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铜电解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相组成(N1923+磺化煤油+异辛醇)的萃取体系,物质A酸性络合反萃体系对铜电解中锑铋回收工艺进行研究,确定工艺参数,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业生产,结果表明,锑铋萃取率分别达84.1%和98.1%,锑铋反萃率分别达95.7%和90.6%,且不造成铜损失,对电解工艺无不良影响。

  • 标签: 铜电解液 有机相 反萃剂 N1923
  • 简介:通过析氢实验、极化曲线测试、放电性能测试,研究了在6mol/LNaOH电解中添加不同浓度Na2SnO3和由Na2SnO3、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组成的复合缓蚀剂对铝合金电极析氢速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缓蚀剂的加入能不同程度抑制铝合金电极的析氢腐蚀,提高阳极利用率,改善铝阳极的电化学性能,一定浓度配比的复合缓蚀剂的效果要比单一缓蚀剂效果明显。在添加有0.025mol/LNa2SnO3和10mg/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复合缓蚀剂电解中,铝电极的析氢腐蚀受到明显抑制,缓蚀效率达93.4%,同时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 标签: 复合缓蚀剂 碱性电解液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电化学性能
  • 简介:摘要:对在0摄氏度和25摄氏度两种条件下存储1~96h的铁铬电解进行了细致的实验,观察了存储过程中电解的性质变化。采用循环伏安曲线和交流阻抗图谱对其进行了电化学分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活性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0、25摄氏度储存6、72小时,其电化学性能极佳,电解在存储过程中,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反应活性、电容量和欧姆电阻都随离子含量及种类的变化而变化。

  • 标签: 铁铬电解液 活性 存储温度 时间影响
  • 简介:摘要:本文以各个专利数据库中的检索结果为样本,从专利角度对镁二次电池电解这一领域进行了相关分析,总结了镁二次电池电解领域的专利申请状况,探讨了镁二次电池电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 标签: 镁二次电池 电解液 专利
  • 简介:摘要:在湿法炼锌工艺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如Ag、S、Fe等杂质在其中,炼锌加工厂为了得到更加纯净、高质量的锌产品,需要对现有的锌元素冶炼工艺进行优化升级,从而满足当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对锌的需求。考虑到氯元素高浓度的问题,在一般的加工生产过程中会采取添加氧化锌,以此来减小Cl元素对电解极板的不利影响。如果在不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废电解溶液中的氯含量就会超标,从而影响锌产出的质量,除此之外,还会损害生产设备,对企业的综合效益产生不利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相关技术人员对湿法炼锌废电解除氯工艺进行研发应用。本文将结合现有的除氯工艺,发掘出湿法炼锌废电解除氯工艺最佳条件,并对该工艺存在的弊端进行说明,并针对此提出优化建议,旨在提升除氯工艺技术水平,促进冶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湿法炼锌 废电解液 除氯工艺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锂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存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领域。电解作为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研究电解的配方和性能对提高锂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锂电池 电解液 配方 性能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铁路客车蓄电池电解加注进行研究,论述了技术方案的提出和优选过程,最后,文章对定量(位)加注系统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经过证明,该设备能够满足铁路客车蓄电池检修工艺要求。

  • 标签: 蓄电池 定量 定位 电解液 碱液 加注
  • 简介:阐述了不良铜电解纯净度对阴极铜质量造成的影响,分析了影响电解纯净度的主要原因,并总结了生产实践中改善电解纯净度采取的主要措施。通过对电解纯净度的改善,稳定了阴极铜质量,消除了产品质量波动对品牌造成的影响。

  • 标签: 电解液 纯净度 阴极铜 质量 过滤量
  • 简介:摘要: 锂电池的广泛使用,产业迅速扩大,为锂电池的技术的更新产生了强大的动力,现阶段正负极材料,隔膜技术正在更新换代中,锂电池的不同的使用条件,要求锂电池具有不同的特性,电解是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锂电池功能的发挥需要电解添加特殊添加剂 对电池性能如工作电压、能量密度、寿命、温度范围、安全性能等。故各种功能添加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主要有成膜添加剂、阻燃添加剂、导电添加剂和高低温添加剂,多功能添加剂, 磺酸酯、硼酸酯、磷酸酯、氟代碳酸酯、腈类、酸酐和锂盐等添加剂逐渐成为热点。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添加剂 阻燃剂
  • 简介:摘要: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铜电解中氟量,对酸度和铜量对平衡电位及响应斜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用乙酸钠—柠檬酸钠混合缓冲掩蔽剂消除硫酸酸度、铜量及镍、铁等金属离子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了用氢氧化钠调节试样产生沉淀,后用硝酸调节至沉淀消失、试样清亮的酸度方法。此方法便于观察,处理后的试样 pH在 5- 6,满足氟离子测定的酸度条件,试验结果精密度好,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 91.5%~ 93.1%。

  • 标签: 离子选择电极法 铜电解液 氟离子
  • 简介:从有机电解自身热稳定性以及电极/有机电解相互作用的热稳定性两个方面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的热稳定性;认为,正极/有机电解的反应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影响是最主要因素.并分别从抑制LiPF6分解、使用不燃或阻燃溶剂阐述了改善有机电解热稳定性的方法.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有机电解液 热稳定性
  • 简介:摘要:本文从有机电解本身热稳定性角度分析了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物质的热稳固性,结果发现,正极/有机电解反应直接影响到锂离子电池稳定。然后从管控LiPF6分解、采用不燃和阻燃物质探讨了优化有机电解热可靠性的办法。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LiPF6 热稳固性 有机电解液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根据 GGII预测,未来三年全球锂离子电池装机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2020年锂离子电池装机量将达到46 GWh,到2022年装机量将达到92 GWh,2020年至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4%。全球市场空间广阔。由于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高,因此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需求升级和环保标准不断提高,以锂离子蓄电池为核心的动力电池也在向着更高能量密度和更长循环寿命等方向发展。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行业市场 行业发展
  • 简介:本文研究了采用氯化银沉淀法分离动态银,以磷酸二氢钾为离子强度调节剂,采用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银电解中硝酸根的分析方法。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重现性好、无污染等优点,便于推广应用。

  • 标签: 除银 离子选择性电极 测定 硝酸根
  • 简介:摘要:锂离子电池因其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性能好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交通工具、航 空航天等领域。综述了电解在锂电池中的工作原理以及电解含氟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将锂电池电解含氟添加剂为氟代碳酸酯、氟代苯类、氟代磷腈衍生物等,并总结了它们各自作为添加剂的功能。对锂离子电池电解中含氟添加剂的未来方向做了展望。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含氟添加剂 研发方向
  • 简介:在1mol/LLiPF6/(EC+DMC+EMC)(体积比1∶1∶1)电解中加入不同体积比的亚硫酸丙烯酯(PS)制成不同的电解,用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电解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PS,可改善电解与石墨负极材料的相容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低温性能.其中,电解中PS含量为3%时,与不合PS的电解相比,常温循环200周后电池容量保持率提高了8%;同一放电制度下低温-40℃的放电容量提高了4.9%.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亚硫酸丙烯酯 电解液 低温性能
  • 简介:研究了在阀控密封铅蓄电池电解中添加适当胶体及硫酸钠、磷酸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氧化膜阻抗、析氧阻抗、电池放电容量、充电接受能力及循环寿命,对在(AGM)GFM-500铅蓄电池中分别添加4种不同配比电解时电池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电解中添加适当气相二氧化硅(胶体)及硫酸钠和磷酸添加剂,可以提高铅蓄电池容量,改善电池充电接受能力,减少电池失水,从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 标签: 铅蓄电池 阀控铅蓄电池电解液 胶体 添加剂 循环寿命 充电接受能力
  • 简介:研究了Fe3O4,FeSO4和Fe2(SO4),在9mol/LKOH溶液中的溶出行为以及溶出铁对锌腐蚀的影响。通过定性分析和析氢实验,发现Fe3O4,FeSO4和Fe2(SO4)3在9mol/LKOH溶液中能够溶出,溶出的铁加速了锌粉的腐蚀,锌将碱中的铁置换并沉积在锌粉上,降低了析氢过电位。3种铁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和加速锌腐蚀的程度依次为FeSO4〉Fe2(SO4)3〉Fe3O4.

  • 标签: 锌锰电池 铁化合物 锌粉 溶出 腐蚀 析氢
  • 简介:摘 要:分析锂离子电池在低温工作条件下的性能劣化机理,阐述溶剂物理性质对电解低温性能的影响规律,总结目前通过低黏度及低熔点的溶剂组分、低阻抗的成膜添加剂以及新型锂盐来改善电池低温性能的研究工作。同时探讨锂离子电池在高温工作条件下容量衰减机制,综述目前改善锂离子电池高温性能的主要方法,包括采 用高温成膜添加剂、耐高温锂盐以及锂盐稳定剂。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宽温域锂离子电池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展望锂离子宽温域电解的发展趋势。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宽温域电解液 低温性能 高温性能 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