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4 个结果
  • 简介:  (二)海马对HPA活动的抑制性效应 Herman等(1995)的研究表明,这表明海马对HPA的活动有抑制影响,杏仁核参与了HPA应激反应的激活

  • 标签: 下丘脑垂体 中枢控制 垂体肾上腺皮质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多功能清洗架在节器械清洗效果方面的研究应用。方法将使用后的节器械786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U型架(对照组)和多功能清洗架(实验组)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后,观察节器械的清洗效果。结果多功能清洗架与U型架清洗后器械经过目测合格率98.49%、93.04%、放大镜检测合格率97.23%、90.72%,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功能清洗架适用于各种规格节器械的清洗,提高节器械的清洗质量,保护节器械,减少器械损坏并且缩短成套清洗器械包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器械清洗架 清洗质量
  • 简介:摘要因果推断中,时序(或方向性)的概念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从因果思维出发,以真实因和真实果的发生时间将大自然时间划分为3个时域和2个时点,从而锚定了因果推断只能实现于第3时域。测量时序可分为5种类型:跨第1和3时域纵向时序(实验性时序)、跨第2和3时域纵向时序、同时域纵向时序、同时域逆纵向时序和同时域横向时序(观察性时序)。这种分类法适用于首次或多次测量、及时和延后测量等所有测量策略。除了实验中真实因的测量(或干预措施)在其发生之前(第1时域)或观察和实验中真实因的测量在真实果发生之前(第2时域)的情形外,所有其他测量策略类似于历史重建或"考古",测量时序的重要性次于测量的准确性。从研究设计应整合偏倚设计的观点来看,本文提出基于大自然时间的测量时序五分类法,概念清楚并将有助于判断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倚,为正确进行因果推断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因果思维 因果时序 测量时序 因果推断 流行病学 观察 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角膜曲率、眼与屈光度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11月到2018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青少年103名(共206眼),根据等效球镜度不同分成正视组、远视组、近视组,其中根据近视程度将近视组分成低度近视组、中高度近视组。测量患者的屈光度、角膜屈光力、眼长度,计算等效球镜度、眼长度与角膜曲率比(AL/C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角膜平坦屈光力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陡峭屈光力仅在近视组与远视组间和低度近视组与中高度近视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其他各组间无差异(P>0.05)。正视组、远视组及近视组三组间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视组眼长度显著长于另外两组。中高度近视组眼显著长于低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与角膜曲率的比值(AL/CR)在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中高度近视组中AL/CR最大;远视组AL/CR最小(P<0.01)。结论角膜曲率和眼长度是决定屈光度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眼与角膜曲率比值(AL/CR)是预测近视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对痛经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HPOA)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了针刺对痛经大鼠β-内啡肽(β-EP)、下丘脑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卵巢激素(雌激素E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P及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结果:针刺治疗后,β-EP、GnRH、GnRH-R、FSH、LH、E2、ER、P和PR的水平改变,因此针刺对痛经大鼠HPOA的有调节作用。结论:针刺对痛经大鼠HPOA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HPOA的性激素及其受体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针刺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原发性痛经 激素
  • 简介:目的回顾性研究中央角膜厚度(CCT)、眼长度对眼压的影响。方法155例310只眼行LASIK手术前检查,角膜厚度和眼长度由A超测量获得,眼压由Cannon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非接触式眼压IOP数值明显依赖于CCT(r=0.405,=0.000),IOP与眼长度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r=0.137,〈0.01)。结论CCT对Cannon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的眼压值有明显影响,眼长度与IOP之间有相关性。

  • 标签: 眼压 近视 眼轴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近视防控在儿童眼增长中的应用效果作以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儿童分为不进行近视防控的观察组与进行近视防控的防控组。观察组儿童每年进行一次眼与屈光度检查。防控组儿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眼检查,入组第一次测量眼后散瞳验光,一年后复查眼后再次散瞳验光,防控手段包括日间户外(平均每日大于2小时)、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角膜塑形镜或环曲离焦类框架镜(星趣控、新乐学、成长乐等)等。结果:经过将防控组与观察组的儿童检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结果:实行近视防控之后的防控组的眼增长及等效球镜变化均小于观察组;未进行近视防控的观察组的眼增长及等效球镜变化均高于防控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以上指标对比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儿童眼增长的监控对于近视防控评估有精度高、可靠性好、可重复性强、方便快捷等优势,有利于评估儿童屈光状态的发育情况,有利于预判近视的发生及发展,有利于评估近视防控效果,以及提高儿童近视预防及控制的意识。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眼轴 近视防控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技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了我科近2年来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患者85例,术后平均随访7.3个月,根据AOFAS踝关节-后足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分;结果:平均得分为91.4分(73-94分),优良率为95.1%;结论:锁技术对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理念具有创新性,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轴锁技术 下胫腓联合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育性不对称乳房的分型和治疗策略。方法2005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发育性不对称乳房成年女性患者203例,年龄18~46(31±8)岁。按照临床表现不同分为3型,分别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评估手术效果。结果203例发育性不对称乳房畸形患者中Ⅰ型86例,占42.36%;Ⅱ型63例,占31.03%;Ⅲ型54例,占26.60%。术后随访161例,占79.3%;平均随访9个月。发生背阔肌肌瓣腋下切口愈合不良1例,血清肿2例,BakerⅠ级包膜挛缩5例,BakerⅡ级包膜挛缩2例,自体脂肪注射隆乳后局部小结节形成1例。患者手术效果评价满意129例,占80.1%;良好24例,占14.9%;一般满意6例,占3.7%;不满意2例,占1.2%。结论发育性不对称乳房畸形的临床表现多样,3型分类法可较好地指导手术治疗。个性化的美学设计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 标签: 乳房 美学 发育性不对称乳房 分类 手术
  • 简介:摘要面部不对称在人群中较为常见,严重的面部不对称导致颜面部形态异常的同时危害其生理功能。其中以面中下部畸形变异为主,当前针对面中下部不对称畸形矫正的外科治疗手段繁多,但未成体系。该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其病因分类、评估方法以及外科治疗手段,以期针对面中下部不对称畸形提供系统性的颅颌面外科治疗策略。

  • 标签: 面部不对称 个性化治疗 正颌外科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低密度的各种疾病,以加深对该CT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26例,其中肝豆状核变性10例,EB病毒性脑炎9例,一氧化碳中毒7例。均行CT平扫。结果26例均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壳核、苍白球和尾状核)对称性低密度,其中1对、2对或3对核团同时受累。结论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的疾病很多,其中肝豆状核变性、EB病毒性脑炎和一氧化碳中毒具有一定CT特征。了解具有以上CT表现的疾病范畴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基底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半侧颜面短小患者颏部不对称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10年8月到2015年9月,对14例半侧颜面短小患者进行术前影像学测量和术前设计,采用颏部水平截骨的方法,对偏斜的颏部予以矫正。结果患者均一期愈合,外形满意,术后均有不同程度下唇麻木,1~6个月内均自行恢复。结论正确的手术方法选择、精确的手术设计,可有效改善半侧颜面短小导致的颏部不对称畸形。

  • 标签: 半侧颜面短小 颏整形术 不对称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对称双眼皮患者实施整形修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03月至2013年06月期间,科室不对称双眼皮整形患者40例,实施小切口整形修复手术,切除多余眶隔脂肪,并实施部分埋线微创重睑修复。结果4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患者双眼皮达到对称效果,所有患者满意。结论针对双眼皮不对称患者实施小切口微创重睑修复手术可以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整形效果,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整形修复 不对称双眼皮 微创重睑
  • 简介:摘要双侧对称性桥臂、大脑脚梗死为极其罕见的后循环梗死。本文分析了1例合并双侧对称性桥臂和大脑脚梗死的患者,并回顾文献,通过详细的病史资料及影像检查等明确病因。

  • 标签: 脑梗塞 脑桥 中脑被盖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入院的病例中选取和75例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术进行分析,将75例不对称双眼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小切口的融合去脂及埋线术治疗,乙组采用传统的整形修复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满意率、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出血量上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甲组效果远远好于乙组。两组都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恢复较好。结论小切口的融合去脂及埋线术治疗比传统的整形手术效果好,并且治疗后更持久,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不对称 双眼皮 整形修复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发对称性脂肪瘤(MSL)临床主要表现为体表可见的大量脂肪组织弥散对称堆积在颈部、枕部、肩背部,并可沿颈部肌肉间隙向深部延续弥漫分布。本例MSL患者有嗜酒史,术后组织病理见较大而成熟的脂肪细胞,细胞分化良好,出院后随诊效果满意。

  • 标签: 多发对称性脂肪瘤 随诊 细胞分化
  • 简介:目的:建立“不对称指数”结合体积差的评估模式,并用于验证既往面部不对称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面部不对称患者30例行激光扫描,在扫描所得图像上建立坐标系,并选取标志点,计算出各标志点面部不对称指数(AI);并利用镜面翻转技术计算体积差。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最终结论。结果面部不对称患者术后各个标志点的AI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体积差亦明显改善,提示治疗效果良好。结论AI结合体积差的评估模式,能精确、直观、全面地评估面部不对称患者的手术效果,为手术方案的改进提供了可靠的参数。

  • 标签: 面部不对称 数字化评估 不对称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