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旅游是促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资源资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发达地区的资本,实现资源向资本的转化,就成为现阶段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重要的经济发展政策。本文通过对西部A地旅游招商引资的案例分析,指出在我国旅游业招商引资过程中,由于东道地区与投资者的权力关系不平等,信息不对称以及地方官员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等因素的存在,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往往会演变为一种制度性机会主义行为。不但使地方政府引进外部资本发展旅游的努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将为此支付高额的社会成本,加剧不发达地区的资源和财富向发达地区回流和集中。文章对于招商引资中投资者与地方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结构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有必要变更当前旅游景区开发中普遍存在的租赁经营制度为股份制制度,或对投资者征收财产税,以遏制这种投资机会主义的蔓延。

  • 标签: 招商引资 旅游发展 制度性机会主义
  • 简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实际上在走城乡二元发展的道路,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消费需求的三次升级,一方面刺激了经济增长,使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在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快速扩展,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外资和技术的引进.浙江的民营企业加专业市场是中国自下而上城镇化的典范,江苏的集体经济加开发区建设是政府主导城市化发展的一种模式.本文重点探讨中国改革开放25年来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机制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进行浙江、江苏城市化实证分析.

  • 标签: 城市化 经济社会发展 关系
  • 简介:在我国经济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背景下,研究我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要求、特点问题与目标路径,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1)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理论与最新要求进行说明;(2)依据旅游产业经济学的原理,通过对拥有3个5A级景区与迪士尼度假区的上海浦东新区的"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的调查研究,以及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长期观察,说明我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点与问题;(3)依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新的要求及原则,参照世界经济论坛《2017全球旅游竞争力指数》报告对旅游竞争力的分析框架与指标内容,针对我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点与问题,构建了我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体系;(4)依据系统论与控制论的原理,指出我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实现路径。

  • 标签: 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理论要求 特点问题 目标体系 实现路径
  • 简介:旗人与民人的身份不仅体现在制度上,亦有地理边界,即旗界与民界。本文通过对清代吉林将军双城地区的旗界、民界及身份制度的考察,发现即使是清朝皇帝密切关注的双城堡旗界,也无法长期保持封闭性。随着携眷民人跨越封堆进入旗界,界内很快出现民界,并不断扩展,标志旗人身份制度的地理边界被迫不断内移。实际上,清廷很难通过政策法规将民人拒之界外,其他的地理空间边界,如山海关、柳条边等也是如此。但旗、民身份的不平等会对民人产生持久、广泛的制约。民人虽然可以通过种种途径进入旗界,却接受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地位,从而形成“一种不平等移民之事实”,这也是清代东北地区封禁政策的实质。

  • 标签: 双城 旗界 民界 封禁政策
  • 简介: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北京市4个高校居住区为案例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小区内的职工居民和相关高校的房管部门进行了深度访谈,从微观层面验证了中国城市单位作用的"隐形化"现象。通过结合社会变革背景和个人住房行为特征,揭示了住房改革实施后单位在职工住房获得中作用的转变,对单位作用的"隐形化"现象进行了解释。文章尝试对单位作用"隐形化"的表现形式和从出现、发展到减弱的演变过程进行总结,指出这种单位作用的"隐形化"是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制度和市场经济双重作用的结果,并对"新型单位社区"的概念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单位 隐形化 高校居住区 住房改革
  • 简介:社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复合稳态/体制系统,了解系统体制的转换过程及其驱动力对防止系统发生不可逆灾变、提高系统恢复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陕西省长武县洪家镇农村社会-生态系统为例,研究了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系统的体制转换过程。结果表明,当地农村社会-生态系统经过近30年的演变,从以种植粮食为主的传统农业体制状态转换为以种植苹果为主的新型农业体制状态,转换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单位面积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收益差和单个劳动力从事不同生计的收益差,然而该体制转换削弱了系统应对外部扰动的恢复力。

  • 标签: 体制转换 农村系统 社会-生态系统 黄土高原
  • 简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我省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高涨,乡村旅游客栈已成为全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省旅游局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客栈现场会,就是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总结交流我省各地发展乡村旅游客栈的经验,研究部署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客栈的工作,促进我省乡村旅游客栈又好又快地发展。

  • 标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乡村旅游 游客 农村旅游 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
  • 简介: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价值,应成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题中应有之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创新工程“当代中国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研究”项目举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与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0月2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法学研究所、农业发展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边疆研究所,以及军事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河北大学、厦门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以改革开放40年国家与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切入点,结合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问题意识,深入研究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和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和理论价值。会议大体围绕两个领域的问题来展开:一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边疆治理和边疆理论的相关研究。

  • 标签: 改革开放 中国边疆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学术研讨会 现代化
  • 简介:风景区旅游发展中农村社区权益的损害问题是当前旅游和法学研究中的薄弱领域,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促进社区参与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贵州樟江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从政治人身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文化权利等方面梳理了风景名胜区农村社区居民的权益构成。并结合实地调研资料,阐述了土地征用、景区移民、旅游污染、旅游收入分配等对当地农村社区居民权益的损害问题。

  • 标签: 旅游影响 农村社区居民 权益损害 樟江
  • 简介:本文根据在日本大学的实际考察情况,分析了日本大学的地理学的论点设计状况,并且与我国师范大学地理系课程设计进行了比较,揭示我国师范大学地理系课程设计的弊端;并对我国师范大学地理系的课程设计及教学计划的改变提出了参考性的意见。

  • 标签: 人文地理学 日本大学 历史地理学 师范院校 地理教育 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