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满足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方法运用集中静脉穿刺,记录实施后三个月内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投诉率、护理差错发生率、病人满意度等,与去年同期的座位旁静脉输液比较。结果运用集中静脉穿刺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5%,投诉率0.1%,护理差错发生率0.1%病人满意度98%,运用集中静脉穿刺前后比较,均平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集中静脉穿刺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保持护士良好形象,提高和改善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护理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

  • 标签: 临床 治疗 护理
  • 简介:胶质瘤的治疗是高度个体化的治疗。过去的20年里有许多手术及辅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胶质瘤的手术中,使得胶质瘤外科手术这一领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影像技术如PET、fMRI、术中MRI、脑磁图、DTI以及手术的辅助技术如神经导航、荧光显像技术、唤醒麻醉及术中超声等的应用,神经外科医生能在术前精准勾画出肿瘤的解剖和病理结构,也能在术中精确定位功能区,达到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同时使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降到最低。如今神经外科医生更加注重病人的术后功能状态。

  • 标签: 脑胶质瘤 手术治疗 多黔引导 神经导航 术中核磁共振 超声
  • 简介:在规模化种植茅苍术的背景下,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必须对茅苍术种植的关键环节开展研究,规范种植全过程。'种植密度'和'打顶'是茅苍术规范化种植的关键环节,必须开展研究以确定最佳种植密度以及在田间管理的过程中是否需要进行打顶。在确定最佳种植密度的研究中,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采用了2因素3水平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方案,共9个处理,27个试验小区;在开展茅苍术打顶的研究中,以不打顶作为对照来研究打顶的可行性。以净产量和净产量率作为评价指标发现最佳种植密度为行株距30cm×15cm,且打顶有利于提高净产量和净产量率。在茅苍术的规范化种植过程中应按照30cm×15cm的行株距进行定植,田间管理中应采取打顶的措施。

  • 标签: 茅苍术 规范化种植 种植密度 打顶
  • 简介:摘要随着网路信息化在国家各方面管理中的不断升温,其也越来越被医院管理者和决策者所重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促进医院的现代化建设,也可以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因此,医院管理信息技术化成为了当今乃至今后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和目标。

  • 标签: 信息技术 医院管理 应用
  • 简介:文章概述了传统二维深化图纸用于机电安装施工的缺陷以及BIM辅助机电安装的优势,并通过千佛山医院保健综合楼项目,详细阐述了BIM在机电深化设计和安装过程中的应用实践及经验。

  • 标签: BIM 医疗建筑 深化设计 机电安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液透析的抗凝技术与护理。方法配合血液透析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使用肝素前需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或出血现象,认真了解患者病史及前1次的血液透析记录单,若患者最近有出血现象、手术或外伤史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并更改肝素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抗凝技术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估“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长沙市口腔医院星沙门诊部进行金属烤瓷冠修复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四手”操作组和独立操作组,对其修复治疗时间及患者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四手”操作组的平均治疗时间比独立操作组短,“四手”操作组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独立操作组(P<0.05)。结论“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修复治疗中缩短了临床治疗时间,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治疗质量,应该在口腔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烤瓷冠修复 “四手”操作技术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酵母发酵对黄芪药材中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恒温振荡器对酵母菌悬液进行培养,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不同发酵时间下的药材发酵液中的黄酮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发酵法黄芪黄酮的产量约为268.18g/g,产率为0.26%,较对照组提高了18%。结论:所选酵母菌可提高黄芪黄酮的产率,最佳发酵期为7d。

  • 标签: 黄芪 酵母菌 黄酮类化合物 发酵
  • 简介:目的:探讨科学、合理的军队药剂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标准。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和小型专家会议,建立初步方案。采用德尔菲法组织两轮专家函询,汇总专家意见,确定指标命名、权重及最低标准说明等。结果:分别针对总医院和中心医院,建立了由思想品德、专业知识、药剂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其他社会工作等6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和14项三级指标(中心医院13项)构成的两个军队药剂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标准体系。结论:建立军队药剂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标准,是科学有效、公平公正地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必要前提。

  • 标签: 军队 药剂专业 高级技术职务 任职标准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CT检查在颅脑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非常普遍,颅脑疾病CT检查诊断效果好,诊断较为可靠,已成为最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对颅脑疾病的CT扫描技术与检查方法进行分析,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及颅脑检查常应用的平扫、冠扫、造影剂增强扫描、动态CT扫描等检查技术,提高诊断水平。

  • 标签: 颅脑疾病 CT扫描技术 检查方法
  • 简介:目的:回顾性评估髓内钉技术在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功能结果。方法选择50岁及以上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为研究对象,骨折类型为关节外骨折或简单的部分关节内骨折,并可以通过闭合或经皮撬拨复位,均采取髓内钉固定技术。本研究总共包括31名患者,其中只有29名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7岁(51~85岁)。根据AO分型,A2型1例,A3型24例,C2型4例。分别对患者在术后6周、3个月、6个月以及1年经行评估,评估方法包括放射学参数、腕关节活动度、握力、Mayo腕关节评分以及上肢功能调查(disabilityofarmshoulderandhand,DASH)问卷。结果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评估,腕关节活动度(伤侧对比健侧):掌屈95%,背伸95%,尺偏93%,桡偏91%,旋前99%,旋后99%;平均握力(伤侧对比健侧)96%;Mayo腕关节评分,优20例,良9例;平均DASH问卷评分4.8分;最终的影像学参数:平均尺偏角25°,掌倾角11°,桡骨高度10mm,尺骨变异﹢1mm,2例患者术后1年发生了复位丢失,有1例患者出现了短暂的桡神经浅支损伤症状,术后2个月逐渐恢复。结论髓内钉技术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关节外骨折或简单部分关节内骨折中具有安全有效和并发症小的特点。

  • 标签: 髓内钉 治疗 桡骨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CE-MRA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诊治的患者135例,均行颅脑3DCE-MRA检查和TOF-MR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和疾病诊断准确性。结果3DCE-MRA检查的图像优良率(99.3%)明显高于TOF-MRA检查(89.6%),3DCE-MRA检查的疾病诊断准确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3DCE-MRA检查的图像质量清晰,可为疾病诊断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具有高度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颅脑CE-MRA成像技术 TOF-MRA检查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比知识、赛技术、拼素质……,2013年12月,年度深圳市药品零售企业“十佳药师”岗位技能竞赛决赛。在妇儿大厦拉开帷幕。经过理论比试和实操考核两个环节的激烈角逐后,刘丽萍、郭宏义、孟继红、朱晓燕等10名药师脱颖而出,获得深圳市首届“十佳药师”殊荣。

  • 标签: 深圳市 药师 素质 药品零售企业 岗位技能
  • 简介: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通过重建的三维数字模型,将其分割成层状后逐层堆积成实体模型。3D打印技术首先应用于工程领域,随后被推广到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于骨科、神经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的术前诊断、手术规划和模拟等各个阶段。在口腔医学领域,3D打印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逐渐应用于各个专业,本文重点阐述3D打印技术的原理及在口腔颌面外科、修复科、口腔内科及正畸科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3D打印 快速成型技术 口腔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CBCT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需接受正畸治疗合并埋伏阻生牙患者78例,在术前对其分别行普通X线片和CBCT检查,对X线片、CBCT以及术中肉眼所见情况进行总结,对CBCT技术的指导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本组78例患者中上颔埋伏牙70例,共计99颗牙。经X线片与CBCT技术与术中结果符合率分别为85.86%和100.00%,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BCT技术对可对埋伏阻生牙的三维图像进行直观反映,为临床口腔正畸埋伏阻生牙的诊断和矫正治疗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参考信息,值得关注并推广。

  • 标签: 锥形束CT 口腔正畸 埋伏阻生牙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技术与院内感染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相关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结果院内感染影响因素是护理技术、感染并发部位、治疗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等。结论护理技术与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关系密切,规范各项相关护理操作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院内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技术
  • 简介:摘要骶部硬脊膜外间隙阻滞的临床应用愈来愈广泛,以至于骶管阻滞目前被看作是骶部硬脊膜外间隙阻滞的主要替代方法。骶部硬脊膜外间隙阻滞的操作技术简单、安全。骶部硬脊膜外间隙阻滞在小儿应为首选的硬脊膜外间隙阻滞技术,因为与腰部(或者胸部)硬脊膜外间隙阻滞技术相比较,其很少具有引发并发症的危险。

  • 标签: 骶部硬脊膜外间隙阻滞 麻醉技术
  • 简介:目的胶囊内镜(capsuleendoscopy,cE)已被多国广泛用于诊断小肠疾病,为将cE纳入我国医保目录、加大向基层医院示范推广力度,政府急需高质量证据帮助决策。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全球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的有效性、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性,为政府卫生政策制定者提供当前可得的最佳决策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2013年第8期)、PubMed、EMbase、INAHTA、VIP、CBM、CNKI和WanFangData。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然后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最终共纳入32个研究,其中卫生技术评估(HTA)、系统评价(SR)/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RCT)、指南和经济学研究分别为4、11、2、5和10个。其结果均显示,CE检H{率高于其他多项相关传统技术,主要不良事件为胶囊滞留(O.7%~3.0%),与指南推荐一敛。,经济学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技术相比,CE作为首选可明显降低潜在成本,且门诊患者潜在成本降低最届著。结论①CE诊断小肠疾病优势明显且较安全,比同类技术更能降低潜在成本。但使用存在一定局限性,仍需高质量证据证实..②建议政府在批准医院引进CE时,需综合考虑当地疾病负担、临床需求、支付能力和人员配套等因索。同时须强渊进…步规范化培训操作医师,减少因医务人员个人技术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

  • 标签: 胶囊内镜 小肠疾病 诊断 卫生技术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