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评估颈部血管超声对脑卒中功能早期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1例脑卒中患者及100例同期入院的非心脑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颈部血管超声评估及颈动脉状况。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软斑块、钙化性硬斑块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轻度35例、中度37例、重度24例,对照组颈动脉轻度79例、重度12例、重度8例。比较两组血管狭窄轻度、中度、重度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评估脑卒中功能早期改变具有分析价值。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 脑卒中 功能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8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随机平均将上述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为观察组9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提供埃索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为对照组9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提供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映情况以及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接受埃索美拉唑药物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7%,而在临床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1%,但是观察组在接受奥美拉唑药物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6.8%,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结论为消化性溃疡患者提供埃索美拉唑联合抗生素的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有效性,因此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理想药物。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疗效
  • 简介:建立一套可以定量评估临床检验实习效果的指标。通过对医德医风、出科考试、检验操作、日常考勤、毕业论文等方面的细化条目记分方式,进行实习质量评估。使用该评估体系可以有效地体现学生实习的质量高低,减少了人为印象评分误差。通过实际应用,该体系较完美地体现了学生实习质量。

  • 标签: 临床检验 实习 定量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电图在院前急救中对急性肺栓塞诊断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肺栓塞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高危组、非高危组各50例,两组患者发病早期心电图表现对比。结果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有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包括室上性心律失常、顺钟向转位、TV1-TV4倒置、aVR相应的R波振幅增加。与高危组相比,非高危组心电图往往在STV1、S1QⅢTⅢ及STV1均抬高,且相应的TV1-TV4倒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急性肺栓塞采用心电图加以早期诊断能减少其自身危险分层,具有临床诊断重要价值。

  • 标签: 心电图 院前急救 急性肺栓塞 诊断评估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脊髓出现损伤,同时伴有多发伤的病人进行病况分析,然后治疗,探究不同病况的治疗结果。方法从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我院接收的脊柱脊髓出现损伤,同时伴有多发伤的病人中随机选取90名进行本次实验,以病情为依据将其分为三组,同时进行治疗。结果不同程度损伤的病人对于治疗的要求各不相同,治疗结果之间也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对病人的病况进行分析,可以使病人的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应该进行推广。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 损伤程度评估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的应用及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90例手术患者均选择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分析90例患者麻醉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按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医师职称和经验,可以分成经验主治医师、一般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3个组,评价3组麻醉优良效果。结果90例手术患者中有3例麻醉效果较差,改为其他麻醉方法,麻醉总有效率96.7%;90例患者术后有1例发生穿刺部位较大血肿,并发症发生率1.1%;经验主治医师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患者苏醒时间等情况对比,明显优于住院医师与一般主治医生;经验主治医师神经阻滞时间明显优于住院医师与一般主治医生;经验主治医师麻醉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住院医师与一般主治医生。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 麻醉效果 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术后盆底肌肉功能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2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以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采取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观察组36例采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比较两组术后盆底肌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在盆底I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II类肌纤维肌电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两项盆底肌力指标改善效果均明显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能够起到改善患者术后盆底肌肉功能的效果;因此,值得采纳及使用。

  • 标签: 盆底重建术 盆底肌肉功能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评估对TKA术后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TKA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行疼痛评估跟踪,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两组各选50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4,8,12,24,48,72h的疼痛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院满意度96%显著高于对照组78%(P<0.05)。结论疼痛评估有利于缓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及提高满意度。

  • 标签: 疼痛评估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的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吸毒人群120例患者(在2016年11月14日至2017年11月14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全面性健康教育,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有60例。结果观察组自我保健意识(96.67%)、对服务态度满意度(100.00%)、坚持治疗率(98.33%)、艾滋病发生率(1.67%)、愿意接受AIDS检测(98.33%)、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96.67%)、性生活使用避孕套(96.67%)、预防知识了解度(95.00%)、社会功能(98.62±1.12)分、物质生活(97.53±1.47)分、躯体功能(96.33±2.74)分、心理功能(95.28±2.11)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性健康教育用于吸毒人群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 标签: 吸毒人群 健康教育 预防 艾滋病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面瘫治疗中应用毫针针刺配合推拿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面瘫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1例患者行毫针针刺治疗,研究组41例患者行毫针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H-B分级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面瘫治疗中应用毫针针刺配合推拿可取得良好效果,可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毫针针刺 推拿 面瘫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和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且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急性胰腺炎病患50例,对所有病患都利用MRI和CT进行检查,同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0例患者MRI诊断的阳性率为96.0%,比CT诊断的82.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工作中,MRI和CT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MRI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建议采纳。

  • 标签: MRI 诊断 急性胰腺炎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大肠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1年1月-2016年12月90例大肠癌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常规化疗组采取常规的化疗方法,新辅助化疗组新辅助化疗治疗。比较两组大肠癌近期治疗效果;中位生存期;干预前后患者肿瘤平均直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新辅助化疗组大肠癌近期治疗效果高于常规化疗组,P<0.05;新辅助化疗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常规化疗组,P<0.05;干预前两组肿瘤平均直径、生存质量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新辅助化疗组肿瘤平均直径、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常规化疗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大肠癌的近期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为手术创造更好条件,缩小肿瘤,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大肠癌 近期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应用“干扰素+炎琥宁”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对2016年3月—2017年4月60例手足口病患儿分组。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干扰素+炎琥宁治疗。就两组患儿抽搐、流涕、发热、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和手足口病转归率、CRP、IgG、LDH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手足口病转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CRP、IgG、LDH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RP、LDH明显低于对照组,Ig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抽搐、流涕、发热、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应用“干扰素+炎琥宁”治疗的效果确切,可缩短病程,加速症状消退,改善临床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手足口病 干扰素 炎琥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麻醉前患者体能评估在围麻醉期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应用。方法从最大氧耗、代谢当量、其他评估指标上分析体能评估在围麻醉期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应用方式,得出具体的结论。结果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围麻醉期,运动承受能力是一个独立性预测因素,目前,临床中常常根据患者自述运动频度和强度来评估患者的体能,该种方式简单易行,可以与其他相关因素一起评估患者手术安危情况,这可以采用代谢当量水平评估法与Duke活动状态指数评估法。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体能评估已经在临床麻醉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已经在周围心血管疾病、指导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临床麻醉中寻求简便、优质的评估方式是近年来术前体内评估的发展趋势,体能评估简单、便捷,值得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麻醉 体能评估 围麻醉期 心血管事件 预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在右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72例心房纤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及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论。结果与应用心电图诊断的对照组相比,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的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94.44%>80.56)相对更高(P<0.05)。根据超声心动图的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心房纤颤患者右心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结论在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超声心动图是一种良好的选择,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右心功能,为疾病的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房纤颤患者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救治的5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应用开腹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41%和25.93%,观察组明显更低。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较高,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身CT检查在多发创伤伴昏迷患者初步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3月~2015年9月共收治的多发创伤合并昏迷患者共11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当时受伤情况及可疑损伤部位均及时行全身多排螺旋CT扫描。结果115例患者转运及检查平均耗时18分钟;同时检查3个部位的52例,同时检查4个及以上部位的63例,共检查385个部位,其中头部115例,颈部115例,胸部38例,腹部54例,骨盆30例,其他部位33例;检查后至少有一处阳性发现者104例,阳性率为90.4%。各部位检查中阳性率最高的是头部为85%。而阳性结果中需急诊手术的主要位于头部、腹部和胸部,分别占其阳性结果的26%、48%和19%;所有患者在CT检查过程中均没有发生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意外事件。结论全身CT检查在严重多发伤快速评估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搬动,为临床诊治提供了较为完整、准确的影像资料,是一种快速、有效地评价严重多发伤患者伤情的最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 标签: 多处创伤 多排螺旋CT 昏迷 影像诊断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敏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评估意义进行分析以及探讨。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4月到2017年5月治疗的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的对象,为全部患者都给予实施介入治疗,同时对介入前后患者的心功能和hs-CRP的改变进行观察,并随访调查手术结束之后患者出现的主要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按照手术之前血清中CRP的水平把冠心病患者分成A组(其CRP大于等于3mg/L)和B组(其CRP小于3mg/L),结果所有的患者经过介入治疗之后均取得成功,在介入之后的3个月患者的LVEF值与介入之后1个月相比显著偏高,并且均显著高于为患者实施介入之前,P<0.05;在介入之后的3个月患者的血清hs-CRP值与介入之后1个月相比显著偏高,并且均显著高于为患者实施介入之前;A组患者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几率与B组相比显著偏高,P<0.05。此外经检测,A组患者介入之后1个月和介入之后3个月的LVEF值与B组相比显著偏低,P<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评估中,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对主要的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预测,临床取得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高敏 C反应蛋白 冠心病介入 预后 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