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小时平均脉压与冠心病危险的关系。方法240例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男性124例、女性116例,年龄45-75(60.5±8.5)岁。均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分析24小时平均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结果与24小时平均脉压<60mmHg的患者相比,24小时平均脉压≥60mmHg患者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升高(P<0.01),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24小时平均脉压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相关因素。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冠心病
  • 简介:摘要通过临床观察评估得出结论心率变异性可有效地预测AMI患者发生心脏猝死,延迟PCI使异常HRV增加,减少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发生。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急性心肌梗死 猝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身麻醉手术后的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 2016年 12月至 2019年 1月在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 6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状况以及筛查、分析与归纳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合专业知识,建立多因素 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对有意义变量进行分析。结果 618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医院感染 49例,感染率为 7.93%,其中 569例全身麻醉手术医院未感染者与 49例感染者临床及手术资料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医院感染者和未感染者的 ASA分级 >II级构成比 (77.55%vs30.2%)、全凭静脉麻醉构成比 (69.39%vs35.85%)、麻醉通气时间≥ 2h构成比 (77.55%vs46.22%)、麻醉机过滤器重复使用构成比 (89.80%vs72.41%)、钠石灰使用 <1次 /d构成比 (51.02%vs25.66%)、七氟烷使用构成比 87.76%vs68.01%)比较,医院感染者均明显高于医院未感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建立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ASA分级 >Ⅱ级、全麻方式、麻醉通气时间≥ 2h、麻醉机过滤器重复使用是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 (P<0.05),钠石灰使用是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保护因素 (P<0.05)。结论全身麻醉关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种多样,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加强其危险因素监测,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麻醉风险管理,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以及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

  • 标签: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 医院感染 危险性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身麻醉手术后的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6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状况以及筛查、分析与归纳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合专业知识,建立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对有意义变量进行分析。结果618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医院感染49例,感染率为7.93%,其中569例全身麻醉手术医院未感染者与49例感染者临床及手术资料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者和未感染者的ASA分级>II级构成比(77.55%vs30.2%)、全凭静脉麻醉构成比(69.39%vs35.85%)、麻醉通气时间≥2h构成比(77.55%vs46.22%)、麻醉机过滤器重复使用构成比(89.80%vs72.41%)、钠石灰使用<1次/d构成比(51.02%vs25.66%)、七氟烷使用构成比87.76%vs68.01%)比较,医院感染者均明显高于医院未感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SA分级>Ⅱ级、全麻方式、麻醉通气时间≥2h、麻醉机过滤器重复使用是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P<0.05),钠石灰使用是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保护因素(P<0.05)。结论全身麻醉关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种多样,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加强其危险因素监测,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麻醉风险管理,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以及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

  • 标签: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 医院感染 危险性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血液检验中HBV和HIV的危险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9月—2018年2月在职的30名血液检验科工作者为研究对象,对HIV与HBV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进行对应的预防管理措施,将未实施预防管理措施前作为对照组,实施后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占比及检验人员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穿刺伤率12.05%、皮肤破损率14.46%、黏膜污染率2.41%、间接接触传播率1.20%,低于对照组(χ2=19.0542、6.6891、9.9600、4.2293,P<0.05);研究组职业暴露率16.87%低于对照组(χ2=55.9158,P<0.05);研究组满意度96.39%,高于对照组(χ2=11.1425,P<0.05)。结论强化分析与总结血液检验中HIV和HBV的危险因素,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对检验人员造成的伤害。

  • 标签: HIV HBV 血液检验 危险性 预防 职业暴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10月住院高血压患者68例,仔细询问病史并体检,对危险进行分层,并给予相应的治疗。6个月后复诊,与治疗前进行比对,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该组120例高血压患者,在采取治疗措施之前,高危、中危以及低危患者数分别为40例(58.8%)、21例(30.9%)以及7例(10.3%);经规则治疗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明显降低,心血管危险分层很高危百分比由58.8%下降为14.7%(P<0.01),低危百分比由10.3%上升为20.6%(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可以指导高血压病的治疗,有利于高血压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 危险性分层 疗效
  • 简介:摘要:从国内整体临床医学发展来看,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在成人与儿童群体中有着较高发生风险,需要对相关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从而降低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发生几率。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疾病 现状 环状RN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危险评估的针对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危险评估后实施针对护理。对比护理前后GBS评分变化以及两组半年内再出血率、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再出血率6.25%(2/32)与对照组18.75%(6/32)相比显著较低,且P<0.05;而观察组病死率3.13%(1/32)与对照组6.25%(2/32)相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观察组护理后GBS评分与该组护理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危险评估后实施针对护理措施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显著减少再出血率,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危险性评估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构建预警评估模型,以列线图的形式呈现,为急诊护士预检分诊提供可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80例UGI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510例)和验证组(170例),依据《202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的标准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绘制列线图并验证。结果呕血(OR:3.875,95%CI:2.212~6.79)、糖尿病(OR:2.64,95%CI:1.184~5.883)、晕厥(OR:10.57,95%CI:3.675~30.403)、心率(OR:3.262,95%CI:1.753~6.068)、红细胞分布宽度(OR:3.904,95%CI:2.176~7.007)、凝血酶原时间(OR:3.665,95%CI:1.625~8.269)、乳酸(OR:3.498,95%CI:1.926~6.354)、血红蛋白(OR:4.984,95%CI:2.78~8.938)可准确预测UGIB病情严重程度(P<0.05)。列线图表现出良好的一致和区分度(C-index=0.903,95% CI: 0.875~0.931),并经内部验证(C-index=0.895)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7936)。外部验证C-index为0.899(95% CI:0.846~0.952),校准曲线提示预警评估模型具有良好稳定性,预测效能优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P<0.05)。结论预警评估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价值,可为急诊医务人员筛查高危患者和制定针对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急诊 上消化道出血 分诊 危险分层 早期预警 凝血酶原时间 乳酸 红细胞分布宽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患者病情存在的心血管危险程度进行分层,分析心血管危害程度分层最终对患者治疗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了入院医治的160例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依据对他们的心血管危险,进行针对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危险比例。结果在160个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里面,治疗前很高危组15例(9.4%)、高危组中有64例(40.0%)、中危组有69例(43.1%)、而剩下的患者组成低危组,共有12例患者(7.5%)。在治疗完成以后划分成为很高危组患者有6例(3.8%),高危组的患者有16例(10.0%)、而中危组中的患者组成则增加至100名,比例为62.5%、低危组患者上升至38名,比例为23.7%,在所有患者的治疗前后,高危组患者所占总体比例大幅度降低,治疗前后产生显著的差异(P值小于0.05);而中危组与低危组患者所占总体患者的比例则有了显著的的上升状态,治疗前后也产生了显著的差异(P值小于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可以用心血管危险分层的方法进行指导治疗。

  • 标签: 高血压,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临床治疗,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临床观察评估得出结论心率变异性可有效地预测AMI患者发生心脏猝死,延迟PCI使异常HRV增加,减少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发生。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急性心肌梗死 猝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ockall危险积分导向下的分级护理对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治疗依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ANVUGIB患者98例,依据建档时间分为参照组(n=49)、研究组(n=49)。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Rockall危险积分导向下的分级护理。比较两组再出血发生率、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血红蛋白、血尿素氮含量、治疗依从评分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再出血发生率为4.08%,低于参照组的18.37%,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3.88%,高于参照组的69.39%(均P<0.05);与参照组比较,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血红蛋白含量、治疗依从评分较高,血尿素氮含量较低(均P<0.05)。结论Rockall危险积分导向下的分级护理应用于ANVUGIB患者,可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增强治疗依从,提高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Rockall危险性积分 分级护理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再出血发生率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96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血管分层,并依据心血管分层的结果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治疗后发现,研究组患者中的中危患者和高危患者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 分层
  • 简介:摘要在此次研究当中,本文首先说明了当今我国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评估的实际发展现状,并且与此同时充分总结了当今我国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另外,此次研究当中主要从地形地貌以及地址灾害的两个方面充分说明了当今地质环境对于水工环地质灾害危害相信苹果所造成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所总结的问题提出了几点针对策略,从而有效确保当今我国水利工程能够得以良好运行。

  • 标签: 水工环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 工作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指标的相关。方法检测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及糖尿病(DM,餐后高血糖)三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指标,主要包括颈体质指数(BMI)、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C反应蛋白(CRP)、血脂(TC、TG、HDL-C、LDL-C)、血压(SBP、DBP)等值的变化,建立餐后高血糖与上述心血管疾病危险指标的关系。结果IGT、DM组心血管危险指标明显高于IFG组(P<0.01),DM组心血管危险指标较IGT组升高(P<0.05)。经数据分析显示,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指标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紧密相关,应重视餐后高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

  • 标签: 餐后高血糖 心血管疾病 危险性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分析与抑郁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报告了本社区2010年8一11月应用Beck抑郁问卷(BDI)进行抑郁评分的15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况。同时采集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数,血糖情况,糖尿病治疗情况及并发症患病情况。结果52.6%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糖尿病治疗情况,合并高血压及周围神经病变密切相关(P<0.05)。相关分析显示,抑郁与女性(r=0.297P=0.028)、胰岛素使用(r=0.257P=0.048)、合并高血压(r=0.257P=0.049)、合并周围神经病变(r=0.345,P=0.020)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和周围神经病变进入回归方程,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73(P=0.009)和0.380(P=0.007)。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较高,性别和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合并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2型糖尿病 抑郁症 患病率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