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人胰腺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groupproteinB1,HMGB1)表达及其与血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68例胰腺癌患者、18例CP和21例健康者血清HMGB1水平,并对其中37例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HMGB1水平进行比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7例胰腺癌组织HMGB1和CD31的表达。结果胰腺癌、CP及健康者血清HMGB1水平分别为(119.7±54.5)ng/ml、(40.2±25.5)ng/ml和(13.1±4.3)ng/ml,相差非常显著(P〈0.001)。胰腺癌患者术后血清HMGB1水平为(69.3±5.1)ng/ml,显著低于术前的(120.2±8.2)ng/ml(P〈0.001)。胰腺癌组织HMGB1表达阳性率为43.6%,HMGB1表达与组织分化、TNM分期及转移有关,P均〈0.01;HMGB1表达与血管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76,P〈0.0001),免疫组化显示,HMGB1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多位于有腔血管周围,位于血管内的肿瘤细胞HMGB1阳性表达率为71%。结论胰腺癌患者HMGB1呈高表达,表达HMGB1的肿瘤细胞易于进入血管内,与其血行转移有关。

  • 标签: 胰腺肿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血管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及其时-效关系。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SW1990皮下种植后形成的瘤块剪成1mm^3组织块再移植至36只裸鼠皮下,待皮下移植瘤直径达0.8~1cm时按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荷瘤对照组、光敏剂组(腹腔内注射Photosan2mg/kg体重)、光动力组(腹腔内注射Photosan2mg/kg体重,48h后予激光照射),每组12只。每周2次测量肿瘤大小,3周后取瘤称瘤重,计算瘤体积及抑瘤率。结果PDT组治疗后第6天瘤体积为(0.24±0.15)cm^3,显著小于荷瘤对照组的(0.43±0.18)cm^3和光敏剂组的(0.39±0.15)cm^3(P〈0.05),并随着时间延长,差异更加显著。但治疗后15d起,PDT组移植瘤体积又开始增大。治疗21d后,PDT组瘤重为(0.69±0.23)g,显著小于荷瘤对照组的(1.65±0.21)g和光敏剂组的(1.62±0.12)g(P〈0.05)。PDT组抑瘤率为58.18%,显著高于光敏剂组的1.80%(P〈0.05)。结论PDT对胰腺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起效快,但单用疗效维持时间不长。

  • 标签: 胰腺肿瘤 光动力疗法 时-效关系
  • 简介:目的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也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靶点。众多基因参与调控此过程,PPARβ/δ可通过参与炎症反应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lncRNAAL110200可能影响PPARB,8的表达,从而我们推测lncRNAAL110200可能通过调节PPARβ/δ表达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实验研究IncRNAAL110200对炎症刺激物脂多糖的应答并初步验证其靶基因。方法我们首先使用qRT—PCR检测在炎症刺激物脂多糖(LPS)刺激下IncRNAAL110200表达量的改变;然后我们再利用qRT—PCR检测了IncRNAAL110200干扰和过表达后PPARβ/δ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我们研究发现LPS可上调IncRNAAL110200(1.85倍,P〈0.001)和PPARβ/δ(2.67倍,P〈0.01)表达;但是无论高表达还是低表达IncRNAAL110200都不影响PPARβ/δ的表达。结论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刺激物LPS可以上调lncRNAAL110200及PPARβ/δ表达,但是PPARβ/δ非lncRNAAL110200的靶基因。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AL110200 PPARβ/δ 炎症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肺栓塞模型肺组织中富半胱氨酸蛋白1(CRP1)的表达变化以及内皮素-1(ET-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中CRP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肺栓塞模型,分别在急性肺栓塞后1,8,24,48h开胸取出肺组织。常规提取肺组织的总RNA和总蛋白,以正常组为对照,采取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研究CRP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CRP1在肺栓塞前后表达的变化及其组织分布情况。分离培养PASMCs,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μmol/LET-1和10μg/LPDGF,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研究不同时间点CRP1在PASMCs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方法研究SRF-CRP1-GATA6转录蛋白复合体中SRF和GATA6蛋白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结果在大鼠急性肺栓塞后的不同时间点,CRP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逐渐升高,免疫组化研究表明CRP1主要分布在PASMCs,在急性肺栓塞后表达显著升高。PASMCs在ET-1和PDGF的作用下CRP1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均显著升高。Westernblot检测发现PASMCs内SRF和GATA6蛋白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大鼠急性肺栓塞后肺组织内PASMCs的CRP1表达明显升高。离体实验表明ET-1和PDGF显著促进了PASMCs内CRP1的表达。CRP1可能通过SRF-CRP1-GATA6转录蛋白复合体参与PASMCs特异性基因表达的调控。

  • 标签: 肺栓塞 肺动脉 平滑肌细胞 富半胱氨酸蛋白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内皮素-1
  • 简介:"临床病理讨论"是医学期刊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栏目,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办好这个栏目,对于服务医疗事业、服务广大读者、培养青年医师、提高杂志影响力都有重要的意义.但如何平衡读者、作者、杂志之间的利益关系,做到读者、作者、杂志多赢的局面,是要费一翻思量的.本文总结了《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临床病理讨论"栏目创办、完善发展、直至稳定格式的过程,希望能为杂志更好地设立、建设栏目提供借鉴.

  • 标签: 杂志 栏目 临床病理讨论 发展
  • 简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s,PPARs)属于核激素受体家族。PPARs包括3个亚型即α亚型δ亚型和γ亚型,PPARγ2亚型有两个常见多态:C1431T和Pro12Ala。研究证实在人类PPARγ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个危险因素,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有关。因此PPARγ基因多态性不仅直接参与了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并可通过增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来进一步促进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临床通过测定PPARγ基因多态性有可能分析出发生2型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肥胖和冠心病发病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现与诊断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 标签: PPARΓ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大咯血是呼吸内科常见急症之一,众多止血药物的应用目前仍然是临床治疗的基石。因为绝大部分经气管或血管介入止血的治疗手段都需要有充分完成其准备条件的时间窗。本研究总结了在需要选择呼吸介入术治疗之前及在垂体后叶素应用无效或难以承受其不良反应的49例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针对生长抑素治疗大咯血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作出初步评价。

  • 标签: 咯血 生长抑素 影响因素 有效性
  • 简介:<正>以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技术相结合的实时检测定量PCR方法对1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进行检测。结果:HBeAg阳性/抗HBe阴性患者HBVDNA拷贝数与HBeAg阴性/抗HBe阳性患者或HBeAg阴性/抗HBe阴性患者的拷贝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后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BVDNA拷贝数与肝实质损害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

  • 标签: 血清谷丙转氨酶 乙肝病毒 肝实质损害 拷贝数 肝炎患者血清 荧光探针技术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1例儿童疑似Liddle综合征的上皮细胞钠通道编码基因SCNN1B及SCNN1G的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1个临床疑似Liddle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SCNN1B及SCNN1G基因突变的检测。同时对其父母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对确诊患者给予限盐和口服钠通道拮抗剂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对该儿童患者的SCNN1B基因检测发现了一个杂合错义突变P618L。患者父母的血压均正常,未发现携带这一突变。对SCNN1G基因的检测没有发现突变。对先证者给予限盐和口服钠通道拮抗剂治疗,治疗1个月后随访发现疗效显著且稳定。结论基因检测不仅为儿童高血压患者提供明确诊断,并且有助于患者个体化靶向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LIDDLE综合征 儿童高血压 上皮钠通道 基因突变
  • 简介:<正>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57例正常人、127例在SARS病房工作1个月的医护人员和73例不同病程SARS患者血浆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的水平。结果:正常人和医护人员血浆中尚未检测到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SARS患者发病第0-7、8-10、11-14、15-20天后血浆中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0、33%、52%和86%,总阳性率为61%。提示ELISA检测血浆中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的特异

  • 标签: IGG 病房工作 天后 病毒感染 特异性 阳性反应
  • 简介:气道插管是抢救患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快速而准确地进行气道插管有助于为后续的抢救争取时间,同时增强医生抢救成功的信心。可视喉镜可将患者的咽部结构清楚地展示在显示器上,使医务人员能在可视状态下对患者进行检查操作。可视喉镜比普通喉镜检查刺激小、暴露清楚、操作简单,利用其进行气道插管成功率高、需时短、患者并发症少,其在不同患者的检查及治疗应用中优势显著。

  • 标签: 可视喉镜 气道插管 临床应用 综述
  • 简介:上世纪80年代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FQs)具有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以来,FQs被逐渐用于结核病的治疗之中,今天FQs已不仅仅是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主选化疗药物,多耐药结核病(PDR—TB)和单耐药结核病也在使用FQs,国际上甚至研究将FQs用于新发或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以期缩短疗程,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治愈率,从根源上控制或减少耐药结核病的发生。

  • 标签: 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 耐氟喹诺酮类药物 多耐药结核病 耐多药结核病 肺结核患者 FQs
  • 简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依赖锌离子,具有相同功能、结构高度同源的内肽酶的总称,主要功能是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和基底膜。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inhibitorsofmetalloproteinuses,TIMPs)为MMPs的天然抑制剂,能特异性地与MMPs催化活性中心的锌离子结合,封闭MMPs的活性,进而影响MMPs对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大量研究表明,肺部炎症性疾病时MMPs的活性常明显增加。本文就MMPs和TIMPs与肺部炎症性疾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肺疾病 炎症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969例,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609例,单纯DR患者746例,未并发DN和DR患者614例,比较3组患者的血糖、血压、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水平,分析DR合并DN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R合并DN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因素预测DR合并DN的价值。结果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左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外,3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66,95%CI0.932~1.000;P=0.049)、白蛋白(ALB)(OR=0.872,95%CI0.837~0.908;P<0.001)、服用他汀类药物(OR=0.400,95%CI0.265~0.606;P<0.001)是DR合并DN的保护因素,高血压病程(OR=1.021,95%CI1.005~1.037;P=0.011)、收缩压(OR=1.018,95%CI1.007~1.029;P=0.002)、空腹血糖(OR=1.054,95%CI1.002~1.108;P=0.040)、甘油三酯(OR=1.133,95%CI1.021~1.256;P=0.01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355,95%CI1.017~1.805;P=0.038)、血尿酸(OR=1.124,95%CI1.016~1.244;P=0.023)、胱抑素C(OR=2.466,95%CI1.495~4.068;P<0.001)、眼底评分(OR=1.275,95%CI1.088~1.494;P=0.003)、左室后壁厚度(OR=1.306,95%CI1.051~1.622;P=0.016)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OR=1.578,95%CI1.051~2.370;P=0.028)为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胱抑素C预测DR合并DN价值最高,AUC为0.677。结论T2DM患者DR合并DN的患病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胱抑素C预测DR合并DN价值最高。

  • 标签: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正>71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4例,同时使用干扰素α及拉米夫定26周,随后单用拉米夫定26周;对照组37例,单用拉米夫定52周。治疗前做肝穿刺活检,疗程中定期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HBeAg、抗-HBe、HBVDNA,并作YMDD变异检测。结果:全部患者完成1年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1.2%(14/34)和21.6%(8/3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8)。

  • 标签: 干扰素Α 乙型肝炎 YMDD 肝穿刺活检 丙氨酸转氨酶 短期疗效
  • 简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期痴呆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致残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问题,居老年人死亡原因第四位。因该病病程长,且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我军离退休人员队伍持续扩大,人均寿命不断增加,老年期痴呆患者逐年增多,对老同志晚年生活构成巨大威胁,也成为我军医疗卫生事业的沉重负担。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性 老年人 离退休干部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测定上海地区肥胖青少年在不同糖代谢情况下血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水平,探讨L-FABP与糖代谢、脂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等的相关性。方法:共有267例受试者纳入本研究,包括糖耐量正常(NGT)组107例.糖调节受损(IGR)组118例和2型糖尿病(T2DM)组4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FABP,并以△I30/G30(糖耐量试验开始30min胰岛素与血糖变化的比值)和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AIRg)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BMI)后,IGR和T2DM组的L-FABP浓度均明显高于NGT组(P〈0.001),而在IGR与T2D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简单相关分析显示,L-FABP与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和糖负荷后2h血糖(2hPG)相关,校正年龄和BMI后,上述相关性依然存在;多元逐步回归发现,2hPG是血清L-FABP的独立相关因素:在267例受试者中未见L-FABP与△I30△G30的相关性,在162例(NGT组65例、IGR组73例和T2DM组24例1行多样本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受试对象中,未见L-FABP与AIRg的相关性。结论:血清L-FABP在肥胖伴糖代谢异常的青少年人群中升高,且与糖、脂代谢相关,但与胰岛β细胞功能无关。

  • 标签: 肥胖症 糖调节受损 糖尿病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代谢
  • 简介:近年来许多实验发现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同种异体甚至异种移植时的免疫耐受现象,而且在发生机制上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是至今没有阐明统一的明确的机制,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本文就MSC在心肌再生治疗中的免疫耐受现象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再生 免疫耐受
  • 简介:据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性激素与高血压、冠心病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本研究旨在进一步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雄激素及其受体与男性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

  • 标签: 老年 男性 雄激素 单核细胞 雄激素受体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