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考察了几种中药对鳞柄白鹅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鳞柄白鹅为极毒真菌,当其干燥子实体水溶液质量浓度〉10mg/mL时,小鼠全部死亡,质量浓度为10mg/mL时,小鼠在9h内全部死亡,选择这一浓度使小鼠中毒,使用所选中药对小鼠进行解毒试验。结果表明:飞蓟(7.8g/kg)、绿豆(3.9g/kg)及甘草(1.3g/kg)均能延迟小鼠的死亡时间,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灵芝(1.95g/kg)对小鼠的死亡时间有明显的延迟作用,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使用灵芝剂量为首次解毒试验剂量的100倍煎液(195g/kg)和300倍煎液(585g/kg),以及按原料剂量为195g/kg提取其中三萜及多糖用于对鹅中毒小鼠的解毒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小鼠的死亡时间均有延迟,其中195g/kg剂量灵芝组和灵芝三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 标签: 鳞柄白鹅膏 小鼠 灵芝 解毒
  • 简介:利用HPLC法对长白山地区分布的7种鹅属真菌成熟子实体中的α-鹅毒肽(α-amanitin)、β-鹅毒肽(β-amanitin)和鬼笔毒肽(phalloidi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芥橙黄鹅(Amanitasubjunquillea)和橙黄鹅(Amanitaaff.citrina)中均含有3种毒素,其中芥橙黄鹅的α-鹅毒肽含量为2395.91μg/g、β-鹅毒肽含量为1653.75μg/g和鬼笔毒肽含量为405.26μg/g;橙黄鹅的分别为1121μg/g、4244μg/g和9442μg/g.芥橙黄鹅白色变种(Amanitasubjunquilleavar.abla)中含有β-鹅毒肽,其含量为614.00μg/g.其他5种鹅中均未检测到上述3种毒素.

  • 标签: α-鹅膏毒肽 β-鹅膏毒肽 鬼笔毒肽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鹅膏属
  • 简介:采用MTT法研究了从黄盖鹅(AmanitasubjunquilleaS.Imai)子实体中分离纯化的二羟鬼笔毒肽对胃癌细胞(SGC)和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并对H22荷瘤小鼠进行了体内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二羟鬼笔毒肽对SGC和SMMC-7721体外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但对H22荷瘤小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剂量为0.3mg/kg时,抑瘤率可达65.15%。

  • 标签: 黄盖鹅膏 二羟鬼笔毒肽 MTT法 H22荷瘤鼠
  • 简介:以采自浙江省丽水地区的7个鹅菌属菌株作为研究材料,在基于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的基础上,对7种鹅菌的rDNAITS区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比较分析。进一步对ITS序列进行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将从GenBank检索获得的9个最相似物种的ITS序列连同7种鹅菌的ITS序列一起作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基于ITS序列对f6、丹和f493个菌株的分子鉴定支持了基于形态特征的鉴定结果,对巧的分子鉴定不支持形态鉴定的结果.琚为鹅菌属内某种,f66为鹅菌属内某种,并与Amanitafulva,A,atrofusca,A.orientifulva3种鹅菌的亲缘关系较近,f7与另外6种鹅菌的亲缘关系相差甚远。研究结果提示基于分子水平上的ITS序列分析不能单方面作为大型真菌分类鉴定的可靠依据,可以作为基于传统形态学分类鉴定的辅助参考依据。

  • 标签: 鹅膏菌 rDNA 内转录间隔区(ITS) 序列分析 分类鉴定 大型真菌
  • 简介:以金针菇的非食用部位为原料,探讨了该部位提物的膜分离工艺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金针菇非食用部位的提物经过膜分离纯化后,多糖含量从9.46%提升至17.24%,得率11.30%;该部位的提取物及其膜分离后各组分对人结肠癌(HCT-8)、人肝癌(HepG2)、人胃癌(BGC-803)和人鼻咽癌(KB)肿瘤细胞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于HepG2和KB的作用最为明显;该部位提取物对HepG2和KB的IC50分别为6.9和7.6μg/mL,而膜分离后的超滤膜截留液组分抑制作用最强,对HepG2和KB的IC50分别为1.0和0.8μg/mL。

  • 标签: 金针菇 多糖 膜分离 抗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