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自1972年我国医药工作者从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Arteminin)以来,青蒿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和独特的抗疟活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21世纪替代奎宁的最有效的抗疟药。青蒿对各种疟原虫红内期无性体具有强力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症状和杀灭疟原虫。青蒿类抗疟药主要有:蒿甲醚(Artemether)、青蒿琥酯(Arteaunate)、双氢青蒿(Dihydroartemisinin)等,在世界各地已广泛应用。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3~5亿的疟疾病例,其中90%发生在非洲。在非洲,每年有数百万患者死于疟疾。目前,中国、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及许多非洲国家恶性疟疾流行区疟原虫对氯喹、奎宁已出现抗药性。在尼日利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恶性疟疾对氯喹的耐药性已达到50%~80%。提高广大医学界人士对青蒿的认识,推广、正确、合理使用青蒿,有助于提高恶性疟疾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是对人类做出的一大贡献。现将青蒿治疗恶性疟疾的临床应用现状简要综述。

  • 标签: 青蒿素类抗疟药 恶性疟疾 临床应用 素治疗 疟原虫红内期 世界卫生组织
  • 简介:目的了解广西天等县学龄前后儿童(3~12岁)维生A缺乏病的流行病特征。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VA缺乏病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本县3个乡镇的6个村107名儿童作观察对象,抽取观察对象的静脉血,送国家中心实验室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VA。结果本调查儿童血清VA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学龄前儿童VA水平低于学龄期儿童。vA缺乏率高于学龄后儿童;城镇儿童血清VA水平高于乡村。VA缺乏率低于乡村。结论VA缺乏病、VA边缘缺乏病是天等县学龄前后儿童营养缺乏病之一。尤其是乡村的学龄前儿童。因此,我们要对这些重点人群的膳食结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 标签: 维生素A 缺乏率 边缘缺乏率 高发人群
  • 简介:人体内铁总量(成人为3—4g)的75%位于循环血红蛋白中,其余的以铁蛋白或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肝细胞和巨噬细胞中。除此之外,仅一小部分铁存在于各种组织中,参与人体多种重要的酶的活动,包括氧化产能过程中的细胞色素酶。

  • 标签: 维生素B12 叶酸 血液病 人体内铁总量 循环血红蛋白
  • 简介:-血管紧张-醛固酮系统(RAAS)是调节血压的主要机制,也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靶点。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ARBs),通过阻滞特异性血管紧张受体,干扰RAAS的活性,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临床结果显示ARBs作为单用药或联合其他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有其特殊的优势。在降压方面,与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和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相比,ARBs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适合用于治疗更广泛的患者。最近研究结果显示在12个月期间使用ARBs治疗高血压依从性明显高于其他降压药物,而且副作用少。具备临床有效性和良好耐受性的ARBs药物,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

  • 标签: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联合治疗 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 简介:脑缺血发生后,出现了缺血区域内白细胞浸润,组织水肿为标志的急性炎症反应。研究表明,粘附分子中P-选择(P-Selectin)的表达和上调是炎症反应中白细胞(早期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粘附并穿越血管屏障的起始因素。P-选择在脑缺血损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 标签: P-选择素 脑缺血性损伤 配体 作用机制 血小板
  • 简介:代谢综合征(MS)是多种疾病和多重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聚集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以腹型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为基本特征,其主要后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MS的第1个工作定义和诊断标准是由WHO专家组在1998年正式提出的。此后许多国家和学术组织都制定了各自的MS诊断标准并不断更新.但各种MS诊断标准的差异和争议较大。2005年由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颁布了学术界第1个MS的全球统一定义。

  • 标签: 肥胖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脂联、瘦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45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饮酒和甜菜碱组。酶比色法检测肝脏三酰甘油(TG)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脂联、瘦和TNF-α。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饮酒导致肝脏TG含量增高,血清和肝脏脂联降低、瘦增高。与饮酒组相比,甜菜碱组肝脏TG减少,血清、肝脏脂联增高,血清、肝脏瘦无差异。肝脏TNF-α水平存3组问无差异。血清脂联与肝脏TG含量呈负相关(r=-0.605,P=0.000)。血清瘦、肝脏脂联和瘦素不是肝脏TG含量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血清脂联是预测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提高血清脂联可降低肝脏TG含量.瘦和TNF-α与酒精性脂肪肝无独立相关性.

  • 标签: 脂联素 瘦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三酰甘油 酒精性脂肪肝
  • 简介: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2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30例乳腺癌组织芯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TGF-β1和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2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GF-β1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6%和68.3%,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1.3%和42.2%。TGF-β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状态和5年是否复发密切相关(P〈0.05),其中ER状态和5年是否复发是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VEGF的表达与ER状态和5年是否复发密切相关(P〈0.05),其中ER状态是VEGF蛋白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VEGF的表达与TGF—β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T=0.419,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TGF-β1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对临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移 复发
  • 简介:目的分析高表达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uin1,SIRTl)对高糖高脂培养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isletendothelialcells,IEC)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合成含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小鼠SIRTl基因重组质粒,以Lipofectamine2000转染IEC后以高脂或高糖高脂处理48h。高脂组以0.5mmol/L棕榈酸处理;高脂高糖组以33.3mmol/L葡萄糖+0.5mmol/L棕榈酸处理。应用Westem印迹法检测SIRrll基因转染效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eNOS的基因及蛋白水平;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NO的水平。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高脂培养IECeNOS基因及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但高脂高糖环境下,eNOS的基因及蛋白水平明显下降。高表达SIRT1不仅可升高高脂培养内皮细胞eNOS蛋白表达,且可升高高脂高糖培养内皮细胞eNOSmRNA及蛋白表达。相对于正常对照组,高脂培养使内皮细胞分泌NO水平明显下降,高糖高脂培养使内皮细胞NO水平进一步下降,高表达SIRT1不仅可升高基础状态下内皮细胞的NO水平,且可升高高脂、高脂高糖培养内皮细胞的NO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RT1可改善高糖高脂培养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的eNOS表达及活性,使内皮源性NO分泌增加,因而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在糖尿病的药物开发、基因治疗及胰岛移植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2型糖尿病 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胰岛B细胞
  • 简介:目的本研究探索冠心病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ASO3973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对白细胞介-6(IL-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调控作用。方法应用敲低和过表达ASO3973的策略,利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Blot和ELISA检测IL-6、I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表面ICAM-1的表达。结果敲低ASO3973导致炎症因子(IL-6、IL-8、IL-1β)和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上清液中的IL-6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总蛋白中IL-6和I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膜表面ICAM-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过表达ASO3973导致IL-6、ICAM-1、VCAM-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上清液中的IL-6的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细胞膜表面ICAM-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LncRNAASO3973显著调控内皮细胞IL-6、I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提示ASO3973可能通过调控内皮细胞炎症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ASO3973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IL-6 ICAM-1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研究ANP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变化及与胰腺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80只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SO)组和ANP3、6、12、24h组。以5%胆酸钠逆行性胰胆管注射诱导ANP大鼠动物模型,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价,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法及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其mRNA表达。结果occludin蛋白沿脑血管线性表达。ANP3h组蛋白表达量从SO组的0.49±0.08下降到0.35±0.09;occludinmRNA表达从1.50±0.30减少到1.01±0.18(P〈0.05)。ANP6h组达最低值,分别为0.26±0.07和0.93±0.19。ANP12、24h组occludin蛋白和mRNA表达量又较ANP6h组增加(P〈0.05),但仍低于SO组(P〈0.05)。occludin蛋白及mRNA表达与胰腺组织损害程度呈明显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536,P〈0.05)。结论在ANP进程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其mRNA均呈下调趋势,且与胰腺病变程度呈负相关。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血脑屏障 连接蛋白类 OCCLUDIN
  • 简介:目前,头孢菌素类抗生在医院应用最为广泛,也是临床控制严重感染不可缺少的药物之一,因此大量的危重病人获得了挽救,但药源性疾病也逐渐增多,合理用药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选用头孢菌素类抗生,就显得日益迫切。

  • 标签: 头孢菌素 合理选用
  • 简介:重症肺炎是指除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它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抗生选择恰当与否往往决定患者的预后。2001年3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第2l届急诊医学及加强监护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出了抗生的降阶梯治疗(de-escalationtherapy)策略,为严重细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最佳方案。

  • 标签: 降阶梯治疗 重症肺炎 治疗使用 抗生素 therapy) 呼吸系统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瘦(1eptin)与5羟色胺(5-HT)之间的关系及2者在早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招募71例终身性早泄患者为试验组及64例正常男性为对照组。予试验组为期8周盐酸舍曲林治疗,对照组不予治疗。测定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浆leptin及5-HT水平,并通过射精潜伏期、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分表对射精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试验组血浆lept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5-HT水平低于对照组。8周后试验组血浆leptin水平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5-HT水平大幅上升并趋于对照组水平。对于早泄,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96.3%,5-羟色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2.2%和93.0%。结论血浆高水平leptin与低水平5-HT是早泄患者的生物学指标,这2者的测定对诊断早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早泄 射精潜伏期 瘦素 5-羟色胺
  • 简介:患者男,43岁,因“消瘦半年”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消瘦,体重下降约16kg,伴食欲下降、口渴、多饮,门诊查餐后2h血糖14.50mmol/L,C肽值偏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欠佳。B超示脾门处一低回声不均匀肿块,形态不规则,境界欠清;CT示胰尾部一4.0cm×4.5cm低密度肿块影,边界不清,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肿块与脾门不能分界。病程中患者双下肢反复出现红色斑疹,部分红斑中心有水泡,不久水泡破溃坏死,然后结痂、遗留色素沉着斑。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 标签: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 餐后2H血糖 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 色素沉着斑 体重下降
  • 简介:患者,男,36岁,口渴、多饮、多尿、消瘦6年,查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高,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均在0.5-0.6ng/ml,IAA阳性,诊断为“1型糖尿病”。多次因糖尿病酮症和酮症酸中毒人院治疗,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史。初始治疗给予普通胰岛,因过

  • 标签: 1型糖尿病 外源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病因 治疗 胰岛素增敏剂
  • 简介: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炎症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和抗炎症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10(interleukin-10,IL-10)的失衡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而国内目前对其在老年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研究不多。为此,本研究观察了不同心功能状态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10和IL-4的浓度变化。

  • 标签: 心力衰竭患者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4 老年 临床研究
  • 简介:过去几十年以来,AP的诊治取得了巨大进展,其病死率已经大为下降。目前AP患者总的病死率为5%。其中MAP病死率不足1%,且极少发生并发症;而SAP病死率高达10%~15%^[1]。SAP的临床过程主要分两个阶段,初期是血管活性和毒性反应期,许多人都能度过这一阶段,在初期病死的患者多是由于SIRS和MOF。后期的危险主要是胰腺坏死组织感染。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在SAP后期胰腺感染是影响其病死率的主要危险因素^[2]。如何避免感染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在临床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人们将目光集中于预防性使用抗生。尽管如此,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仍是目前关于SAP治疗争论的焦点之一。

  • 标签: 预防性使用 抗生素 急性胰腺炎 病死率 SAP MAP
  • 简介:白细胞介-10(interleukin-10IL-10)又名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ytokinesynthesisinhibitoryfactor。CSIF)、B细胞衍生的T细胞生长因子(Bcell-derivedTcellgrowthfactor.B-TCGF)等,最初于1989年发现并报道,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多种作用。肾脏疾病常伴有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的浸润及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增多.并可介导免疫反应。近年研究亦发现IL-10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等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近年IL-10在肾脏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0 肾脏疾病 疾病研究 FACTOR T细胞生长因子 IL-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