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不仅文才出众,而且还十分喜欢植树,并为此写了许多植树的动人诗篇,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植树文人”.

  • 标签: 苏东坡 植树 文人
  • 简介: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年轻的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常受人夸奖,便渐渐骄傲起来。有一年春节,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

  • 标签: 发愤 愤立志 苏东坡发
  • 简介:李公麟是宋朝著名的画家,擅长画马,人物画也画得十分出色。他曾经画过一幅表现一群人在一起赌博的人物画《贤己图》,此画是李公麟人物画中的杰作之一。后来,《贤己图》几经转手,最后为著名诗人黄山谷所藏。一天,黄山谷和同为诗人的挚友秦观一起观赏《贤己图》,两人被画中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所吸引,啧啧称赞。

  • 标签: 黄山谷 秦观 李公麟 人物形象 画中 推崇备至
  • 简介:意象,是文艺创作的首要因素,"谋篇之大端",东坡更把意象看作是创作成功的基本依据.他诠释"立象以尽意"的涵义,并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评析了王维的艺术意象方式.他认为意象虽具客观景物与主观意趣相共融的特点,但任何景物的选择,都需经过作家主观的过滤.故意象的实质,便是人脑主观精神的产物.作家主观意趣的神思驰骋、变幻联想,呈现出不稳定性特质,由此而铸造了极大可塑性的空间,从而通向了无限的创造.所谓"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便."意象的自由至真境界,超越物象,悟证人生,使人获得形上品格的美学启迪.其理论已与现代"第三自然界"艺苑直接相连,具有重大的艺术创造价值.

  • 标签: 立象尽意 得意忘象 诗画一律 传神写照 不似之似 形上品格
  • 简介:北宋年间,湖北爆发了瘟疫,百姓染病死亡无数,天空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就在这紧要关头,苏东坡不知从哪里捣鼓出一副灵丹妙药"圣散子",他配制好药剂后,大量分发给当地百姓,令人惊奇的是,瘟疫真的被控制住了。苏东坡成了人们的大救星,百姓自是对他感激涕零,又是跪拜又是道谢。苏东坡很是得意,说这“圣散子”是神药,能治百病,他嘱咐百姓,如果家中有人染病,就服用此药,保证让你药到病除。

  • 标签: 苏东坡 “做” 广告 百姓 瘟疫 死亡
  • 简介:【品读】竹,作为“四君子”(梅兰松竹)之一,历来为文人雅士所赞赏。苏轼也很爱竹,他作为外地人亲见竹之于岭南人的重要,便有感而发,不写它的高洁,只写它的凡俗之用,表现竹子虽平凡却伟大的品格。其深意是以竹子自况,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竹子默默奉献、毫无怨言的虚怀若谷品格的赞美,这与苏轼身虽被贬却心系百姓、尽一己之力造福一方的作为是一致的;二是表现自己“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的高洁品格。

  • 标签: 品读 短文 东坡 “四君子” 竹子 外地人
  • 简介: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谪居惠州、已经六十二岁的苏轼又被朝廷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儋州)安置,其弟苏辙亦被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四月十七日,苏轼得诰命,十九日,置家惠州,独携幼子苏过取道梧州赴儋。至梧州时得知苏辙尚在藤州,两地相距仅二百五十里地,即作《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

  • 标签: 苏东坡 广西 苏轼 苏辙 宋朝 生平事迹
  • 简介:<正>苏轼难荆公有一次,东坡指着“坡”字请教王荆公(安石)字义。王安石解释道:“‘坡’乃‘土’之‘皮’。”东坡听了,反问道:“那么‘滑’乃‘水’之‘骨’喽?”安石闻之,半天默然无语。三分诗,七分读诗人郭祥正有一次把自己写的诗送给苏东坡鉴赏。未等东坡看诗,他自己先有声有色地吟诵起来。吟完

  • 标签: 默然无语 郭祥正 王荆公 条枪 龙丘居士 谈空说有
  • 简介:烟波浩淼的太湖,一年四季变换着它不同的容颜,而不同的时代,也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对它发出不同的赞叹。其缘由,恐怕是因为太湖的水吧。苏州水城之底蕴,来自于太湖,而苏州也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太湖——成就了东方的威尼斯。

  • 标签: 太湖地区 苏东坡 固城湖 太湖水 苏州人 范成大
  • 简介:东坡论杜王文龙“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①苏东坡面对庆历以来诗界学杜的热潮,禁不住发出这样的慨叹。在东坡看来,学杜必先识杜。那么,杜诗的总貌如何,妍何在?作为一个才识兼长的诗人和诗论家,东坡有自己出色的思考和回答,却也有某种偏失,而这二者...

  • 标签: “集大成” 杜甫 《杜诗详注》 东坡论 《苕溪渔隐丛话》 忠君思想
  • 简介:一薄雾登临远景开,游人塔顶久徘徊。观江遗迹今虽在,不见惊涛拍岸来!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苏轼诗、词、书、画俱佳,是我最钦敬的大文豪。他不媚权贵,爱民如子,勇于直谏,屡遭迫害,贬官、流放、迁徙,由开封而黄州,由黄州而惠州,由惠州而琼岛儋州,远逐至天涯海角。他仕途浮沉,数起数落,一生坎坷。诚如苏轼弟弟苏辙所云:“东坡何罪?惟因正直、敢言、名太高!”

  • 标签: 苏东坡 苏轼 黄州 惠州 爱民 苏辙
  • 简介:老家的东坡上,有我爷爷的菜地。爷爷是退休工人.闲着没事儿便种起了地。七八岁的时候,我就跟着爷爷上山种地。不仅仅是觉得种地有趣,更因为东坡是老家最高的山坡。

  • 标签: 东坡 绿地 退休工人 爷爷 种地
  • 简介:"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这是出自苏轼的词句,表达了一代文豪对成都的深切眷恋.苏轼是眉山人,其故居北距成都八十余里,但与成都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2003年,在成都塔子山公园相继出土了三苏(父:苏洵,子:苏轼、苏辙)残碑三通,即苏洵、苏辙和苏轼,掀起了成都人民关注这位邻里先贤、九百余年前的大文豪苏东坡的又一个高潮.

  • 标签: 苏东坡 成都市 生平 成都知州 大圣慈寺
  • 简介:在中国古代数不胜数的文学家、思想家中。能接近土地的并不少,但在真正地步入仕途、成名成家后依然能够走进土地并结下不解之缘的,应该是寥若晨星了。苏轼当是其中的一位。

  • 标签: 东坡 生命 文学家 思想家 土地 仕途
  • 简介:东坡被贬黄州,游览赤壁,写作了诸如《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中外游人墨客,步东坡之后尘,发思古之幽情,登临赤壁,题词赋诗,绘画作曲,涌现了《赤壁怀古》《醉写赤壁赋》《赤壁图》等各种文体的作品数以千计。“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

  • 标签: 醉写赤壁赋 后赤壁赋 贬黄州 临皋 赤鼻矶 山川相缪
  • 简介:人们都知道三国时期的赤壁,它位湖北赤壁市西北的长江边。相传赤壁大战时,烧曹军战船的火光映红了江边的岩壁,赤壁因此得名。但是苏轼留下的千古名篇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赤壁却指的是另一个地方,在黄州《湖北黄冈县》西门外,山脚突入江中,石色如丹,形状像人鼻,名赤鼻矶,也叫赤壁矶。后人误认为这里就是赤壁之战的赤壁。

  • 标签: 东坡赤壁 怀古 《赤壁赋》 三国时期 赤壁之战 赤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