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地球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全球焦点。以环境为主题的电影也受到了观众的热捧。《2012》是美国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最新的灾难片,于2009年11月13日全球同步上映。

  • 标签: 生态学 生态环境 工业化进程 2009年 环境问题 灾难片
  • 简介: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生活问题逐渐成为作家们关心的文学主题,显示了文学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与文学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特别是对农村底层的文学表述,正在突破罗列苦难、堆积苦难的简单化写法,尝试着探入人物精神的深处,去发现更为复杂和原生态的农民形象,给了世人许多新的感受。但是,当前农村底层精神生态状况到底如何,又该如何表述?读了孙惠芬的近作《天窗》,感到疑惑颇多。

  • 标签: 精神生态 农村 文学主题 现实主义精神 生活问题 社会底层
  • 简介:2004年,“原生态”唱法和歌手进入公众视野;2005年,“原生黄河”演唱会将“原生态”拧成一股势力;2006年,第12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第一次设置原生态组,与通俗、美声、民族同列。

  • 标签: 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原生态 契约 城市 CCTV 演唱会
  • 简介:摘要庄子的代表作《庄子》集中反映了他重要的哲学思想,他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对当时社会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从“天道观”以及“逍遥游的游世精神”两个方面对庄子文论思想中的生态思想进行分析。

  • 标签: 庄子,生态思想
  • 简介:明清小说的创作中,宗教文化可以说星星点点散布在其中。明代小说,既有对“三教合一”的宣扬,同时也暗藏着“三教争胜”的伏笔。清代的小说中更多呈现的是传统宗教与世俗宗教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神道设教的用心。因此明清小说中宗教内容的解读为文本的重新阐释开拓了多重空间,而且文学作品中宗教方面的描述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潜在的史料价值,通过对宗教内容的解读也可以展示宗教生态的变化形式。

  • 标签: 明清小说 宗教生态 争胜 合一 神道设教
  • 简介:摘要本文从蓬莱实际出发,分析了作为林业发展新模式的生态农场在蓬莱实行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这对我市林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林业 生态林场 可持续
  • 简介: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课堂教学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学不再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简单活动,而是在一种自然、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活动。

  • 标签: 小学英语 生态课堂
  • 简介:近日,由中国工程院组织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的咨询项目(二期)结题,其中一个基于量化评价结果而得出的结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以20国集团(G20)经济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为评价对象,从生态状况、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和资源利用领域展开评价,中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排名虽然靠后,但在建设进步的速度上遥遥领先于其他经济体,正在奋起直追。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工程院 量化评价 社会发展 20国集团 咨询项目
  • 简介:杨庆祥,1980年生。文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出版有著作《“重写”的限度》、《分裂的想象》,编著有《文学史的潜力》、《重读路遥》等。曾获《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2007年);《人民文学》年度青年批评家奖(2011年);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新人提名(2011年);第三届“在南方”最佳诗评人奖(2009年)。

  • 标签: 文学生态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中国人民大学 《南方文坛》 中国现代文学馆 书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林业肩负着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双重使命,景宁的工农业生产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强,资源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高。本文将对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业生态建设进行总结,以便于人们更好的为林业生态建设服务。

  • 标签: 发展林业 生态建设 浙江景宁
  • 简介:摘要我们历来提倡高效数学课堂,生态课堂,那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笔者认为生态课堂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级的情感体验的过程。尤其要关注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的幸福指数,小学生的幸福指数高,学习的效果肯定就会好。

  • 标签: 小学数学 生态课堂
  • 简介:文章以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儿童幻想小说中表现自然意识、传达生态预警、生态责任以及生态理想的三个生态意象,指出中国儿童幻想小说试图超越成年文化的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将"童年"塑造为一个纯真、诗意的生存之所,又以狂欢的想象呈现一种强大、神秘、神性与灵性兼具的自然世界。并且在强调人类针对自然的现实行为与其导致的后果的联系与批判中,表明了一种生态主义的思虑。

  • 标签: 生态批评 自然 地方 身体 童年
  • 简介:祁连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因地处祁连山南麓中段而得名,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风光旅游区,境内景色如画、物产丰富,早在元朝就以“八宝”名闻天下,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神话故土。江南的细腻风韵、北方的粗犷神奇,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使祁连赢得了“高原明珠”、“牧区江南”、“天境祁连”、“东方小瑞士”之盛誉。充分展示了祁连独特的自然景观。

  • 标签: 生态文化旅游 祁连县 自然风光 自然景观 青海省 东北部
  • 简介:2006年6月2日—5日,由海南省作家协会《天涯》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当代乡村建设国际研讨会”在海口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香港、日本的学者、作家温铁军、曹锦清、康晓光、贺雪峰、刘健芝、武藤一羊、孙晓忠、薛毅、雷启立、周立、陈应松、摩罗、毛尖、倪伟、黄灯、张炼红、冷嘉、朱善杰、徐志伟及海南本地的学者、作家弘陶、韩少功、蒋子丹、孔见、李少君、邱建生、崽崽、单正平、孙绍先、晓剑、伍立杨、王雁翎、朱东海等四十多人与会。会议期间,与会者就中国乡村建设的诸多问题展开讨论,还实地考察了海南的生态文明村建设。下面刊载的,就是本次研讨会的部分内容,以期更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与探讨。

  • 标签: 文明生态村建设 乡村建设 海南省 精神文明建设 农民 三个方面
  • 简介:文学大师苏轼创作了大量包含着生态美学意蕴的自然词作,这些词作表现了他独特的生态自然观,包括“凡物有可观,皆有可乐”的重生爱物之思、“明月清风我”的物我欣然之喜以及“虽一毫而莫取”的超然态度,蕴含着丰厚的生态美学智慧。

  • 标签: 苏轼 自然观 生态
  • 简介:摘要生态农产品的运作是解决地方财政收入来源、提高农民收入、摆脱贫困的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立足于滇西广泛的生态农业资源优势,基于滇西生态农产品生产运作实践,从供给的视角,总结了四类主要的生产模式。通过对当前滇西生态农产品生产现状的解读,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 标签: 生态农产品,生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