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些年,我国基础设施获得长足发展,但很多工程缺陷还不能避免,比如二衬拱顶空洞、砼不密实仍是隧道施工中不可避免的缺陷之一。本文重点探讨带模注浆技术在发育白云地质条件山岭隧道中的应用。

  • 标签: 隧道 带模注浆 二衬缺陷
  • 简介:华南上扬子区中部中-上寒武统白云大量发育,形成于特殊的古气候、古海洋环境,但其沉积环境和成因上存在争论。基于细致的野外和室内沉积学研究,湖北兴山古洞口剖面中-上寒武统覃家庙群、三游洞群划分出8个岩相类型和3种沉积旋回类型,主要沉积于浅海碳酸盐台地潮下带和页岩盆地环境。采用沉积旋回叠置方式和Fischer图解方法,分析了上扬子区中-晚寒武世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历史,识别出18个四级旋回和7个三级旋回,并初步建立了高频海平面变化曲线。中-晚寒武世沉积相的时空间展布规律表明,扬子台地相对海平面逐渐降低,经历了从页岩盆地(或深潮下带)到浅潮下带环境的演变,沉积类型从较深水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变化为较浅水碳酸盐沉积。中、晚寒武世扬子台地碳酸盐沉积与全球性沉积特征表现一致,反映了该时期独特的全球“超暖期”气候和台地内部较高盐度的古海洋条件。

  • 标签: 上扬子区 中-上寒武统 白云岩 沉积环境
  • 简介:我国多数地区煤层的渗透率较低,通常小于1×10-3μm2,煤层渗透率一般在0.1~0.001×10-3μm2,属于特低渗透或致密,对各种伤害因素更为敏感,伤害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几种评价煤伤害的实验方法,可评价压裂液对煤基质的伤害、对裂缝割理的伤害。

  • 标签: 煤岩 伤害实验 评价方法
  • 简介:摘要:某气田须家河组为一套碎屑,其测井响应为泥质含量越高,粒度越小,GR值越高,GR值大于80则为泥岩。为提高解释精度,减少工作量,在明确测井数据响应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卡奔软件的Carbon-Script语言运行相关程序,其运行结果显示自动解释结果与手工解释结果相差不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仅需要少量的后期手工校正工作。自动解释性程序在运行前需要进行工区和段的调研以及参数的合理配置。

  • 标签: 岩性自动解释 Carbon-Script 砂岩 须家河组
  • 简介:对塔东北库鲁克塔格隆起的乌孜里塔格剖面中上寒武统白云的岩石学、成作用、裂隙—孔隙发育与充填等特征研究认为:可划分为有序度逐渐增加的粉晶白云、粉细晶白云、中细晶白云和中粗晶白云及晶洞中的中粗晶、巨晶和鞍形白云石等4种类型;分别对应于早期准同生—浅埋、中浅埋藏、中等埋藏和构造断裂—热液(热卤水)作用4期的成阶段;其中,沿走滑断裂—裂隙带、呈不规则的"侵入体"具有斑点状、条纹—条带、雁行状—斑马、角砾状和不规则状结构的中粗晶、粗晶、巨晶(部分为鞍形)白云(石),一般不发光或呈昏暗的暗红色,具有与加拿大西部盆地典型的热液白云相似的特征;中上寒武统白云存在4~5期构造裂隙和3期以上的充填作用;热液白云中以晶间孔、晶间溶孔(洞)、裂隙及沿裂隙的扩溶孔洞为主,主要有二世代的白云石和方解石和少量沥青、石英、微量硬石膏和重晶石等多期充填作用。与西加盆地寒武系部分或全部交代充填缝洞及角砾构造、受来自落基山造山带的晚白垩世至古近系拉腊米(Laramide)构造的被排驱的热液流体交代形成的典型热液白云稍有不同,海西晚期(晚二叠世)及燕山—喜马拉雅期(晚白垩世—第四纪)沿挤压—走滑断裂排驱的地层热卤水循环—扩散与交代作用可能是本区热液白云的主要成因,集空间主要由中、晚期构造断裂—裂隙(溶蚀)所致,但不排除成早期埋藏或晚期大气水作用对其影响。

  • 标签: 白云岩类型 成岩作用 孔隙类型 热液白云岩 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
  • 简介: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溶型广泛分布于塔北、塔中、巴楚等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勘探的重点,也是塔里木油田增上产的主要层系之一.由于埋藏深度大、反射信号饺酢⑿旁氡冉系?更由于岩溶型非均质性严重,使得预测的难度增大.通过多年的攻关研究,从碳酸盐风化壳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出发,逐步探索并建立了技术、岩溶型测井评价技术、岩溶型地震描述技术、应变量分析技术为手段的溶型综合评价技术.在塔北、以地质概念模型为基础,以基于序格架的潜山古地貌恢复塔中等地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相继获得了工业油气流.本文介绍了该技术在塔北轮古西地区的具体实施和应用效果.

  • 标签: 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 地震预测 地震描述技术 应变量分析技术 塔北轮古西地区
  • 简介:中国煤具有低孔、低渗、裂缝发育但分布不均等特征,所以煤比常规更容易发生损害。煤的损害不仅导致煤层气采收率下降,且增加开发成本,延缓工程进程,严重制约煤层气的开发效果。主要从煤层气钻井完井及压裂、排采三个方面,介绍了损害发生的影响因素、过程机理、预防措施等研究进展,指出了煤层气的开发过程中外来流体不配伍、煤粉运移和压力变化等是诱发损害的主要因素,如何保护煤是煤层气经济、高效开发的重要条件。最后提出了煤保护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保护煤发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非常规储层 煤层气 储层保护 储层损害
  • 简介:岩石物性的三维空间分布受控于两种地质作用,即沉积作用和成作用。虽然人们知道岩石物性的三维空间分布最初由沉积结构的空间分布控制,但大量的研究表明,碳酸盐与现代碳酸盐沉积物的岩石物性有很大不同。成作用一般会减小孔隙度、重新分配孔隙空间并改变渗透率和毛细管特性。

  • 标签: 连通性孔洞碳酸盐岩储层 空间分布 岩石物性 成岩作用 地质作用 沉积作用
  • 简介: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主要由细-中晶白云组成,其次为微晶白云。根据薄片观察、阴极发光、电子探针分析发现,细-中晶白云与微晶白云在阴极发光特征方面很相似,都不发光,且在Mg、Ca、Fe、Mn、Sr和Ba含量方面也没有区别。根据上述分析结果认为,研究区的细-中晶白云是微晶白云在准同生期重结晶形成的,控制重结晶的主要因素是引起准同生白云石化的蒸发卤水下渗。这一认识为确定研究区白云的空间分布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四川盆地 上二叠统 长兴组 白云岩 白云石化
  • 简介: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对昆北油田切6井区E1+2和E31砂岩作用类型、演化阶段、演化序列及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1+2和E31砂岩处于中成阶段A亚期的末期,成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破裂作用;较强的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方解石及硬石膏等矿物的胶结作用是使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长石、岩屑和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蚀作用以及砂岩破裂作用使物性得到改善。

  • 标签: 成岩作用 成岩演化 储层物性 切6井区 昆北油田 柴达木盆地
  • 简介:摘要: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碳酸盐凝析气田不仅是新疆重要的油气战略接替区之一,也是塔里木盆地最有利于油气聚集的继承性古隆起,更是塔里木油田长期以来既富油又富气的“上产增”的现实领域,目前已经是中国最大的碳酸盐凝析气田。但碳酸盐层面临低采收率、低开井率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的开发。原因是近井带污染问题,在以往的实践中,利用的是基质酸化手段,不仅能够起到解除污染、恢复产能的作用,还能沟通微裂缝,起到一定的增产效果。而碳酸盐水平井段物性变化较大,水平井酸化过程中,酸液的分布受到长井筒效应影响,造成目前塔中地区酸压效果差异较大。

  • 标签: 碳酸盐岩 储层酸压 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将常规与特殊测井资料相结合,开展流体识别方法的研究进行变质不同性的测井特征总结;推动该区块的深层次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变质岩储层 缝洞型储层 裂缝识别
  • 简介:摘要:油气勘探开发是我国重要的产业,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性油气藏逐渐成为重要的目标,因为油气藏类型比较多,而且分布廣所以勘探潜力巨大。当然也同时存在勘探复杂、点多面少的问题,导致勘探难度较高,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所以要针对预测与评价技术展开深入研究,从而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提高岩性油气藏勘探效率。本文会针对性油气藏预测与评价技术进行分析,进一步强化性油气藏的开发,推动我国油气勘探产业发展。

  • 标签: 岩性油气藏 储层预测 评价技术
  • 简介:摘要:页岩属于烃源中的一种,它的生烃、排烃、运移、聚集和保存等一系列活动全都在烃源内部完成,页岩既是烃源,也是烃源的盖层。油气可以在页岩岩石颗粒之间进行储藏,也可以在孔隙结构或者裂缝中进行储藏,同时它也可以附着在页岩的有机物的表面上;通常这种页岩都具有非常低的孔隙度和非常低的基质渗透率。

  • 标签: 页岩 储层测井 方法研究
  • 简介: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库鲁克塔格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群中的深水碳酸盐及其白云化是较为特殊的沉积与成作用类型之一。通过对南雅尔当山剖面详细观察与采样分析,阐明了其沉积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深水碳酸盐的顶、底均与浊积伴生,呈重力滑覆—带状分布,主要由黄灰色—灰色、大多呈薄层瘤状的白云夹泥页岩构成;可见到海绵骨针、三叶虫等浮游生物化石以及分选差的花岗岩、火山岩及硅质等碎屑;基本保留了原始沉积中的溶解、水平层理等较深水沉积的特征。该套白云包括泥粉晶白云、细晶白云或残余陆屑白云、巨型藻鲕白云和生屑泥粉晶白云等9类白云;白云石有序度为0.47-0.56和0.70-0.76,中强阴极发光,经历了2期较强的白云化作用;富含SiO2、Al2O3、Mg、Mn、Fe、MnO和TiO2;^δ34SV-CDT为-0.2-6.6,ΣREE含量为46.7×10^-6-67.4×10^-6,呈正铕负铈的“帽式”稀土配分模式,反映相对还原沉积环境;反映沉积水体盐度的Na2O+K2O、Sr、Ba含量偏低,^87Sr/^86Sr值相对偏高,^δ18OPDB、^δ13CPDB稍低,不能指示原始海水或原始环境。综合上述分析结果认为:这套深水碳酸盐形成于向上变浅的缓坡带,其发生了浅埋藏、中—深埋藏条件下的2期白云化,且受构造推覆或重力滑覆至外陆棚,并发生裂隙—溶蚀作用和白云石、方解石及烃类的充填作用。

  • 标签: 深水 碳酸盐岩 白云岩化 地球化学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 简介:沙三段是北塘凹陷的主要含油气,特征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通过对沙三段碎屑的岩石学特征、成作用和粘土矿物演化特征的研究,明确了沙三段主要存在早期压实胶结和晚期溶解及部分再胶结两种成岩相,并将北塘凹陷沙三段碎屑的成阶段划分为早成和晚成两期,具体分为早成B期、晚成A1期及晚成A2三个亚期,为评价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成岩作用 成岩相 热成岩作用 成岩阶段
  • 简介:分析了影响渤海海域深部碎屑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指出了有利于孔隙保存的条件,选择适用的预测方法和参数,对埋深2000-5000m的碎屑孔隙分布特片进行了预测。

  • 标签: 渤海海域 碎屑岩 储层 孔隙度 预测 孔隙分布特征
  • 简介: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南祁连盆地碳酸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主要为鲕粒灰、生物碎屑灰、微晶灰和少量的白云,其中最佳集体鲕粒灰主要发育于中三叠统大加连组;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主要发育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及裂缝;物性差,为特低孔、低渗。研究认为,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对孔、渗性具有改善作用,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对孔、渗性具有破坏作用,导致孔、渗能力变差。根据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参数将研究区划分为Ⅲ类和Ⅳ类

  • 标签: 碳酸盐岩 储层特征 南祁连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