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8个毒蘑菇菌株的培养特性及生理学习性的研究,描述了其培养特性,确定其生长所需最适温度、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以及最适pH值.8菌株为:鳞柄白鹅膏(Amanitavirosa)、细鳞环柄菇(Leoiotaclypelolaria)、缄白乳菇(Lactariusvellereus)、鹅膏菌(Amanitasp.)、厚环鹅膏(Amanitapachycolea)、珊瑚菌(Ramariaephemeroderma)、白霜杯伞(Clitocybedealbata)、冠状环柄菇(Lepiotacristata).

  • 标签: 毒蘑菇 培养特性 生理学习性
  • 简介:本文按国际上远交群小鼠遗传监测和控制的要求,对Sibp:KM小鼠进行育种繁殖,遗传背景和生物学特性等多方面的研究。统计分析该小鼠繁殖性能。绘制了生长曲线,测定24个生化标志基因位点,其中14个位点是多态型,平均杂合率为0.209。该小鼠下颌骨形态分析的部分判别函数值(占44%)超过均值±2SD。呈弥散分布,谈小鼠H-2组织相容合体,具有10种I类私有抗原,17种表现型,此外还测定该小鼠形态数据,部分血液学数据和整体分析,为Sibp:KM小鼠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数据。

  • 标签: Sibp:KM小鼠 生长 繁殖 生物学特性 遗传背景
  • 简介:目的:通过形态学观察评价乙酸诱导建立急性直肠黏膜损伤模型的效果。方法将含有4%乙酸溶液的棉签经SD大鼠肛门置入直肠1min,置入深度为3cm,诱导大鼠形成急性直肠黏膜损伤,并于损伤后0.5h和1、4、6d分别解剖大鼠,对直肠进行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损伤后大鼠6d内全部存活,模型成功率为100%。损伤后0.5h~1d,大鼠直肠黏膜大体形态由充血、水肿和溃疡到合并出血,镜下形态见黏膜层由上皮组织坏死伴出血到黏膜组织全层坏死,腺体由部分留存到全无,黏膜下层由水肿到合并充血、出血,间质内由血管扩张充血到炎细胞浸润;损伤后4~6d,直肠黏膜大体形态仍可见部分水肿和血丝,镜下形态见黏膜上皮有部分留存,损伤部位有炎性肉芽组织增生,黏膜充血、出血减轻。结论4%乙酸作用于直肠1min能成功诱导建立大鼠急性直肠黏膜损伤模型,该模型操作方便、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损伤维持时间6d以上,适合作为快速筛选直肠外用药物疗效的动物模型。

  • 标签: 急性直肠黏膜损伤 大鼠模型 乙酸 形态学观察
  • 简介:矮脆突变体dwf1(dwarfandfragile1)来源于EMS诱变处理的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主要表现为根、茎、叶、叶鞘、子粒等器官特别脆,同时植株变矮、叶片披垂。株高、穗长、结实率、节间长以及千粒重有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壁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下降、半纤维素含量增加,机械强度下降。茎秆表面锯齿状突起尖锐,薄壁细胞较野生型小、细胞大小不一致、排列紊乱,细胞形状不规则、长度稍有变短。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9染色体上标记Ind6与Ind4之间,dwf1相对于野生型在LOC_Os09g25490第7外显子上有一个碱基的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由半胱氨酸突变为精氨酸,该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内。dwf1对深入研究水稻变矮变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水稻(Oryza SATIVA L.) dwf1突变体 矮秆 脆秆
  • 简介:【背景】自20世纪50年代三裂叶豚草传入我国以来,迅速蔓延,已给我国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人民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近年来发现的豚草锈菌对三裂叶豚草有一定的致病性,具备生物防治潜力。【方法】本文利用植物生理学技术研究了豚草锈菌对三裂叶豚草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锈菌侵染后,三裂叶豚草叶片的相对电导率随病级的增高和侵染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说明锈菌破坏了豚草叶片的细胞膜,导致其电解质外渗。同时,发病初期叶片内的丙二醛(MDA)与超氧自由基(O2.-)含量逐渐上升;当发病程度为3级时,O2.-含量达到最高;4级时,MDA含量达到最高。此外,锈菌侵染后,三裂叶豚草叶片抗坏血酸(AsA)含量持续上升,而脯氨酸(Pro)含量在发病后期下降,说明在三裂叶豚草与锈菌互作时,AsA含量虽然增加,但抗性并不明显,而Pro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结论与意义】豚草锈菌的侵入干扰了三裂叶豚草的生理生化反应,这将为深入研究豚草锈菌的致病机理、发挥其生物防治潜力奠定基础。

  • 标签: 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 三裂叶豚草 细胞膜 生理生化
  • 简介:目的建立分离纯化非肥胖性糖尿病(NOD)小鼠胰岛的方法,并对其体内外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改良的胶原酶消化结合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纯化NOD小鼠胰岛。应用体外糖刺激实验检测分离纯化的胰岛功能,以及通过监测移植小鼠的血糖、体重变化及糖耐量实验对移植胰岛的体内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并通过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被膜下移植胰岛的存活情况。结果胰岛产率为(116±12)个胰岛/胰腺,纯度〉90%。体外糖刺激实验结果显示,NOD小鼠胰岛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水平明显低于KM小鼠胰岛。胰岛移植实验显示,移植胰岛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体重和糖耐量,但改善作用一般仅能维持2周左右。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肾被膜下可见胰岛素阳性的胰岛细胞团,并且在残存的移植胰岛细胞团周围存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通过改良的小鼠胰岛分离方法可由NOD小鼠分离得到大量较高纯度的胰岛,可用于今后探索如何阻断自身免疫损伤保护移植胰岛的研究。

  • 标签: 非肥胖性糖尿病 胰岛 分离纯化 移植 小鼠
  • 简介:对94个江西红米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中33个地方品种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江西红米地方品种具有结实率较高(大于65.0%的品种占84.0%)、千粒重中等(20—30g的品种占93.6%)、易倒伏、抗稻瘟病能力较弱、属保持系类型等特点。脂肪含量较高,有26个品种脂肪含量大于3.0%,其中柳水红脂肪含量4.62%。筛选出多个钙、硒、维生素B1和B2含量较高的材料,其中红米麻壳钙含量81.6mg/kg,红金米硒含量0.09mg/kg,明显高于一般水稻品种。糯子红等6个品种维生素B1含量均大于2.0mg/kg,其中早红维生素B1含量高达17.0mg/kg;红米麻壳等10个品种维生素B2含量均大于0.1mg/kg,其中油红子维生素B2含量达0.6mg/kg。这些优异地方红米种质资源的发掘,可为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提供优异种质。

  • 标签: 江西红米 农艺性状 蛋白质 脂肪 矿质元素 维生素
  • 简介:【目的】绿长突叶蝉是中国新纪录种,是危害新疆葡萄生产的新害虫,为明确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方法】田间定点调查,悬挂粘虫板、糖醋液诱集,结合室内饲养观察等方法。【结果】室内饲养表明,若虫共5龄,各龄期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3.88、6.31、5.16、5.28、7.00d;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9.5和6.4d。田间观察表明,绿长突叶蝉以卵在寄主葡萄上越冬,在新疆玛纳斯一年发生3代,越冬代卵于4月底开始孵化,5月下旬越冬代开始孵化为成虫;第1代卵从6月中旬开始孵化,7月中旬若虫开始羽化;第2代从8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底;成虫主要在夜晚21点至23点及凌晨6点至8点活动。【结论】绿长突叶蝉一年发生3代,以卵越冬;若虫共5龄,具有较强的趋嫩性;成虫有较强的趋黄性,一定的趋光性,趋蓝性较弱,对糖醋液无趋性。试验结果可为葡萄安全生产,防治绿长突叶蝉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葡萄 绿长突叶蝉 生活习性 生活史
  • 简介:对草坪离蠕孢叶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害由禾草离蠕孢(Bipolarissorokiniana)引起。该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最适温度为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5℃,而孢子的致死温度则为55℃;该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能力较强,中性偏酸性的条件对菌丝的生长有利,而pH值为8.0时最易产孢;各碳源对菌丝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不同碳源对产孢量的影响很大,单糖和双糖利于产孢,多糖对产孢的影响不大。氮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非常重要,无机氮效果较好,硝态氮好于氨态氮,有机氮效果最差。花粉、叶面物质和草坪草汁液可促进孢子萌发。

  • 标签: 草坪草 禾草离蠕孢 菌丝生长 孢子萌发
  • 简介:为了解药用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内生真菌的组成情况,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桔梗的根部分离得到菌落形态一致的链格孢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鉴定为桔梗链格孢(AlternariaplatycodonisT.Y.Zhang)。

  • 标签: 桔梗 内生真菌 桔梗链格孢
  • 简介:[背景]水果害虫铃木氏果蝇近年来传入许多国家,成为重要的入侵害虫,在我国的危害也呈现上升趋势.在水果生产中,铃木氏果蝇常与其他果蝇混合发生.[方法]在对我国水果产区果蝇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分别采自山东威海、云南昆明、山东淄博、山东临沂地区的铃木氏果蝇、黑腹果蝇、海德氏果蝇、伊米果蝇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利用线粒体COⅠ基因对所鉴别的果蝇物种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通过观察比较种间雄虫前翅和前足以及雌虫腹部和产卵器形态结构可以快速确定果蝇种类.[结论与意义]本研究认为,在宁德地区,互花米草在7月前侧重分蘖生长,7月后根茎开始快速生长,此结论为优化互花米草防治适期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铃木氏果蝇 水果害虫 形态特征 线粒体COⅠ基因 序列分析
  • 简介:【背景】福寿螺是危害极其严重的入侵我国的水生生物,目前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对福寿螺形态性状变异的研究较少。【方法】随机采集7个地区的福寿螺(雌雄比例差别很大),测量其壳高、壳宽、口宽、层高4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方法计算福寿螺的各形态指标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剔除对体质量影响不显著的指标,确定每个地区与体质量最相关的指标。【结果】除惠州之外,其余地区福寿螺的壳高和壳宽与体质量的相关性较高,且口宽与壳高共同作用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很大。【结论与意义】此结果为研究不同生境、不同温度下福寿螺的形态性状变异程度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福寿螺形态鉴定、分类及其灾害预测预报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福寿螺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 简介:目的探究PM_(2.5)对大鼠子宫组织生理及相关生化应激效应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雌鼠随机分为3个不同PM_(2.5)暴露组(生理盐水对照组、1.5mg/kgPM_(2.5)低剂量组和37.5mg/kgPM_(2.5)高剂量组)。PM_(2.5)暴露10d后,将雌鼠处死,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变化,并检测子宫组织中SOD、GSH、MDA和LDH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_(2.5)暴露组雌鼠子宫组织结构异常,内膜上皮细胞变薄,排列混乱;固有层基质细胞和血管减少。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高剂量组MDA和LDH含量分别为(6.53±1.24)nmol/mgprot和(265.62±24.65)U/gpro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SOD和GSH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M_(2.5)可对大鼠子宫组织形态造成破坏,并诱发子宫相关的氧化应激反应。

  • 标签: PM2.5 大鼠 子宫 氧化应激 组织形态
  • 简介:对海南澄迈等6个主要油茶分布县10个乡镇油茶资源主要形态和经济性状进行调查测定,比较其与高州油茶和普通油茶的差异,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油茶种质资源在形态、茶油脂肪酸组成等方面具有多样性,海南油茶树体、花、果实以及叶片均小于高州油茶;海南油茶鲜出子率在19.84%~36.21%之间,干出仁率在49.64%~64.22%之间,种仁含油率为44.56%~52.21%;海南油茶子油的不饱和脂肪酸为87.58%~89.68%,亚麻酸含量低,仅为普通油茶的0~88.7%,而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普通油茶。聚类分析表明海南油茶同高州油茶和普通油茶具有显著区别,除海南博鳌资源外,其他海南油茶被划分为一类。本研究为海南省油茶资源分类以及资源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

  • 标签: 海南省 油茶 种质资源 聚类分析
  • 简介:通过对255份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资源的24个形态性状进行评价,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资源的果实单果重量、果实长度、果核重量、果核长度、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实香气、果实风味、果实成熟期等形态性状均具有丰富的多样性。11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44%~56.44%,其中果实单果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叶片宽度最小;13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为0.68~2.21,平均值为1.42,其中果肉颜色指数最大,叶片质地指数最小。聚类结果将255份杧果材料聚为3大类,其中果皮厚,果小,种核大,可食率低,早熟,品味酸甜,品质差的杧果种质占很大比例。这些种质资源在不同地区收集的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部分地区内的杧果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通过表型评价鉴定,初步筛选出具有独特香气、反季节开花结果、早熟、小果型、高产等性状的特异种质资源35份。

  • 标签: 杧果 形态性状 遗传多样性 怒江干热河谷
  • 简介:目的对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及本实验动物学部保存的$180进行了克隆培养,根据克隆细胞的腹水生长特性,从中选出8株克隆,对不同克隆$180细胞的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免疫组化法测不同克隆细胞的蛋白质分布,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克隆细胞的DNA含量,扫描电镜观察克隆细胞表面结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克隆细胞的电泳图谱。结果其中3株克隆从uJ见腹水之日起,腹水即为血性;1株微显血性;4株在接种腹腔7日内腹水无血性。扫描电镜观察6株克隆细胞表面结构,各具特点,有所不同。流式细胞仪测定6株不同S180克隆细胞DNA含量,分别为8.5,9.3,7.9,8.5,8.6,8.3pg。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不同克隆与11种抗体反应有所不同,一旦与某抗体反应阳性,则阳性细胞比率均在97%以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克隆细胞s1H10及S2D9的电泳图谱,S1HIO克隆细胞有33条带,S2D9克隆细胞有30条带。结论8株克隆细胞各具特点。

  • 标签: 克隆细胞 腹水 血性 S180 流式细胞仪 DNA含量
  • 简介:目的建立两种激光光凝的恒河猴慢性高眼压性青光眼模型,评价模型眼的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成年恒河猴15只,分别采用半导体倍频532激光和氩激光,在房角镜下对功能小梁网区行360℃光凝.对其中7只恒河猴分别采用A超、视网膜断层成像仪和视网膜血流仪进行模型眼和另侧对照眼的眼球及视盘形态、血流参数的检测.结果两种光凝模式相比,眼压升高后第4周,倍频532激光组平均眼压为48.4±10.3mmHg,氩激光组平均眼压为44.2±7.0mmHg,倍频532激光组与氩激光组的三次光凝成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除视盘面积外,恒河猴模型眼的视杯形态指数、杯/盘面积比、盘沿面积、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平均厚度,与对照眼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跟轴和前房深度与对照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筛板血流量、血流速度和红细胞移动速率与对照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两种激光光凝恒河猴小梁网均可用以建立慢性高眼压性青光眼模型,模型眼出现青光眼眼底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

  • 标签: 生物学特性 恒河猴 青光眼 慢性 相关 显著性
  • 简介:目的:从污染环境中分离耐低温石油降解菌,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摇瓶富集培养和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得到一株能以原油为碳源、能源生长的细菌菌株,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降解菌进行初步鉴定。结果:从天津大港油田污染土壤和水体中分离到一株耐低温石油降解菌DSY171,该菌株能够在10℃条件下,以石油为惟一碳源生长。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归属红球菌属。菌株DSY171在低温条件下(10~15℃)12d的石油降解率显著优于常温条件(20~30℃),原油降解率为60%左右;菌株DSY171的pH适应范围较广,初始pH值为6~9时均能代谢生长,但在偏碱性环境下(pH7~9)的代谢生长好于偏酸性环境(pH6~7)。除了降解石油外,菌株DSY171对柴油、食用油等不同碳源也均能够降解代谢,具有一定的碳源利用广谱性。结论:耐低温石油降解菌DSY171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为生物学方法解决低温环境石油污染问题提供了高效菌种,在环境微生物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生物降解 低温 石油烃 红球菌
  • 简介:通过对引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甘薯实生种子、高代品系进行生产力、抗病性、品质分析等性状的全面鉴定,筛选出抗病高干特异资源材料徐781,并对其不孕群别、砧木适合性、遗传特点等进一步评价,结果表明徐781具有与国内常用亲本亲缘关系远、高干率、高抗茎线虫病、易开花、结实率高、后代入选率高等特点,是国内现有育种材料中罕见的很有利用价值的优异育种材料.

  • 标签: 抗病 资源材料 徐781 不孕群 茎线虫病 亲本筛选
  • 简介:【背景】联苯菊酯是人工合成的类似天然除虫菊素的一种仿生杀虫剂,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病虫害的防治。联苯菊酯化学性质较稳定,在环境中的残留期长,是我国出口果蔬、茶叶中残留较严重的农药之一。微生物降解具有降解速度快、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有效去除农药残留的绿色生产技术。【方法】通过富集驯化,从农药厂排污口的污泥中筛选分离能够降解联苯菊酯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菌株的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到1株联苯菊酯的降解菌株BF-3。菌株BF-3为革兰氏阳性菌,被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该菌株在联苯菊酯质量浓度为100mg·L^-1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MSM)中呈现s型生长,7d后对联苯菊酯的降解率达到87.9%。单因素试验表明,菌株最适降解条件为pH7.0、30oC,初始菌株D600am=1.0。【结论与意义】蜡状芽孢杆菌BF.3能够有效降解联苯菊酯,在环境中联苯菊酯残留的生物修复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 标签: 联苯菊酯 降解菌 鉴定 生物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