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建立了低温多效蒸发系统在变工况运行条件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加热蒸汽温度、加热蒸汽流量供入海水流量对系统的蒸发产物负荷率单位蒸发产物热耗率的影响,探讨了各效蒸发器中海水的温度浓度的变化与装置结垢问题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结垢发生的前提下,即盐水浓缩比不超过2.5、顶值盐水温度低于75℃时,降低供入海水流量、增加加热蒸汽流量提高加热蒸汽温度有利于系统运行.

  • 标签: 海水淡化 低温多效蒸发 变工况
  • 简介:2007年9月6日华能集团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的双方将合作开展洁净煤发电及二氧化碳(CO2)捕集与处理、煤气化、煤气净化等技术研究在悉尼举行《关于洁净煤发电及CO2捕集与处理等技术研究的合作框架协议》的签字仪式。

  • 标签: 研究组织 洁净煤发电 减排 二氧化碳 澳大利亚 华能集团
  • 简介:本文在确定停缸策略、增压系统方案、喷油模型、计算工况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GT-POWER的1015柴油机停阀机变排量技术的仿真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变排量技术可以提高1015柴油机在低负荷下的经济性,并且找出了该技术所对应的最佳工况范围,通过与原机模型的对比分析了其优缺点。

  • 标签: 停阀机变排量 性能仿真 涡轮增压
  • 简介:随着石棉纤维在船用柴油机领域的禁用,无石棉密封垫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目前柴油机用无石棉密封垫片的常用制备工艺,比较了相互之间的优劣,概述了垫片性能评价标准及相关指标,提出了柴油机用无石棉密封垫片的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柴油机 无石棉 性能评价
  • 简介:将纳米碳球粒子添加于树脂中制成纳米碳球涂料,观察该涂料的微观形貌,测量其涂层厚度涂层发射率以探究纳米碳球涂料的强化辐射散热机理;在自然散热条件下,通过在某款LED散热器表面涂覆纳米碳球涂料,与表面无涂层、涂覆黑漆黑色阳极氧化处理的同款散热器进行LED器件热阻、结温和光通量测试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碳球涂料有良好的辐射散热特性,在常温下平均发射率约为0.95,具有应用前景。

  • 标签: 纳米碳球涂料 LED散热器 结温 辐射散热特性
  • 简介:本文初步探讨了中小型直喷式柴油机气缸盖生产中的工艺难点,测量分析了LD1100B型卧式单缸直喷式柴油机气缸盖生产中所用的侧置进气口螺旋进气道形状参数定位偏差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据此提出,要根据所用进气道的特性确定其定位精度控制准则,新研制的进气道应进行定位偏差试验.以便制定合理的定位公差。

  • 标签: 螺旋进气道 形状参数 定位偏差 性能
  • 简介:在分析涡轮增压发动机低速扭矩不足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采取辅助增压、运用小涡轮技术、采用柔性技术、使用新的润滑方式轴承技术是改善涡轮增压发动机低速扭矩特性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内燃机 涡轮增压器 低速扭矩性能
  • 简介: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方法分析空气标准Otto循环,由数值计算给出了存在传热损失和工质变比热时循环功率与压缩比、效率与压缩比以及功率效率的特性关系,并分析了传热损失和工质变比热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特点.通过分析可知传热和变比热特性对Otto循环性能有较大影响,所以在实际循环分析中应该予以考虑.

  • 标签: 有限时间热力学 Otto循环 性能优化 传热损失 工质变比热 压缩比
  • 简介:实验选用外径为4mm、内径为2mm的铜质脉动热管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对以去离子水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为工质的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分别采用加有少量氧化石墨烯的去离子水溶液(简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简称氧化石墨烯乙醇溶液),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均为0.03%。实验发现:氧化石墨烯对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具有强化作用,对以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为工质的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较差,但都脉动热管的加热功率密切相关。对于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脉动热管,在加热功率低于20W时,氧化石墨烯对脉动热管的强化作用较弱;当加热功率在30-60W时,氧化石墨烯对脉动热管的强化作用较强,达3.71%-11.33%,且强化作用随加热功率的增大呈逐渐增强趋势;但随着功率继续增大,氧化石墨烯的强化作用逐渐减弱,当加热功率达到80W后,热管传热性能减弱,原因可能是氧化石墨烯颗粒出现了沉降现象。

  • 标签: 脉动热管 氧化石墨烯 强化传热 沉降
  • 简介:本文选取了10种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车用柴油,然后化验了这些车用柴油的品质,并对这些油样进行了发动机台架比对试验研究,总结了市售柴油品质对车用发动机整机性能的影响。

  • 标签: 柴油品质 整机性能
  • 简介:通过涡轮增压来提高FSC赛车的比功率。根据目标功率对涡轮增压器进行选型计算。通过GT-Power软件仿真对FSC赛车用450mL发动机进行了涡轮增压匹配分析。通过GT-Power数值模拟对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尺寸进行优化,以提高增压器的综合效率响应速度。匹配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对增压器压气机尺寸进行优化能够有效地改善从市场上挑选的增压器与FSC小型发动机匹配效果。通过匹配增压器并进行优化,赛车的比功率增加了44%。

  • 标签: 大学生方程式 小排量涡轮增压 匹配 性能预测
  • 简介:基于流体计算软件FLUENT,针对水冷板式换热器构建了三维的物理模型,选择标准k-ε湍流模型,模拟了实际换热过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结果基本吻合。对换热器内部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在压降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适当减小槽道截面的水力直径可以提高换热效率热源面的温度均匀性。

  • 标签: 水冷板式换热器 结构优化 数值模拟
  • 简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预负荷空心圆柱滚子(HCR)轴承的承载性能进行分析。主要计算预负荷空心圆柱滚子轴承的最底部滚子次底部滚子的等效应力、接触应力滚子内圈拉应力的分布情况,分析滚子空心度过盈量对轴承应力额定载荷的影响。通过分析计算得到数据结果为预负荷空心圆柱滚子轴承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空心圆柱滚子轴承(HCR) 有限元分析 ANSYS 应力
  • 简介:为了评估热电材料ZT值温度依存性对热电发电器性能的影响,基于HZ-20商用热电材料的热物性参数,分别采用定物性与变物性的计算方法,对温差发电器在具有不同热源温度下的工作性能进行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定物性方法计算时(即不考虑ZT值温度依存性),输出功率及相应转换效率的计算值都较采用变物性计算时存在一定的偏差。当半导体热端温度低于定物性计算时采用的定性温度值时,偏差很小,但随着半导体热端温度的继续增加,偏差则越来越大,高热端温度下计算得到的计算偏差达30%左右。因此,热电材料ZT值温度依存性对温差发电器热电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

  • 标签: 优值系数 变物性 温差发电器 热电性能
  • 简介:基于k-ε模型,针对一种非对称横槽管换热元件,对高温高压工况下管内氦气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比较了非对称横槽管与对称横槽管的综合传热性能。同时,应用"中心复合设计"(CCD)方法对非对称横槽管的三个基本结构参数(槽间距a、槽宽b、槽深e)进行了优化设计,考察了不同结构对非对称横槽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内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非对称横槽管传热性能优于传统的对称型横槽管,最优结构参数为a12-b8-e0.6。

  • 标签: k-ε模型 非对称横槽管 综合传热效率 中心复合设计
  • 简介:本文利用AVLBoost软件对BL12V190ZL型柴油机进行了基于一维气体动力特性的工作循环和气体交换过程仿真,对供油提前角、进排气门正时、增压系统、排气管直径做了优化计算,并对不同转速下发动机性能进行了预测。

  • 标签: 柴油机 性能模拟计算
  • 简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g-MOF-74因不饱和金属位的存在具有低压下较高的CO2吸附量,且具有化学表面可修饰、可调控孔径等特点。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对Mg-MOF-74进行官能团Br改性,发现Br改性使得苯环附近产生更强的静电势梯度,增强了骨架原子极性CO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利于CO2在骨架孔道内的吸附。但Br的引入带来了骨架自身比表面积、孔体积的下降,不利于在高压区CO2吸附。φ(CO2)∶φ(N2)=15∶85条件下,Br改性使得骨架对混合气体中CO2分离比相比改性前提高了近64%。在含湿条件下(φ(CO2)∶φ(N2)∶φ(H2O)=15∶84∶1),Br改性使得H2O质量吸附量大大下降,低压下的分离比得到提高。

  • 标签: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巨正则蒙特卡罗 密度泛函理论 CO2吸附与分离
  • 简介:为了分析结构形式流动状态等因素对换热器传热效果的影响,以单根圆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验证了SolidWorksFlowSimulation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的可行性。基于该软件分析了流动形式扁管厚度对扁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并拟合了扁管沿程摩擦阻力系数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有效,扁管沿程摩擦阻力系数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管壳式换热器 流动方式 沿程摩擦阻力系数 传热性能 数值模拟
  • 简介:构建了一套供热功率为310kW的太阳能中温集热利用制蒸汽系统,建立了系统主要模块——太阳能集热器与热変换器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了变工况下太阳辐射强度、凝水回收比、环境温度对系统效率供热功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运行参数条件下集热温度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辐射强度对系统性能提升显著;回收凝水对系统效率的影响不大,但对制热功率的提升较为明显;系统性能随环境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系统存在最佳集热温度,最佳集热温度随辐射强度环境温度的增大而升高。

  • 标签: 太阳能热利用 低压蒸汽 热力学模型 集热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