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血流量及穿刺部位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将于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于血液透析内瘘穿刺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钝扣眼法穿刺,对照组患者采用绳梯穿刺。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血流量不足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5%,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部位组织皮下红肿、硬结、条索、出血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30%,P<0.05。结论绳梯穿刺和钝扣眼穿刺均未对透析血流量造成明显影响,但钝扣眼穿刺对患者穿刺部位组织的损伤较绳梯穿刺轻,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绳梯穿刺 钝针扣眼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FNA治疗股骨隆下骨折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11月—2017年3月采用PFNA治疗股骨隆下骨折17例疗效。结果17例患者均得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14.6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在患肢晚负重前提下,用PFNA固定股骨隆下骨折是个不错的选择,该方法可提供较好的复位及稳定性,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满意,同时简化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

  • 标签: 粗隆下 骨折 PFNA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股骨隆间骨折患者在接受髓内钉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以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62例股骨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以髓内钉为治疗方法,在患者治疗期间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62例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通过对患者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术后出现便秘、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人数减少,且术后随访的6~18个月中,所有患者无一出现静脉血栓、感染以及异位骨化等症状。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表示,股骨隆间骨折患者再得到临床护理之后,术后并发症的现象减少,且髓内钉的治疗效果也得到显著提高。

  • 标签: 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对老年股骨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随机分组,对照组(24例)患者予以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4例)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手术指征、骨折愈合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PFNA对老年股骨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PFNA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整体护理在老年股骨隆间骨折中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治疗并进行手术的股骨隆间手术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了整体护理方法,结果在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中,可以明显发现采用整体护理的观察组不论在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在两组髋关节恢复情况及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在老年股骨隆间骨折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并提高了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整体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6例老年股骨隆间骨折行内固定术或人工假体置换术的术后的护理。方法做好术后一般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论做好术后护理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恢复肢体功能、减少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高龄患者股骨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1月—2018年7在我院医治的72~94岁高龄老年股骨隆间患者(110例)当分析的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甲、乙,每组55例。此次研究甲组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乙组是人工隆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总结并发症、手术情况、负重时间。结果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大于乙组,甲组出血量小于乙组,甲组的负重时间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手术时间大于乙组,甲组术后引流量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5。结论在高龄股骨隆间患者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优于内固定术,可尽早下地先走活动,安全性高,且预后良好。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粗隆半髋关节置换术 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肾活检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3例在我院接受肾活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选择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其余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要显著少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实施肾活检治疗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并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肾活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胃镜活检和术后外科病理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术前胃镜活检以及术后外科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术前胃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准确率、诊断疾病分化程度准确率等均明显低于外科病理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方法诊断早期胃癌的结果仍有所差异,临床中可将两种方法进行联合检测以避免漏误诊率。

  • 标签: 早期胃癌 胃镜活检 外科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宫颈活检在女性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筛查宫颈病变的1150例患者,均采取TCT检查,将结果记录后再做宫颈活检,比较检查结果。结果TCT检查阳性者112例,其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51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4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4例,鳞状细胞癌(AC)3例。而TCT阳性者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TCT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活检结果符合率高。结论采取TCT检查能够早期发现异常,可作为首选方式,在此基础上联合宫颈活检,能够进一步进行确诊,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液基细胞学检查 宫颈活检 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镜下活检宫颈病变诊断结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诊的50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阴道镜下活检诊断,总结阴道镜下活检结果。结果阴道镜下活检对常见宫颈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阴道镜下活检对常见宫颈病变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常规宫颈病变筛查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阴道镜下活检 宫颈病变 临床诊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留置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体会。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75例静脉留置患者,收集时间是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对其进行综合护理,观察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75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平均留置时间为(5.56±1.28),穿刺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静脉留置患者予以综合护理,有助于相应治疗计划的顺利开展,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应用效果 体会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又称静脉套管,留置的使用能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患者以及其家属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者疼痛,尤其对于连续性或每日静脉输液治疗,留置具有较大的优势,因而静脉留置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 乡镇医院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能够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患者还可适当活动,避免针头脱出,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工作时间,已成为临床治疗、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1。方法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硬化,血管脆性增加、弹性降低,加上患者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长期用药,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应用静脉留置能够克服这些问题,深受老年患者欢迎。结论我院对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艾滋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配合无密闭式输液接头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8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输液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行静脉留置输液,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以无密闭式输液接头进行输液,对比两组留置留置时间及不良输液事件。结果研究组留置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不良输液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配合无密闭式输液接头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 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 静脉留置针 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