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天津和重庆居民健康信息素养(HIL)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为开展信息行为干预提供健康传播的参考依据。本文采取滚雪球抽样调查法,问卷内容设计系依据五项HIL指标。调研结果,天津居民之HIL水平高于重庆居民,两直辖市居民在医药安全图文(警示)信息认知方面明显偏低;在媒介接触倾向方面,两直辖市居民皆以电视为主要的健康信息来源渠道,透过电脑和手机上网查询健康信息的行为俨然已成为一股新兴的趋势。

  • 标签: 健康信息素养 健康传播 媒介接触 媒介素养 社会健康信息
  • 简介:媒介素养研究在国内已走过10个年头,学界在介绍国外媒介素养理念及实践的同时,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我国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径,但普遍认为我国没有媒介素养教育历史可以追溯,该理念为舶来品。本文对此提出异议,作者通过文献研究及深度访谈,分析了我国,尤其是北京地区高校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开设的电影公选课,认为30年来我国高校开展的电影公选课可视为原生性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并就其自身特点和历史发展脉络与国外媒介素养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及批判性解读。

  • 标签: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 高校电影公选课 原生性 本土性
  • 简介: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在这种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不仅要面向国内,还要面向国际,充分发挥对外传播的优势,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条件。但是,面对国际舆论场西强我弱的不平衡状态,从根本上提升综合国力,尤其是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成了改变这种局面的重要推动力。为此,进一步推动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就成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策略。由张德瑞、孔雪梅主编,贾涵副主编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实践与推进策略研究》在暨南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于2017年出版。该书以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为重点,从语言学、传播学等角度入手,阐释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内涵、传播历史、传播价值等,并对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主体、形式、模式、优势和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梳理。

  • 标签: 国际传播 汉语文化 对外传播 推进策略 传播价值 实践
  • 简介: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中学生网络接触行为、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和判断、对网络的需求、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青少年网络接触行为的特点,阐释了目前青少年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原因,提出了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及对中学网络素养教育的建议。

  • 标签: 网络接触 中学生 网络素养
  • 简介:网络高度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使网民同时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解读者,网络流行语的兴起便是重要体现。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民,特别是青年网民的媒介素养,采取积极手段提升青年网民的媒介素养,对促进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流行语的良性传播与优化网络环境具有重大价值。

  • 标签: 新媒体环境 青年网民 媒介素养 网络流行语
  • 简介:主题报道,历来是新闻报道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尽管我们强调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但新闻报道有其不可避免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倾向,有时这种政治倾向还特别强烈;另一方面,主题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媒体,都不能完全脱离开主题报道而生存。作为主流媒体的主流版面、主流频率、主流频道而言,主题报道往往是家常便饭,总是要照面,总是要进行,所以对主流媒体来说,主题报道往往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每逢重大时政出现的时候,主流媒体总是事先策划一些能够体现“主题”的选题和报道方案,以免到时措手不及。从被动式的报道,到媒体对主题报道的主动介入,是媒体搞好主题报道的需要。

  • 标签: 新闻综合频道 主题报道 主流媒体 南京广电集团 新闻报道 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