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呼声震撼下,1947年国民党当局搞了个假惺惺的“国民代表大会”选举,妄图掩人耳目。攸县当时也进行了“国大代表”竞选活动。通过这次所谓的“民选”,充分暴露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党团派系之争的肮脏内幕。也为我们留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 标签: “国大代表” 攸县 丁德隆
  • 简介:现行《政治生活》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3月第7版)第17页的“相关链接”,把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一并称作目前“我国居民在社会事务方面直接参与选举的活动”.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更是明确写道:“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村(居)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委员,由村(居)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在这里,将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方式界定为直接选举,既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也不符合基层民主实际,值得商榷.

  • 标签: 城市居委会 选举方式 政治生活 村民委员会选举 界定 《教师教学用书》
  • 简介:为发扬学术民主,活跃学术气氛,保证教学与科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动学术活动的正常开展,提高专家治校水平,根据《凯里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凯里学院开展了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员的遴选工作。

  • 标签: 学术委员会 凯里学院 学术民主 学术气氛 科研决策 学术活动
  • 简介:科举与荐举在洪武初年的政治体制中,科举制度并不占有重要地位,此期选举以荐举为主。征辟、荐举便成为当时最可行、最便捷的选择方式。在洪武朝的政治运作中,荐举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丽保证了明初政权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府人才储备之匮乏。此后,科举与学校相结合的选举制度则有效地弥补了这种缺失。

  • 标签: 选举制度 文化职能 八股文 明代 科举制度 政治体制
  • 简介:1924年,汉口既济水电公司发生竞选风潮,为争夺总理职位,公司股东以地域为纽带结成帮派,互相角力,致使股东会流产,进而在公司内部引发一场严重的权势与派系冲突,这场风波折射出股份制运行过程中一系列带有本土特色的缺陷和弊病,与此同时,我们从中也可以窥见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内生的变化和进步,从而对其演进过程中的“中国特色”也重新有了新的认识。

  • 标签: 股东会 选举 中国特色
  • 简介:据美国社区学院协会网站2017年4月5日消息,2017年4月4日,包括高等院校、教育协会、学生团体等在内的576个组织联名致信国会,要求其保护联邦学生的援助计划,尤其是全美最重要的高等教育投资项目一一联邦佩尔助学金(FederalPellGrants)。

  • 标签: 美国社区学院 助学金 联邦 保护 国会 组织
  • 简介:2014年10月,德国联邦内阁通过了新的联邦政府高科技战略。该战略的目标是加快推动“创新设想”到“具体创新成果”的实现,提升德国经济增长和居民富裕水平。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约翰娜·婉卡表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德国必须保持其在科学和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

  • 标签: 德国联邦 教研部 创新成果 经济增长 国际竞争 合作策略
  • 简介:摘要:分权制衡思想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联邦党人的长期实践下,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尽管分权制衡思想属于西方政治思想范畴,但对我国民主政治来说,依然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无论是在我国政府结构的优化,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联邦人文集中分权制衡思想对我国发展的借鉴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 标签: 分权制衡 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简介:当前,村委会民主选举在我国农村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农民政治参与的权力。然而。有的农民对此并不十分热情。出现了政治冷漠的现象。本文从历史、经济、文化、性别和现实角度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中国农村 民主选举 政治冷漠
  • 简介:200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CLB)法案,以及2009年奥巴马政府《力争上游》(RTT)政策的实施,标志着美国教育财政政策从追求教育机会公平转向追求教育结果公平。NCLB法案开启了美国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追求教育结果公平的初步实践;奥巴马政府针对NCLB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让所有儿童都成功的目标,深化了教育结果公平的财政政策。2015年总统教育预算优先项目更凸显出联邦政府以更务实的态度和措施不断推进结果公平的进程,教育结果公平成为美国教育财政政策的新取向。优先项目预算和财政诱导作为联邦实施教育结果公平的财政政策策略,旨在建立起"政策目标——优先预算——财政诱导——教育结果——目标实现"的教育财政支出链条,进而促进结果公平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美国以结果公平为导向的教育财政政策对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联邦政府 结果公平 教育预算 财政诱导 绩效问责
  • 简介:尽管《美国联邦宪法》规定教育主要是州与地方政府的公共事务,但是研究美国教育财政决不能忽视联邦政府在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联邦政府支持教育的动因,主要基于维护国家治理的共同价值观、保障全民的基本权力和教育福利、唤醒国民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意识、扩大联邦政府在教育中的话语权和声望等。分析联邦政府的教育预算及拨款,是了解其支持教育行动的主要视角之一。联邦政府的教育预算反映了其保障国家战略的优先性,预算过程采取相关部门协同行动,充满了各方利益博弈和权力制衡,预算信息充分公开和透明,防止了任何一方权力的被滥用。联邦政府的教育拨款根植于宪法赋予的促进大众福祉的根本目的,拨款政策和金额的多少是包括授权机构在内的相关机构、不同利益团体共同参与的结果。数据法是联邦政府管理教育拨款过程的最新法律依据,它强调数字责任和数字透明性,通过数据驱动,以增强资金受助人的花钱责任,为公众提供知情便利,从而提高联邦拨款项目支出的透明度和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联邦政府监督与问责教育拨款,主要通过授权公开教育拨款报告、监督教育拨款数据、监督和处罚教育拨款欺诈行为等行动。

  • 标签: 联邦政府 教育预算 教育拨款 协同行动 数据管理 拨款监督
  • 简介:为提高儿童保教质量,德国联邦政府计划在2021年前向各州投入35亿欧元。此举的法律依据是《优质托幼机构法案》,该法案致力于减少家长负担的托管费用、改善托管师生比、提高幼师培训质量,更好地提高儿童语言能力。联邦政府的投入将会根据各州6岁以下儿童的比例进行分配,并与各联邦州政府签订协议,确保投入资金按照其预设目标支出。联邦政府事后将审核各州是否遵守协议内容。此外,各州需保证不因联邦政府的投入而减少本州政府对学前托管的资金投入。

  • 标签: 德国联邦政府 保教质量 儿童 欧元 资金投入 政府计划
  • 简介:本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的第二课,这节课的线索是比较清晰的:第一部分讲了联邦政府建立的背景。第二部分讲了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依据——1787年宪法的制定,第三部分讲了联邦政府的发展——两党制。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的时候,只是学习了英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 标签: 美国联邦政府 教学设计 学习 1787年宪法 情境 资产阶级革命
  • 简介:《中小学教育法案》、《教育机会均等法案》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构成了战后美国基础教育公平理念演变的基本线索。它们不仅反映出经济补偿偿、权利平等和质量均衡三种价值取向,还揭示了公平理念转化的内在逻辑。

  • 标签: 美国 基础教育 教育公平 联邦教育法案
  • 简介:在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百年发展历程中,联邦政府与高等教育认证机构的关系经历了建立联系、开启干预、恢复信任、提高问责的复杂变迁。双方围绕"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深刻反映了美国的教育分权体制,也逐步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认证的非政府性质,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革新发展。因此,在借鉴美国经验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统筹推进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时,应立足中国国情,统筹好政府与认证机构的关系,有效推进高等教育认证机构的自治和自我革新。

  • 标签: 美国联邦政府 高等教育认证机构 博弈 均衡
  • 简介:通过对美国联邦1776年至2010年间各个时期的教育政策进行梳理,探讨其在教育机会均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20世纪60年代前,联邦教育政策重点在于普及义务教育,关注入学机会均等。20世纪下半叶,联邦教育政策开始重点关注弱势群体教育机会均等,但仍然局限于弱势儿童入学机会均等方面。新世纪伊始,联邦教育政策不仅关注弱势群体入学机会均等问题,同时意识到优质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资助学业成就落后的地区,开始为弱势儿童的学业过程和结果均等做出努力。

  • 标签: 教育政策 教育机会均等 公平 影响
  • 简介:俄罗斯联邦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少数民族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平等的语言自由权和语言教育权,尤其是有保留本族语和以本族语接受教育的权利;联邦政府实行文化平等与民族理解的教育,尊重各共和国的教育自决权.俄罗斯联邦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源自前苏联时期的少数民族教育立法.

  • 标签: 俄罗斯联邦 少数民族教育 教育立法 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