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颈外动脉栓塞术治疗颅面部疾病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45例病人行颈外动脉造影明确靶血管,应用PVA颗粒、IBCA、明胶海棉条及钢圈等治疗颅面部疾病。结果20例脑膜瘤、1例颅骨骨髓瘤、7例鼻咽部血管瘤、3例颈静脉球瘤均在栓塞后进行了根治术;6例外伤性鼻出血均在栓塞后6小时内止血;4例头面部血管瘤及4例硬脑膜血管畸形病人亦得到了治疗。结论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头面部疾病的有效方法,疗效可靠、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治疗 颈外动脉 栓塞术 颅面部 血管瘤 病人
  • 简介:目的:探讨羊水栓塞及早诊断和及早处理的方法。方法:对7例羊水栓塞诊断抢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4例抢救成功,认为与羊水栓塞的诊断时间和及早正确处理有关。其中2例在剖宫手术中发现,立即抢救成功;1例发生在死胎自然分娩后经抢救成功;另3例抢救失败死亡。结论:羊水栓塞抢救成功关键与羊水中有形成分进入母循环的量和诊断处理早晚有关。

  • 标签: 羊水栓塞 抢救 诊断 治疗 诱因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早期急性肺栓塞的易患因素和临床表现,指导其早期诊断和预防,减少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8例腹部、下肢手术术后早期急性肺栓塞病历资料.结果:8例术后急性肺栓塞中4例术中、术后大剂量应用止血剂,1例有"脑梗死"史,1例血液血小板含量增加,1例合并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死亡5例,治愈3例.结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以及长期卧床、妊娠、恶性肿瘤,血小板含量增加,血栓性静脉炎等疾病,大剂量止血剂应用等是诱发术后早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防治中应予重视.

  • 标签: 术后 早期 急性肺栓塞 危险因素
  • 简介:1临床资料选自我院2000~2003年收治的确诊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AME)的老年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61~84(76.8)岁,≥70岁6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13d,平均4d,7例起病早期均表现为腹痛,病程中5例伴随腹胀、恶心、呕吐,2例病程后期出现血便,7例均有腹部压痛,3例出现反跳痛,4例出现肠鸣音减弱,伴冠心病6例,其中并发心房颤动2例,伴陈旧性脑梗死2例.实验室检查:7例均有外周血象改变:6例血白细胞(12.0~25.6)×109/L,白细胞1例正常,中性粒细胞>0.85;血、尿淀粉酶轻度升高4例,心肌酶升高2例,转氨酶升高2例.7例腹部立位X线片,其中4例提示肠腔少许积气,3例有细小气液平面,B超检查示腹腔混合回声团块1例.急诊选择性血管造影确诊4例,腹部CT确诊1例,手术确诊及尸检后确诊各1例.其中就诊1d确诊4例,超过1周1例.本组2例初诊为"不全性肠梗阻",1例初诊为"急性胰腺炎",1例初诊为"消化性溃疡".7例中治愈好转4例,死亡3例.其中4例手术治疗中3例治愈,3例内科保守治疗中1例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好转.4例手术患者及1例尸检患者病理检查均有不同范围、程度不等的小肠及结肠系膜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其中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5例,分支栓塞2例.死亡3例中1例手术治疗过迟,术中见小肠、结肠广泛坏死,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另2例因高龄,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经扩血管等内科治疗无效死亡.

  • 标签: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 老年人 心房颤动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肺动脉栓塞症(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死率及误诊率都很高。在美国,该病的病死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我国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本文就我科1996年7月至2003年6月住院病人中诊断为PE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肺动脉栓塞症 认知 护理
  • 简介:肺动脉栓塞(PulmonaryArteryEmbolismPE)又称肺栓塞,是指内源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有研究显示,80%~90%的肺动脉栓塞的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E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肺血管疾病,因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易漏诊、误诊[1].

  • 标签: 肺栓塞 影像学诊断 综述
  • 简介: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有关资料报告,肺栓塞患者如能得到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护理,病死率可下降至2%~8%.现对2001年10月~2004年10月抢救成功的8例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监护 护理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 简介:摘要探讨抗凝治疗脑栓塞的临床应用。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抗凝、介入、手术治疗等,抗凝治疗是脑栓塞的基本方法,其治疗目的是预防形成新的血栓、杜绝栓子来源、促使血栓溶解。正确掌握脑栓塞的抗凝治疗,观察与预防是提高康复。

  • 标签: 抗凝 治疗 脑栓塞
  • 简介:目的:提高对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认识和探讨孕期血栓病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肺栓塞者,除1例猝死外,3例经χ线、彩超和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诊断,并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后,均获愈.1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经彩超确诊,给抗凝治疗,被阻塞血管均有血流通过,未发生再次栓塞.所有孕产妇未发生大出血现象.结论:孕产妇是血栓病的高危人群,孕妇心脏病、妊高征、贫血、感染、手术产、止血药应用及长期卧床等是孕产妇血栓病的高危因素.

  • 标签: 孕产妇 静脉血栓栓塞 临床分析 高危因素 肝素 华法林
  • 简介:目的提高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水平。方法将本院自2001年6月至2005年9月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达58%,最后确诊方法应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胸部核磁共振、心脏超声。结论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不少见而容易误诊的疾病,加强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对疑似病例覆时行特异性检查有助于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误诊率。

  • 标签: 肺血栓辁塞症 CT MRI 心脏超声 诊断
  • 简介:患者男,32岁.因股骨干骨折入院.查体心脏未见明显异常,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胸片、心脏彩超、血脂、心电图均正常.术后病人忽然心慌、胸闷、胸痛、气短.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112次/min,心电轴右偏+116°,QRS时限增宽但小于0.12s.V1、V2导联QRS波呈现rSR′型(图略),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图略).结合病史、症状,急性肺栓塞诊断成立.给予溶栓治疗后,病人的症状开始缓解,恢复正常后复查心电图示正常.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肺栓塞 并发症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肺血栓栓塞症(puml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PE的最常见类型,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通常所称PE即指FIE。除FIE外,其他类型的PE还包括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细菌栓塞、异物栓塞等。引起FI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最常见于下肢静脉及盆腔静脉,FIE常为DVT的并发症。FIE和DVT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lsm,VTE)的两种重要的临床表现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临床上漏诊与误诊情况严重田。美国每年至少有200000人因FIE住院治疗,而实际上只有三分之一的病人被诊断,大部分病例被漏诊,因此每年约有60万~70万VTE发生。国内目前尚无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过去曾将FIE视为少见疾病,但据国内部分医院的初步统计和依临床经验估计,在我国FIE绝非少见病,而且近年来其发病例数有增加趋势。未经治疗的FIE患者病死率为25%~30%。因此,早期正确诊断肺血栓栓塞症是临床医师极为关注的问题。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综合征 脂肪栓塞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动脉系统
  • 简介:目的:提高急诊医师对肺栓塞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17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患者居多;基础疾病有下肢静脉血栓、肿瘤、脑梗塞等;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多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对其明确诊断首选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及时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效果好,预后佳.结论:在急诊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肺栓塞的发病警惕,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 标签: 急诊科 肺动脉栓塞 诊断 治疗 PE 临床资料
  • 简介:化学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特别是与手术、放疗的综合应用。使治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晚期广泛性转移的病人。化疗可抑制肿瘤的发展。减轻病人的痛苦。我科近两年来共收治各种肿瘤化疗病人39例。其中,乳腺癌9例,直肠癌4例,胃癌5例。肺癌18例,肝癌3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5岁。平均年龄60岁,男性28例,女性11例。以上化疗病人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化疗病人 肿瘤化疗 护理 治疗手段 肝癌 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