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0 个结果
  • 简介:政治哲学涉及政治和哲学,而政治哲学的首要和中心问题就是检讨哲学与政治社会的关系。这一关系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前现代——非政治的哲学和非哲学的政治;现代——哲学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哲学化;后现代——哲学的去政治化和政治的去哲学化。无论是“政治的去哲学化”还是“哲学的去政治化”,作为历史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对此都是没有异议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消灭阶级,国家才能消亡,意识形态才能消亡,这也就是说用实践来解决理论问题。反过来说,在整个过渡时期里,由于阶级存在,政治的党派性、哲学的党派性是无法消灭的;然而,在消灭阶级的过程中,公共政治领域的建设、哲学学术领域的建设则是必需的。

  • 标签: 政治哲学 历史演变 马克思主义 去政治化 哲学化 政治社会
  • 简介:政治对于政治主体而言具有肯定性与否定性的双重价值,政治价值是政治政治主体的肯定性价值和应然意义。政治价值具有多维内在构成,它对政治社会的进步、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标签: 政治价值 政治发展 政治文明
  • 简介:<正>《易传》根据以阳阳哲学为核心的《易》道来观察解释政治领域的问题,形成了一种追求社会整体和谐的政治思想。这种政治思想受到历代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的重视,用于拨乱反正,克服由君主专制体制所造成的危机,变无序为有序,化冲突为和谐,对中国二千多年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政治思想 易传 专制政治 社会整体 君臣关系 中国政治文化
  • 简介:政治妥协是现代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解决政治生活冲突的主要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政治妥协,对于政治生活而言,是一支调解的润滑剂,追寻的是双方互利共存。它的价值内涵具备工具性价值、精神性价值和调和性价值,是实现个体权利的重要保障,是解决冲突的重要调节机制,是实现自由民主的基本方法,其伦理底线是适度妥协,伦理基础是独立平等的主体性,伦理条件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性。

  • 标签: 政治冲突 政治妥协 价值属性 伦理价值
  • 简介:政治分析是指分析和认识社会政治问题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或日工具,即政治方法论。是政治主体对来自现实的政治素材进行分析、加工、整理,形成理性认识并依此提出解决政治问题的途径的主观意识活动。政治分析同任何理论思维一样,“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邓小平的政治分析模式主要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围绕着“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认真探讨和研究邓小平的政治分析模式,对于正确解决政治问题,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政治分析 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 政治问题 政治现代化 政治主体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政治波普。该艺术形式采用西方波普的艺术语言,结合人们熟知的政治形象或商业代表,来表达幽默、荒诞或嘲讽之意,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精神。当时,苏联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政治波普,对中国政治波普的构建与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20世纪年初代苏联解体后。国际艺术市场不再对苏联的“当代艺术”重视,苏联政治波普很快便失去了价值,从1994年起,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于是,国际艺术市场便将视角转向中国的“当代艺术”。

  • 标签: 政治波普 波普艺术 20世纪80年代初 苏联解体后 中俄 社会主义国家
  • 简介: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巴黎手稿》)是个丰富多义的文本。通过仔细爬梳此文本,笔者发现,马克思当年提出的许多富有张力的问题,对今天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依然具有新鲜的启发意义。其中,关于"政治寂静主义"的命题就与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的独创性与公共性等命题构成一个值得探讨的语义场。本文通过提出"政治寂静主义"这一个新颖的思想理论与美学命题,指出至少在三方面,《巴黎手稿》体现了"政治寂静主义"内涵的三大矛盾,即:关于"经济决定论",《巴黎手稿》的矛盾;关于"历史进步论",《巴黎手稿》的矛盾;以及关于"政治终结论",《巴黎手稿》的矛盾。

  • 标签: “政治寂静主义”、《巴黎手稿》 “经济决定论” “历史进步论” “政治终结论”
  • 简介:本文从古今之争的视野分析现代西方哲学的现代本质,并且展示“哲学与政治”这一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古代与现代所呈现的特有图景。

  • 标签: 政治哲学 古今之争 现代性
  • 简介:<正>在美国历史上,尼克松是一位十分重要而又极有才华的总统。他在位期间,内政、外交都取得了不少成就,要不是因为“水门事件”,尼克松很有可能与美国历史上那些负有盛名的总统们并驾齐驱。尼克松是一个应时势要求脱颖而出的领袖,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心理特征顺应了当时的美国人对总统的期待。一般而言,政治家往往凭着自身的心理结构,知识结构和认知经验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之中表现出独特的行为模式和个性特征,这种独特的行为模式和个性特征可称之为政治家人格。尼克松的人格特征十分复杂,时而果断,时而踌躇。既富于理想,又十分务实。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尼克松的人格:不断进取的驴,狡猾的狐狸和难缠的刺猬。

  • 标签: 政治人格 人格特征 “水门事件” 共和党人 行为模式 人格魅力
  • 简介:早期政治思想是毛泽东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正确认识毛泽东早期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国先进分子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意义。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围绕寻求救国真理这一主题,经历了封建政治思想、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一历史进程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情况。

  • 标签: 毛泽东 早期政治思想 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利益与权力是考察政治生活的两个重要维度。依据政治生活中所呈现出的不同主题,根据利益与权力的不同组合,人类政治生活依次呈现出强权政治、解放政治、生活政治三种范式。强权政治争夺权力是为了保持权力,表现为对权力的赤裸裸的争夺;解放政治掌握权力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基本自由权利,争取基本平等自由的生活机会与条件;而生活政治中,权力更多遮蔽了那种暴虐性质,权力同样也是为了权利,但这种权利更多地是一种自由选择的权利,在一个稳定的现代宪政体制下,这种权利更多地指向实质性的权利。

  • 标签: 政治范式 强权政治 解放政治 生活政治
  • 简介:在徐复观先生看来,孟子的性善论为确立和谐、有序的政治秩序奠定了坚实的人性论基础,为儒家的仁政或德治提供了形上根据,同时也可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据。孟子的仁义内在说对政治生活有重大影响。孟子的孝悌之道重视人格尊严,不但没有维护专制政治,反而与专制政治相对立。此外,孝悌之道及建基在其上的家庭还可促成进一层的个体与群体得到谐和的民主政治

  • 标签: 徐复观 孟子 伦理 政治
  • 简介:后现代政治哲学早已不是什么新话题,但国人对它的理解至今还主要停留在后现代主义一般性理论的层面上,政治哲学领域的独特性往往被忽视或淹没。事实上,无论从与传统政治哲学在研究起点、内容、方法、旨趣等方面的不同所规约出的理论视阈,还是从理性反思、合法性论证及日常生活强调等研究路径所反映出的理论取向,都鲜明地彰显着后现代政治哲学的独特魅力和启示。

  • 标签: 现代性 后现代 政治哲学 后理性
  • 简介:列宁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实践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政治伦理思想架构。其政治伦理思想涉及到了政治的基本价值理念,政治制度的合理设计,执政党的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等诸多问题。列宁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现出了鲜明的实践理性品格,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具有重要的启迪借鉴价值。

  • 标签: 列宁 政治伦理 论纲
  • 简介:马克思对政治的分析大致可从政治社会学、政治人类学、政治经济学、政治伦理学、法哲学、阶级分析,以及政治设计和政治理想等方面来了解。政治社会学分析是在对社会整体进行把握时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分析社会政治生活、政治组织和政治行为及其历史;政治人类学分析重在探寻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去研究人们的社会管理、政治行为和政治组织;政治经济学分析是对政治进行经济分析,剖析政治在总体上对生产的服务作用,揭示政治与经济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法哲学分析是通过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从法理上探讨法的产生和作用;政治伦理学分析是研究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社会的道德准则、政治与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制度的正义性的评价;阶级分析是把生产关系、所有制同国家联系起来考察时,看到国家的阶级属性,看到处于一定生产关系中的各社会阶级为着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彼此间进行的阶级斗争。由此出发,从工人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着眼,马克思及恩格斯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设计和政治理想及其实现途径。

  • 标签: 马克思 政治分析 政治设计
  • 简介:康德批判哲学的真正贡献在于区分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从而确定了人类理性认识的界限,同时开启了人类理性的道德可能性。康德对人类政治问题的思考,同样没有离开批判哲学所制定的思维方向和道路,因此,对康德政治哲学的正确理解和阐释,唯有将其置于康德批判哲学所开创的总体视野内才是可能的。

  • 标签: 政治哲学 康德 道德 批判哲学 人类理性 本体世界
  • 简介:弗雷德里克·奥拉夫松(以下简称"奥"):马尔库塞教授,您作为一名社会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者而广为人知,但是对马丁·海德格尔及其哲学在您的思想生涯中起到过的重要作用,我觉得知之者还是相对较少的。或许我们可以首先谈谈您与海德格尔以及他的哲学之间关系的基本情况。赫伯特·马尔库塞(以下简称"马"):基本情况是,我在1927年《存在与时间》(SeinundZeit)刚面世时便读了它,并在随后决定回到弗莱堡(1922年,我在那里获得了自己的哲学博士学位),以便能与海德格尔共事。我在弗莱堡和海德格尔一起工作到了1932年12月。

  • 标签: 《存在与时间》 哲学博士学位 马尔库塞 奥拉夫 本真状态 弗莱
  • 简介:哲学存在论的政治性和政治本身具有的存在论意义这两个方面的内在统一,使得政治哲学成为哲学存在论的当代形态。政治哲学成为第一哲学不仅是哲学形态变迁的结果,而且是政治作为社会历史维度的当代转型在思想上的一种体现和要求。哲学在政治权力的运作中形成,政治权力应该在哲学理念的引导下运行,政治与哲学相互规定并相互构成。

  • 标签: 政治哲学 第一哲学 当代形态 政治权力 存在论 内在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