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3 个结果
  • 简介:当前,环氧树脂应用技术理念正发生深刻变革,传统概念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特性(如粘结性、绝缘性及低收缩等)、固化剂功能及固化速度等受到新应用理念冲击。环氧树脂应用的新理念,开拓了人们的新思路,扩大了环氧树脂应用的新领域,促进了环氧树脂应用技术的新发展。

  • 标签: 环氧树脂 低收缩 固化速度 固化剂 绝缘性 固化物
  • 简介:3国内大型甲醇合成新技术国内外甲醇合成技术的区别在于:国内丰要以煤制优质合成气为原料,H2、CO含量高,惰性气低,反应放热强烈。近年来在我国煤化工发展中出现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甲醇合成技术

  • 标签: 甲醇合成 合成技术 国内外 自主知识产权 CO含量 化工发展
  • 简介:甲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同时甲醇作为燃料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国内生产甲醇的原料70%是天然气.采用以天然气为原料、一段蒸汽转化制得的甲醇合成气,其(H2-CO2),(CO+CO)比为2.8—3.0.与甲醇合成最佳(H2-CO2)/(CO+CO)比为2.05相比,H2过量,

  • 标签: 合成氨 天然气 甲醇 氮气 生产装置 压力
  • 简介:在合成氨系统中联产甲醇(即所谓联醇)的原料气组成好象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气体的组成是随醇,氨比(老生常谈的问题)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小氮肥行业内,总还有些厂没弄明白,气体的组成没调好,以致造成氨合成的氮氢比失控,放空量增大,消耗高。还有就是盲目提高醇/氨比,带出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碳铵厂。粗略来说,每联产1t粗甲醇,氨的产量就减少1t。因此根据醇/氨比的情况,必须调节半水煤气的氮气含量。还有一种界定法:半水煤气的氮气含量的要求,要做到在联产甲醇后,进合成系统的新鲜气的氮氢比仍基本等于3(N2/H2-3)。

  • 标签: 甲醇 生产技术 应用 合成氨系统 联产甲醇 净化
  • 简介:前提是以煤为原料独立系统生产甲醇或氨厂联产甲醇。由于甲醇的销售形势和应用前景较好,大有大干快上的磅礴气势。既然如此。这就有一个粗甲醇合成方案的决策问题。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1)在以煤为原料独立系统生产甲醇的前提下,一是采用5MPa压力的低压合成甲醇;二是高压法合成甲醇。后者一般是氨厂改产的情况。(2)仍然走氨厂

  • 标签: 甲醇 生产技术 醇烃化工艺 高压法 低压法
  • 简介:1引言1.1工艺特点湿法脱硫工艺是从气体中脱除H2S等硫化物方法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和千法脱硫相比它常用于气体的粗脱硫。在湿法脱硫工艺中,湿式氧化法工艺属化学法,由于它使用含氧载体的溶液将气相中的H2S氧化为单质硫而除去,因此人们也称它为直接转化法。和其它物化和物理湿法脱硫工艺相比,

  • 标签: 氧化脱硫工艺 湿式氧化法 再生技术 湿法脱硫工艺 直接转化法 工艺特点
  • 简介: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例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等,简述了甲醇蒸汽重整、甲醇分解以及甲醇部分氧化重整制氢为燃料电池提供燃料的催化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催化剂性能等,阐明从甲醇制氢的离子变换膜燃料电池的优越性及应用前景。

  • 标签: 甲醇 制备 燃料电池 分解 氧化重整
  • 简介:中小氮肥厂联产甲醇是中国独创的新工艺,1993年以前,干法脱硫技术落后,联醇催化剂寿命低下,仅为2~3个月,导致这一新工艺的特点不显著。表5数据说明:经过10多年常温精脱硫新技术的应用(加上均温型内件的配套使用),保护甲醇催化剂所取得的业绩最为成功,大大出乎原来的预期目标,单塔联醇催化剂的寿命与生产强度都提高了10倍左右,使联产甲醇新工艺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中小氮肥厂提高经济效益与竞争力均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虽然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其它净化技术(脱油、脱氯等)的进步与操作,自控等水平的提高,可望在不久的将来接近或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 标签: 常温精脱硫 国际先进水平 中小氮肥厂 干法脱硫技术 联产甲醇 1993年
  • 简介:热固性树脂具有一旦固化,加热也不熔融和不溶于大多数溶剂的特点,很难再次利用。对于这类树脂废弃物,目前大部分是采用埋填处理方式。热固性树脂中酚醛树脂已有80年以上的工业化历史,由于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耐热性和机械特性等优点,在车辆部件成形材料、电气设备部件、电子元件、

  • 标签: 酚醛树脂 废弃物 综合利用 热固性树脂
  • 简介:瓦克化学集团在北京的中国国际培训和技术资格中心启用。瓦克将利用这个中心,为中国客户、销售伙伴和瓦克专家之间的密切合作提供服务平台。这是瓦克继2006年初在德国博格豪森设立第一家VINNAPAS学院培训中心之后,成立的又一家国际培训中心。

  • 标签: 培训中心 技术资格 中国 启用 VINNAPAS 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