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之角,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天灾、饥荒使这个国家长年处于贫困和落后状态,加之民族、宗派等矛盾,各种反政府组织山头林立,从海尔·塞拉西到门格斯图政权,内战整整持续了30年。反政府组织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有的逐步发展成为武装实力的政治实体。5月28日以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和奥罗莫为主的反政府组织联手,推翻了门格斯图政权,宣布成立临时过渡政府。7月2~9日各派政治组织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和平、民主过渡全国会议',宣布组成新的临时政府。现将参加临时政府的主要三派组织介绍如下:

  • 标签: 人民解放阵线 革命民主阵线 门格斯 反政府 政治实体 厄立特里亚
  • 简介: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各经济部门危机深重,惟有对外贸易一度保持着增长的势头。俄出口商品主要是燃料和原材料,其中天然气和石油最为重要,其出口收入占国家外汇收入的近4成。武器和军事装备出口有上升趋势。俄外贸一直保持顺差。政府实行限制进口规模的政策。俄进口商品主要机器设备和食品。俄外贸易伙伴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如德、美、意、荷、英、日、法等,其次是独联体国家。

  • 标签: 俄罗斯 对外贸易 商品结构 贸易伙伴
  • 简介:俄罗斯石油工业10年来走过了一条从国家垄断到放开市场、到无序竞争,又从无序竞争到国家调控、规范市场的道路,逐步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经过数年的市场整合,俄石油工业基本上形成了以十几家大石油公司为主、150家中小石油公司为辅的格局.未来,应改变目前的小石油公司过多,世界级石油公司大少的局面,必须实行联合,以便与世界石油巨头竞争.

  • 标签: 俄罗斯 石油公司 石油
  • 简介:推动美国第五次企业兼并浪潮的力量与因素主要有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化、科技革命的兴起、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方式的重大革新和美国政府管制的放松,其中以信息技术进步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主导力量与因素,是其它力量与因素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 标签: 美国企业 兼并浪潮 全球化 技术创新 企业组织 政府管制
  • 简介: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实力在一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突显,因此,印度一直奉行的尼赫鲁外交思想已不适用,自1991年拉奥上台以后,印度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推行经济外交,突出外交为经济发展服务,并通过经济手段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就印度实行经济外交的原因、主要措施与实践效果作一个简要分析.

  • 标签: 印度 经济外交 原因 措施
  • 简介:从生产发展的角度看国际关系的变化侯若石20世纪即将过去,它是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世纪,也是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也最残酷的两次世界大战,但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协调行动。国际...

  • 标签: 国际关系变化 生产力发展 第二次产业革命 贸易自由化 经济转型 自然资源
  • 简介: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其综合国力的强弱,而这种国力通常又表现为硬国力与软国力.迄今为止,人们都更重视以军事、经济为标志的硬国力,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制度、规范、文化、价值为指向的软国力也开始受到关注.

  • 标签: 国际影响力 综合国力 美国 NGO 霸权主义 单边主义
  • 简介:2010年以来,中亚地区宗教极端势力趋于活跃:趁中亚部分国家政局动荡和社会危机加紧向政坛渗透;利用中亚地区新一轮伊斯兰化思潮加大极端思想宣传;完善组织体系和实施新的暴力恐怖活动。中亚地区宗教极端势力的活跃将对地区国家政治、经济建设、地区间国家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中亚地区 宗教极端势力 伊斯兰化思潮 恐怖组织
  • 简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表明,"南—北"("弱—强")型合作模式成功机率较高。广西与东盟应立足现有基础,联手引进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努力提升"弱—弱"型为主的合作模式,开辟一条借第三方市场、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新路径。如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合作平台、打好区域性招商组合牌、主动切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价值链分工体系、加大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引进力度等。

  • 标签: 中国 东盟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欧美 日韩 广西
  • 简介:本文运用贸易竞争指数对东盟五国制造业在1996-2006年间的出口竞争进行了实证测度,并且也相应地测度了东盟各国长期稳定地处于比较优势、比较劣势的产业,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互相转换的产业。最后,文章对实证结果作了分析。

  • 标签: 贸易竞争力 比较优势 变迁
  • 简介:对于处于战略防守方的中国而言,越是要向外拓展软实力,就越是要重视挖掘自身的凝聚。凝聚与软实力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均源于文化自身的吸引力,尽管其着力点不同,却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精神潜力。应当注重从外人的眼光来反思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因为对中国是凝聚的东西,对外人往往就是软实力。中华民族延续不断的历史,其“衰而又兴”的凝聚,正是中国最柔韧的软实力。国家统一与地方文化多元发展的和谐共存,其“和而不同”的凝聚,正是中国最亲和的软实力。即使共同经历的灾难,也会不可思议地加深各族人民之间的凝聚,因为正是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才会同甘共苦,共同期待未来。但是,从“协和万邦”古老理念到倡导“和谐世界”新国际安全观,并不一定意味着皆大欢喜的和平红利,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危险,因为对西方而言,这可能意味着道德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挑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应只是怀柔感化作用的代名词,还应包含和体现敢于抗强者、主持正义、维护公正等精神内涵与道德形象,当然,这就更需要自身具备坚不可摧的凝聚

  • 标签: 凝聚力 软实力 和谐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南海仲裁案后,中菲之间积极推进各项务实合作,包括备受关注的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合作。但是南海仲裁案加剧了双方之间本身存在的关于南沙部分海域是否为争议海域的分歧,使中国在推进南沙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问题上面临更大困境。中菲政治关系的转圜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分歧,菲律宾国内对于仲裁案裁决的坚持,将对菲政府有关共同开发的态度产生很大制约。从菲律宾国内法角度来看,在菲律宾无争议海域的合作开发也受到其宪法的限制。与菲律宾进行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合作,可考虑在推进陆海一体化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多种能源合作的可能,拉紧利益纽带,降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敏感度。在油气资源开发时,必须厘清争议海域与非争议海域,在争议海域坚持共同开发立场,探索共同开发的新路径,在非争议海域可遵守菲律宾宪法和国内法要求进行合作开发。中菲双方有关合作可先从无争议海域入手,逐步建立互信,再扩展到争议海域。

  • 标签: 南海仲裁案 中菲海上油气合作 共同开发 国际法
  • 简介:本文着重论及印度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实际上提出了印度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命题。由于它不但涉及马列主义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而且对研究和评价印度社会性质至关重要。因此本刊希望就此展开讨论。独立后,印度同其它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国家资本主义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印度政府广泛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紧对经济生活及其有关的各个领域进行干预,从而给战后印度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由于“印度国家资本主义”问题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例如,它是这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其原因何在?它有啊些表现形式和特点?其作用如何?前景怎样?这些都是研究战后印度经济、政治和社会必须回答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将战后印度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概括如后,以期引起进一步地讨论和研究。

  • 标签: 印度政府 国家资本主义 印度经济 表现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公营企业
  • 简介:序言一直取得顺利经济增长的亚洲经济开始出现了阴影。工资水平上涨、国际经常收支逆差额增大、外资投资减退,等不良的经济发展趋势开始明显化,亚洲经济减速的危机趋势逐步增强。亚洲经济在90年代上半期仍然持续了高速经济增长,但近年来它的经济增长开始减速。亚洲

  • 标签: 亚洲经济 增长减速 经常收支 工资水平 外资投资 直接资本
  • 简介:本文利用DEA-Malmquist法,对1980—2011年间东盟各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成分进行测算,并对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观察期内(1)除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全要素增长率为负外,其他东盟国家均为正。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就本文样本来说,技术进步的贡献更大;(2)1984—1986年、1996—1998年以及2002—2004年期间东盟整体出现了3次较为剧烈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3)随着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内贸易投资增加,东盟各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显著的收敛性。

  • 标签: 全要素生产率 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收敛 东盟经济
  • 简介:欧盟成立十年以来,基础性务约的制定和修改出现了加速的趋势。本文以欧盟通过修约的方式寻求提高整体竞争为假设,对包括制宪在内的四次重大修约作了简要的讨论,解释了欧盟加速修约的主要原因。欧盟频繁修约说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最终目标,它主要是对环境变化所造成压力的反应,旨在提高欧盟的整体国际竞争。正由于缺乏前瞻性和发展目标的清晰性,欧盟不得不提高修约的频率满足来满足变化的需要。宪法草案的“触礁”本身也反映了大家对如何提高国际竞争认识上的不一致。未来的欧洲一体化应该避免多元多速趋势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国际竞争中避免走“刚性”竞争和“权力硬化”的道路。

  • 标签: 欧盟 国际竞争力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尼斯条约》 欧洲一体化
  • 简介:英国于1713年7月13日与西班牙签订《英西和约》,迫使对方将直布罗陀割让给自己,进而得以在直布罗陀设立军事基地,并沿用至今。和约对直布罗陀割让的期限、直布罗陀与西班牙其他领土的关系、当地居民的权利、条约的生效、纠纷的解决等诸事宜作出了明确约定。通过对《英西和约》这一典型案例的梳理、分析,有助于较好了解和约中有关英国驻直布罗陀军事基地设立的背景、驻军的法律地位、基地功能的发挥、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当地居民的权利、对其他国家的约束、条约的有效期、基地的转让、纠纷的解决等方面情况,由此可对国际条约在海外军事基地部署上的相关约定进行管窥。而研究了解国际上这些通行做法,对我稳妥、顺利地进行海外军事基地部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英西和约 国际条约 海外军事基地主要约定事项
  • 简介:缅甸最近所发生的两个政治现象令人难堪地质疑了东盟在处理缅甸严峻形势方面的可信度。据联合国的报道,对2007年9月街头示威的残酷镇压杀害了至少31个人,而突然宣布在没有全国民主联盟(NationalLeagueforDemocracy[NED])及其领导人昂山素季参与的情况下于当年5月进行宪法公投和于2010年举行拟议中的大选,

  • 标签: 缅甸 东盟 约束力 失败 政策 全国民主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