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时运动后心功能及QTc离散度(QTcd)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临床有心肌缺血症状或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于运动前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然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同时分别测量运动前、中、后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计算出QTcd≥50ms为阳性标准。运动试验结束后即刻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再次测量EF,以EF下降为阳性标准。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管腔内径狭窄≥50%为异常。结果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0%、59.9%、64.1%;以EF下降为阳性标准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35%、86.36%、84.6%;以运动后QTcd≥50ms为依据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1.3%、95%。结论运动后EF下降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参考指标。平板运动试验中QTcd≥50ms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特异而敏感的指标。如将三者结果综合判断,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提高更有意义。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左室射血分数 QT离散度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人群血清高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对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聚集率(PAg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将体检人员392例分成对照组、边缘高TC组、边缘高TG组,高TC组、高TG组、TC、TG均升高组(TC、TG均升高),运用美国BackmanCoulter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电阻抗法检测PLT、MPV,美国Chrono-logAggroMeter四通道血小板聚集仪,免疫比浊法测PAgT,诱导剂分别为二磷酸腺苷(ADP)0.5umol/L、2.0umol/L,肾上腺素(Adr)2.78umol/L、5.56umol/L,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各实验组MPV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各实验组PAg-TADP0.5、PAgTAdr2.78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PAgTADP2.0、PAgTAdr5.56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各实验组PLT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无区别(P〉0.05);MPV、PAgTADP0.5、PAgTAdr2.78与TC、TG含量分别存在正相关P〈0.05,MPV与PAgTADP0.5、PAgTAdr2.78分别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血脂异常人群监测血小板计数、MPV及血小板聚集率,对心脑血管和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高胆固醇 高甘油三酯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聚集率
  • 简介:调查在高温辐射热、高温磁场及产坚强不屈生高温环境下作业时,对机体心血管系统影响。通过对4个厂3个车间作业工人图等生理指标检查,发现3个接触组平均心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以高温辐射热组最为明显,平均心率只有62.9次/min。在高温辐射热环境下珠工人心率过缓者明显高于高温磁场和单纯性高温下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者3接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而在高温磁场下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者明显高于高温辐

  • 标签: 高温 辐射热 低磁场 心电图变化
  • 简介:目的血尿酸异常的5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行冠脉造影的血尿酸异常高血压患者56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462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四分位数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组,分析合并血尿酸异常的高血压患者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尿酸是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3,95%CI1.001~1.005,P〈0.05),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尤为明显。结论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脑缺血早期急性肺损伤的病理改变及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内皮素-1(ET-1)含量变化。方法:用栓线法阻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结扎对侧颈总动脉24h,观察脑与肺病理改变,以及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T-1含量。结果:脑缺血组光镜下观察可见右侧脑缺血区皮质神经元缺氧变性;肺泡隔增宽及中性粒细胞渗入。电镜下观察脑缺血组肺泡II型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消失,板层体数量相对减少,结构破坏。脑缺血组血浆ET-1(185.87±32.16pg/ml)明显增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T-1含量呈增高趋势(38.11±10.0pg/ml)。结论:大鼠急性脑缺血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肺脏病理改变,血浆ET-1含量明显增高。

  • 标签: 大鼠 急性脑缺血 肺脏 病理改变 内皮素-1 内皮缩血管肽类
  • 简介: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内皮脂肪酶(EL)和脂联素(APN)水平变化,并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EL、APN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20例,男性77例,女性43例,年龄30~70(52.7±4.3)岁,其中H型高血压组患者90例。按血清Hcy浓度分为三组:Hcy〈10μmol/L为单纯高血压组(30例),Hcy10~30μmol/L为轻度升高组(59例),Hcy30~100μmol/L为中度升高组(31例)。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检测Hcy、EL、APN、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水平。结果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的TC、LDL-C、SBP、DBP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血清EL水平升高,AP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型高血压组较单纯高血压组的血清EL和Hcy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单纯高血压组、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随着Hcy水平的升高,三组血清EL水平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水平与EL、LDL-C呈正相关(r=0.397,P〈0.01;r=0.409,P〈0.01)。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EL水平升高,APN水平降低,且EL随着Hcy升高而升高。

  • 标签: H型高血压 内皮脂肪酶 脂联素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多发骨折患者血清IL-6、TNF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疾病变化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严重多发骨折患者40例(ISS评分≥16分)开展回顾性分析,同时以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兔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准确测定严重多发骨折患者与健康.6-愿者血清IL-6、TNF值,观察严重多发骨折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清IL-6、TNF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健康志愿者的比较。结果严重多发骨折患者骨折第2d、手术当天(骨折第6d)、术后第2d(骨折第8d)IL-6值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第2d、手术当天(骨折第6d)、术后第2d(骨折第8d)TNF值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严重多发骨折患者IL-6、TNF值呈现为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骨折第2d患者IL-6、TNF值均开始升高,在手术当天(骨折第6d)达到顶峰,然后逐渐降低。结论骨折及手术创伤均可致患者体内IL-6、TNF升高,通过血清IL-6、TNF水平监测,可为严重多发骨折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感染控制等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严重多发骨折 血清IL-6 TNF 免疫因子
  • 简介:目的:评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住院STEMI患者(52例,STEMI组)和OMI患者(48例。OMI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定量检测两组甲状腺激素含量。结果:与OMI组比较,STEMI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4.45±1.09)pmol/L比(3.03±0.14)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18.53±3.89)pmol/L比(11.83±0.53)pmol/L]和促甲状腺素[TSH,(1.85±1.04)μIU/L比(0.26±0.13)μIU/L]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反映冠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心肌梗死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素
  • 简介:问:医生你好.我今年32岁,男。近半年来常觉得一阵一阵的心慌.有时几秒.有时几分钟就自己好了.心慌时心律大概是每分钟160—170次左右。请问.我是什么问题呢?

  • 标签: 阵发性心动过速 原因分析 心律 心电图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的变化来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的疗效.方法41例慢性AF患者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于术前3d内和术后3个月用SF-36量表及症状列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和症状严重程度.结果41例慢性AF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时间178d~515d,36例顺利完成随访并按消融术效果分为成功组(23例)和复发组(13例).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前比较,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和精力有明显提高(P<0.05),而肌体疼痛、心理健康和总的健康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临床症状评分与术前比较,心悸与心动过速症状减轻,而呼吸困难、胸痛、头昏和活动受限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治疗结果分析,成功组和总体改变一致,而复发组虽然心悸和心动过速症状减轻,但在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AF患者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可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心房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扩张性心肌病(DCM)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左心室或右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心衰时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升高,本文旨在探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 标签: 扩张性心肌病 临床意义 血浆BNP 动态变化 病患 血浆B型钠尿肽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原不同海拔地区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schemic,ACI)患者炎性反应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高海拔(3400m)ACI患者40例(高海拔ACI组)、中度海拔(2260m)ACI患者48例(中度海拔ACI纽)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IL)的IL-1β、IL-2、IL-6和IL-8和TNF-α的水平.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高海拔对照组(30例)和中度海拔对照组(40例).结果不同海拔地区ACI组TNF-a、IL-1β、sICAM-1和IL-8水平显著高于各对照组;高海拔ACI组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中度海拔ACI组比较,高海拔ACI组血清TNF-α、IL-1β、IL-6和sICAM-1水平明显增高(P<0.01).除高海拔对照组TNF-α水平高于中度海拔对照组(P<0.05),两对照组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IL-2在4组间变化不大.ACI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TNF-α、IL-1β和IL-6呈正相关(γ=0564,P<0.01),而与IL-2和IL-8无相关性.结论在高原ACI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由TNF-α、IL-1β、IL-6和IL-8介导的炎性反应,sICAM-1参与脑缺血的发病过程.随着海拔增高及慢性缺氧加重,炎性反应增强,导致脑组织损伤加重的倾向.

  • 标签: 脑梗塞 胞间粘附分子1 细胞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 高海拔
  • 简介:目的观察新西兰兔腹主动脉缩窄术后不同时间点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20只)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假手术组(10只)作为对照.术后观察兔精神状态、饮食、活动等变化.手术前后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定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术后4周,手术组出现心室肥厚,等容舒张时间延长.术后8周,组织多普勒提示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速比值和心肌收缩期血流峰速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P<0.05);而射血分数无显著差异.结论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可造成舒张功能的损伤,同时也伴有轻度收缩功能的损伤.

  • 标签: 主动脉 主动脉缩窄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胸导联心电图变化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测量受检者血压并作心电图检查,在胸导联与血压之间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胸导联V1S、V3S、V5R与收缩期血压相关(P〈0.01),与舒张期血压不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胸导联V1S、V3S、V5R的变化与收缩期血压增高有关。

  • 标签: 血压 心电图 胸导联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GH)治疗扩张性心肌病(DCM)心力衰竭前后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改变以及r-GH和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探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住院确诊DCM者46例,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分为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组(A组)与r-GH治疗组(B组),用r-GH4u皮下注射三个月后,测定治疗前后的P-R间期、心率、ST段、QRS波群间期及血清GH、IGF-1、TNF水平、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心胸比例。结果①心电图在A组与B组的ST段、心率及P-R间期在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TNF在正常组与心力衰竭组,A组与B组内及组间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r-GH、IGF-1在A组与B组内及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④心胸比例、LVEDd、LVESd在治疗前后的组内与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小剂量的(r-GH)治疗DCM能够使心功能改善,短期内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扩张性心肌病 重组人生长激素 心电图
  • 简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应用临床以来,图像质量一直是影响诊断准确性的最重要因素。心率、心率变化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各种伪像,从而影响冠状动脉血管腔狭窄程度评估的准确性。本文对124例双源CT(dual-sourceCT,DS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研究,探讨心率及心率变化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心病 图像质量
  • 简介: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影响冠脉再通疗效的重要因素,研究其发生原理是近年心血管领域的热点课题。本文制备心肌I~R实验模型,监测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加压素(AVP)和β-内啡肚(β-EP)等活性介质的动态变化,结合观察血流动力学、心电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形态学变化,以探讨这些介质在I—R损伤中的病理学意义。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 血浆内皮素 实验研究 损伤 Β-EP 心肌超微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252例,其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CHD+DM组)150例和未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组(CHD组)102例,12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变化.结果CHD+DM组的QTd值及QTcd值较健康对照组及CHD组明显延长(P<0.01);CHD+DM组中同时合并肾病、眼病等微血管并发症者QTcd及QTd值较健康对照组和CHD组明显延长(P<0.01);QTcd与血糖(r=0.290,P<0.01)及血脂(r=0.167,P<0.05)明显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加重心室肌复极化的改变.

  • 标签: QT间期 QT间期离散度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