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从患者角度探讨更加合理的程序治疗老年牙周病松动牙,以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从而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附着丧失〉5mm的牙周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84颗患牙),一组按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松牙固定方法顺序治疗,另一组按基础治疗-松牙联冠修复固定-牙周手术的顺序早期修复,比较2组患者2个月时咀嚼功能恢复情况、接受牙周手术情况及2年后咀嚼功能。结果:早期修复组患者咀嚼功能的恢复优于顺序治疗组,更容易接受牙周手术,2年后咀嚼功能仍优于顺序治疗组。结论:松动牙联冠固定修复先于牙周手术,对缓解症状,改善外观有积极作用,能够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满意度,并间接提高疗效。

  • 标签: 牙周疾病 牙松动 治疗 老年人
  • 简介:目的:通过术式改良找到一种既能手术治愈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又能利用自体组织减小术后面部畸形的手术方式。方法:选择21例重症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老年患者,采用保留腮腺表面后区腮腺咬肌筋膜及相应筋膜下少量腺体组织瓣的方法,修复切除腮腺病变组织后所致的凹陷畸形。结果:21例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患者手术后疾病全部治愈,新术式不但修复了的腮腺区术后畸形,部分患者术后腮腺区的形态恢复到发病前的正常面型。结论:新术式传统术式相比既解决了患者的痛苦又避免了腮腺区术后凹陷畸形的发生,是治疗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较佳的术式选择。

  • 标签: 老年人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手术方式 腮腺咬肌筋膜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二硅酸锂双层瓷试件剖面影像学形貌相应显微CT扫描成像和三维重建结果,分析显微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无损探测二硅酸锂双层瓷材料内部缺陷的可靠性。方法制作双层二硅酸锂双层瓷矩形试件,进行显微CT扫描;扫描后沿垂直于试件长轴将试件平均切成6段,对每段剖面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获取5个剖面图像。根据剖面位置确定显微CT扫描断层图像,并将显微镜图像显微CT图像进行灰度差值匹配比对,分析显微CT对全瓷材料内部缺陷探测的可靠性精确性。对CT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比较二硅酸锂双层瓷试件内部缺陷的二维形貌三维形貌的差异。结果显微镜图像显微CT图像的平均相似度为(83±7.9)%;缺陷的二维剖面形貌三维形貌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显微CT能够可靠地无损探测二硅酸锂双层瓷材料的内部缺陷结构,但对尺寸接近探测分辨率的孔洞成像较模糊。三维重建分析较二维形貌观察能更全面地反映缺陷的形貌。

  • 标签: 牙瓷料 缺陷 可靠性分析 显微CT 三维重建
  • 简介:本文的目的是为解决牙科临床上出现的典型问题提供一些帮助,文中将介绍一些解决常见问题的建议以及工作技巧。这里所描述的方法是对一些经验的总结,但已在作者的诊所里经过多次验证了,然而,对于这种办法能否成功解决问题本文作者将不承担责任.

  • 标签: 侧貌分析 面部 作者
  • 简介:牙弓形态的分析杨新海综述曾祥龙审校正畸治疗要达到合适的牙弓形态,这对于治疗结果的的美观、功能和稳定都有直接影响。但是,正常条件下的牙弓形态是什么样子?对于一特定个体,怎样才能得到合适的牙弓形态呢?许多学者为此做了分析,现在就其理论发展进行综述。一、早...

  • 标签: 牙弓形态 数学模型 理想弓 标准弓形 对称性 正畸治疗
  • 简介:金属烤瓷固定桥因其美观、耐用而日渐成为修复的主流技术,临床上最常见的问题是崩瓷,常常需要拆除后重新制作,然而拆除粘固的金属烤瓷固定桥,尤其是多基牙长桥,既费力又对基牙、牙周组织造成不利影响,从而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作者自2001年以来,对前牙金属烤瓷固定桥桥体崩瓷患者采用鞍形冠修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鞍形冠 金属烤瓷固定桥 崩瓷 前牙
  • 简介:对四环素牙,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间隙过宽,前牙冠折及切角缺损,前牙邻面龋等进行脱色及美容修复.是齿科美容目的之一.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为达到这一目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本人自1994年至2000年间,利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技术,对上述前牙进行了美容修复,共514例1246个牙,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就临床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如下:

  • 标签: 光敏修复 前牙缺损 光固化复合树脂
  • 简介:随着我国口腔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新的口腔器械不断增加,器械的临床使用、周转率不断提高,对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各环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因此,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方式已经成为众多口腔专科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消毒灭菌物品集中供应已成为科学化管理的趋势[2]。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于2009年11月启用了新的消毒供应中心,经过近1年的运行,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口腔专科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 管理模式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二硅酸锂双层瓷试件剖面影像学形貌相应显微CT扫描成像和三维重建结果,分析显微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无损探测二硅酸锂双层瓷材料内部缺陷的可靠性。方法制作双层二硅酸锂双层瓷矩形试件,进行显微CT扫描;扫描后沿垂直于试件长轴将试件平均切成6段,对每段剖面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获取5个剖面图像。根据剖面位置确定显微CT扫描断层图像,并将显微镜图像显微CT图像进行灰度差值匹配比对,分析显微CT对全瓷材料内部缺陷探测的可靠性精确性。对CT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比较二硅酸锂双层瓷试件内部缺陷的二维形貌三维形貌的差异。结果显微镜图像显微CT图像的平均相似度为(83±7.9)%;缺陷的二维剖面形貌三维形貌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显微CT能够可靠地无损探测二硅酸锂双层瓷材料的内部缺陷结构,但对尺寸接近探测分辨率的孔洞成像较模糊。三维重建分析较二维形貌观察能更全面地反映缺陷的形貌。

  • 标签: 牙瓷料 缺陷 可靠性分析 显微CT 三维重建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以成骨分化为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静脉注射水合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无菌条件下,局麻后抽取兔髂骨骨髓,获取B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细胞进行纯化及培养,分别对2组细胞行MTT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以及ERK、AKT信号通路表达检测。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SNKposthoc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实验组糖尿病兔BMSCs细胞增殖活性、成骨基因表达、ALP活性及成血管基因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兔BMSCs的增殖活性、成骨分化能力及成血管基因表达能力均受到损害。

  • 标签: 糖尿病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活性 成骨分化 成血管分化
  • 简介:对82位做根尖外科手术的病人采用了综合控制术后疼痛和肿胀症状的方法,结果术后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76.4%的人无疼痛,64.7%的人无肿胀。有术前症状的病人更易发生术后疼痛和肿胀。

  • 标签: 肿胀 术后疼痛 病人 牙髓 症状分析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影响成人患者接受正畸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1—12月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治疗的成人患者400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的感受、治疗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及患者对医生和医院的要求期望。将问卷数据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男性患者比较,女性患者认为颜面外观对结婚、职业、人际关系的影响更显著(P〈0.05);女性在正畸治疗中对矫治器的颜色和外观以及医生的专业水平方面的要求更高(P〈0.05)。对正畸治疗标准的评价中,女性更关注外观的改善和牙周的健康(P〈0.05)。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方面,女性患者认为对口腔卫生的影响较大(P〈0.05),而男性则认为对社会交往的影响更为明显(P〈0.05)。≥25岁患者比较,〈25岁患者认为戴用矫治器对日常生活中微笑的影响更显著(P〈0.05)。结论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成人患者接受正畸治疗对相关因素的要求各有不同。

  • 标签: 成人 正畸治疗 相关因素
  • 简介:口腔种植技术经过几千年发展,一步步地走向了成熟。我们在谈论种植技术的成功和优越性时,也必须面对种植体失败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种植体失败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降低其失败率的一些方案。

  • 标签: 种植义齿 失败 原因分析
  • 简介: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种植体根尖部上颌窦底皮质骨的关系对上颌后牙区种植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ssisteddesign,CAD)软件建立标准种植体及上颌后牙区三维有限元模型(M1~M6),皮质骨厚度均为1mm,依据牙槽骨高度不同(10~14mm),种植体根尖部上颌窦底皮质骨的关系如下。M1:种植体根尖部穿通上颌窦底皮质骨(窦底皮质骨的上表面种植体根尖部位于同一平面);M2:种植体根尖部进入窦底皮质骨厚度的一半;M3:种植体根尖部恰好接触窦底皮质骨的下表面;M4~M6:种植体根尖部分别距离窦底皮质骨的下表面1、2、3mm。采用129N斜向加载,分别置于即刻负载常规负载条件下,计算其应力分布、最大vonMises应力、种植体的最大位移和共振频率。结果除M1即刻负载外,最大vonMises应力均集中于种植体颈部周围的牙槽嵴顶皮质骨表面。无论即刻负载或常规负载下,种植体根尖部进入或穿通窦底皮质骨时,牙槽嵴顶皮质骨的最大vonMises应力降低,窦底皮质骨的最大vonMises应力增加,种植体的轴向共振频率显著增加,颊舌向共振频率显著降低。即刻负载条件下,当种植体进入或穿通窦底皮质骨时,其最大位移尤其是根尖部的最大位移小于其他情况下的最大位移。常规负载条件下,种植体颈部根尖部的最大位移几乎不受种植体根尖部位置的影响。结论种植体根尖部上颌窦底皮质骨的相对位置关系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应力分布、种植体的最大位移以及共振频率均有一定影响。种植体根尖部进入或穿通上颌窦底皮质骨有利于改善应力分布,减少种植体根尖部的位移,增加种植体的稳定性,尤其在即刻负载下作用显著。

  • 标签: 牙种植体 上颌窦 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布 共振频率分析 皮质骨
  • 简介:作者对30例前牙牙列缺损同时伴有错的患者进行了修复前的正畸。目的是使正畸治疗能为前牙的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前牙修复后无论在功能上、美观上都达到满意的效果。正畸治疗主要应用了方丝弓、细丝弓固定矫治器。前牙的修复以固定义齿为主。疗程长者二年,短者三个月。保持主要以各类修复体兼做永久性保持器。

  • 标签: 正畸 前牙 矫治器 义齿
  • 简介:口腔是外界通向人体的一个重要“窗口”,口腔健康也是全身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许多老年人也都患有一种或多种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胃炎等等,这些全身疾病口腔疾病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牙周病。一般来说,口腔疾病作为病灶可引起或加重全身疾病;同样全身疾病也可引起或加重口腔疾病。

  • 标签: 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全身系统性疾病 口腔疾病 全身疾病
  • 简介:目的:通过咬合板治疗前后咀嚼运动时脑血流变化的测定,探讨咬合板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时脑血流的变化。方法:使用德国DML系列multidopX1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脑血流的改变。对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平均峰流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行使咀嚼运动后,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明显增加。未戴咬合板和戴咬合板的TMD患者咀嚼运动后,脑血流速无明显改变。结论:咀嚼运动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咬合板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影响不大。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 咀嚼 脑血流 脑功能
  • 简介:颧骨位于面中部,参与面部宽度和突度的形成,是面部结构、功能和美观的关键标志。因其体表位置较突出,易受外力作用发生骨折。又因其参与眶外侧壁、眶底及颧弓的构成,故颧骨的骨折常波及上述邻近骨而引发颧骨复合体骨折。根据最小侵袭理论,采用合理的手术切口,应用恰当的内固定材料,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结合临床具体病例,运用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检索的方法对1例颧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颧骨骨折 手术入路 内固定材料 循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