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用解剖或本体追问的方法来解读董子学说,让人感到“隔”。董深受着《易》影响。《周易》所呈现的是“意”“象”“言”,董也有“意”“象”“言”。社会政治学是董之“意”。它发自于“仁”,散为仁爱之心和忧患意识,转为政治“大一统”和礼乐教化。天论是董之“象”。它是由“天地”、“阴阳”、“五行”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意象系统,象征着生命大本,凝聚着董子全部的生命体验。《春秋》是董之“言”。它是董子立“象”达“意”的一个话头。董子通过体会《春秋》之“辞”,发挥《春秋》之“例”,从而把握《春秋》之“意”。

  • 标签: 董仲舒 周易
  • 简介:北宋时期,《易》在学术界和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解说与评价《易》成为儒学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北宋诸儒有关《易》的总体评价很多,内容涉及《易》道总评、作者辨正、学派论衡、通经致用等各个层面,对汉唐《易》的一些基本观点提出了怀疑与修正,同时也结合时代思潮对《易》做出了新诠释,从中可以透视出北宋《易》的内在演变轨迹。

  • 标签: 北宋 儒家 《易》学
  • 简介:太虚大师对唯识倾注了很大精力.但他与"南欧北韩"诸学派在学术关注点上明显不同.唯识不仅是太虚大师一生关注和研的重点教理,为此,他阐述了颇具特色的新唯识,力主唯识应成为真实应化的佛学,应将教与观相结合,不能有所偏废.他撰写,发掘基大师之五重唯识观,阐发诠释唯识三性说之精微之义,以作评价与阐释佛学各宗教理基础,并以此对应来自支那内学院派与日本佛教界的近代疑经之风,以维护经典的权威与神圣.

  • 标签: 唯识学 太虚 融贯 应用
  • 简介:佛门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与生活教育,因为唯有健全的思想和规律的生活,才能完成人格,成就道业。因此,举凡行、立、坐、卧,一切举止动作都要威仪具足,所谓“身具德,人必敬”。以下仅就日常生活中的行立坐卧四种威仪,以及有关参访、入殿、礼拜、出堂等应注意的行仪,略述于后:

  • 标签: 佛教 行仪规矩 寺院 思想教育 礼拜
  • 简介:胡塞尔现象和玄奘唯识都是对意识或心识的卓越研究。耿宁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得出了这样两个结论:意识一般之三分结构、过去之特殊现实性。但是他对玄奘唯识中四分说的性质的理解可能并不准确,这导致他依据三分说来质疑唯识三世说。玄奘四分说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发生描述,陈那三分说才是意识结构描述。唯识三世说可以在发生学上借"自缘返缘"结构得到完满说明。

  • 标签: 现象学 唯识学 耿宁 双重意向性 自缘返缘
  • 简介:学习成绩差,经常违反纪律或犯有某些道德过错的学生,我把这种学生通常叫“纪差生”。这类学生在班级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面广、破坏性大,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因此教育好这些学生是非常关键的,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果,而且是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德育工作 后进生转化 情感因素 榜样激励 班主任
  • 简介:在传统文化的儒道互补过程中,道教内丹家援入了许多儒家术语、范畴,并加以改造,这是人们的共识。但象以琴这种孔子喜爱的具体乐器作为中介,用来沟通儒家的“和”范畴与道教的炼丹术,仍算是一种独特和有趣的现象。

  • 标签: 丹学 “琴” 传统文化 道家 儒家 个人修养
  • 简介:<正>荀继承孔而有新的发展,使“迂远而阔于事情”的孔孟儒学变得切实可行,对儒学的发展,尤其是对儒学的被付诸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就儒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来说,荀与孔、孟、董无疑具有同等地位。然而荀却长期遭受冷遇,其著作自从西汉末年刘向校订之后,几百年间湮灭无闻,一直到唐代才有杨倞为之作注,但宋代再次受到冷落,与《论语》、《孟子》的注家蜂起,成为士人学子必读经典的盛况形成强烈反差。荀子本人在唐代被与扬雄相提并论,在宋代更是境遇不佳,一直到元丰二年才勉强被排列到孔庙中的从祀位置,与至圣孔子、亚圣孟子的尊贵地位相差悬殊。对于荀的这种历史命运,时贤提出过一些见解,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荀况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

  • 标签: 历史命运 荀学 统治阶级 荀子 形成与发展 唯物主义
  • 简介:唯识堪称大乘义海,体系宏阔严谨而又思辨精微缜密,在大乘佛教诸宗竞秀之中,以此而独为超迈。相对于中观学派之破执显真,唯识教门总体上乃是从正面建立理论体系,以境不离识为旨而双泯能所,导归真如;以八识、五法、三自性、二无我为纲,尽摄一切名色以究明诸法性相。然以正面解说之故,在理论的建构上便必有未尽完备更容思审之处。

  • 标签: 唯识学 大乘佛教 真如 无我 自性 相对
  • 简介:明代礼类著作较易、诗、书类著作为少,其中关于《仪礼》的著作尤少。三礼之属,《四库》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记分述,重点在前三类。本文就前三类中较为重要者概述如下。

  • 标签: 明代 礼学 《仪礼》 著作 三礼 周礼
  • 简介:贪、嗔、痴,佛教称之为“三毒”。贪是贪爱五欲,五欲有两解是能使人的感官觉得快意舒服的色、声、香、味、触:二是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嗔是愤恚无忍,与人不能合群,个人修养差。痴是愚顽无明,不懂为人为僧的道理。这“三毒”,严重危害佛教徒的身命与慧余,不但不能修成道果,而且使僧尼丧失了起码的资格。

  • 标签: 佛教 宗教信仰 教规教义 作风建设 宗教问题
  • 简介:<正>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将人类聚落系统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范畴,而这两者之间的中介点——集镇却被忽视掉了,因此在社会中一直只有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这两个学科分支。然而现今社会的高度发展,使得集镇对城市与乡村的作用愈来愈大,以致人

  • 标签: 城市社会学 城市与乡村 作用 集镇 稳定性 农村社会学
  • 简介:佛不是炒陈饭李正思头顿吃剩的饭,第二顿炒后虽可吃,毕竟不新鲜了,尤其在炎炎夏日,若无冰箱,难保不馊臭了!佛亦如是,从世尊应化到电子时代的今天,已有二千五百多年了,如果历代祖师个个都只会炒陈饭,那佛家这一钵于家饭陈到今天,该是怪味食品了!尤其在人欲...

  • 标签: 学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槁木死灰 哲学思想 人间佛教 实修实证
  • 简介: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结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党的根本宗旨与民心归依相统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感相统一。从幸福角度解读,中国梦是集幸福社会主义、幸福中国、幸福人民于一体的幸福梦。实现中国梦,一要以幸福社会主义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人民的普遍幸福,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要以幸福中国为目标,建设幸福中国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推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全方位的,包括享有幸福对象的普遍性和幸福内涵的全面性;三要以幸福人民为目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幸福生活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要通过引导全体中国人民对幸福的追求,消弭价值冲突,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发展活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标签: 中国梦 幸福学 幸福社会主义 幸福中国 幸福人民
  • 简介:本文对马克思的含义、马克思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国外马克思的生命力以及国外马克思对中国马克思研究的启示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 标签: 马克思学 国外马克思学 中国马克思学 生命力
  • 简介:华东地区现象青年论坛于2013年10月19日至20日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该论坛是由华东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现象青年研究者发起组织的,旨在促进青年学者交流思想、扩展视野,继续提高汉语现象的研究水准,扩大现象哲学在汉语学界的影响。此次论坛主题为“现象中的世界问题”,由浙江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承办。来自华东地区8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6名青年学者与会,提交论坛报告5篇。浙江大学外国哲学所庞铨教授致开幕词。

  • 标签: 现象学哲学 青年论坛 华东地区 世界 综述 浙江大学
  • 简介:朱子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易学思想的演变过程是分不开的。本文在有关朱子生平思想发展的既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力图从先天后天问题的角度入手,讨论他关于先天后天问题的观点之演变过程,并对其得失作同情的了解和细致的分析。文章的结论是,作为一代易学大家,朱熹在先天学上多有领悟,而在后天学上却少有心得,并进一步讨论了朱熹易学的这一特点。

  • 标签: 朱熹 先天易 后天易 理学
  • 简介:过去被认为是伪书的《列子》。经近人研究并非伪出,作者赞同这一观点。证之以刘向《列子序录》,《列子》实为道家黄老的早期著作。《列子》一书有九处言及“黄帝书”“黄帝曰”或黄帝事,大体皆托黄论道或托黄解老,其道家性质可以确定。逮至稷下学宫,其黄老学派传承《列子》,可证《列子》为稷下黄老之先导,而战国中期的田齐变法,为黄老的传播掀起了高潮

  • 标签: 伪书 列子 黄老学 稷下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