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徐朔方(1923—2007),原名步奎,浙江东阳市人,是我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古代戏曲小说研究重要开拓者之一。半个世纪以来,他在戏曲研究金元杂剧、明清传奇以及南戏诸方面,均进行了深入研究或考证,发前人所未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著作等身,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推崇,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今值徐朔方先生逝世十周年,总结先生的学术人生与理论成果,探讨他的治学精神与教育理念,无疑是对先生最好的缅怀,对学术最高的致敬。本刊特别推出'怀人忆旧·纪念徐朔方先生逝世十

  • 标签: 卓著徐 徐朔方 戏曲研究
  • 简介:清代是我国修志最鼎盛、体例最成熟和成绩最辉煌时期。修志辉煌成就表现为赢得持续普及、乾嘉佳绩。修志不良倾向主要表现为政治化倾向、纯学术倾向等。

  • 标签: 清代修志 辉煌成就 不良倾向
  • 简介:<正>我国方志学,是一门历史相当悠久的学科。它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方志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它本身的理论体系和具体内容,主要是研究地方志的性质,方志的编纂宗旨和编修原则,方志的结构和体例,方志的类别和各类方志的作用(社会效益),方志的编纂方法以及方志的整理和利用等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认为“方志学之成立,实自实斋始也。”从此以后,许多有关方志学的论著,几乎都唱同一个调子,把章学诚作为中国方志学的创立者,认为中国方志学形成于乾嘉时代。其实,这是一种传统的偏见,必须重新加以鉴定。

  • 标签: 建康 乾嘉时代 历史文献 学术史 方志学 高似孙
  • 简介:《扬子晚报》在今年元月度过了它的“而立”之年。该报经过30年的发展,已成为南京、江苏以及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江苏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鄙人有幸在该报耕耘了15个春秋,亲历了该报的试刊、创刊阶段。我退休前,参与了编写扬子晚报创办15周年大事记的工作。

  • 标签: 《扬子晚报》 成就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影响力 大事记
  • 简介:缪荃孙,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年自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生.早年随侍其父缪焕章游宦四川,于同治六年(1867)考中四川乡试举人.光绪二年(1876)成进士,入翰林院.历宫顺天乡试分校、国史馆纂修、总纂.后因遭人排挤,愤而辞官.自此以教读为业,先后主讲梁溪南菁书院、济南泺源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常州龙城书院.晚年曾东渡日本考察学务,归国后主持江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馆务.辛亥革命后,长期寓居上海.民国3年(1914)开清史馆,担任总纂,条举大纲,创设新例,并亲手撰定了六类传稿,为《清史稿》的编成,做出了很大贡献.缪氏一生刻苦自励,笃志向学,且勤于撰述,著作甚丰,已刻未刻者共计200多卷.另外,他还网罗遗佚,编辑校勘并出资刊刻了《藕香零拾》等四部丛书,对于保存文献,其功至巨.民国8年(1919)在上海去世,享年76岁.

  • 标签: 史馆 纂修 金石学 翰林院 国史 钟山
  • 简介:本文通过对清前期皇宫精典建筑成就的研究,来进一步挖掘本原文化内涵,以发现和确认皇宫早期建筑内檐满族独创的装饰艺术图案.同时,在朝鲜史料中发现清前期皇宫彩画颜料的来源,这些填补清宫建筑研究领域空白的"小课题"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 标签: 建筑成就 满族装饰 文化内涵 颜料来源
  • 简介:日本著名汉学家池田芦洲一生致力於汉学教育和研究。其汉学研究领域涉及经史子集四部,出版多部汉学研究的专著、教材及工具书,在日本汉学界产生很大影响。其对《史记》的研究更是贯穿其学术生涯的始终,留下了以《史记补注》为代表的大量《史记》研究着作和文章。本文在对其藏书及相关资料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汉学研究,特别是其《史记》研究的方法、特点及成就进行梳理和分析。

  • 标签: 池田芦洲 汉学家 史记 研究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河南人民同心协力,艰苦奋斗,走过了50年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其间,有艰难曲折带来的深刻教训,更有不断探索带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可喜的是,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经过半个世纪,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强省富民之路,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基本形成了农林牧渔并举,农业与非农产业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格局,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河南农村百业凋敝、贫穷落后的面貌。一、曲折前进的历程河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党和政府领导人不断探索符合河南省情的农业、农

  • 标签: 河南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 乡镇企业 河南农村 民主法制建设
  • 简介:西藏的语言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自治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经过50年的发展,西藏的语言政策围绕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围绕我国通用语言文字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两大主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贯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范例。

  • 标签: 语言政策 藏语文 民族政策 语言文字 通用语言 社会用字
  • 简介:华岗作为中共著名理论家,其治学涉及多个领域,对史学、文学、哲学、军事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皆有论述。在以上学术领域,最能体现华岗学术思想并充分反映其治学理路的当属史学、文学、哲学著述,其中又首推史学。在史学领域,华岗既有具体的实践,又有理论的阐述。华岗治史,首在致用,次在求真,毕其一生致力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并为这一体系的科学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乃至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标签: 华岗 唯物史观 革命史 规律
  • 简介:清代福建的科举家族,主要集中在省会福州,清初从长乐江田迁往福州城内的黄巷梁氏即其一.以梁章幸E为代表的梁氏家族,从乾隆以后取得辉煌的科举文化成就,至少产生了7个进士、20个举人和39个贡监生员;在文学、艺术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政治等领域也有一定建树,但与前者相比,较为逊色.黄巷梁氏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其家学源远流长,并得益于福州的人文环境、师友交游圈的影响和姻亲谱革的助力.

  • 标签: 福州黄巷梁氏 梁章钜 科举文化
  • 简介:<正>《释名》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集中反映了它的作者刘熙在词源学上的成就,当然也有局限.本文将从《释名》入手,对刘熙在词源学上的成就作些探索.一、刘熙关于词的起源和词汇发展的学说词,刘熙叫做“名”或“名号”,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是词的起源问题,也是词源研究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刘熙在《释名》自序开篇就说:

  • 标签: 刘熙 《释名》 义类 同源词 词源学 事类
  • 简介:中国公学是中国的一所著名的私立大学.成立于1906年2月。中国公学创办5个月之后.来了一个日后影响过毛泽东、又在思想界被毛泽东发动全国知识分子狠批的无人不晓的人——胡适。

  • 标签: 中国 公学 胡适 求学 私立大学 知识分子
  • 简介:1997年12月初,云南丽江古城与山西平遥古城一起,成为中国首批以整座城市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读新编《平遥县志》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志》(以下简称“丽江志”)后,颇有南北双璧交相辉映的深切感受。

  • 标签: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志》 云南 地方志 志书质量
  • 简介:高家堰大堤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的东岸堤防,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建安时期,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大堤主体部分由千斤条石砌就,用石达60万立方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石质人工堤坝,有“水上长城”之誉①。今天所见的高家堰大堤主要建自明代中后期,历经400多年的增修、扩建,千百万河工的不停修筑,高家堰大堤的总土方量超过4000万立方米。本文拟对高家堰大堤的建筑技术成就试作考察。

  • 标签: 建筑成就 高家堰 洪泽湖 明清时期 明代中后期 建安时期
  • 简介:一家五星级酒店大厅的回廊里漾着浓浓的咖啡香味,轻扬又悦耳的钢琴声如汨汨的溪水,从一位白衣少女的指尖下徐徐流过。史林女士坐在我对面,精干的短发,清秀的面容,深灰色的套头毛衫上,一挂黑色的珍珠项链在桔黄色吊灯的映衬下发着润泽的光。

  • 标签: 史林 皇朝万豪商务酒店 中国 创业道路 生活压力
  • 简介:二十年前的今天,1985年的7月11日。全国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大会与学术讨论会在南京举行,自此我国的郑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大会精神鼓舞下,1986年3月3日南京郑和研究会正式成立,这是我国,也是国际上第—个以研究郑和为主旨的专业学术团体。该年4月5日研究会主办的《郑和研究》创刊。1996年12月20日经上级批准,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成立。二十年来郑和研究会始终坚持学术民主、集体办会,在各级党委领导下,一手抓学术研究,一手抓科普教育,以宣传和研究郑和航海业绩,贯彻“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十二字方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中外人士的好评。值此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回顾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及成就,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 标签: 郑和研究 江苏省 成就 郑和航海 学术讨论会 郑和下西洋
  • 简介: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玉兴先生,自选其明清史、满族史论文五十余篇,结集为90余万字的《明清史探索》一书,已由辽海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以心血溉就的丰硕成果,是近年来史学研究中一部功力深厚的学术精品。作为作者的好友我想借此机会,谈谈对其为人为学的几点理解,以表达一个史学工作者的欣喜。

  • 标签: 张玉兴 《明清史探索》 史学研究 明朝 清朝
  • 简介:读诗是一种高雅艺术,我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好的诗词都是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意境优美,可以陶冶情操、净化情感、启迪思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 标签: 诗词鉴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 沉浸式 成就 高雅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