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万顷平田四畔沙,歌谣再复归唐国,仕女尚梳天宝髻,雄军往往施鼙鼓,汉朝城垒属蕃家。道舞春风扬柳花。水流依旧种桑麻。斗将徒劳猃狁夸。昨夜蕃兵报国仇,黄河九曲今归反,沙州都护破凉州。塞外纵横战血流。建中二年(781年)沙州陷蕃以后,吐蕃政权统治河西近七十年。沙州百姓与吐蕃人民,阡陌相连,命运与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唐诗中有:'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

  • 标签: 张议潮 蕃兵 吐蕃时期 经变 猎师 劳度叉斗圣变
  • 简介:吉州窑陶瓷受时代的审美趣味和民间美术的浸润,其釉下彩绘艺术与宋代绘画艺术一脉相承,在工艺上发展了窑变黑釉,并以独创剪纸贴花和木叶贴花而著称,成就了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

  • 标签: 吉州窑 陶瓷 装饰艺术
  • 简介:<正>巩县石窟寺位于距县城东北十三公里的南河渡乡寺湾村的大力山下。大力山前临伊洛河,后有黄河,由于两河挟持削切,山势陡峭,形势险要。这里“溪雾岩云”,风景秀丽,被称为佛教的“幽棲胜地”。石窟寺现存最早的“后魏孝文帝故希玄寺碑”,刻于唐龙朔年间(公元661—663年),前距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不及二百年。该

  • 标签: 石窟寺 雕刻艺术 巩县 中心柱 北魏 魏孝文帝
  • 简介:本文从撑拱与斗拱之区别、川渝木雕撑拱的起源和川渝木雕撑拱的主要艺术样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进而指出木雕撑拱并非川渝地区首创,而是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传入的,并且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进而又根据川渝木雕撑拱的艺术形态,将其分为了圆柱形撑拱、扁方形撑拱、三角形撑拱三大类。

  • 标签: 川渝 传统建筑 撑拱
  • 简介:《楚墓出土漆几艺术略论》简评刘彬徽刊于《南方文物》1992年第2期的《楚墓出上漆几艺术略论》对丰富多彩的楚文物中一个门类──漆几.进行了资料的综合整理与专项研究,选题很好,用功亦勤。此文特点有三:1、资料收集比较全面,为深层次研究奠定了资料基础;2、...

  • 标签: 楚墓 漆几 刘彬徽 专项研究 深层次研究 资料收集
  • 简介:宋代是河南制瓷业的鼎盛阶段。瓷枕作为洛阳宋瓷的一朵奇葩,以质地优良、造型多样、装饰手法丰富多彩而被世人称道。本文从造型、纹饰和釉色三个方面入手对洛阳出土的宋代瓷枕的艺术风格作了简要分析。

  • 标签: 宋代 瓷枕 造型 纹饰 釉色
  • 简介:在汉代和宋元墓葬启门图大行其道的时代,佛教艺术也引进了这种图像。北朝时期典型的启门图更多地表现为天宫图像,在隋代到盛唐期间沉寂下去,中晚唐时期再次重兴。宋元时期的佛教启门图多出现在丧葬语境之中,在经营位置、构图元素以及图像意涵等方面,都和墓葬启门图非常接近。除此之外,佛教艺术中还存在数量可观的非标准型启门图,大抵属于艺术工匠的独出心裁。

  • 标签: 启门图 佛教艺术语境 汉墓 宋元墓葬
  • 简介:敦煌艺术中的南朝因素历来为研究者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敦煌艺术中图像与历史文献对比,从传播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敦煌艺术中南朝美术的来源问题。敦煌早期壁画受到河西地区的影响而多采用西域晕染法,并无南朝影响。南朝之风始自北魏中期的第251、257窟,西魏第249窟作为南朝风格持续进入的重要过渡,已经有了"秀骨清像"的韵致,至第285窟则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南朝样式,这种明显的变化表现出敦煌壁画中的南朝风格已被时人普遍接受。敦煌与南朝虽相距甚远,但存在巨大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故而形成了密切的关联。最后,文章分析了南朝艺术因素进入敦煌的媒介,在外交使者、求法僧、中原委派的官吏、儒生阶层的共同努力下,南朝艺术风格进入敦煌,并对后世敦煌壁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敦煌 莫高窟 壁画 南朝 艺术交流
  • 简介:南阳武侯祠是目前豫西南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处古建筑群。武侯祠内保存有大量的泥塑、石雕、木雕、砖雕作品,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些雕塑作品具有鲜明的道教艺术和三国文化题材、娴熟的雕塑技艺和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的特色,对武侯祠起到了完美的装饰美化作用,进一步丰富了武侯祠的文化内涵,吸收和继承了南阳汉画等的雕造技法,成为中原雕塑艺术的宝库。

  • 标签: 武侯祠 雕塑 诸葛亮 卧龙岗
  • 简介:50年代初在平泉县蒙和乌苏乡八王沟村发现辽大长公主墓,墓内随葬品早已洗劫一空,仅存石棺和墓志.[1]据墓志载,大长公主是辽景宗与萧皇后之长女,名为观音女,她的丈夫为北府宰相萧继远(表传为萧继先),辽圣宗为其弟,兴宗为其侄儿.

  • 标签: 雕刻艺术 石棺 中国 辽国 大长公主 题材
  • 简介:1989年9月,在永济市古蒲津渡口出土了震惊世界的黄河铁牛群。这是一组罕见的唐代铁质文物,是中国古代冶炼技术、铸造工艺、雕塑艺术的集中体现。它将实用技术和审美艺术融为一体,展示了唐代的艺术特色和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古代铁器群中的珍宝。

  • 标签: 蒲津渡 铁牛群 艺术
  • 简介:1940年,以王子云先生为团长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立。从1940年至1944年,考察团考察了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其主要活动有陕西关中汉唐陵墓考察、河南洛南龙门石窟考察、青海塔尔寺考察、敦煌莫高窟考察、拉卜愣寺、河西走廊石窟群考察、西安考察、兰州考古等,取得了非常珍贵的田野调查资料,功载史册。

  • 标签: 王子云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
  • 简介:艺术之于博物馆是诠释博物馆存在价值的重要指标,艺术教育不是博物馆既定概念,是在艺术和教育二者都分别产生后才出现的一门独立的活动。公众在博物馆进行文化旅游的同时,也是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博物馆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后,艺术教育以通识教育的角色出现,承担为大众普及文化教育的历史重任,这是博物馆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背景。对公众进行艺术教育的博物馆主要有艺术博物馆、美术馆、综合性博物馆三个类型。

  • 标签: 博物馆 艺术教育 背景类型 实务
  • 简介:2006年春节,邯郸市博物馆联合市属8个区县的文物部门,联合筹办了《邯郸古代石刻艺术》陈列。该陈列重点展示了邯郸古代佛教石刻造像艺术的成就,并在首届“河北省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中荣获精品奖.本文对其陈列特色作了总结。

  • 标签: 邯郸市博物馆 《邯郸古代石刻艺术》陈列 陈列特色
  • 简介:博物馆是艺术品的收藏、保存、展示机构,同时,也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场所。在提倡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今天,艺术素养成为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是否可教?”其本身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如何开展青少年的艺术教育?特别是如何利用博物馆丰厚的艺术教育资源,为青少年提供有别于学校的学习空间,并且突破学校正规教育以知识讲授与信息接收为主的模式,让青少年在博物馆里通过自我引导、体验、探索等个性化的方式学习,成为博物馆教育工作的重点。

  • 标签: 博物馆 青少年 艺术教育
  • 简介:近百年来,世界博物馆发展最强劲趋势是其教育功能的不断加强,作为博物馆教育众多研究成果之一,博物馆教育的艺术性(或艺术特征)正逐渐被博物馆界认同,"博物馆教育是一门艺术"的宣言时常出现在博物馆的有关论著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在内,对博物馆教育艺术特征的认识未必一致.

  • 标签: 博物馆教育 艺术特征 审美性 创造性 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