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在牵引床辅助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8月应用牵引床辅助下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5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85分钟,平均为48分钟,5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月,优20例,良25例,优良率为90%。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牵引床辅助下闭合复位PFNA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及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康复迅速等特点,是股转子间骨折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牵引床 转子间骨折 PF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行微创PFNA治疗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11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56例患者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为对照组,56例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为观察组,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时,手术室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恢复时间,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老年 转子间骨折 手术室 护理干预
  • 简介:采用中温模拟级性能试验器,试验研究了高反力度涡轮转子叶尖间隙对涡轮级性能的影响,获得了转子叶尖间隙对涡轮级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对试验方案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计算分析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涡轮级反力度较高时,随着相对叶尖间隙的减小,其对涡轮性能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转子叶尖间隙变化对导向器喉部流通能力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反力度 叶尖间隙 级性能试验 涡轮效率 数值计算
  • 简介:电学实验是离不开有效数字处理的,有效数字的出现和处理是科学实验的重要部分,它是由实验目的和精度所决定的.有效数字的位数是误差理论的讨论范围,一个数的误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末位数的0.5单位时,该数的全部数字都是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是“四舍六入五成双”.在加、减、除、乘以及对数的运算中,也是受到有效数字制约的.

  • 标签: 准确度等级 有效数字 误差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远端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可视化仿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采集1例男性右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年龄为45岁)和1例女性左侧股骨远端骨折(年龄为34岁)患者64排螺旋CT的原始扫描数据,通过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对CT序列图像进行图像程序分割和自动提取,再采用自行研发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PS对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导入FreeFormModelingSystemV9.0软件中进行图像修饰,利用计算机设计与制造软件UnigraphicsNX4.0和FreeFormModelingSystemV9.0软件开发出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和逆行髓内钉仿真手术器械,利用PHANTOM力反馈设备进行骨折患者术前的可视化仿真手术研究.结果骨折三维重建模型以及DHS、LISS钢板和逆行髓内钉仿真手术器械直观、立体、逼真,立体可视化效果好,可以从任意方位和角度观察、截图.在骨折的仿真手术系统中,股骨转子间骨折采DHS固定,股骨远端骨折分别用LISS钢板和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利用仿真手术器械和PHANTOM力反馈设备完成的仿真手术效果逼真.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虚拟手术设计从三维模型的建立至内固定完成所需时间分别为1.2、1.5h.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远端骨折可视化仿真手术可以让术者术前对骨折块的三维结构有清晰的了解,有利于合理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髋骨折 股骨骨折 成像 三维 可视化仿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内固定治疗,研究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与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手术与卧床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股骨转子间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Ⅱ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本院2010年11月~2013年2月对3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PFNA-Ⅱ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平均12个月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无切割,断裂,根据Harris评分优18例,良14例,优良率100%。结论PFNAII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满意。

  • 标签: PFNA-Ⅱ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介绍压接电阻的概念及目前同行业压接电阻检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阐述自主产品的研制依据和测量方法,并对压接电阻的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

  • 标签: 动车组 电缆 电流 电阻 测试 检测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评价PFNA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4年6月对49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治疗,对其骨折类型、合并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9例随访6~12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占95.64%。结论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PFNA 股骨转子间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板和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55例采用的是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60例应用PFNA治疗,比较两者手术方案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有与股骨近端锁定板组(P<0.05),但是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锁定板术与PFNA具有各自的优点和适应证,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端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应用效果的观察。方法回顾我院在2010年07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股骨反转子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且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近端髓内钉)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等评价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具有术中出血少、功能恢复快、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等优点,且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如何控制血糖,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防治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手术病人血糖控制满意且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后髋关节功能优。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存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应严格控制血糖,以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PFNA手术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为39~79岁,平均56.5岁.内固定失败原因:内固定物松动、主钉切割致股骨头形态不完整和骨折移位3例,骨折不愈合并严重髋内翻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主钉穿出股骨头致创伤性髋关节炎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在预定平面截断股骨颈,将转子部骨折下移复位,利用生物柄假体的顺行击入使转子部骨折实现压迫复位与固定.假体类型:近端固定型锥形生物柄假体7例,圆锥形生物翻修柄假体5例.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9~11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量为480~750mL,平均560mL.术中未发生血管及神经损伤.12例患者术后获14~52个月(平均25.7个月)随访.髋臼及生物柄均实现了生物压配和即刻稳定,术后3个月按Engh固定/稳定标准评定均达骨性固定.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26.4±2.8)分改善至(85.7±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措施.术前充分评估股骨柄的有效固定长度、术中良好显露及人工关节假体的规范植入操作、股骨近端良好的骨与软组织修复与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失败 关节成形术 置换
  • 简介:根据某型发动机涡轮叶片动应力测量试验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测技术的高温动应力测量系统方案,并重点介绍了测量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系统标定。利用该测量系统,成功获取了发动机涡轮叶片动应力数据。整个试验过程中,遥测系统工作正常,表现出良好的冷却效果、电源稳定性和信号频率跟随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型发动机在特定转速区间内存在窄频带共振,振幅水平较高,具有明显的破坏性,结果可信。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涡轮转子叶片 动应力测量 遥测技术 高温应变 动态标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40例,解剖钢板组20例,动力髋螺钉20例,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x线暴露次数、功能恢复。结果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无差异,解剖型锁定钢板在出血量偏少(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都是可行和有效的,但锁定钢板手术操作更简单。

  • 标签: 转子间骨折 LCP DHS 内固定
  • 简介: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髋部骨折作为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为了避免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所带来的致命性并发症,对于该类患者目前主张比较积极的手术治疗.但是该类骨折手术治疗后很多患者出现严重贫血,其贫血程度与术中失血量并不相符,因此有学者”[1-4]提出了“隐性失血”的概念.Smith等[1]研究发现,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前可能存在较多的隐性失血,而且囊外骨折的失血量较囊内股骨颈骨折明显增多,可能是由于囊外骨折如股骨转子问骨折时出血的骨小梁面积较大,因此隐性失血量较多。该研究也说明股骨近端骨折隐性失血量在总失血量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容忽视的,且手术方式也是影响隐性失血量的独立因素[3]。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髋部常见骨折,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因此围手术早期的死亡率相当高。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关节囊外,极少影响股骨头的血供。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牢固固定是目前基本的治疗原则,大多数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的预后[5]。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隐性失血 围手术期 血量计算 股骨近端骨折 囊内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FNA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两者生物力学作用。方法根据手术方式选择不同,随机分为PFNA组和DHS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优良率91.49%,DHS组优良率76.93%。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两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更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PFNA DHS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