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热喘平口服液对豚鼠哮喘模型的平喘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清洁级封闭群幼龄雄性豚鼠随机分成5组,即哮喘模型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地塞米松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腹腔注射10%卵白蛋白(OVA)造模,造模成功后分别按要求给药,用药7d后取血清,检测血清中神经源性气道炎性介质P物质(SP)、血栓素B2(TXB2)、白三烯B4(LTB4)、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哮喘模型组比较,中药大、小剂量组均能降低哮喘豚鼠血清中SP,TXB2,LTB4含量(P〈0.05或P〈0.01),升高6-keto-PGF1α水平(P〈0.05或P〈0.01),并且中药大、小剂量组之间存在量效关系(P〈0.05)。中药大剂量组SP,TXB2,LTB4及6-keto-PGF1α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说明大剂量热喘平口服液地塞米松疗效相当。结论:热喘平口服液能降低血清中SP,TXB2,LTB4含量,升高6-keto-PGF1α水平,提示该药的作用机制调节血清炎性介质有关,从而发挥解痉、平喘的药理效应。

  • 标签: 热喘平口服液 哮喘 神经源性气道炎性介质P物质 血栓素B2 白三烯B4 6-酮-前列腺素F1Α
  • 简介:目的:观察羚羊角粉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退热的治疗效果。方法:378例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98例,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羚羊角粉。治疗3d后比较2组患儿体温降至正常所用的时间。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为(20.65±12.91)h,对照组退热时间为(36.45±18.19)h,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羚羊角粉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随的发热具有较好的退热效果,其作用和缓平稳。

  • 标签: 羚羊角粉 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 简介:目的比较喜炎平病毒唑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退热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每组190例。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治疗,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治疗,对比2组患儿退热时间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24h内退热率、72h内退热率、平均退热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降低患儿体温,临床上可减少病毒唑的使用。

  • 标签: 喜炎平 病毒唑 上呼吸道感染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测定在儿童脓疱疮中的应用。方法对144例儿童脓疱疮患者进行CRPWBC联合测定。结果大疱型脓疱疮患儿寻常型脓疱疮患儿CRPWBC水平分别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高(P〈0.01)。结论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更好地协助临床鉴别诊断脓疱疮类型,而且可以对脓疱疮患儿进行病情判断、临床用药指导以及患者预后判断等。

  • 标签: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脓疱疮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以益气润肺祛风法组成的方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益气润肺祛风法组成的方药治疗,对照组予盐酸丙卡特罗片,早、晚各1次,喘甚者临时使用雾化吸入短效激素及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等。1个疗程结束后统计2组的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患儿临床症状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56.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发病次数方面,益气润肺祛风法组成的方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更为显著。

  • 标签: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益气润肺祛风 气阴两虚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静安口服液对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对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进行测定。结果3个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脑内多巴胺的含量,同时可显著提高小鼠脑内5-羟色胺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含量。结论静安口服液具有调节上述递质含量的作用,可能是该方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有效机制之一。

  • 标签: 静安口服液 多发性抽动症 单胺类神经递质
  • 简介:目的研究麻辛平喘汤对哮喘豚鼠肺组织中IL-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符合实验标准的豚鼠随机分为7组,采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建立豚鼠哮喘模型。2周后处死豚鼠,取肺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IL-5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麻辛平喘汤高、中、低剂量组及正常对照组肺组织IL-5mRNA表达量较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高剂量组的IL-5mRNA表达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麻辛平喘汤可以从基因水平上调控IL-5mRNA转录。

  • 标签: 麻辛平喘汤 哮喘 IL-5 基因转录
  • 简介:通过对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疾病证型分型及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论述,分析其在小儿过敏性鼻炎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为小儿过敏性鼻炎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提供一条符合实际、简便可行的方法。

  • 标签: 代谢组学 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过敏鼻炎 中医证型 客观化研究
  • 简介:简要叙述刘弼臣教授的"五脏证治,突出调肺"的学术观点,并通过3则典型病例介绍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对这一学术思想的体会与应用。

  • 标签: 刘弼臣 从肺论治 学术思想 实践体会
  • 简介:目的统计并分析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奶粉造成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症状、结石分布、性质、形态以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例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引起泌尿系统结石患儿口服陇中尿石康糖浆,并嘱患儿多饮水、多运动等。结果30例泌尿系结石患儿中,27例肾结石患儿排石率为100%,3例输尿管结石患儿排石率为66.7%,总排石率为96.7%,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其中1例输尿管结石梗阻患儿转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采用自拟中药陇中尿石康糖浆配合西药,治疗含三聚氰胺染奶粉引起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效果显著。

  • 标签: 三聚氰胺 陇中尿石康糖浆 泌尿系结石 调查分析
  • 简介:在"两段式"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临床路径(CP)教学法,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两段式"实践教学工作中,以临床路径表单为依据对见习生组织教学。结果提示,CP教学法有益于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教学流程;有益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综合能力的形成;有益于规范临床医师的带教行为,提高见习生对带教效果的满意度。

  • 标签: “两段式”实践教学 临床路径教学 见习带教
  • 简介:目的探讨抗毒补心胶囊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毒补心胶囊,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为6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抗毒补心胶囊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明显,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抗毒补心胶囊 病毒性心肌炎 疗效观察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煮散治疗小儿风热咳嗽肺炎风热证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应用中药复方煮散的优势意义。方法将200例风热咳嗽肺炎风热证患儿随机分为传统饮片组煮散组,传统饮片组处方为常规剂量,煮散组用传统处方的1/2量,2组除用药煮散饮片煎煮形式不同外,入组前症状积分、病情程度一致,处方组成及疗程均一致。分别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和所需处方费用、实际药物消耗剂量、家长煎煮药液所花时间、患儿服药的依从程度及家长满意程度等成本效益指标,评价煮散饮片治疗的优势。结果2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症状积分比较均有所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2组间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各症状减分率比较,P〉0.05,说明2组间各症状改善程度无差异;2组患儿在所需疗程和家长对疗效的满意度上无差异,但煮散在药物费用及煎煮耗时方面优于饮片。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煮散饮片有相同的疗效,而煮散更能体现中医"简、便、廉、验"的优势。

  • 标签: 煮散 麻杏石甘汤 咳嗽风热证 肺炎风热闭肺证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大补阴丸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中枢性性早熟女性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采用GnRHa(达菲林)药物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大补阴丸治疗,1年为1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儿的子宫、卵巢大小,骨龄指数及性激素变化水平,同时记录患儿的身高增长速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子宫、卵巢大小,骨龄指数及性激素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5%,治疗组为88.89%,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生长速率为(7.15±1.75)cm/年,治疗组为(4.96±1.34)cm/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2组患儿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补阴丸联合GnRHa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枢性性早熟 女童 大补阴丸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能力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如Bobath法、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姿势异常训练、核心肌群训练等,以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月后,观察并比较步长、步速、步宽及智能发育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相同年龄段患儿治疗后步长、步速及步宽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同年龄段治疗组各项评分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相同年龄段患儿治疗后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同年龄段治疗组MDI、PD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能力,提高患儿智能发育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脑瘫 小儿 痉挛型 针刺 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 步态能力
  • 简介:目的观察丹参酮Ⅱ_A对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HSP)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作用,为干预肾损害的新靶点、新手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9例HS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_A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治疗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血浆TFP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TFPI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且治疗组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随访6月,对照组并发肾炎18例(40.0%),治疗组9例(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月,2组并发肾炎患儿血浆TFPI水平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丹参酮Ⅱ_A辅助治疗小儿HSP,可提高患儿血浆TFPI水平,干预肾损害。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小儿 丹参酮ⅡA注射液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肾损害
  • 简介:目的对比喜炎平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喜炎平组和痰热清组各60例,2组患儿分别在静脉滴注上述药物的同时,均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5d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平均退热时间、平均咽痛消失时间、平均止咳时间、扁桃体肿大和白细胞复常的情况。结果喜炎平和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1.67%(P〉0.05);痰热清组的平均止咳时间短于喜炎平组(P〈0.05),2组平均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后白细胞复常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或痰热清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痰热清注射液在缓解患儿咳嗽症状方面更有优势。

  • 标签: 喜炎平注射液 痰热清注射液 阿奇霉素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