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无论是舞剧作品还是舞蹈作品,大部分舞蹈编导都会利用舞蹈音乐“交响性”进行编舞,也有人称之为“交响编舞”。舞蹈“交响性”既能满足和强化舞蹈节奏需要,又能极大地拓展舞蹈抒情达意空间,并且还能激发舞蹈艺术生命力,调动舞蹈表演者激情,增强舞蹈艺术表现力。

  • 标签: 交响性 舞蹈交响 交响芭蕾
  • 简介:文章通过对笔者观察中外两位编导创作过程及演员表现不同,分析了中国舞者在创造性、独立性上缺乏及其背后教育及社会、文化原因,提出了舞蹈教育个体性建构问题。

  • 标签: 个体性 现代性
  • 简介:广场舞蹈作为一个社会“记忆”不仅位于民族历史和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在个人和集体身份认同中发挥着力量。本文从以下三个维度考察广场舞蹈作为一种社会记忆媒介在时代长河中不断被继承和产生变化:一、广场舞蹈与历史之关联;二、广场舞蹈与个人、集体情感归属之关联;三、广场舞蹈与民族文化之间关联。通过对凸显历史、集体、民族文化流变媒介——广场舞蹈考察,不仅丰富、细化这种形态来源,而且希望能够寻觅到一条新研究线索,并使这条线索能够具有延展性,在日后研究中也可以得到更好完善。

  • 标签: 广场舞蹈 社会记忆 民族文化 个体与集体
  • 简介:1916年俄罗斯芭蕾舞团总监谢尔盖·佳吉列夫(1872-1929)将他舞团从饱受战争摧残欧洲带到北美大陆进行巡回演出。这次巡演,计划从1916年1月进行到4月,在整个巡演开始和结束时在纽约举办短暂演出季活动。正如后来所看到,当年9月底到1917年1月舞团又返回美国进行了第二次巡演,在此期间,佳吉列夫首席明星瓦斯拉夫·尼金斯基(1889-1950)代替他成为舞团负责人。

  • 标签: 芭蕾舞团 俄罗斯 美国 印象 失败 巡回演出
  • 简介:世界经济一体化,人类世界不同区域、国家、民族间文化接触以及影响是当下及今后文化生态;在如是的文化生态下保持文化多样性、多元文化共兴共荣是人类共同愿望;而达成这一愿望需要是对异文化包容精神。作为文化表征艺术文化,不仅应体现文化包容性,也应彰显艺术本身包容精神,由此为人类文化多样性、多元文化同存共兴竭其所能。故而本文拟从三个层面展开讨论:首先简析中国唐代乐舞兴盛及成因;继而探讨文化包容性;之后讨论艺术表征文化包容性。

  • 标签: 多元文化 艺术表征 文化包容
  • 简介:在全国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八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中,广西壮族群舞《山娃仔》以浓郁乡土芬芳、新奇布局与织体、独特情调与风格、鲜明个性和民族精神面貌,脱颖而出,荣获了创作金奖和表演银奖,表明了年轻而生气勃勃广西艺术学院舞蹈系,在教育质量和创作水平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为促进广西民族舞蹈事业发展与繁荣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 标签: 壮族舞蹈 艺术成就 红水河 风采 少年 广西艺术学院
  • 简介: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学者刘晓真新著《走向剧场乡土身影》上架,本未料想要这样一字一顿肯读,但它带来研究视野新鲜感和三两旬便不可跳读夹叙夹议,使我以一个多月之期才读完这本汪洋恣肆“小书”。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民间舞蹈 当代文化 秧歌 思辨 夹叙夹议
  • 简介:第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评奖初、复评将于六月初开始,数十个报名参评作品录像带正静候评委们严格审视。其中究竟谁能脱颖而出进入最终决赛?前往宁波角逐“金荷花”12部作品能否代表当前我国舞剧、舞蹈诗创作一流水平?最后捧得“金荷花”那部舞剧或舞蹈诗是不是“众望所归”?这些都是容易引发议论的话题。应该说规模如此之大舞剧、舞蹈诗评奖活动,不仅是中国舞蹈半个世纪以来鲜见盛事,也是世界舞坛上创举。它表明了舞剧、舞蹈诗创作在中国活跃以及中国编导家们从未止息热情。但是,活跃与热情并非等同于全部优秀,当几十部类型不同、风格迥异、语言纷繁舞剧、舞蹈诗同时放在一起评判,当各个舞种舞剧作品交叉混杂从而使可比性有所降低,当水平接近或优缺点同样突出作品纷至沓来一字排开———这个时候公正而准确地去断定孰优孰劣,似乎也不是一件太过容易事情。国际舞蹈比赛(如芭蕾)惯例是设有规定剧目,所有的演员都跳规定舞蹈,竟技水准一目了然。作品比赛也往往局限于某一舞种(如现代舞),在同一类别中评议,较易分出高下。即使像首届“荷花奖”舞蹈评奖那样综合性评奖活动,因为分成五个舞种评委小组...

  • 标签: 一致性荷花奖 作品型 型性
  • 简介:“科学”这一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培养,科学教育方法是我们培养新世纪舞蹈人才关键。我们教育高度、教育方法是否与外界同步,是否达到社会需求和认可,这直接影响着我们发展,在我短短教学中,经历了一些事情,在此,浅谈自己看法,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一、舞蹈教学中艺术性和技术性我们常说“舞蹈”,但却忽略了它后面两个字“艺术”,舞蹈具有自己独特艺术性,它区别

  • 标签: 教育方法 人才培养 心理素质 舞蹈艺术 舞蹈教学 新世纪
  • 简介:梨花女子大学1886年5月30日由美国教会创办,旨在为当时尚无权与男性接受同等教育权利韩国妇女提供学习机会,这方面的消极影响当然也得归咎于孔孟之道中“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之束缚。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梨花女大同整个大韩民族一样,相继经受了压抑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残酷朝鲜战争时期,以及一系列社会动荡和变革严峻考验,并逐步从高等教育入手,成功地提高了韩国妇女社会地位。

  • 标签: 舞蹈教育 韩国 高等教育 舞蹈艺术 艺术形式
  • 简介:虽然我们已经培养了不少好舞蹈编导(其中也不乏十分优秀者),但舞蹈编导教学一直在摸索中前行——累积下50年代查普林、古雪夫经验,又在80年代广聘以斯蒂文森、诺曼为代表欧美专家,再加上前一代杰出舞蹈编导如贾作光、李承祥、章民新、张毅、房进激、黄伯寿以及孙天路、肖苏华等编导教授实践积累,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编导学科课程建设开始取得实

  • 标签: 舞蹈编导 技法教学 三人舞 舞蹈形象 课程建设 性格
  • 简介:民俗舞蹈被保存在民间仪式中,为民间舞蹈舞台创作提供着丰富养料。笔者编创女子群舞《红灯笼》创作灵感便来源于山西民间民俗活动"闹花灯"(亦称"闹元宵")。"闹花灯"是山西民间社火仪式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挂起红灯笼,寓意新年平安顺利。本文以山西民俗活动"闹花灯"仪式形态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舞台艺术创作实例《红灯笼》,通过对文化象征符号向舞蹈意象符号转变,以及民俗仪式结构向舞蹈情感结构转变,两个实现途径进行分析,在民间舞蹈创作和地方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上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 标签: “闹花灯” 民俗文化 象征符号 仪式结构
  • 简介:歌舞剧,一个几乎被人们遗忘艺术品类,终于在儿童歌舞舞台再现出它风采。由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创作演出多场次儿童歌舞剧《这里春天最美丽》,宛如一簇盛开报春花,唤起了人们对歌舞剧渴求,填补了艺术舞台多年来缺憾。且为儿童歌舞形式类别的多样化,迈出了首开先河一步。

  • 标签: 儿童歌舞剧 演出 舞台 形式类 艺术品 对歌
  • 简介:中韩两国一衣带水,舞蹈交流自古有之,相互影响更是俯拾即是。回溯历史,我们不难看到,在古代,主要是博大精深中国汉文化,特别是易学和儒学,给朝鲜半岛带去了持续至今深远影响,最显著标志莫过于汉字广泛使用、国旗上阴阳八卦图、百姓处世中庸之道、全国上下对教育高度重视等等,而汉民族舞蹈自宋代开始,大规模地输入到那里,

  • 标签: 韩国 舞蹈教育 舞蹈事业 高等教育 艺术交流 艺术形式
  • 简介:古龟兹即今新新疆库车、沙雅、轮台、拜城、阿克苏一带地方。龟兹立国很早,约在西汉时期,文献记载最初为《汉书·西域传》,龟兹国王都延在(今库车一带,后改为苦叉,后又称库车),该书记载:“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南与精绝(尼雅),东南与且末,西南与杆弥,北与乌孙,西与姑墨接,能铸冶有铋。

  • 标签: 乌孙 龟兹 汉唐 高丽 西域 西汉时期
  • 简介:教育作为一项国家,全民事业,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方面,而舞蹈教育作为我国艺术事业发展重要环节,是繁荣精神文明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为培养和输送优秀舞蹈艺术人才,繁荣文化市场,提高全民素质起着举足轻重作用。舞蹈从原始社会起,就做为教育工具一种形式出现在当时氏族社会中。一切诸如生产劳动,捕杀技能或是强身健体等知识。都曾做为舞蹈教育内容,深入到氏族各阶层社会

  • 标签: 舞蹈教育 音乐剧 普及与发展 舞蹈事业 小剧场 戏剧学
  • 简介:舞蹈在一种孤立和经常单腿独立状态下从来都是清高而又大同发展。60年代出生创作群体是经历了两个孪生轮回过程,由开始以传统言语方式叙述新主题,到用新技术手段言说传统故事,其实在原地打转,但分化情绪和姿态却是越走越远。学院精神和探索同样有着某种独孤求败气质,在动作上进行院墙内“拆”和“重建”,象牙塔内探究其实可以衍生出对于技术言语熟练把玩和更多可变之规范,大型晚会彰显,大型舞剧虚胖,几乎遮挡了所有60年代创作声音光彩和曾有的诗意张力。独自的人格力量是他们创作灵魂,虽然有人失去了,有人坚持着用作品来说话,但毕竟与下一代纯粹技术化,电子化,多媒体化群体来说,他们更多是在明确着自己生活态度,而不是艺术主张。他们是“学院实验性”或“城市实验性”群体。

  • 标签: 错拍到切分 木头人游戏 以独攻独 灵化的热土到物化的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