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历史档案》杂志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馆刊,创刊于1981年,它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批准开放历史档案的方针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在当时,它是全国唯一的一份既公布历史档案史料,又刊发学术论文的学术刊物。25年来,《历史档案》出版已逾百期,它作为档案馆展示馆藏档案的窗口,为史学研究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民族等各方面数百个专题史料,计1200余万字,其中有关货币金融的史料有23个专题,时间从康熙八年(1669)至1941年。这些原始档案翔实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货币史中诸多方面的情况,其价值是其它文献所不可比拟的。

  • 标签: 《历史档案》 档案史料 货币金融 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建设 学术刊物
  • 简介:1948年8月21日上海大公报以“币制改革的事前迹象”一文揭示:有人在“币改”前夕利用内部消息,大量抛售股票。财政部的金融泄密事件被揭露,全国各大报纸争相刊登有关消息。因此案影响甚大,警察局、监察院均参与侦查。最终直接涉案人财政部资料室秘书陶启明和财政部秘书长徐百齐各被处刑7年,李国兰被处刑10个月,杜维屏被处刑8个月,杨淑瑶判刑7个月,而上交所监理员王鳌堂亦被撤职。本组史料选自国民政府财政部档案,基本反映了该案的经过,对研究国民政府的金融崩溃历史具有一定参考作用,现予公布。

  • 标签: 经纪人 监理员 财政部 讯问笔录 场外交易 金融管理局
  • 简介:陈璧(1852—1928年),字玉苍,晚号苏斋,福建闽县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六月生于闽县南通乡(今闽侯南通)苏坂村。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及第.从此走上仕途。先后任内阁中书、礼部铸印司员外郎、监察御史、顺天府尹、户部侍郎等职,累官至邮传部尚书。陈璧仕宦期间,反对守旧,力主革新,兴利除弊,尤擅长处理经济问题.对晚清财政金融领域的近代化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金融制度改革 陈璧 财政 晚清 监察御史 金融领域
  • 简介:零售业及其附生一衍生的营业性娱乐场所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闲暇娱乐)行为的四大场所之一,零售业中附生-衍生的娱乐场所的类型、结构与空间模式是揭示城市社会一生活空间质量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城市社会地理学以及人类文化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角度,分析与总结国外学者对零售业及其附生-衍生的营业性娱乐场所的研究现状、内容以及其在城市中的空间作用与(社会)空间关系。

  • 标签: 零售业 零售业附生-衍生的娱乐场所 空间关系
  • 简介:从事历史研究,特别是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有一个必须首先克服的困难,便是古籍中的地名问题。几千年来,地名见录于古籍,数以万计,况且州域郡界,代有因革;山川陵谷,时有变迁;地名沿革,频繁交错;或同名而异地,或同地而异名;

  • 标签: 中国历史地理 州域 因革 历史研究 李兆洛 西兴镇
  • 简介:中美关系的发展和演变在一般的历史规律下也有其复杂性和偶然性。在传统的中美关系研究中,以美国对华政策和国共关系为视角的研究已经力透纸背。本文着重在一个丰富和连贯的历史画面中解读中美关系变动的复杂原因和动力,并把“美亚事件”作为认识和理解冷战时期中共、国民党和美国三方对彼此复杂的认知框架的一把钥匙,以党史研究的视角厘清“美亚事件”的过程及影响,为重新思考和理解中美关系的变与不变提供重要信息,补充国共关于国际关系重大决策和视野转变的逻辑链条。并认为“美亚事件”通过中美之间的不对等关系影响了国共对美策略及心态,通过自身从间谍案件到政治工具的性质转变对中美意识形态的行为范式产生潜在影响。

  • 标签: “美亚事件” 中美关系 抗战后期 麦卡锡主义
  • 简介:博物馆的展示陈列和教育活动要以参观者为中心,使形式和内容导向符合观众的认知,这一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博物馆的各项日常工作中。本书是以参观者意向评估和调查的具体形式、手段和案例为主题的实用工具书,意在为博物馆和其他非正式教育场合中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解并分析观众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教育场合 博物馆 工具书 非正式 评估 指南
  • 简介: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领域和地域的逐步扩大,在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数量迅速增加,但地域分布很不平衡.文章从地区和城市这两个层次分析了其分布的总体特征,并认为影响外资金融机构区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市场规模、政策导向、人力资源、信息流通、历史传统和地缘经济等.今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外资金融机构将逐步向内地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外资金融机构数会不断增加,但现有的总体分布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外资金融机构仍然会向几个主要的金融中心集聚.

  • 标签: 外资金融机构 区位 发展趋势
  • 简介:一、开埠:贸易金融时代(1843-1864)160年前,一位法国冒险家如此描述黄浦滩:这是我们所能想象的最丑的地方.它那平庸的外貌具有一种令人可怕的单调乏味的气象。土地上没有一点树木.有一半淹在水里,差不多全部种上了庄稼,不计其数的污水间和小河纵横交错,到处是坟墩,低矮肮脏的茅屋.其实只是竹子和干泥搭成的破栅子。

  • 标签: 金融中心 中央商务区 上海外滩 冒险家 贸易体系
  • 简介:2012年6月1日至2日,《广西通志·金融志(1990-2005)》评稿会在北海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副行长李华青,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秋洪,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顾问、自治区政协常委、

  • 标签: 金融志 北海 通志 广西 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 办公室主任
  • 简介:<正>孔祥熙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核心——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主要成员,在追随蒋介石推行反共反人民政策,发动祸国殃民的反革命内战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反动的。但是,作为南京政府的财政部长,作为资产阶级理财家,他在财政金融方面所做的大刀阔斧改革和所取得的成就,是应当给予恰如其分肯定的。本文仅就已掌握的史料,对他在抗战前进行的财政金融改革,给予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国内外专家和读者。

  • 标签: 金融改革 财政金融 中央银行 财政部长 法币 金融危机
  • 简介: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金融市场遭到破坏和失序,上海金融业为自身基本权益及行业生存,也为市场稳定和尽可能减少同业与客户损失,围绕金融市场秩序重构各个方面,与日伪当局进行了折冲交涉,其中虽然有过妥协、退让乃至合作,但也不乏拒绝和抗争。整体而言,上海华商金融业是日伪统治下的受难方,对于他们的历史评价,应力求客观公允。

  • 标签: 太平洋战争 上海金融业 市场秩序 日伪统治
  • 简介:自清末至民国,四川钱币制度的紊乱繁杂和实力派军人割据统治的混战,导致金融风潮此起彼伏,年年不断,蔓及全省,扰乱经济秩序,破坏社会安宁,危害国计民生之烈,实为全国所仅见!据有关资料记载,从1911年至1933年,四川实力派军人之间的混战,有人统计约有470余起。由于战争和政潮的起伏而引起的省、县大小金融风潮也近百次。这些金融风潮约可区分为几类:1.全国政治性的金融大风潮。

  • 标签: 军用票 官银号 挤兑风潮 刘成勋 尹昌 云南起义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的有效实施,使制贩假币的行为在绝大多数地区得到了有效遏制,反假币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基层的实际情况来看,假币的收缴、鉴定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仍有一定数量的假币在市场上流通。

  • 标签: 假币收缴 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鉴定管理 鉴定过程 反假币
  • 简介: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世界的东方——被人类称作太阳升起的地方的中国,出现了一种令世人瞩目的山西票号业。"山西票号业曾一度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并影响了中国金融业近一个世纪。"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梁启超这样评价山西票号。

  • 标签: 日升昌票号 山西票号 近代思想家 十九世纪 户部银行 雷履泰
  • 简介:21世纪以来,法国金融监管体系经历了三个改革阶段,刚果(布)则相对保持稳定。法国在朝着统一监管方向改革的同时,仍保留了二元监管特点,刚果(布)则一直采取分业监管模式,这与各自所处的经济、金融的不同发展水平相关。总体来看,金融监管的趋势是立法先行,宏观审慎与微观监管相结合,打破国家主权,向全面、系统、集中监管转变。监管重点从加强监管权力向加强风险监管与问题处置并重转变,由此给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带来启示。

  • 标签: 金融监管体系 法国 刚果共和国 改革 启示
  • 简介:全面抗战初期,重庆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受制于公债价格下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及省外银行紧缩放贷、回笼资金的影响,曾爆发了严重的金融风潮。在平息危机的过程中,重庆银钱两业公会、四川省政府与国民政府之间围绕“汇划证”问题一度存在严重分歧。分歧的解决,表明国民政府在维持内地金融市场稳定上,并非执着于政策的划一,而是参酌本地现实,显示了其政策的灵活性。同时,从长远来看,此次风潮的平息,特别是“代现券”的发行,维持了重庆金融秩序的稳定,为其日后承接各地金融机构的内迁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抗战初期 重庆 金融风潮 金融救济
  • 简介:介绍伊斯兰文化的大型专科工具书《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出版发行《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是国家“七·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之一,是我国编纂的第一部全百、系统地介绍伊斯兰教基本知识大型专科工具书。由四川辞书出版社于1993年11月出版,向国内外公开...

  • 标签: 伊斯兰文化 伊斯兰教文化 百科全书 工具书 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伊斯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