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损伤的膝关节侧副韧带在低场MRIGE序列中的表现。方法:对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48例共54条损伤的侧副韧带进行回顾性MRI对比观察。结果:54条侧副韧带损伤,单纯胫侧副韧带27条,单纯腓侧副韧带18条,两侧侧副韧带同时损伤10条。Ⅰ级侧副韧带损伤27条;Ⅱ级侧副韧带损伤17条;Ⅲ级侧副韧损伤10条。30例(62.5%)出现并发症,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19条。后交叉韧带损伤14条,半月板损伤18个,骨挫伤及骨折11例,关节囊积液30例。结论:GE序列能缩短检查时间,清晰显示膝关节侧副韧带解剖结构,准确诊断侧副韧带损伤并能进行分级,发现多种并发症,宜列为膝关节外伤的常规扫描序列。

  • 标签: GE序列 侧副韧带损伤 低场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对 4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治疗 6 个月后体重、 BMI 、 FVC 、 FEV1% 的改变情况;随访 1 年,统计治疗前 1 年内和治疗后 1 年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体重、 FVC 、 FEV1% 明显增加,治疗后 1 年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显著减少( P<0.05 或 <0.01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经济上投入较少,并且能达到较满意效果;是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评价乳腺癌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下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范围。方法应用1.5TMRI自带体部线圈对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18例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行多b值DWI扫描,进行后处理,记录ADC值,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并测量其大小。所有淋巴结均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8例乳腺癌患者共31枚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中,除2枚b值=2000s/mm2时未获得ADC图(短径分别为9.3mm和9.9mm)外,其余均成功获得ADC图。当b值分别为500、800、1000、1500和2000s/mm2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DC均值依次为(1.18±0.30)×10-3mm2/s、(0.95±0.27)×10-3mm2/s、(0.79±0.27)×10-3mm2/s、(0.61±0.25)×10-3mm2/s和(0.52±0.17)×10-3mm2/s;95%可信区间依次为(1.02~1.33)×10-3mm2/s、(0.81~1.09)×10-3mm2/s、(0.65~0.92)×10-3mm2/s、(0.49~0.74)×10-3mm2/s和(0.43~0.61)×10-3mm2/s。在31枚腋窝转移性淋巴结中,形状为球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者分别为18枚(58.1%,18/31),7枚(22.6%,7/31)和6枚(19.4%,6/31);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均值为15.2mm(9.3~28.1mm)。结论DWI可有效显示腋窝转移性淋巴结,有助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检出。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vectorimaging,VVI)技术评价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CCA)弹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增加组(T2DM-1组)30例和IMT正常组(T2DM-2组)30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常规二维超声观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CCA内径、IMT及斑块情况;采用VVI技术对受检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右侧CCA管壁短轴方向二维图像前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后壁、后外侧壁、前外侧壁6个节段的径向最大速度(Vs)、切向最大应变(Smax)及切向最大应变率(SRmax),对各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2DM-1组IMT厚度显著高于T2DM-2组和对照组(P<0.05);T2DM-2组IMT厚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1组、T2DM-2组及对照组CCA内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1组患者CCA6个节段的Vs、Smax和SRmax显著低于T2DM-2组和对照组(P<0.05);T2DM-2组患者CCA6个节段的Vs、Smax和SRmax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CCA二维形态未改变以前CCA弹性已经降低,VVI技术可用于评价CCA的弹性状态,能够早期发现初诊T2DM患者的CCA弹性降低。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颈总动脉 超声检查 DIABETIC mellitus type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吲达帕胺、培哚普利联合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纳入本院 2018 年 7 月 〜2020 年 5 月研究时间段内收治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90 例开展对比治疗研究,期间予以对照组(n=45 )培哚普利治疗,, 予以观察组(n=45) 吲达帕胺、培哚普利联合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恢复差异。结果:入院 2h 时患者血压、心功能量 化指标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

  • 标签: 吲达帕胺 培哚普利 高血压 心力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使用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时的价值。方法 2018 年 10 月〜2020 年 12 月,挑选在我 院收治的 71 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选择掷骰法分为A 组(n=36 例)、B 组(n=35 例)。A 组实行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B 组依照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及肝功能指标。结果 AB 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97.22%、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干扰素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采用四维盆底超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症状和体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78例行妇产科超声检查的妇女,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及妇产科医师询问病史获得患者生育史和临床检查资料。采用四维盆底超声量化脱垂,将入选妇女分成4组,观察脱垂症状、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ContinenceSociety,ICS)脱垂定量体系(pelvicorganprolapsequantification,POP-Q)评分,以及超声前、中、后盆腔的脱垂表现。结果:产妇发生POP的概率(POP-Q评估膀胱脱垂15.6%、子宫脱垂11.1%、直肠膨出20.0%;超声检测依次为6.7%、8.9%和13.3%)和剖宫产妇女患POP的概率较低(POP-Q评估依次为24.1%、6.4%、24.0%;超声检测依次为13.0%、8.5%、25.9%)。使用过产钳者患POP的概率较高(POP-Q评估依次为59.6%、50.8%和63.2%;超声检测依次为45.6%、52.6%和42.1%)。与剖宫产组脱垂症状比较,调整后的比值比在正常经阴道分娩和产钳组分别为2.4(95%CI:1.30~4.59)和3.2(95%CI:1.65~6.12)。结论:经阴道分娩与POP发生相关。四维盆底超声有操作简便、可重复及无辐射等优势,可作为POP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四维盆底超声 分娩方式 盆腔器官脱垂 相关性
  • 简介:目的:应用3.0TBOLD-fMRI评估灯盏花素对大鼠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I-AKI)的抵制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灯盏花素组和对照组各30只,灯盏花素组于注射对比剂前后连续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7d(1次/d),对照组于注射对比剂前后连续注射生理盐水7d.2组于注射对比剂前及注射对比剂后20min、24h、48h、72h和7d共6个时间点行3.0TBOLD-fMRI扫描,测量大鼠肾脏外髓部R2*值,取大鼠肾脏病理检查,HE染色后评价外髓部肾小管损伤情况,分析比较2组R2*值及病理损伤变化.结果:灯盏花素组注射对比剂20min后R2*值持续升高至24h,48h回落直至7d时;对照组注射对比剂20min后R2*值升高,持续至72h,7d后回落至注射对比剂前.注射对比剂后48、72h灯盏花素组与对照组R2*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时间点2组R2*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结果表明,对照组注射对比剂后20min肾脏外髓部肾小管出现损伤,24~48h损伤减轻,72h损伤又加重,但低于20min时,7d后损伤加重,接近20min组;灯盏花素组注射对比剂后20min肾脏外髓部肾小管损伤严重,24~48h损伤减轻,渐低于对照组损伤程度,72h损伤又加重,但低于对照组,7d后损伤减轻.注射对比剂后,24h时2组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间点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0TBOLD-fMRI可评估CI-AKI引起的肾髓质氧含量的变化,提供定量的R2*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大鼠CI-AKI的早期保护作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灯盏花素 对比剂急性肾损害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联合声弹性成像(acousticelastography,AE)在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iod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TI-RADS)4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44个TI-RADS4类结节性病灶的常规超声检查、AE及CEUS资料,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CEUS、AE及CEUS联合AE对TI-RADS4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CEUS、AE对TI-RADS4类甲状腺结节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9.86%、86.67%、88.19%和81.16%、81.33%、81.25%,CEUE联合AE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20%、92.00%、93.06%,联合诊断效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联合AE有助于提高鉴别TI-RADS4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

  • 标签: 超声造影 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其进行性发展会导致患者右心室功能减低,而对右心室功能的评价在患者病情评估、治疗决策、疗效和预后判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一批心功能定量检测新技术。现就常用定量检测技术在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室功能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MDP骨显像的骨转移患者42例,平均年龄(53.62±12.48)岁。其中未进行任何治疗患者18例,另11例治疗后多次(2-5次)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两种检查在1周内完成。比较两种方法在肿瘤骨转移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结果18F-FDG符合探测显像有36例明确诊断,99mTc-MDP骨显像有32例明确诊断,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320)。18例未行治疗患者中,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均明确诊断,99mTc-MDP骨显像有12例明确诊断,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治疗后疗效评价,符合探测显像复查结果与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有较强的正相关性(r=0.834,P<0.02)。结论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在初诊骨转移患者诊断及患者疗效评价中较99mTc-MDP骨显像有优势。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 双探头符合线路断层显像 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骨显像 骨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kurtosisimaging,DKI)预测及评价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completeresponse,pCR)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入组40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患者在放化疗前后各进行一次3.0TMRI检查。在新辅助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肿瘤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均值、校正弥散系数(correcteddiffusioncoefficient,D)均值(MD)及弥散峰度系数(excessdiffusionkurtosiscoefficient,K)均值(MK),并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后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pCR和非pCR组。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参数及其变化的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评估pCR与非pCR均值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法计算各参数预测新辅助治疗有效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计值、阴性预计值、准确率及截断值。结果:40例患者中(pCR,n=10;非pCR,n=30),MKpre和MKpost在pCR组中(0.72±0.10和0.56±0.06)显著低于非pCR组(0.87±0.11和0.67±0.08)(P〈0.001)。ADCpost和ADCratio在pCR组中(1.31±0.13和0.64±0.40)显著高于非pCR组(1.15±0.18和0.36±0.29)(P值分别为0.011和0.026)。此外,两组间MDpost和MDratio也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2.51±0.34vs.1.99±0.30,P=0.001;0.82±0.51vs.0.37±0.34,P=0.003)。然而,两组间ADCpre、MDpre和MKrati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99、0.510和0.589)。AUC结果显示,相比其他参数,MKpost具有最佳诊断效能(AUC为0.893,截断值为0.5905),且具有90%的较高准确率。结论:DK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均展示出较好的预测及评价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潜力。DKI参数中,尤其是MKpost在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pC

  • 标签: 弥散峰度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新辅助放化疗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病理完全缓解
  • 简介:目的:探讨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2,VEGFR2)微泡造影剂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的超声分子成像。方法: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制备靶向VEGFR2超声微泡,免疫荧光法检测微泡与抗体的结合。建立裸鼠HepG2肝癌皮下种植瘤模型,随机分成靶向组(n=5)和非靶向组(n=5),经尾静脉团注相同剂量靶向微泡或非靶向微泡,录像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curve,TIC);注入造影剂5min后利用高声压爆破技术清除肿瘤内部微泡,比较爆破前后两组造影图像灰阶强度的下降,估计靶向微泡在体内与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靶向造影剂和非靶向造影剂均表现为裸鼠皮下瘤的显著增强,但TIC显示两组间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40.4±200.9)dB?svs.(2796.8±452.3)dB?s,P=0.001];微泡爆破后靶向组灰阶强度降低显著大于非靶向组[(7.61±2.20)dBvs.(3.74±1.40)dB,P=0.010]。结论:靶向VEGFR2微泡造影剂在体内能显著增强肿瘤血管成像,可作为监测肿瘤血管生成的较可靠分子影像学探针。

  • 标签: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微泡 HepG2肝癌模型 肿瘤血管生成 超声分子成像
  • 简介:目的:用16α-18F-17β-雌二醇(18F-FES)小动物PET/CT评价不同类型乳腺癌模型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差异。方法:用ER阳性人乳腺癌细胞(ZR-75-1、MCF-7)和阴性细胞(MDA-MB-231)构建荷瘤裸鼠动物模型。阳性组每组各10只,接种前3d植入雌激素缓释片,再将细胞与基质胶混合液接种于乳腺脂肪垫,成瘤后显像前3d取出缓释片。阴性组5只,直接将细胞悬液接种于乳腺脂肪垫。当肿瘤长至长径5mm左右时行18F-FESPET/CT显像,用%ID/gmax定量ER表达,然后用免疫组化测定并比较ER结果。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ZR-75-1、MCF-7和MDA-MB-231的瘤体成瘤率分别为100%(10/10)、70%(7/10)和100%(5/5),瘤体随时间延长而增大,但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ES%ID/gmax分别为6.6±1.0、3.3±0.5和1.1±0.1,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M比值分别为4.2±0.3、2.6±0.2和1.1±0.1,三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18F-FES显像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呈正相关(%ID/gmax:r2=0.65,P<0.001;T/M:r2=0.87,P<0.001)。结论:18F-FESPET/CT的%ID/gmax能准确评价不同类型荷人乳腺癌模型的ER表达水平,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内分泌疗效提供了一种活体、无创、动态的分析方法。

  • 标签: 乳腺癌模型 雌激素受体 MCF-7 ZR-75-1 MDA-MB-23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3D 打印模型辅助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的办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 10 位髋臼骨折患者,经排除 后,纳入研究复杂型髋臼骨折,都进行 3D 打印 1:1 骨盆模型后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钢板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通 过在手术前以 3D 打印模型进行操作,医疗人员对骨折情况把握清晰,降低术中骨折复位消耗的时间,以最有效的路径复位完成。 患者手术时间 113min,失血 760ml(均为均值),随访 10 例髋臼骨折患者,平均愈合时间 3.7 个月。结论 3D 打印模型能够帮助 骨科医生了解受术者髋臼骨折特点, 提前做好手术计划,节约术中时间,且能更精确的对病人骨折部位进行钢板形状的匹配。

  • 标签: 3D 打印 复杂髋臼骨折 辅助模型 钢板治疗
  • 简介:目的描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肌微血管损伤在心肌灌注显像(MPI)中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学特征与糖尿病微血管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03例T2DM患者分为2组: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组(狭窄<50%)35例和CAG异常组(狭窄≥50%)68例。对2组病例分别进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乙腈(MIBI)静息MPI(R-MPI)和硝酸甘油介入MPI(NTG-MPI),并应用ECToolbox软件对显像结果进行定性与半定量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R-MPI共检出灌注稀疏256个节段,其中CAG正常组75个节段,CAG异常组181个节段(χ2=8.90,P<0.01)。NTG-MPI共检出灌注稀疏426个节段,其中CAG正常组137个节段,CAG异常组289个节段(χ2=1.09,P>0.05)。CAG正常组反向充填62个节段,占30.7%(62/202);CAG异常组反向充填145个节段,占32.7%(145/443);两组相比,χ2=0.26,P>0.05。CAG正常组患者R-MPI总评分(SRS)、N-MPI总评分(SSS)、SRS与SSS差异值(SDS)与CAG异常组相比,t值分别为7.57、7.74、7.46,P值均<0.01。103例T2DM患者中,SDS<0者57例,占55.3%;SDS>0者39例,占37.9%;两者相比,χ2=6.32,P<0.05。无论是SDS>0还是SDS<0,CAG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t=5.46、7.92;P值均<0.01)。结论NTG-MPI中心肌缺血节段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T2DM患者冠状循环微血管损伤程度。

  • 标签: 糖尿病 硝酸甘油 放射性核素显像
  • 简介:目的:探讨双低剂量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A在慢性脑缺血中的应用,以及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脑血流灌注情况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拟诊为缺血性脑病并经MRA/CTA证实为单侧MCA狭窄患者38例,对照组为脑动脉正常者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320排CT双低剂量方案行全脑灌注检查,同时行头颅MRI检查;测量ROI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延迟时间(DLY)。采用Kendall’stau_b秩和检验评价脑动脉狭窄程度、脑血流灌注情况及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①患侧MCA狭窄程度与患侧脑梗死的程度无相关性(P=0.313)、与患侧灌注减低程度无相关性(P=0.848);②患侧灌注异常程度与患侧脑梗死程度呈正相关(P=0.000);③MCA轻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中出现梗死的单双侧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33,P=0.003)。结论:患侧MCA狭窄程度与患侧脑梗死程度、脑灌注血流量降低程度无相关性。

  • 标签: 双低剂量 大脑中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脑缺血
  • 简介:目的:探讨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功能位MRI扫描对前交叉韧带ACL附着端早期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退行性骨关节炎的88例患者行常规和功能位MR/扫描,分次提供常规和功能位MRI资料,由高年资影像医师诊断,以关节镜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统计分析常规和常规附加功能位MRI的诊断符合率差异。结果:MRI常规体位扫描对1~3级损伤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0.00%(8/20)、39.13%(9/23)和100%(1/1),功能位组分别为95.00%(19/20)、91.30%(21/23)、100%(1/1)。2种诊断方法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538,P〈0.001),其中1级及2级损伤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级损伤:X2=13.789,P〈0.001;2级损伤:X2=13.800,P〈0.001)。结论:膝关节功能位MR/扫描对ACL起始和终止端具有独特的显示视角:可明显提高DOA的ACL损伤,特别是起始和终止端1级、2级等轻中度撕裂的诊断符合率。

  • 标签: 骨关节炎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功能位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