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3 个结果
  • 简介: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中国电影在城市表现上呈现出诸多新的特征。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城市电影着重阐述外来者进入城市所面临的阶层、文化和家庭日常生活等问题的话,那么,这个时期以来的新都市电影则更强调高速运转的城市中现代人面临的孤独与失落。尹鸿等学者认为,中国的城市电影已经进入新的都市电影时期。(1)2016年圣诞档期上映的《摆渡人》由王家卫监制、新生代作家张嘉佳执导。

  • 标签: 都市电影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后现代 城市电影 重构 空间
  • 简介:声片取代默片不仅仅是一场电影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场艺术思维和审美方式的现代性的变革。我们通过梳理电影技术的突破所牵动的文化嬗变,指出早期电影里的'声音'是构建国家民族概念的重要符码和工具,它为银幕外的国语运动推波助澜,与'白话文'运动、'国片运动'形成合力,承载着以声音政治为手段构建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大任。

  • 标签: 国音 声片 现代民族国家 现代性 技术
  • 简介:近年来,电视剧对中国现当代史的频繁眷顾和自觉不自觉的“重述”是令人瞩目的审美文化现象。“重述”必然是当代审美意识观照中的“重述”。文章结合三部典型文本,在审美现代性的维度,对影像重述话语叙事范式的嬗变、审美观念的群体性与个体性张力耦合进行分析和阐述。

  • 标签: 重述历史 审美现代性 叙事范式 审美观念 审美反思
  • 简介:如果我们期待在纪录片中寻找历史的真实,那么,除了看影像本身的制作外,还应看到这些影像给我们一些怎样的内容.在这样一种影像写作的关系中,“历史”这一名词的命名基础在哪里呢?这是我们注意到现代知识分子政治行为的原因,毕竟历史影像并不完全是电影电视本身,还更多地附带的是其中历史、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已经成为记忆的东西,显然,“如果人们只想知道‘事实究竟怎样’,那么电影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有用的辅助手段.

  • 标签: 现代知识分子 政治行为 新式知识分子 行为特征 辅助手段 纪录片
  • 简介:随着当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声、光、电、机械、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被大量引进话剧舞台的设计中,给话剧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阐述了现代科技和新材料等在话剧舞台布景装置中的运用,分析高科技环境下的话剧舞台装置开发与应用策略。

  • 标签: 话剧 舞台布景装置 现代科技 舞台装置造型
  • 简介:随着创作题材更加多样,在多姿多彩的中国电视剧大花园里,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的现实题材成为创作主流。2014年全年生产现实题材剧目达243部8335集,分别占全年总部数、总集数的56.64%和52.52%。1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坚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创作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

  • 标签: 电视剧创作 中国电视剧 文艺工作者 中国价值 第四季度 现实主义精神
  • 简介:一直以来,我们所熟悉的是爱情与时间对抗的故事,无论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还是“海枯石烂至死不渝”,检验爱情的纯度、厚度与强度,都借助于时间。与空间对抗的爱情,是乌克兰影片《爱情公寓》所带来的新鲜故事,在爱情的围城里,“公寓”作为空间的象征,充当了爱情的助产士与审判官等诸多角色,带来了关于爱情空间的美学诠释。

  • 标签: 爱情 空间 围城 美学 诠释
  • 简介:一部“泰坦尼克号”电影在中国引起轰动效应,特别是数字立体声技术的引入,让观众重新认识到电影艺术的魅力,使影院经营者看到电影的希望。近几年来,在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与各地电影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与积极推动下,各地对影院的建设与改造,注入了极大热情,投资趋于理智,经营理念不断更新,使电影市场逐步走出低谷,得以复苏。浙江庆春电影大世界13个影厅的建立,开创了我国多厅影院建设的先河,其所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已带动了一大批高等级影院的建设。随着我国电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务院颁发的《电影管理条例》的出台,电影院线制的改革与形成,电影院的投资主体已向多元发展。这将激励一大批电影院投资建设与改造,为了更好的迎接这一盛事的到来,对电影院的综合设计,尤其是室内设计,必然会引起广大投资者的高度重视。

  • 标签: 现代 电影院 设计特点 设计目标 布局 工艺设计
  • 简介:我国剧种十分繁多,有舞剧、歌剧、戏曲、杂技、话剧、影视剧等等。服装是从属于剧种的艺术创作,不能脱离剧种而单独存在,每个剧种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话剧、影视剧它是接近生活的,它的服装就应何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 标签: 舞蹈服装 传统戏曲 生活气息 艺术创作 影视剧 剧种
  • 简介:<正>关键是法国的戈达尔以他先锋性的姿态,尽管得到了承认,但是他也并没有得到大多数观众的真正理解。《芳名卡门》使我想到了我们的现代小说。这是个电影以外的但又是与电影十分切近的话题,因为,目前我国的所谓现代小说,正悄无声息地走进一条窄巷。语言的重新结构及“时”与“空”的艰辛探究已被看作是一种徒劳的或是艰涩的累赘,大众读者也不愿对“难懂”的小说作费力的,超出他们原有审美习惯的思考,而批评界亦是对此类作品摆出失去兴趣或是无可奈何的架式,那么,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所谓的“先锋”“探索”的尝试,是不是就该偃旗息鼓呢?

  • 标签: 重新结构 审美习惯 电影技巧 先锋性 作品 观众
  • 简介:一个时代的音乐,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美学特征。在历史的长河中,音乐文化的衍变,总是在原传统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伸延、扩展推进。传统的江南民间音乐,在近现代历史发展中,不断得到新的演绎。不变是相对的,变才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因为苏州城内干将路的拓展而有碍于这座文化古城风格的变异,恰恰相反,沿河两边宽敞的人行大道,给人以流畅、开阔感,给古城增添了新景观。无锡惠山脚下的欧洲城把山顶上的“天下第二泉”壮丽地托起,使阿炳的《二泉映月》和此时此景的景观交相辉映,更令人神往,不变中有变,变了才有新意。

  • 标签: 音乐创作 风格 近现代历史 《二泉映月》 文化古城 美学特征
  • 简介:娱乐性恐怖:当代恐怖电影的后现代元素〔美国〕伊·彼耐多王群译当代恐怖电影从整体上来说是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东西,善与恶、正常与变态、现实与幻觉在这里几乎让人难分难辨。恐怖片将暴力表现为日常生活的一种元素,表现人类行为的无济于事,同时拒绝完整的叙事,所...

  • 标签: 后现代 恐怖片 恐怖电影 现代主义 娱乐性 影片
  • 简介:尹鸿(以下简称尹):2012年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将在原来每年引进美国电影配额约二十部的基础上增加14部以3D或IMAX电影为主的影片;美方票房分账从原来的13%升至25%;

  • 标签: 全球化 本土化 IMAX电影 对话 谅解备忘录 美国电影
  • 简介:<正>上饶县赣剧演艺有限公司打造的赣剧现代戏《那杆秤》舞美设计,荣获第五届江西艺术节舞美设计一等奖,是意料之中,也是非它莫属的。戏剧,尤其是戏曲舞台美术设计、制作近些年来颇受争议的行业。豪华版的大制作不仅耗费财力、物力,也给演出的运输造成诸多不便,运输成本增加,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还浪费资源。其舞美材料演出了一定场次以后,材料被白白浪费了。也有的戏曲舞台,为了时尚、华丽、抢眼,声光电一齐上,其结果不知是看戏还是看舞台科技。但看了《那杆枰》的舞美制作,不得令人佩服有加。

  • 标签: 舞美设计 舞台美术设计 戏曲舞台 声光电 运输成本 上饶县
  • 简介:2013年的第一天,《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突破10亿,这个数字将会被记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史,尽管人们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天的来临,但谁也没有料到,这一纪录的缔造者是这样一部小成本的喜剧片。徐峥说,《泰囧》的"片名有否极泰来的意思"。

  • 标签: 中国 电影产业 发展现状 《人再囧途之泰囧》
  • 简介:1999年3月7日斯坦利·库布里克去世,距离他的遗作上映仅四个月.电影界又一颗耀眼的巨星陨落了.很少有商业叙事电影导演像他那样,在每一部新作问世前后都激起一场轩然大波和争议.而且其影片本身就像罗伯特·科勒所言,"已经成为我们文化美学无意识和政治无意识的一部分".2001年一下子掀起了一股库布里克热:至少有12部新书或再版书付梓,另外还有13部库布里克的故事片(主要是新近"灌制"的作品)录像带和DVD上市.这一切绝非偶然,因为这是对一个据称有意躲避公众生活之人的大曝光.

  • 标签: 斯坦利·库布里克 电影导演 美国 叙事策略 美学 人物塑造
  • 简介: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意识形态在影片本文的缝合与反缝合、掩蔽与去蔽的不断斗争中,不断地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从总体上看,这些变化与后工业社会文明对人的异化与塑造是息息相关的.一、新型的意识形态腹语术阿尔都塞在他的重要论文《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中对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了全面的论述.

  • 标签: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后现代文化语境 电影叙事 人的异化 社会文明 阿尔都塞
  • 简介:一、西方现代文明的理性危机和对生命诗性的呼唤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以它的科学技术和追求资本的商品消费主义,消解了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尽管科技发达和生产力的进步曾给人类带来了物质生活上的无比富裕,但人也被逐步异化,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丧失了主体的能动性和高级的精神情感以及道德品格,从而机械、物欲、功利地生活在现代世界。

  • 标签: 《阿甘正传》 商品消费 意义解读 西方现代文明 精神情感 生存智慧
  • 简介:本文从追溯清末以来的电影杂感开始,择取中国最早的三种代表性电影印刷文本,即1919至1920年《申报·自由谈》刊载的“影戏话”、1921至1922年顾肯夫等人创办的《影戏杂志》和1923年真光电影剧场出版的《赖婚》评论特刊,来考察探讨中国电影批评“公共空间”的开创问题及其不同于“五四”精英文化(《新青年》)的思想和社会文化价值。

  • 标签: 电影批评 公共空间 中国 现代性 通俗 社会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