特征。对主要矿物进行了化学成分及X衍射分析,测得霞石成分:SiO243.66%,Al2O330.97%,K2O4.23%,Na2O18.46%(Na2O高于其它地区的霞石)。根据霞石单矿物实测成分计算出其晶体化学分子式为:(K0.525Na3.528Ca0.012)4.065[Cr0.010Al-(3.559)Mg0.009Fe0.054Mn0.012Ti0.008Si4.258O16];测得霞石的主要X衍射d值为:0.302~0.303,0.386~0.389,0.1388~0.1391(nm)。测得微斜长石的成分:SiO264.82%,Al2O319.68%,K2O11.77%,Na2O2.30%,求得其三斜度△=0.83~1.00,属低微斜长石。通过霞石正长岩中钾长石与霞石矿物中对K原子分配值计算和作图,解得矿物生成温度为400~500℃。测得岩石中的钠长石主要为低钠长石,属后期交代矿物。

  • 标签: 霞石正长岩 矿物学特征 电镜扫描 红外测定 X衍射 电子探针
  • 简介:基于风蚀起沙的物理机制,从微气象角度回顾了国内沙尘天气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沙尘天气过程近地面层微气象特征,以及湍流通量演变规律和湍流作用对沙尘暴过程参数化的影响。同时,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探讨了国内在沙尘天气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如:开展沙尘暴过程数值模式湍流参数化方案的分析及与卫星和实验观测结果的比对研究;获取沙尘天气过程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垂直廓线的精细分布,加深理解不同沙尘天气演变规律及特征;加强不同沙尘源区土壤湿度对起沙阈值影响的研究;开展不同粒径土壤的起沙率以及沙尘通量廓线演变规律的研究等。

  • 标签: 沙尘天气 微气象学 湍流输送 卫星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