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用于预防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住院,诊断为CTPV且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史,行TIPS预防再出血的患者67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总结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支架通畅、肝性脑病及生存情况。结果在67例CTPV患者中,56例(83.6%)患者成功行TIPS术。单独通过颈静脉入路15例,经颈静脉联合经皮经肝入路33例,经颈静脉联合经皮经脾入路8例。TIPS术后平均门-静脉压力梯度,从(28.09±7.28)mmHg降至(17.53±6.12)mmHg(P<0.01)。平均随访(23.91±12.35)个月,累计无出血率87.0%,支架通畅率81.5%,肝性脑性发生率27.8%,累计生存率88.9%。11例未成功行TIPS术的患者中死亡4例,再次出血4例。结论TIPS用于预防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海绵样变性 门静脉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 静脉曲张出血 门静脉高压
  • 简介:摘要先天性肝纤维化(CHF)是一种罕见的与胆管板畸形相关的肝内胆管遗传发育障碍疾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或漏诊。现报道1例误诊为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在行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治疗时发现,最后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HF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CHF的诊治水平。

  • 标签: 先天性肝纤维化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 简介:颈静脉插管因其具备保留时间长、品种多、导管弹性好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1]。但颈静脉导管存在插管位置贴近面颊、不方便固定、易滑脱、病人洗脸睡觉均会不小心会碰到等弊端。颈静脉插管作为维持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通路,导管维护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颈静脉导管固定方法是将固定插管的带子绑在病人的额头上,病人常被困扰的彻夜难眠。

  • 标签: 血液透析 颈静脉插管 固定
  • 简介: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我院也逐渐从浅表静脉套管针的应用,逐步发展到颈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因为颈静脉留置针的穿刺过程及拔除过程均由手术室的麻醉师来完成,在这里我们仅对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讨论一下。

  • 标签: 颈静脉留置针 输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治疗伴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TIPS治疗、伴(CTPV组)或不伴(非CTPV组)CTPV的肝硬化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TPV组和非CTPV组患者的手术技术成功率、支架通畅率、上消化道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和生存率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筛选出37例行TIPS治疗且伴CTPV的肝硬化EGVB患者,其中10例(27.0%)患者TIPS术中门静脉穿刺失败而转内镜下治疗,技术成功率为73.0%;行TIPS治疗但不伴CTPV的肝硬化EGVB患者共460例,其中18例(3.9%)患者TIPS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6.1%。按照1∶2进行倾向性匹配,共54例患者被纳入非CTPV组。CTPV组患者TIPS治疗后门静脉压力从(28.9±5.1)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18.8±4.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2,P<0.01)。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33个月(1~66个月),CTPV组和非CTPV组的1年累积支架通畅率(75.0%比86.8%)、上消化道再出血率(21.0%比10.0%)、肝性脑病发生率(34.8%比22.2%)和生存率(80.7%比88.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伴CTPV的肝硬化EGVB患者行TIPS治疗安全、有效,且不增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病死率。

  • 标签: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安全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联合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肝硬化急性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行TIPS联合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的肝硬化急性门静脉血栓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37~71(46±9)岁,肝功能Child-Pugh A级3例、B级8例、C级0例,观察术中即刻血栓清除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栓复发率、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支架通畅率。结果患者均治疗成功,门静脉主干即刻血栓Ⅲ级清除率9/11,Ⅱ级清除率2/11;尿激酶用量30~60(40±5)万U,穿刺点轻微渗血3例,术后门静脉血栓复发1例,再出血1例,肝性脑病2例,支架一期通畅9例。结论TIPS联合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肝硬化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术后门静脉通畅率及肝内分流道通畅率高。

  • 标签: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放射学,介入性 血栓切除术 AngioJe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静脉肝内门分流术对肝硬化肌肉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1-2023.1期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介入医学中心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肌肉减少症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经静脉肝内门分流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肌肉功能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肌肉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静脉肝内门分流术对肝硬化肌肉减少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肌肉减少症 经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静脉广泛闭塞布加综合征(BCS)患者采用Viabahn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采用Viabahn支架行TIPS治疗的肝静脉广泛闭塞BCS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门静脉压力梯度(PPG)、并发症以及分流道通畅率。术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通畅率。结果TIPS技术成功率100%。PPG由术前(22.7±6.2)mmHg降至术后(9.7±2.6)mmHg(t = 9.58,P < 0.05)。肝性脑病发生率为8.0%(2/25),无腹腔出血等并发症。25例患者随访1~39(19.0±11.9)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术后1、2、3年首次通畅率分别为91.3%、91.3%、78.2%;再次通畅率分别为100%、92.9%、92.9%。结论采用Viabahn支架行TIPS治疗肝静脉广泛闭塞BCS可获得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 标签: 布加综合征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Viabahn支架
  • 作者: 李旭 王宏亮 周坦洋 陈圣群 聂春晖 张岳林 余子牛 周官辉 朱统寅 孙军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7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介入中心,杭州 310003;嘉兴市第二医院放射科,嘉兴 3140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介入中心,杭州 310003;浙江省肝胆胰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介入中心,杭州 310003;浙江省重症肝胆疾病(移植)诊治技术研究中心,杭州 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介入中心,杭州 310003;浙江省肝胆胰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03;浙江省重症肝胆疾病(移植)诊治技术研究中心,杭州 31000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VT)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术后分流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伴PVT行TIPS术治疗患者4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记录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梯度(PVPG),术后随访3、6、12、18、24个月时分流道支架通畅情况,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44例均成功建立肝内门腔分流道,术后PVPG均较术前下降(P值均< 0.01)。PVT行TIPS术后分流道狭窄率为18.2%(n = 8),术后3、6、12、18、24个月累积分流道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5.5%、90.7%、90.7%、86.8%、74.4%。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血小板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与术后分流道失功能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P = 0.007,OR = 28.606)是术后分流道失功能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肝硬化PVT行TIPS手术安全可行,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糖尿病患者术后分流道失功能风险较高,临床上应加强对高危风险患者的防治干预。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门静脉高压 分流道失功能
  • 简介:摘要通过对颈静脉球高位的简要描述,并简述与颈静脉球高位有关的中耳、内耳疾病。

  • 标签: 颈静脉球高位 中耳 内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传统股静脉釆血法与颈静脉采血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抽血室静脉采血的128例患儿,随机将所选患儿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4例患儿行以传统股静脉釆血法,研究组64例患儿行以颈静脉采血法,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31%)明显比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5.00%)高,并发症发生率(3.13%)。结论在小儿静脉采血中,颈静脉采血法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股静脉釆血法,临床价值更加显著。

  • 标签: 小儿静脉采血 传统股静脉采血法 颈静脉采血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途径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63例急性门静脉血栓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14例,年龄35至61(46±5)岁,实施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途径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术,实施(或不实施)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以及根据患者病情同期实施(或不实施)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栓塞术。术后定期随访3至33(22±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恢复通畅,胆道损伤2例,未处理;肝内动静脉瘘2例,同期给予超选择动脉栓塞;随访期间,门静脉完全再通47例(74.61%),部分再通13例(20.63%),门静脉完全阻塞伴门静脉海绵样变3例(4.76%),症状性肝性脑病7例(11.11%),1例行人工肝治疗(1.59%),消化道溃疡1例(11.11%),失访6例(9.52%)。无门静脉高压相关性出血、病死等。结论通过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途径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中短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TIPS AngioJet 急性门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TIPS)中覆膜支架直径的选取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TIPS术中使用支架直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10 mm组(n=59)和8 mm(n=67)组。10 mm组患者在TIPS术中采用直径为10 mm的覆膜支架,8 mm组患者在TIPS术中采用直径为8 mm的覆膜支架。评估10 mm组和8 mm组患者的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情况、腹水变化、肝功能改善、肝性脑病发病率、再出血发生率及分流道失功情况,明确TIPS术中覆膜支架直径的选取对术后疗效的影响。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10 mm组和8 mm组患者的术后门静脉压力、门静脉压力降低值、免于肝性脑病的累积发生率、术后3个月腹水缓解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29、0.007)。但是10 mm组和8 mm组患者的分流道通畅率、免于再出血事件、肝功能改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56、0.978、0.137)。结论对于肝功能储备较好合并大量腹水者,10 mm方案可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TIPS中8 mm覆膜支架的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保持与10 mm方案相同的分流道通畅率,而肝性脑病风险降低一半多,相比而言是最为理想的手术方案。

  • 标签: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消化道出血 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级图像显示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术后支架内管腔情况的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7月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在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门静脉CT血管成像(CTA)的TIPS术后患者29例。通过重建获得混合迭代图像(常规组)及单能级图像(40 keV组、50 keV组、60 keV组和70 keV组)。在横断面重建图像的支架内和同层面竖脊肌内分别放置圆形感兴趣区,获得相应的平均CT值、噪声,通过计算得到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由2名医师以4分制对各组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组间整体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或Dunn-Bonforoni检验。结果5组间噪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图像的CNR、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28、56.45,P<0.001)。40 keV组图像的CNR、SNR最高,分别为50.4±15.7、59.3±18.4,与其他组图像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组间整体主观评分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01.61,P<0.001),40 keV组主观评分高于60 keV组、70 keV组及常规组(P<0.001),与50 keV组的主观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的40 keV单能级图像是观察TIPS术后支架内管腔情况的最佳单能级图像。

  • 标签: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TIPS)术对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拟行TIPS手术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共23例,术前行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心阻抗图法行无创心输出量监测。术后24 h、1个月、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TIPS术后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特点和趋势。结果与术前比,TIPS术后24 h,右心房面积[(17.2±4.0)cm2比(15.0±3.4)cm2,P<0.05]、右心室面积[(15.1±3.8)cm2比(13.7±3.5)cm2,P<0.05]和左心室容积[(97.4±21.5)ml比(91.1±22.7)ml,P<0.05]显著增加,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显著降低[(20.7±8.1)%比(28.6±11.3)%,P<0.01],肺动脉收缩压显著升高[(36.0±8.4)mmHg(1 mmHg=0.133 kPa)比(31.8±5.4)mmHg,P<0.01];血清NT-proBNP[(551.2±325.1)ng/L比(124.2±94.4)ng/L,P<0.01]、心输出量[(5.82±0.96)L/min比(5.12±1.28)L/min,P<0.01]、心指数[(3.47±0.64)L·min-1·m-2比(3.05±0.78)L·min-1·m-2,P<0.01]、舒张早期充盈率[(59.0±14.3)%比(54.5±11.0)%,P<0.05]均显著升高,外周血管阻力指数显著下降[(1 798.4±357.3)dyne·s·cm-5·m-2比(2 195.7±508.7)dyne·s·cm-5·m-2,P<0.01]。随访至术后6个月,除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其余指标均逐步恢复至术前水平。TIPS术后6个月,二尖瓣环侧壁组织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速度比值(E′/A′)较术前显著提高(1.06±0.32比0.90±0.45,P<0.05)。整个随访过程中,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心脏对TIPS术后容量负荷增加具有较好适应和代偿能力,以达到新的血流动力学稳态。

  • 标签: 肝硬化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心脏功能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