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农用化学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农用化学品可分为化肥、农药、农膜3类。化肥主要用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不合理使用则会改变土壤性质,降低土壤肥力,并且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农药主要用于杀菌、杀虫、除草等,在促进和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农药的滥用造成农药事故频发,农药的毒性富集作用以及残留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农膜主要用于农膜覆盖栽培技术,农膜的原料主要是聚乙烯树脂等高分子化学物质,在土壤中很难降解,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各种农用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可降低农产品的质量,使其在出口贸易中受到极大限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在肯定农用化学品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巨大贡献的同时,深入分析了其污染状况及危害,总结了当前国际上对于化肥、农药、农膜的研究进展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最后提出了科学使用农用化学品的建议。

  • 标签: 农业生产 农用化学品 安全性 危害
  • 简介:本试验以毒死蜱污染土壤为研究材料,利用降解菌DSP-A分别与高丹草、紫花苜蓿、多花黑麦草进行联合修复,探讨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毒死蜱污染土壤的效果,以及影响联合修复的因素,结果表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效果优于单一的植物修复及单一的微生物修复效果。与DSP—A菌群较合适的植物是高丹草,该组合对毒死蜱的降解率达到96.44%,其次是多花黑麦草。研究了微生物数量、植株密度以及土壤湿度对联合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SP.A菌菌液稀释倍数越大,联合修复的效果越差。植株密度对联合修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植株密度越大,对生存环境的竞争越激烈,植物根系的生长越不好。除了紫花苜蓿外,高丹草和多花黑麦草根系的生长均受到影响。高丹草种植密度为12株/盆时,与DSP—A菌的联合修复效果最好,多花黑麦草则为10株/盆。土壤湿度是影响联合修复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对微生物的生长也有影响。土壤湿度过大,造成土壤的含氧量降低,不利于植物根系和好氧细菌的生长,从而影响土壤中农药的降解。土壤湿度过小,容易造成植株缺水,根系生长和微生物的生长。高丹草与DSP.A菌、多花黑麦草与DSP—A菌联合修复最适浇水量都为20mL/d,紫花苜蓿与DSP—A菌联合修复最适浇水量都为15mL/d。

  • 标签: 联合修复 毒死蜱 DSP-A菌 高丹草 紫花苜蓿 多花黑麦草
  • 简介:【背景】薇甘菊和螺旋粉虱均为我国入侵物种,且二者之间无寄生关系。本研究旨在挖掘薇甘菊的利用价值,为其在螺旋粉虱生态防控中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法和田间喷雾法,研究了4种提取方法(冷浸法、索氏提取法、冷浸—索氏提取法、温浸法)获得的薇甘菊提取对螺旋粉虱成虫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在所选择的4种提取方法中,索氏提取法和温浸法的提取率最高,分别为9.90%和9.35%;冷浸—索氏提取法和冷浸法的提取率相对较低,分别为7.73%和4.50%。室内生物测定表明,采用冷浸法、冷浸—索氏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和温浸法所获得的薇甘菊提取对螺旋粉虱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8.94、9.03、6.32和7.51mg·mL-1,但由于95%置信区间存在重合,不同提取活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田间试验结果则表明,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薇甘菊提取对螺旋粉虱成虫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00倍液处理7d后,对螺旋粉虱的校正防效均在75%以上。但是,索氏提取法和温浸法提取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冷浸—索氏提取法和冷浸法。【结论与意义】薇甘菊提取对螺旋粉虱具有生物活性。

  • 标签: 薇甘菊 螺旋粉虱 生物防治 提取方法 植物生物碱
  • 简介:【背景】泽兰实蝇是恶性杂草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能够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发育,可有效控制紫茎泽兰的蔓延。【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5、10、15、20、25、30、35、40℃等8个温度及配置浓度为2.5%、5%、10%和20%的不同营养(白糖、蜂蜜和葡萄糖),测定温度及营养对泽兰实蝇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在5℃时雌、雄成虫寿命最长,分别为35.06、35.26d;在40℃时雌、雄成虫寿命最短,均为0.16d。雄成虫饲喂20%葡萄糖时寿命最长,为30.00d;而雌成虫饲喂20%白糖时寿命最长,为19.20d。【结论与意义】在5~40℃泽兰实蝇雌、雄成虫寿命与温度呈负相关性;20℃下补充白糖、蜂蜜和葡萄糖均能延长雌、雄成虫寿命。这为泽兰实蝇的室内大量繁殖和田间释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泽兰实蝇 寿命 温度 补充营养
  • 简介:【背景】薇甘菊为危险性入侵植物;同时椰子坚蚜为椰子上的重要害虫,对其防治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薇甘菊次生物质对椰子坚蚜的生物活性可为薇甘菊的综合利用及椰子坚蚜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薇甘菊4种溶剂提取对椰子坚蚜的胃毒和触杀活性。【结果】供试的4种提取中,正丁醇提取和丙酮提取对椰子坚蚜的胃毒水平较高,LC50分别为12.93和12.48mg·mL-1,显著高于环己烷提取和石油醚提取。而4种提取对椰子坚蚜的触杀毒力差异不显著,环己烷提取、正丁醇提取、丙酮提取和石油醚提取对椰子坚蚜的LC50分别为15.28、12.28、11.40和16.62mg·mL-1。【结论与意义】薇甘菊提取在椰子坚蚜防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 标签: 薇甘菊 椰子坚蚜 提取物 毒力
  • 简介:椰子织蛾是一种外来新入侵害虫,对棕榈科植物造成了严重危害。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甲维盐等5种杀虫剂对入侵害虫椰子织蛾5~6龄幼虫的室内毒力。5种药剂处理72h后的室内毒力大小顺序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烟碱;72h致死中浓度(LC50)为5.2604、9.7126、24.8202、104.0584、643.1496mg·L-1。选取同样毒力效果所需成本依次为毒死蜱<甲维盐<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烟碱。本研究可用于指导椰子织蛾的应急化学防控。综合毒力和成本,建议在生产上采用毒死蜱和甲维盐等相关药剂防治椰子织蛾。

  • 标签: 椰子织蛾 杀虫剂 毒力测定 叶片浸渍法
  • 简介:[背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虫嗪是农业上常用的杀虫剂。[方法]在室内测定了0.25g·L-1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和0.01%噻虫嗪胶饵对红火蚁的毒力。[结果]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红火蚁有良好的触杀作用,触杀时间短,致死量大,具备毒力传导作用;噻虫嗪胶饵能通过虫体间交哺传导毒力,室内防治整巢红火蚁效果可达93.50%以上。[结论与意义]这2种药剂都具有有效防治红火蚁的潜力。

  • 标签: 红火蚁 高效氯氟氰菊酯 噻虫嗪 毒力测定
  • 简介:【背景】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greenmottlemosaicuirai,CGMMV)是严重威胁葫芦科作物生产的毁灭性病原之一,该病毒已入侵我国十多个省份,危害西瓜、黄瓜等作物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早在2009年广东即发现CGMMV为害西瓜和黄瓜,但黄瓜等葫芦科作物对其抗性情况尚不清楚.【方法】采用人工机械摩擦接种方法,测定了14份黄瓜种质资源对CGMMV广东分离的抗性水平.【结果】从广东葫芦病样中分离获得CGMMV,该病毒分离MP基因序列与国内报道的各分离同源率均在99%以上;14份黄瓜种质资源对该病毒分离均表现为感病.【结论与意义】广东主要黄瓜资源对CGMMV均表现为感病,这为我省防控该病毒病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黄瓜抗病育种提供了指导.

  • 标签: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黄瓜种质资源 抗性水平
  • 简介:植物凋落是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生命物质和能量来源,其类型、组成以及物理化学等性质直接决定了土壤有机质的品质。对植物凋落的类型、品质、物理性质、层效应和激发效应以及根际碳淀积与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可为研究植物凋落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指出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凋落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 标签: 植物凋落物 土壤有机质分解 层效应 激发效应 根际碳淀积
  • 简介:【背景】青葙是我国的传统中草药,有关其次生物质对植物病害的活性已有报道,但其在害虫防控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方法】为明确青葙体内次生物质对害虫的生物活性,研究了青葙叶片4种溶剂提取对红脉穗螟幼虫体重及蛹发育的影响。【结果】除石油醚提取物外,其余3种溶剂(甲醇、正丁醇、去离子水)提取均会对红脉穗螟体重和成虫羽化造成影响,其中,甲醇提取影响最大;各提取中,仅甲醇提取对虫体蛹发育造成影响,对蛹重的抑制率达到39.35%,对蛹长的抑制率达到29.05%。【结论与意义】青葙植株体内存在对昆虫生长发育起调控作用的次生物质。

  • 标签: 青葙 提取物 红脉穗螟 生长发育调节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