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 的  调查甘肃东乡县东乡族公职人员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 法  纳入于甘肃东乡县院健康体检的东乡县东乡族公职人员共4252例,按甲状腺彩超是否发现甲状腺结节分为甲状腺结节组634例和非甲状腺结节组361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结 果  结节组和非结节组比较性别、年龄、职业、脂肪肝、高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东乡族 公职人员 甲状腺结节 检出率
  • 简介:目的通过对甘肃分级诊疗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发现甘肃分级诊疗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精准性的指导意见,助力甘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描述性统计和双变量分析(Bivariate)等大数据挖掘方法对甘肃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力求挖掘出隐藏在数据背后有价值的信息。结果甘肃分级诊疗制度的考核指标比较单一,政策范围内的疾病病种有待完善。甘肃各地区分级诊疗女性患者的人数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各年龄组患者的就诊率有明显的差异。分级诊疗疾病谱的变化受到年龄、地区、就诊机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区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内疾病病种。结论从疾病病种完善和精选考核指标两个角度完善甘肃分级诊疗政策,结合患者就医特点,对患者就医行为进行预测,最终实现患者的精准管理,实现医疗机构的精准管理,实现分级诊疗病种的精准管理。

  • 标签: 分级诊疗 数据 数据挖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甘肃陇南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例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导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4-2018年发病且现住址为陇南市的乙脑病例资料。设计"陇南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个案调查表",对纳入调查的病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就诊信息、发病信息、临床分型及慢性基础性疾病患病情况等,分析乙脑病例的特征及影响其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2014-2018年陇南市共报告乙脑病例260人,完成调查259人。其中,年龄≥60岁的病例70人(27.0%),重型和极重型病例67人(25.9%),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病例55人(21.2%)。259名乙脑病例中,死亡46人,病死率为17.8%。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比值比(OR)= 2.667,95%置信区间(CI):1.140~6.237],重型和极重型(OR = 2.762、61.820,95%CI:1.053~7.091、5.149~742.239),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OR = 2.489,95%CI:1.038~5.964)是乙脑病例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陇南市乙脑病例死亡的影响因素有年龄、临床分型和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因此要重点关注60岁以上、临床分型为重型和极重型、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病例,加强重点人群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死亡病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肃汉族、回族、藏族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7290例40~55岁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以问卷方式调查人口学特征、婚育月经史,并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症状进行评估。资料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肃女性自然绝经年龄为(47.43±3.99)岁,其中回族女性最早,为(47.08±4.29)岁;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居住地,三个民族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5);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回族为58.85%(246/418),藏族为44.16%(136/308),汉族为41.06%(2695/6564),三个民族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症状汉族轻度人员占比最多,回族、藏族中度人员占比最多,三个民族之间轻度和重度的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事重体力劳动是三个民族女性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共同的危险因素。结论促进和帮助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改变落后生活劳作模式,加大教育及医疗卫生的投入、加强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针对各民族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逐项改善,将有助于围绝经期综合征预防和诊治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各民族女性健康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民族 绝经 自然绝经年龄 围绝经期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银市2019-2020年药械化“四项监测”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促进公众合理用药用械用妆。方法回顾性分析白银市2019-2020年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4 791例不良反应报告。结果4 791例不良反应报告中,药品不良反应占比最大,2019、2020年分别占34.69%、36.97%;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次之,2019、2020年分别占9.58%、10.02%;化妆品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占比最小,2019、2020年化妆品不良反应分别占2.50%、2.71%,药物滥用分别占2.88%、0.65%。结论应进一步提升白银市药械化“四项监测”能力。白银市药械化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产品监测,售后 药事管理学 药用制剂 医疗装置 仪器和器械 化妆品 物质相关性障碍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简称天祝县)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流行范围,准确掌握饮茶型地氟病患者信息,为推广普及低氟砖茶和开展患者救助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 - 2020年按照《2019年甘肃饮茶型地氟病流行现状调查方案》,在天祝县具有饮用砖茶习惯的行政村,采集当地居民生活饮用水检测水氟含量,每村抽取10户家庭,入户调查登记每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砖茶饮用情况,并采集砖茶样品,测定氟含量。同时对调查村所有8 ~ 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对调查村25周岁以上(不包括25周岁)常住成人进行骨关节症状、体征临床检查,对有明确氟骨症临床症状或体征的患者进行骨和关节的X线检查,并采集尿样检测尿氟含量。水氟、茶氟、尿氟含量检测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氟斑牙诊断采用《氟斑牙诊断》(WS/T 208-2011),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结果共采集水样161份,水氟含量为0.07 ~ 0.68 mg/L,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 1.0 mg/L);采集砖茶样品1 644份,16周岁以上常住人口年人均砖茶消耗量为1.05 kg。不同品牌茶氟含量均值范围为601.99 ~ 991.38 mg/kg;根据茶氟检测结果,筛查出日均茶氟摄入量> 3.5 mg/d的行政村16个,旦马乡土塔村最低(4.91 mg/d),毛藏乡华山村最高(18.98 mg/d);调查14个行政村的8 ~ 12岁常住儿童253人,查出氟斑牙极轻度3例、轻度2例、中度1例,总体氟斑牙检出率为4.74%(12/253);对15个行政村25周岁以上(不包括25周岁)常住成人(3 100人)进行骨关节症状、体征临床检查,对有明确氟骨症临床症状或体征的患者(104例)进行骨和关节的X线检查,诊断氟骨症患者6例,其中轻度3例、重度3例,年龄在56 ~ 76岁;共采集尿样3 100份,调查村尿氟均值范围为0.73 ~ 4.74 mg/L。按照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判定及划分标准,判定旦马乡土塔村、大红沟镇西顶村、抓喜秀龙镇代乾村为饮茶型地氟病轻病区村,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为饮茶型地氟病中病区村。结论甘肃天祝县有饮茶型地氟病流行,需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标签: 氟化物 含量 氟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甘肃碘营养适宜农村地区成年男性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功能状态。方法2017年,选择甘肃儿童碘营养适宜地区凉州区和临泽县作为调查点,对当地农村地区常住20 ~ 49岁男性进行调查,各为52人。采集1次随机尿样测定尿碘;采集空腹血样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同时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凉州区、临泽县成年男性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0.2、161.0 μg/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地成年男性均无甲状腺肿大;血清TSH中位数分别为1.85、1.61 mU/L,血清FT3、FT4均值分别为5.19、5.16,16.58、16.30 pmol/L,地区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地总体甲状腺功能异常率为6.7%(7/104),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甲减)为主(6/7)。其中凉州区、临泽县甲状腺功能异常率分别为5.8%(3/52)、7.7%(4/5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地总的抗体阳性率为12.5%(13/104),其中凉州区、临泽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5%(7/52)、11.5%(6/5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总的TgAb、TMAb同时阳性人数占总的抗体阳性人数的9/13,其中凉州区、临泽县抗体同时阳性者的占比分别为7/7、2/6。单纯抗体阳性(不伴有甲状腺激素和TSH异常)人数占总的抗体阳性人数的11/13。结论甘肃碘营养适宜农村地区成年男性碘营养适宜,但该人群甲状腺功能存在潜在患病风险,应加以关注,定期开展检查。

  • 标签: 尿液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掌握甘肃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饮茶型地氟病)的流行范围、地理特征和受威胁人群等基础资料。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按照《2019年饮茶型地氟病流行现状调查方案》和前期掌握的甘肃各市(州)居民生活习惯等相关信息,选择有饮用边销茶习惯人群分布的甘南州、武威市、酒泉市、张掖市4个市(州)的12个县(市)作为调查地点。调查内容包括各县(市)温度、海拔、乡(镇)数、行政村(居民委员会,以村计)数、所辖人口数、民族构成、生产方式、边销茶饮用情况、茶氟含量等。茶氟含量检测参照《砖茶含氟量》(GB 19965-2005),并进行氟含量超标与否(> 300 mg/kg为超标)的评价。结果调查地点年平均温度范围为0.2 ~ 12.7 ℃,除舟曲县外,其余11个县(市)年平均温度均< 10 ℃;平均海拔高度范围为1 200 ~ 4 874 m,海拔高度> 3 000 m的县有6个(玛曲、天祝、肃北、肃南、阿克塞、碌曲)。12个县(市)总人口数为1 051 843人,有饮用边销茶习惯的少数民族492 597人,占46.83%(492 597/1 051 843);其中,藏族474 620人,裕固族10 152人,蒙古族4 660人,哈萨克族3 165人。在125个乡(镇)的860个村进行了边销茶饮用情况调查,调查率为79.48%(860/1 082),村边销茶饮用率为57.67%(496/860),户边销茶饮用率为42.41%(3 658/ 8 625);从生产方式来看,阿克塞、肃北、玛曲、碌曲、肃南5个牧业县和半农半牧的天祝县的村和户边销茶饮用率均> 95%。共检测茶样3 664份,茶氟含量均值为481.33 mg/kg,有2 588份茶样氟含量> 300 mg/kg,占70.63%(2 588/3 664)。结论甘肃仍存在大量饮用边销茶的人群,主要分布在阿克塞、肃北、玛曲、碌曲、肃南等低温、高海拔牧业县,受饮茶型地氟病威胁最大的民族为藏族。

  • 标签: 民族 生产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甘肃康县城乡居民进行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IGR)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基层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5—1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康县4个自然村和3个社区居住5年以上的18~74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别在调查对象禁食8 h后次日清晨和口服75 g葡萄糖2 h后,抽取静脉血标本5 ml,测定空腹以及餐后2 h血糖(2 hPG),对可能影响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描述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康县糖尿病和IGR患病率分别为8.12%、14.15%;城区糖尿病及IGR患病率分别为10.94%、15.84%(P=0.030),农村分别为6.51%、11.94%(P=0.021)。年龄、体重指数、城市居住、性别、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高盐饮食和大量饮酒是糖尿病和IGR的危险因素(OR=8.960、7.275、5.431、6.472、5.628、5.233、4.529、3.641、2.773)。结论康县糖尿病和IGR患病率较高,应积极控制体重。

  • 标签: 糖尿病 糖调节受损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康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区儿童医疗保健水平,降低儿童死亡率,掌握儿童死亡现状、死因结构及变化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7-2012年全区102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性别、死因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男孩占53.92%,女孩占46.08%;28天以内死亡占83.33%。死因位于前5位的依次为早产及低体重出生、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先天发育异常、新生儿肺炎和颅内出血。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加强产前健康教育,重视产前诊断,预防先天疾病及发育异常的发生;加强新生儿监护,提高产儿科医疗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严格执行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亡率。

  • 标签: 儿童医疗保健 死亡构成 产科质量 管理规范
  • 简介:5月23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第二批试点县工作启动会在兰州召开。2012年甘肃首批有18个县纳入国家资源普查县,今年第二批又有20个县纳入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县。至此,甘肃38个县被纳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 标签: 资源普查 甘肃省 试点县 中药 兰州
  • 简介:摘要甘肃肃南县为高寒半干旱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其骨性关节炎发病率达50%以上,与高负荷劳作,气候寒冷等有很大关系,下面从氧化应激反应角度分析致病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氧化应激 低氧环境 寒冷 肃南县
  • 简介:目的掌握甘肃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急性腹痛患者的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的临床诊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5年因各种原因首次在甘肃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治疗的急性腹痛患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12~2015年甘肃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急诊科共报告急性腹痛患者256413例,发生原因前三位依次为腹腔器官急性炎症(45.98%)、急腹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疼痛(34.51%)、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9.93%);急性腹痛的诱因主要有不洁饮食(93821例,占36.59%)、不规律饮食(57360例,占22.37%)和既往病史(25975例,占10.13%)。结论患者发生急性腹痛的原因复杂,与个人卫生以及饮食习惯等关系较为密切,预防急性腹痛的发生应以避免诱因、加强卫生宣教为主。

  • 标签: 急性腹痛 急诊 门诊 急性炎症 牵涉性疼痛 全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7—2020年甘肃发热呼吸道症候群(FRS)常见呼吸道病毒病原谱,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疾病的防控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7—2020年甘肃发热呼吸道症候群哨点医院监测病例信息及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采用IBM 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 678份样本中共检出8种病毒,总阳性率为29.20%(1 074/3 678)。排在前三位的病毒分别为流感病毒(7.18%)、呼吸道合胞病毒(7.15%)、鼻病毒(5.82%),2种病毒及以上混合感染检出率为4.57%。不同年龄组病毒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0.667,P<0.001),<1岁组和1~4岁组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最高,其余年龄组均以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60岁组各种病毒检出率均较低。住院病例阳性率低于门诊病例阳性率,不同年龄组住院病例和门诊病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43,P<0.001)。FRS病毒阳性病例全年均有检出,11月份病毒检出率最高,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在11月至次年1月较高,流感病毒检出率在1月至4月较高,腺病毒和鼻病毒检出率在夏季较高,各种病毒全年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842,P=0.010)。结论应加强对发热呼吸道症候群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持续性监测,了解其流行特征,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发热呼吸道症候群 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氧防治妇科生殖道疾病的作用。方法选择应用蓝氧治疗技术治疗生殖道疾病患者31329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窥阴器、双合诊检查及阴道分泌物清洁度等检查进行妇科检查,再通过念珠菌菌丝、滴虫、支原体菌丝、线索细胞等致病菌检测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2014年、2015年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分为治愈等4类,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经微生物检测后,确定为转阴和阳性,治疗后微生物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7%、92.3%,两组总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蓝氧治疗技术治疗生殖道疾病,避免了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同时解决了耐药性等问题,妇女病普查、防治时普遍适用,疗效较满意。

  • 标签: 蓝氧 妇科 生殖道疾病 防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甘肃三甲医院门诊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方法:在甘肃选择 10所三甲医院,每所医院随机选择 20名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门诊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仍存在在形式杂乱,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内容上需要加强并发症及防治、自我监测方法、自我护理技巧等方面知识。结论:在三甲医院门诊应设置统一的健康教育教材,配备专科护士充分利用候诊时间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指导,并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依托医院各种媒体设备扩大健康教育的普及范围。

  • 标签: 门诊糖尿病患者 健康教育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肃北、肃南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气象因素对鼠疫流行的影响。方法收集1973 - 2016年肃北、肃南2个县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监测资料(来源于甘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当年及领先1、2、3年(相对于当年作为参照的前1、2、3个年份)的气象因素(年均降雨量、气温、相对湿度)资料(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网)。采用R2.3.2软件,以年鼠疫检菌阳性率为因变量,气象因素为自变量建立时间序列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采用非线性效应关系定量研究气象因素对鼠疫的影响。结果2006 - 2016年与1974 - 1983年相比,年均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的平均值肃北县分别上升了0.99 ℃、3.55%RH、12.16 mm;肃南县分别上升了1.00 ℃、2.01%RH、14.60 mm。1973 - 2016年共发生11起人间鼠疫,发病12例,死亡7例。肃北县鼠疫疫源地内领先3年年均降雨量在一定范围内每升高1.00 mm,动物鼠疫发生增加0.40%;领先2年年均相对湿度在一定范围内每升高1.00%RH,动物鼠疫发生增加11.66%。肃南县鼠疫疫源地内领先1年年均降雨量在一定范围内每升高1.00 mm,动物鼠疫发生增加1.32%;领先3年年均相对湿度在一定范围内每升高1.00%RH,动物鼠疫发生增加11.96%。另外,肃北、肃南县领先2年年均气温在一定范围内每升高1.00 ℃,动物鼠疫发生分别增加73.17%、70.18%。结论甘肃肃北、肃南县鼠疫的发生流行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一定范围内的年均气温上升对鼠疫的流行不仅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存在滞后效应。另外,同一疫源地内不同类型气候对动物鼠疫流行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旱獭属 鼠疫(耶尔森氏)杆菌 气象学 非线性效应关系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甘肃县级医院的现状,就血液透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市实际,从健康教育、加强农村县级医院建设与管理、完善合作医疗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 标签: 县级医院 血液透析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连续八年对甘肃内27种1732批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跟踪抽验工作,全面评价了甘肃内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现状,总结分析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不合格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药品质量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 标签: 中药材 中药饮片 质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肃汉族与裕固族40~79岁人群的翼状胬肉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本研究为中国国民健康调查的一部分,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在甘肃兰州市和张掖市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高台县进行样本的选取,对所有受试者收集空腹血样检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3、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同时采用问卷收集受试者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出生地、现居地、迁居日期、受教育水平、抽烟、饮酒、活动水平、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检查受试者身高、体重、血压、视力等项目,观察受试者是否有翼状胬肉并评级。变量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利用多因素回归,以及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评估受试者不同参数对翼状胬肉发病率的影响。结果40~79岁的受试者共4 810人,其中4 193人纳入研究(男性1 840人,女性2 353人;汉族3 035人,裕固族1 158人),年龄(54.36±8.58)岁,翼状胬肉患者391例(9.3%),年龄性别调整后患病率为9.3%。汉族及裕固族人群的患病率分别为8.8%(267例)和10.7%(124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629,P= 0.057)。所有受试者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翼状胬肉的危险因素有高龄(OR=3.66,95%CI:2.26~5.92)和农村居住时长比例(OR=2.18,95%CI:1.41~3.38),保护因素有受教育程度高(OR=0.49,95%CI:0.29~0.83)。汉族亚组分析中,高龄(OR=3.84,95%CI:2.18~6.78)和农村居住时长比例(OR=2.02,95%CI:1.23~3.33)是翼状胬肉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高(OR=0.36;95%CI:0.20~0.66)是保护因素。裕固族人群中,高龄(OR=3.11,95%CI:1.13~8.59)和农村居住时长比例(OR=3.28,95%CI:1.09~9.88)为翼状胬肉的危险因素。结论甘肃40岁以上汉族及裕固族人群的翼状胬肉总患病率约为9.3%,汉族及裕固族人群患病率无明显差异,且民族不是翼状胬肉的危险因素。高龄和农村居住增加了翼状胬肉的发生风险,而受教育程度高是翼状胬肉的保护因素。(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00-607)

  • 标签: 翼状胬肉 患病率 危险因素 甘肃 人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