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呼吸内科老年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护理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5.22±1.24)分,优于对照组的(7.61±1.3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53,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无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现象;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还存在睡眠障碍患者4例,占比为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5)。结论:护理干预3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可产生积极影响,促进患者及时恢复出院,故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老年患者 护理干预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胰腺癌术后的应用效果及睡眠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27例,评估2组心理状态、疼痛感、睡眠质量与护理效果。结果:2组护理前心理状态、疼痛感与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SDS、VAS与PSQI评分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效率高(P<0.05)。结论:对胰腺癌患者术后采取心理护理能提高其睡眠质量,缓解心理应激反应与术后疼痛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心理护理 胰腺癌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疼痛感
  • 简介:目的评价缺血性卒中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项目(continuedqualityimprovement,CQI)前后缺血性卒中医疗质量的变化。方法收集山西省心血管医院神经内科进行缺血性卒中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前(2013年10月-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61例作为基线组,实施质量改进方案后(2014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18例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12项医疗质量关键绩效指标(keyperformanceindex,KPI)以及综合医疗质量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后干预组综合医疗质量指标为92.53%,高于基线组(81.52%)(P〈0.001)。干预组各项KPI指标较基线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吞咽困难筛查(99.54%vs96.55%,P=0.03)、康复干预(88.07%vs68.22%,P〈0.001)、他汀药物使用(98.62%vs77.01%,P〈0.001)、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66.67%vs20.00%,P=0.02)执行率有明显的升高。结论实施标准缺血性卒中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有助于改善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医疗质量 持续改进 关键绩效指标
  • 简介: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命质量和睡眠状态的影响,旨在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9),其中观察组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4周后的抑郁水平(HAMD)、睡眠质量(PSQI)以及生命质量(SS-QOL)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抑郁情绪控制良好,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干预前为(58.63±4.17)分,干预后为(36.97±5.68)分,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干预前为(57.65±5.04)分,干预后为(42.31±5.43)分;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1.01±0.45)分,睡眠质量(1.05±0.47)分,睡眠效率(0.52±0.17)分,总分(2.58±0.77)分,对照组患者入睡时间(1.52±0.47)分,睡眠质量(1.31±0.38)分,睡眠效率(0.71±0.20)分,总分(3.13±0.81)分;观察组患者的SS-QOL评分较高,其中家庭角色评分(3.58±0.34)分,社会角色(3.41±0.27)分,自理能力(3.91±0.31)分,思维(3.73±0.33)分,总分(15.67±1.03)分,对照组患者家庭角色评分(2.91±0.33)分,社会角色(2.87±0.30)分,自理能力(3.02±0.22)分,思维(2.93±0.29)分,总分(12.03±0.96)分。结论:抑郁状态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生命质量水平,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脑卒中 抑郁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症肺炎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重症肺炎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究足疗干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予以中药熏洗与穴位敷贴相联合的方法。对比换组患者在乳腺癌化疗期间的物、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得到了显著的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比对照组(66.67%)高(P〈0.05)。结论:通睡眠时间与质量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足疗干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的日间功能、催眠药过足疗干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的睡眠质量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善,有效降低化疗期间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足疗干预 乳腺癌化疗期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CU清醒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给予前瞻性护理),比较2组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结果:前瞻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RCSQ量表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清醒患者给予前瞻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ICU 清醒患者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研究离休干部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离休干部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临床护理策略,观察组患者分析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护理后,利用SCL-90量表评价,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妄想(2.76±0.19)分、敌意(2.84±0.22)分、恐惧(2.84±0.22)分、抑郁(2.97±0.24)分、焦虑(3.01±0.33)分、敏感(2.99±0.28)分、失眠(3.13±0.17)分、强迫(3.03±0.15)分、躯体化(2.98±0.16)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休干部一般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策,改善离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帮助离休干部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以促进离休干部健康状况的提升。

  • 标签: 离休干部 心理问题分析 心理护理
  • 简介:阿利奥塔(Aliotta)将病例管理定义为"一个合作过程,这个过程通过判断、计划、实施和评估各种选择和服务来适应不同个体的卫生保健需要,通过交流达到持续性的护理,

  • 标签: 病例管理 管理员 卫生保健需要 持续性
  • 简介:造口手术的早期,外科医生多着重手术技术的改进,很少关注造口的长期管理;而当时护士又缺乏相关专业护理知识,所以现代造口手术早期,虽然医生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但是由于造口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常使患者又陷入痛苦之中。

  • 标签: 造口 管理 手术技术 外科医生 护理知识 并发症
  • 简介:睡眠中心是进行睡眠医学研究及睡眠相关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医疗机构。睡眠中心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各类患者有关睡眠全面的数据,支持或确定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本文将从人员配置、实验室配备、分级、医师认证、睡眠障碍诊断及治疗等方面阐述德国睡眠中心的规范化管理,从而为睡眠医学中心的建设提供帮助。

  • 标签: 睡眠中心 管理 德国
  • 简介:目的评价北京市出院病例监测系统卒中的诊断质量,为利用数据库开展卒中发病流行病学监测提供数据质量评价证据。方法采用按病历号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出院病例数据库中抽取15家医院1433份急性卒中病例(2007年704份,2010年729份)。以专家组查阅原始病案资料重新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诊断的一致性。结果第一诊断与专家核查结果符合率为73.1%(95%可信区间:70.7%~75.4%)。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符合率总体低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第一诊断与专家核查结果不符病例的正确诊断主要是诊断证据不足、头晕、既往脑梗死本次非急性发作等。结论出院病例数据库卒中诊断总体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在利用出院病例数据库数据进行人群卒中发病监测时应进行适当的纠正。

  • 标签: 出院登记 诊断质量 疾病监测 卒中
  • 简介:目的:调查炎症性肠病患者睡眠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QualitySleepIndex,PSQI)、疾病活动指数等工具收集炎症性肠病专科门诊就诊及肛肠科、消化科住院的120例患者资料。结果: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55.8%(溃疡性结肠炎:47.6%,克罗恩病:64.9%)、PSQI平均(8.07±2.91)分,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其中主观睡眠质量(1.54±0.66)分、入睡时间(1.62±0.74)分、睡眠时间(1.16±0.71)分、睡眠效率(0.89±0.63)分、睡眠障碍(1.10±0.42)分、催眠药物(0.17±0.37)分、日间功能紊乱(1.59±0.76)分。经Stepwise多元回归法明确疾病活动期、无业(学习)、女性、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是影响炎症性肠病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低,与疾病活动性、工作/学习状态、性别及目前用药方案有关,临床应重视其中的关联性,将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估纳入疾病管理方案中。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睡眠质量
  • 简介:中心供应室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全院再生医疗用品的清洗、包装、灭菌、贮存和发放工作,是全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我院中心供应室于2003年9月全面负责手术室器械的处理和配送工作,实现了集中型管理模式。目前日均手术量200台次,60个手术间分布于3个住院大楼的5个楼层,具有分布广泛,空间距离远的特点,中心供应室每日给手术室提供器械包约600个。为了提高手术器械的服务质量

  • 标签: 中心供应室 服务质量 手术器械 手术室器械 医院工作 医疗用品
  • 简介:目的:评价照顾者同步教育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1-12月分别在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两个头颈放疗科病区选取鼻咽癌患者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选取一个病区为实验组(n=34),另一病区为对照组(n=33)。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教育;实验组患者及照顾者接受同步教育。于干预前、出院6个月及出院12个月时使用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测量患者生活质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疲乏得分的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照顾者同步教育可提高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照顾者同步教育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对目前国内外发布的儿童哮喘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及内容分析,为规范化构建我国儿童哮喘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系统检索近5年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网站、哮喘专业协会网站及各数据库发布的儿童哮喘相关指南,采用AGREEⅡ工具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指南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指南9部,8部来自国外,1部来自国内,其中6部为循证指南。AGREEⅡ各领域标准化得分:范围和目的为52.78%、参与人员为37.04%、制定的严谨性为27.89%、清晰性为47.84%、应用性为31.25%及编辑的独立性为24.54%。指南总体质量评价为5部B级,4部C级。通过内容分析,形成儿童哮喘教育与管理推荐意见35条。结论:目前现有的9部儿童哮喘相关临床实践指南总体质量一般,指南开发的严谨性、清晰性、应用性及编辑的独立性有待提高。质量较好的指南对我国儿童哮喘管理的临床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可借鉴国外高质量证据进行本土化实践,指导我国儿童哮喘教育与管理领域的发展。

  • 标签: 儿童 哮喘 临床实践指南 质量评价 AGREEⅡ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沈阳市浑南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疗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炎性反应变化情况,以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部手术,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腹部手术 炎性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针对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计划拟定,目标设定与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进一步改进,效果确认,标准化。结果:通过品管圈的应用,PICC穿刺点红肿、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均下降,且前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品管圈对PICC维护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主动管理的优点,能够更好地促进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PICC换药室管理制度、PICC维护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建立和完善。

  • 标签: 品管圈 PICC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别使用葛根芩连汤和安定对颈动脉硬化失眠患者进行治疗,研究两者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差异。方法将112例颈动脉硬化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葛根芩连汤,对照组给予安定2.5mg,共治疗6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干预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安定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PSQI总分均有显著改善。葛根芩连汤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改善。与安定组比较,葛根芩连汤组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副反应方面,葛根芩连汤组在行为毒性、植物神经系统、其他及总分方面显著优于安定组。结论中医药治疗重视颈动脉硬化患者具有毒热内盛的特点,从根本上调整人体阴阳的盛衰,在改善颈动脉硬化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

  • 标签: 颈动脉硬化 失眠 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