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的水平与组织HER-2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HER-2/neul的影响因素以及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37例可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及74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neu的水平,分析血清HER-2/neu与组织中HER-2的表达、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neu的水平与组织HER-2的状态一致性较好(P〈0.05),早期乳腺癌患者中两者则无明显关系。乳腺癌血清HER-2的水平与血清CA153、CEA均无明显相关性。晚期乳腺癌血清HER-2的水平与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数目、脉管瘤栓具有明显关系,而与月经状况、ER、PR均无明显关系(P〉0.05)。血清HER-2水平的变化与化疔疗效有关(P〈0.05)。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neu水平与肿瘤组织中HER-2表达是一致的且与肿瘤负荷密切相关,可作为组织学检测的重要补充方法。

  • 标签: 乳腺癌 血清 人表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检测浓度探讨其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病情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不可手术的Ⅱb期-Ⅳa期宫颈癌患者7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同步放化疗开始前及结束后4周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同步放化疗中放疗采取盆腔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化疗采用顺铂+氟尿嘧啶方案。统计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结果血清VEGF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前的表达水平分别为864.91(478.05-1187.34)ng/l。治疗后的表达水平为695.53(392.62-1031.39)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按疗效分为有效组(CR+PR),无效组(SD+PD)。在有效组表达明显下降,在进展组的表达水平反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与绝经状态、吸烟状态、组织学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血清VEGF含量是影响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晚期宫颈癌中血清VEGF水平测定在判断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评价上及治疗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价价值,是影响中晚期患者近期疗效的独立因素。

  • 标签: 宫颈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同步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Ang-2)的浓度与脓毒症病人的关系。方法把43例收入ICU的重症病人同时进行APACHEII,SOFA评分,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2组,应用放免法分别测定他们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Ang-2)的浓度,并对2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Ang-2)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脓毒症组病人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循环血管紧张素-2浓度明显增高。结论脓毒症组病人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浓度水平升高,可以作为反映脓毒症病人病情的指标。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PCT) 血管紧张素-2(Ang-2)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锡地区不同年龄段健康男性前列腺特性抗原血清浓度的分布水平。方法收集2003年-2014年9226名男性健康体检者资料,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年度健康男性血清PSA浓度的分布。结果9226位健康男性PSA平均血清浓度为(1.239±0.022)ng/ml;7组健康男性PSA血清浓度分别为4.329±0.932、2.848±0.261、1.699±0.067、1.248±0.027、0.981±0.016、0.949±0.020、0.845±0.035ng/ml。7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2003-2006年、2007-2010年、2011-2014年无锡地区健康男性PSA平均血清浓度分别为(1.460±0.137)ng/ml,(1.396±0.050)ng/ml,(1.206±0.025)ng/ml,其中2007-2010年与2011-2014年无锡地区健康男性PSA平均血清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无锡地区健康男性年龄在50岁后PSA血清浓度逐步上升,近四年PSA平均血清浓度呈下降趋势,PSA血清浓度正常参考值的制定应考虑年龄、时间等因素。

  • 标签: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血清浓度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利培酮(RIS)是新一代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以其低剂量和高疗效,低负作用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取代经典抗精神分裂药物1。由于RIS的用药剂量和血药浓度以及疗效存在巨大个体差异2-3,因此RIS及其活性代谢产物九羟利培酮(9-RIS)血药浓度的监测和研究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有人对其他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分析前血清贮存时间对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论证4,但未见冷冻贮存对RIS及9-RIS血药浓度影响的报道。本研究拟对此进行探讨。

  • 标签: 利培酮 九羟利培酮 血药浓度 冷冻贮存
  • 简介:在30L搅拌式反应器中用多孔微载体培养分泌尿激酶原的DNA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rCHO),研究了血清浓度及溶氧对细胞生长和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05/ml低密度接种条件下,使用低(无)血清培养基会延长细胞生长延滞期并降低比生长速率,而细胞密度大于106/ml时,血清浓度对细胞生长和产物表达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溶氧(DO)维持在20%~45%时,对细胞表达产物和葡萄糖代谢无明显影响,但溶氧降至7%~9%时,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葡萄糖代谢转化为乳酸的比例上升.

  • 标签: 细胞培养 多孔微载体 尿激酶素 无血清培养基 溶氧 血清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不同的透析液钙浓度下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和血清钙水平的变化情况,为高血压和高钙血症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透析液中钙浓度的差异性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高钙组和低钙组,高钙组患者透析液浓度为1.25mmol/L,低钙组患者透析液浓度为1.25mmol/L。结果高钙组患者透析前的血清钙值为(2.34±0.13)mmol/L,透析后的血清钙值为(2.67±0.58)mmol/L,低钙组患者透析前的血清钙值为(2.36±0.07)mmol/L,透析后的血清钙值为(2.41±0.02)mmol/L。高钙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明显高于低钙组。结论研究结果显示,透析液钙浓度越低,则患者的血清钙水平以及血压水平就越高。因此,为了实现对高钙血症以及高血压的有效防范,应适当降低透析液的钙浓度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压水平 血清钙
  • 简介:目的:建立人血清中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色谱柱为Waters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甲醇-乙腈(86:10:4);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36nm;以万古霉素为内标,采用硫酸锌直接沉淀蛋白后进样.结果:去甲万古霉素血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Y=0.0348C-0.0418,r=0.9998;线性范围2.0~100.0mg·L^-1;日内RSD小于5.6%;日间RSD小于6.3%;去甲万古霉素高、中、低浓度的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1.36%、97.63%、99.57%;平均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9.84%、88.82%、88.68%。该方法适于ICU患者接受治疗时去甲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监测。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回收率稳定,适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及人体药动晕研究。

  • 标签: HPLC法 去甲万古霉素 血清药物浓度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neu浓度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6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血清Her-2/neu的浓度,并与组织Her-2/neu表达比较,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和对化疗疗效、疾病进展时间(TTP)的影响。结果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血清Her-2/neu浓度与肿瘤组织中Her-2/neu表达有一致性(P〈0.001)。治疗前血清Her-2/neu水平与化疗疗效无关(P〉0.05)。化疗有效的患者血清Her-2/neu浓度从治疗前平均33.97ng/ml降低至化疗后22.11ng/ml,明显与患者化疗的反应率相关(P〈0.001)。结论晚期乳癌者在治疗过程中血清Her-2/neu浓度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化疗疗效的指标。

  • 标签: 血清HER-2/NEU 晚期乳腺癌 化疗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市区健康成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血清浓度水平,为研究疾病状态下人体血清1GF-1的浓度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方法随机选取重庆市区90名健康成人血清标本,其中青年组(18~45岁),中年组(46~60岁),老年组(〉60岁)各3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IGF-1浓度,将所测值在各年龄组、性别组之间行统计学比较。结果90名健康成人血清IGF-1的浓度平均值为(159.85±77.84)ng·ml^-1;老年组浓度显著低于青、中年组;老年女性组浓度显著低于青、中年女性组;余不同年龄、性别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重庆市区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IGF-1血清浓度显著降低。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健康成人 血清浓度 重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牛血清和新生牛血清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人二倍体细胞生长影响的情况,确定更适合人二倍体细胞生长的血清类型、浓度以及生长天数。方法进行预试验,选取同一厂家的胎牛血清和新生牛血清,分别制备含1%、2%、5%、10%血清浓度的细胞生长液,在T75方瓶中进行人二倍体细胞培养,分别在第1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观察细胞上清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贴壁情况,并用胰酶消化细胞,通过全自动细胞计数仪测定T75方瓶中的活细胞浓度、细胞存活率。根据预试验结论调整浓度范围,制备合适血清浓度的细胞生长液以及确定合适细胞生长天数,在T75方瓶中进行人二倍体细胞培养,并进行观察与测定。结果胎牛和新生牛血清无显著差异,血清浓度在10%时效果最好,培养至第4-5天时细胞活率达到峰值;胎牛血清浓度为5%时,培养效果可以达到新生牛血清5%更高浓度的培养效果,经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均良好。结论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新生牛血清与胎牛血清在培养人二倍体细胞时,培养效果无显著差异,而低浓度(5%)的胎牛血清与高浓度新生牛血清培养效果无明显差异,从细胞生长情况、培养效果和经济角度选择低浓度胎牛血清替换高浓度新生牛血清培养人二倍体细胞更为适合。

  • 标签: 人二倍体细胞 新生牛血清 胎牛血清 细胞浓度 细胞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糖尿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和P物质(substance P, S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78例,年龄42~7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Ⅱ级。根据术前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非糖尿病组(NDM组,40例)和糖尿病组(DM组,38例),两组患者再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糖尿病浅麻醉组(LNDM组,20例)、非糖尿病深麻醉组(DNDM组,20例)、糖尿病浅麻醉组(LDM组,19例)、糖尿病深麻醉组(DDM组,19例)。LNDM组、LDM组BIS值维持在50~59,DNDM组、DDM组BIS值维持在40~49。记录4组患者术前及术中情况(如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停药后睁眼时间、PACU停留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术中补液量、术中失血量、尿量等),记录4组患者术中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采用ELISA法测定4组患者术前和术毕时血清CGRP、SP浓度。结果与LNDM组比较:LDM组、DDM组术前血清CGRP、SP浓度均较低(P<0.05);DNDM组、DDM组丙泊酚用量增多(P<0.05)、停药后睁眼时间延长(P<0.05);DNDM组、LDM组、DDM组术毕血清CGRP、SP浓度均降低(P<0.05),DDM组术中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升高(P<0.05),术中血管活性药物总使用率升高(P<0.05)。与DNDM组比较:LDM组、DDM组术前、术毕血清CGRP和SP浓度均较低(P<0.05);LDM组丙泊酚用量减少(P<0.05)、停药后睁眼时间缩短(P<0.05);DDM组术中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升高(P<0.05),DDM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升高(P<0.05)。与LDM组比较:DDM组丙泊酚用量增多(P<0.05)、停药后睁眼时间延长(P<0.05),术中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升高(P<0.05),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升高(P<0.05),术毕血清CGRP、SP浓度均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血清CGRP[比值比(odds ratio, OR)0.78,95%CI 0.65~0.94,P=0.010]、SP浓度(OR 0.98,95%CI 0.97~0.10,P=0.020)是术中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的影响因素。结论深麻醉是CGRP、SP降低的相关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血清CGRP、SP浓度降低与深麻醉有关,糖尿病患者术中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与血清CGRP、SP浓度降低有关。

  • 标签: 麻醉深度 糖尿病 术中不良心血管事件 辣椒素受体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P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对ICU急性肾损害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变化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提供临床治疗上的借鉴。方法本次探讨选取了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来自我院ICU收治的80位患有急性肾损害患者,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其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浓度,并使用APACHEIII评分和肾衰竭指数对其机体进行准确分析。结果肝脏器官受损的情况越严重,急性肾损害患者随着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的增加也会加重。此外,与APACHEIII评分、肾衰竭指数出现正相关趋势。结论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能够对患有急性肾损害的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有利于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ICU急性肾损害 血清肝细胞 生长因子 浓度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浓度HBsAg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与乙型病毒肝炎标志物(HBVM)含量之间关系,探讨高浓度HBsAg患者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HBsAg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对三组的HBVDNA和HBsAg进行定量检测,对三组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患者HBVDNA阳性率12.9%,B组患者HBVDNA阳性率39.4%,A组患者HBVDNA阳性率,C组患者HBVDNA阳性率81.3%;3组间HBVDNA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HBsAg水平可进行HBVDNA水平估测,HBsAg定量可用于乙肝治疗效果监测的参考。

  • 标签: HBsAg HBV DNA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时脑脊液利奈唑胺药物浓度及血脑屏障通透率,指导利奈唑胺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的颅脑术后感染患者6例,静脉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连续监测患者脑脊液及血液利奈唑胺浓度、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及一般生命体征,分析利奈唑胺血脑屏障通透率。结果利奈唑胺给药前0.5 h的血清和脑脊液药物谷浓度分别为(4.65±2.72)μg/ml和(3.78±1.53)μg/ml。在开始用药后2 h,血清中利奈唑胺的最大平均浓度为(12.53±3.79)μg/ml,而脑脊液中最大平均浓度为(5.55±2.00)μg/ml。脑脊液利奈唑胺曲线下面积/血清曲线下面积约为45%。所有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后,颅内感染均得到治愈。结论利奈唑胺具有满意的血脑屏障通透率,临床治疗效果良好。静脉应用利奈唑胺脑脊液浓度个体间差异大,推荐临床监测脑脊液浓度指导应用。

  • 标签: 利奈唑胺 颅内感染 脑脊液 药物浓度 血脑屏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和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C)) 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 2018 年 1 月自 2018 年 8 月我院 285 例血透室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治疗前和透析治疗后血液样本, 60 例对照组人员空腹 8 ~ 12 小时于清晨空腹采集血液样本,分别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C) 浓度。并将对照组与肾功能衰竭组,肾功能衰竭组血液透前和透析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肾功能衰竭组血液透析前和透析后血清 HCY 、 CysC 浓度存在明显差异( P <0.05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肾功能衰竭组比正常对照组血清 HCY 、 CysC 浓度结果明显偏高( P <0.01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血液透析可有效降低肾衰竭患者血清 HCY 和 CysC 含量,减轻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对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HCY CysC 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高敏C反应浓度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从近两年到本院进行体检的退休职工中选取高血压患者240例,血压正常健康者240例,对他们所检测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以及其他的生化治疗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高血压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为(1.99±1.98)mg/L,正常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为(1.01±1.21)mg/L。结论高血压病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高血压病的形成和炎症反应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高血压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组)患者39例和健康受试者(对照组)17例,利用Simoa超敏蛋白质检测技术检测帕金森病组和对照组血清GFAP含量,并分析血清GFAP含量与帕金森病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分型、抑郁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帕金森病组患者血清GFAP含量(219.6±166.2)ng/L较对照组(109.9±56.6)ng/L增加(P< 0.01)。帕金森病组患者血清GFAP含量与年龄、性别、抑郁及MoCA评分无相关性(年龄:r=0.042;性别:r=-0.142;抑郁:r=0.076;MoCA评分:r=0.014;均P>0.05),但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433,P< 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清GFAP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提示血清GFAP含量增加可能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具有一定提示意义,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关注。

  • 标签: 帕金森病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质 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