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认为露·尾关的小说《食肉之年》(1998年)对于生态批评而言既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又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因为它将生态批评复杂化了。这部小说模糊了虚构与事实的疆界,使原本简单的关于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身份的概念成为新的问题,将小说样式本身大胆地推进到一个更能适应日益多元化的传媒时代的新方向。然而,在行动主义的情感伦理视野中,这部小说显得格外突出,这也正是本文的重点研究所在。

  • 标签: 全球化 生态批评 食品 美国亚裔文学 行动主义
  • 简介:摘要葫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推广与运用主要体现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知、音乐沟通、葫芦的实际操作等能力。鉴于此,本文通过小葫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优势进行分析,通过对如何将葫芦的教学应用到小学音乐教育中进行阐述,最后阐明了葫芦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成长的意义,旨在为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能力的发展提供帮助。

  • 标签:
  • 简介:空间理论作为20世纪末新兴的西方文艺理论批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观照文学文本的全新视角。作家多丽·莱辛寻求空间结构与作家价值之间的关涉,为作品中殖民话语的表达安排了一种实在的感知形式。本文试图以莱辛的三部作品《在我的皮肤下》、《回家》和《野草在歌唱》为例集中呈现她对“空间”描写与“殖民主义”之间所具有的多重联系与思考。

  • 标签: 多丽丝·莱辛 空间 殖民话语
  • 简介:特和安东妮亚分别是霍桑《红字》和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妮亚》的女主人公,在各自生活的男权社会,她们的女性主义意识都经历了从萌芽到觉醒、从觉醒到成熟这一转变的历程。对她们成长经历的对比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深刻地体会在女主人公所生活的美国社会,女性在男权社会夹缝中的生存状况。

  • 标签: 海丝特 安东妮亚 女性主义
  • 简介:  澳大利亚土著作家多丽·皮金顿出生于西澳大利亚的巴尔弗道斯牧场.还在幼年时期,多丽·皮金顿和妈妈莫莉·凯利及襁褓中的妹妹就被当局强行从家乡迁往穆尔河土著人定居点接受家仆训练.多丽的母亲莫莉想要返回家乡巴尔弗道斯牧场,但她的要求遭到当局的拒绝.于是母亲莫莉只能在1941年1月1日把大女儿多丽留在了穆尔河居留地,带着十八个月的小女儿安纳贝尔逃跑.……

  • 标签: 作品回家 回家路 多丽丝·皮金顿作品
  • 简介:摘要通过调查发现,梗加料机出口湿团、料团,严重影响加料后梗水分和梗丝质量,造成梗浪费,增加了梗加工成本。我们通过改进梗加料机料嘴;改变增温增湿管角度;调整滚筒内倒料板布局及角度;加长加料机进口振槽与滚筒的连接处,使梗加料机加料均匀、精度达标,减少了加料后湿团、料团的产生。

  • 标签: 梗丝加料机 湿团 料团 角度 调整
  • 简介:多丽·S,行为艺术家,即兴表演者,策展人,常居奥地利和墨西哥。她的作品种类繁多,介于行为艺术、视觉艺术和即兴噪音、电子乐之间。通过运用投影仪、声效和视觉道具,她将都市人内在的无意识的矛盾面用声音和画面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创作方法结合了萨满和实验心理学,回应了二十一世纪的城市生活带给人们的心理阴影。1989年到2004年,她定居墨西哥,创办的艺术空间“震中”是墨西哥最旱的独立艺术空间,屡次获得策展奖项,从1999年到2004年期间一共举办过百余场演出、展览和多媒体活动。作为策展人和表演者,多丽经常参与世界各地的行为艺术节,并且持续创作多媒体风格的个人现场表演。

  • 标签: 实验心理学 行为艺术家 音乐 越界 身体 视觉艺术
  • 简介:在中国悠久而漫长的历史中,手工地毯的缘起只有短短几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是实用工艺品,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作为世界东方地毯一员的中国手工地毯,以其优良的品质、精湛的工艺、绚丽的图案闻名于世。中国手工地毯曾是皇宫御用,供王公贵族专享,但关于手工地毯的相关史料却十分稀少。由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传承主要以口授心传的方式,少见文字记载.因此对于手工地毯历史、工艺、材料、图案等研究成为难题。

  • 标签: 传统手工艺 地毯 中国 工艺品 民族文化 文字记载
  • 简介:摘要2011年国家局成立了九大课题之一成本控制即时化课题,课题研究主要内容之一为减少烟叶加工过程中造碎,将烟叶加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进一步挖潜是当今烟草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之一。在成本控制上水平方面,我们针对生产消耗指标,从关注结果向过程控制转变,对工艺节点消耗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完成烟叶消耗指标。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在保证内在品质的前提下,改善烟叶的物理特性和吸味特点,有效降低烟支成本。

  • 标签: 造碎 FMEA 响应优化器 降耗
  • 简介:197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女作家多莉·莱辛在其短篇小说中创造了一个与她的长篇小说同样广博的世界。本文通过对其三部短篇小说的分析,从主角设计的独特性、女性人物的悲剧意识和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等三个方面来透视莱辛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 标签: 多莉丝·菜辛 短篇小说 创作特色 当代女性 生存悲剧
  • 简介:从情感的多极调式、领悟思维、情感轨迹的生发等方面切入,可以探究泰华“小诗磨坊”诗歌独特的抒情、言志与表意范式,展现泰华“小诗磨坊”的诗歌是如何适时合度地实现了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接轨与融合,以确认其在国际华文诗坛上的独特魅力、价值、地位与贡献。

  • 标签: 小诗磨坊 一带一路 多极调式 领悟思维 情感轨迹
  • 简介:<正>《黛莱·德克罗》和《黑夜的终止》是现代法国名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两个卓越的中篇。这两个相互联系又独立成章的姊妹篇,通过对女主人公黛莱一生痛苦遭遇的淋漓尽致的描写,猛烈地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观念对人性的压制和扭曲,无情地揭露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隐蔽在夫妇之爱、亲子之爱等等温情脉脉的面纱下的赤裸裸的冷酷的利害关系,每个人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都因无法挣脱这一旋涡的向心力而被卷入苦难深重的深渊。正是这种揭露和抨击确立了莫里亚克创作的基调,使他的作品成为一幅巨大的

  • 标签: 莫里亚克 克罗 女主人公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 人性异化
  • 简介:<正>温州师范学院美术系魏敬先教授兼着人像绣研究所所长。因为他花了30多年心血研创了"发绣"艺术,如今他本人不单成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工艺美术大师,而且成了外交部礼宾司、教育部外事司重点保护的国家级专家;他主持的发绣艺术展览,去过荷兰、日本、美国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他那栩栩如生

  • 标签: 发绣 魏敬 外交部礼宾司 水彩画家 艺术展览 温州话
  • 简介: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华顿的鬼故事,介绍华顿创作鬼故事的独特理论,以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华顿鬼故事的深层意义:借超自然的力量表达"不能言说话语"以及探讨无法出现在其他文学形式中的性主题.

  • 标签: 伊迪丝·华顿 美国 女性主义 创作理论 性主题 超自然力量
  • 简介:1935年9月,英国女王的皇冠属地海峡群岛的根西岛(ChannelIslands,Guernsey),阳光和煦温暖,天海相连,湛蓝澄澈,一望无际,如东方历史学教授哈雷·麦奈尔(HarleyFarnsworthMacNair,1891—1947)的心情,纤尘不染,开阔明媚。

  • 标签: 中国 鹧鸪 英国女王 历史学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了多丽·莱辛的作品的写作风格.(屋顶丽人>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反映了"愤怒文学"的现实主义风格;莱辛又赋予它试验主义色彩,融入了心理描写,展示主人公的"精神顿悟"的心路历程.

  • 标签: 愤恕文学 现实主义 试验主义 精神顿悟
  • 简介:伊迪·华顿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最后的“文学贵族”。她的小说多侧重于描写维多利亚时代末期纽约社会顶层的一个特殊人群——老纽约。华顿的早期小说《欢乐之家》讲述了该背景下主人公莉莉·巴特被上流社会抛弃和牺牲,最后孤独死去的故事。本文从古老的道德命题入手,重新从社会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华顿对当时社会道德危机的应对,分析了华顿对理想社会的知识和情感关注。

  • 标签: 伦理 习俗 社会达尔文主义 理想国
  • 简介:为文之道,在于有感而发,言之有物。然造文之精妙,则在于心语如歌,诗意飘落。云南文山州彝族作家周祖平的散文既让我们感受到立体、丰厚、富有生命实感的审美品格,也让我们捕捉到了诗意的光亮,那游走于文辞间的丝丝灵动隐隐约约,锦上添花,让人有一种如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的“惊讶的快乐”。

  • 标签: 审美品格 法国思想家 文学天地 云南文山州 彝家 少年时代
  • 简介:英国著名小说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莱辛2013年11月17日在伦敦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4岁。莱辛是迄今为止获奖时最年长的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历史上第11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莱辛 诺贝尔奖获得者 去世 歌唱 天堂
  • 简介:一继多萝西·L.塞耶斯和阿加莎·克里斯蒂以来最伟大的侦探推理小说家菲丽·多萝茜·詹姆斯(PhyllisDorothyJames,以下简称P.D.詹姆斯)于2014年11月27日在英国牛津的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4岁。P.D.詹姆斯的出版商Faber&Faber对外宣布了这一消息,盛赞其成就的同时表达了深深的哀伤:“今天是我们最为悲伤的日子。失去P.D.詹姆斯这位世界著名作家,我们的悲恸之情难以言表。

  • 标签: 犯罪小说 侦探推理小说 克里斯蒂 FABER 阿加莎 奥斯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