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报道了53例口腔根治术后组织缺损修复术围术期护理情况.认为术前心理护理、适应术后变化的训练和术后游离皮瓣监护、负压引流护理等对协助该项手术成功起重要作用,强调消除一切潜在的不利于皮瓣成活的因素是护理的中心工作.

  • 标签: 口腔癌 根治术 组织缺损 修复 护理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癌术后病理组织分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2002年7月至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1 346例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39例,女507例;术时年龄(55.1±13.4)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分911例,≥1分435例;透明细胞1 120例,乳头状细胞62例,嫌色细胞79例,其他类型肾癌85例;T1、T2、T3、T4期分别为1 019、177、102、48例;WHO核分级高、中、低分化及未知分别为587、530、85、144例;肿瘤直径<5、≥5且<10、≥10 cm及未知分别为685、541、104、16例;合并坏死200例;合并肉瘤样分化27例。同时收集2000—2017年SEER数据库中80 439例肾癌术后病例的资料,男51 371例,女29 068例;年龄(60.9±12.4)岁;白色人种66 261例,黑色人种86 80例,亚裔及北美原住民5 022例,未知人种476例;透明细胞62 600例,乳头状细胞12 170例,嫌色细胞4 354例,其他类型肾癌1 315例;T1、T2、T3、T4期分别为55 332、8 687、15 516、904例;WHO核分级高、中、低分化分别为52 323、22 700、5 416例;肿瘤直径<5、≥5且<10、≥10 cm分别为46 741、25 760、7 938例。分别分析华西医院和SEER两组人群中性别、年龄等临床因素以及肿瘤组织亚型、分期、分级等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在SEER不同人种中进行亚组分析,了解不同组织亚型肾癌术后的预后差异,并与华西医院病例进行比较;将华西医院病例带入UISS、SSIGN、Leibovich 3种肾癌预后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分析不同模型对华西医院病例及亚组的预测价值。结果华西医院病例1 346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嫌色细胞、透明细胞、乳头状细胞、其他类型肾癌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5%、87.9%、79.7%、68.4%;术时年龄>50岁、ECOG评分≥1分、肿瘤分期偏晚、核分级差、肿瘤直径大、合并坏死及肉瘤样分化均提示预后不佳(P<0.05)。SEER数据库80 439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嫌色细胞、乳头状细胞、透明细胞、其他类型肾癌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3%、92.5%、88.9%、85.3%;术时年龄>50岁、男性、亚裔及北美原住民、肿瘤分期偏晚、核分级差、肿瘤直径大均提示预后不佳(P<0.05)。SEER数据库亚裔及北美原住民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嫌色细胞、透明细胞、乳头状细胞、其他类型肾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1%、88.6%、86.7%、80.2%。外部验证结果显示,SSIGN、Leibovich、UISS预测模型的精度分别为0.763~0.781、0.725~0.752、0.641~0.660。在4种病理类型亚组分析中,预测模型UISS对嫌色细胞、透明细胞、乳头状细胞、其他类型肾癌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670~0.781、0.649~0.661、0.620~0.644、0.567~0.613;预测模型SSIGN和Leibovich对嫌色细胞、乳头细胞亚组、透明细胞、其他类型肾癌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733~0.903、0.785~0.834、0.731~0.767、0.657~0.776。结论肾癌术后病理组织亚型对预后的影响可能存在人种差异性,在华西医院病例和SEER数据库亚裔及北美原住民人群中,嫌色细胞预后最优,乳头状细胞较透明细胞稍差,其他类型肾癌预后最差。SSIGN和Leibovich预测模型对华西医院病例的预测价值高于UISS,且对嫌色细胞的预测效能较好。

  • 标签: 癌,肾细胞 预后 病理类型 人种 预测模型
  • 简介:目的:应用脐穿支皮瓣修复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并探讨其优缺点。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治疗13例手和前臂深度软组织缺损患者。受伤部位及致伤原因包括手部热压伤(2例)、手部及前臂的电击伤(3例)、前臂深度烧伤(2例)、手及前臂挤压伤(3例)和手部撕脱伤(3例)。入院后给予清创、负压吸引、植皮等治疗,封闭部分创面。肌腱和骨暴露创面采用脐穿支皮瓣修复。结果13例脐穿支皮瓣一期转移后均完全成活,皮瓣蒂部宽6-8cm,长度为16-20cm。皮瓣断蒂时间为16-20d。断蒂后3例皮瓣出现部分皮缘缺血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10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4-24个月,大部分皮瓣质地良好,2例皮瓣臃肿给予修薄手术。结论脐穿支皮瓣具有血运可靠、质地好、切取面积大、转移方便等优点,是修复手及前臂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脐旁穿支皮瓣 前臂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甲状腺乳头状(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血浆和组织中的DKK1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β-catenin表达间的关系,探讨DKK1与PT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PTC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取患者PTC组织组织,并留取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和β-catenin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DKK1和β-catenin表达。结果PTC患者的血浆DKK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t=5.863,P<0.001),而血浆β-cateni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t=6.223,P<0.001),且患者血浆DKK1和β-catenin水平呈负相关(r=-0.724,P<0.001);PTC组织的DKK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组织(χ2=44.545,P<0.001),而β-caten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组织(χ2=26.243,P<0.001),且PTC组织中DKK1和β-catenin表达呈负相关(χ2=13.637,P<0.001),关联系数为-0.413。PTC患者的血浆DKK1水平与疾病分期(t=3.040,P=0.003)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t=5.452,P<0.001)有关,PTC组织DKK1阳性表达率也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7.486,P=0.006)。此外,使用血浆DKK1水平对PTC进行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21(95% CI=0.750~0.892,P=0.002)。结论血浆和组织中DKK1表达下调与PTC的发生、发展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DKK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简介:探讨肝细胞(HCC)组织中唾液酸化LewisX(SLeX)和纤黏连蛋白(FN)表达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plus二步法对HCC组织140例、组织30例、正常肝组织10例进行SLeX和FN蛋白表达检测,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SLeX在HCC组织中阳性率显著高于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低分化、有转移和5年死亡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无转移和5年生存患者;FN在HCC组织中阳性率显著低于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低分化、有转移和5年死亡患者阳性率显著低于高分化、无转移和5年生存患者。SLeX与F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H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 标签: 肝细胞癌 SLEX FN 浸润 转移
  • 简介:曾做过一个梦,梦见了一条铁路,一条长长的,通向远方的铁路。在迷迷蒙蒙的雾霭里,铁路静静地横过原野,时隐时现。待想走近细看,恍惚间,铁路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梦醒,心中不免怅然,便暗自寻思:那铁路何以似曾相识?良久,终于想起来,梦境中的铁路居然就是我小时候见过的铁路,是一条我童年的"铁路"。

  • 标签: 铁轨旁
  • 简介:春回大地,柳绿花红,水域中的浮萍、水葫芦、水花生、芦苇、蒲草、茭草和笮草等水生植物相继焕发了生机。众所周知,鱼类是变温性极强的动物,经过漫长的冬眠或半冬眠期,在绿草逐渐茂盛,水温比较适宜时,为补充营养,增强体能,便会到处觅食,故此,春天一直被称之为垂钓的黄金期。即便如此,也要重视以下事项才会有较好的钓效。

  • 标签: 春钓 水生植物 水葫芦 体能 觅食 垂钓
  • 简介:目的探讨鼻咽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72例鼻咽患者,根据患者放疗疗效分为放疗敏感患者37例(放疗敏感组),放疗抵抗患者(放疗抵抗组)35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Raf-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分型及分化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敏感组Raf-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9.73%,低于放射抵抗组的91.43%(P〈0.05);放射敏感组Raf-1蛋白表达总体强度明显弱于放射抵抗组(P〈0.05);Raf-1蛋白阳性表达预测鼻咽患者放疗抵抗的灵敏度为97.14%,特异度为70.27%,阳性预测值为75.56%,阴性预测值为96.29%.结论Raf-1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鼻咽放疗抵抗有关,对预测鼻咽放疗疗效有一定价值.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Raf-1蛋白 放疗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罹患宫颈前病变患者诊断过程中采取病理组织取材和制片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起始点范围:2018.12-2021.12,选取本院收治100例宫颈前病变患者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四点取材及随意包埋法的5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阴道镜下醋酸试验和碘实验多点取材并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的50例患者),统计两组各项指标(诊断符合率评估值、漏诊率评估值、误诊率评估值)分析。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实际获取数据高于对照组实际获取数据,P<0.05。观察组误诊率实际获取数据、漏诊率实际获取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阴道镜下醋酸试验和碘实验多点取材并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方法并规范实施,具有提高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宫颈前病变患者的诊断水平,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癌前病变 误诊率 病理组织取材和制片 漏诊率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罹患宫颈前病变患者诊断过程中采取病理组织取材和制片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起始点范围:2018.12-2021.12,选取本院收治100例宫颈前病变患者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四点取材及随意包埋法的5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阴道镜下醋酸试验和碘实验多点取材并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的50例患者),统计两组各项指标(诊断符合率评估值、漏诊率评估值、误诊率评估值)分析。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实际获取数据高于对照组实际获取数据,P<0.05。观察组误诊率实际获取数据、漏诊率实际获取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阴道镜下醋酸试验和碘实验多点取材并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方法并规范实施,具有提高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宫颈前病变患者的诊断水平,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癌前病变 误诊率 病理组织取材和制片 漏诊率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评析病理组织取材和制片在宫颈前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抽取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确诊的8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以研究对象均采用不同病理组织取材和制片方法(传统四点取材和随意包埋法制片,阴道镜下醋酸实验、碘实验多点取材和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制片),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病理组织取材和制片方法的宫颈前病变检出率。结果 经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全部80例研究对象确诊7例微小浸润、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4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经四点取材和随意包埋制片检查发现:全部80例研究对象确诊1例微小浸润、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经多点取材和定向包埋制片检查发现:全部80例研究对象确诊7例微小浸润、2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对比差异发现,多点取材和定向包埋制片检查在宫颈前病变诊断中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四点取材和随意包埋制片检查,P﹤0.05。结论 宫颈前病变诊断中应用阴道镜下醋酸实验、碘实验多点取材和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制片进行检查的效果更加,该检查方式能够准确准确的对受检者是否患病进行判断,从而有助于患者的疾病后续治疗,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病理组织取材 制片 宫颈癌 宫颈癌前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喉返神经淋巴结(RLN LN)不仅是食管鳞状细胞转移的最常见部位,而且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RLN LN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靠预测指标,其状态决定是否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但由于其手术范围广、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不利因素,因此筛选出获益人群非常重要。

  • 标签: 食管肿瘤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 三野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道术后急诊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环甲膜穿刺法与鼻咽部喷雾法的麻醉效果。方法2010年2月~2012年2月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鼻咽部喷雾法进行术前麻醉。2012年3月~2014年3月的45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环甲膜穿刺法进行术前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效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麻醉完成时间实验组少于对照组。结论环甲膜穿刺麻醉法在食道术后急诊床纤维支气管镜中麻醉效果明显,安全快速,可保证急诊床纤维支气管镜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椎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在腔镜食管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食管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接受腔镜食管根治术,对照组给予静脉全身麻醉,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胸椎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免疫功能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评分。结果联合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小于对照组,舒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D3+、CD4+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D3+、CD4+及NK细胞水平较本组术前下降,联合组CD3+、CD4+及NK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PSQI评分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椎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在腔镜食管根治术中应用,有助于维持患者术中动脉压和心率的稳定,对机体免疫系统影响小,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促进睡眠。

  • 标签: 食管癌 腹腔镜 胸椎旁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超声膀胱容量评估拔管对宫颈根治术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宫颈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患者在拔出尿管前3 d常规夹闭尿管,对照组日间每2~3小时开放尿管1次,夜间持续开放;试验组采用床超声评估膀胱容量,选择患者膀胱充盈最短时间作为尿管夹闭和开放时间间隔。比较2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残余尿量、首次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和尿管重置率;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拔出尿管后第1天检测患者膀胱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和尿道闭合压等尿动力学指标。结果试验组尿管留置时间为(9.84 ± 1.91) d、残余尿量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71.00 (48.00,97.00) ml、首次排尿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35.00 (97.00,171.00) 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5 ± 2.17)d、89.00 (61.25,109.00) ml、156.00(129.00,192.75) 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95,Z值为2.741、2.800,均P<0.05)。拔出尿管后第1天,试验组膀胱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分别为(60.31 ± 10.09) ml/H2O、(27.44 ± 4.77) cmH2O(1 cmH2O=0.098 kP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73 ± 11.42)ml/H2O、(24.80 ± 4.99) cmH2O,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00、2.399,均P<0.05)。结论根据床超声膀胱容量评估确定宫颈术后尿管开放间隔时间,有助于恢复患者膀胱功能和改善尿动力学指标。

  • 标签: 宫颈癌根治术 超声检查 膀胱功能 尿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