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原因、防治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012年12月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临床资料,探讨在胆道损伤预防及处理方面的经验。结果在胆囊切除时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或变异是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胆囊切除时必须认清“三管”关系,有无解剖变异,以及切除胆囊后仔细观察有无胆汁渗出,胆管进行性增粗是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我院1999年至2003年间共收治医源性直肠损伤9例,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2例、女7例,年龄80d~79岁.6例合并休克.直肠损伤的原因:妇产科清宫术2例;盆腔肿瘤切除术1例;卵巢肿瘤切除1例;灌肠2例(1例为游离结肠、结肠套叠至直肠,1例为直肠癌);内镜检查2例(1例为溃疡性结直肠炎,1例为直肠癌);直肠息肉切除1例.

  • 标签: 医源性直肠损伤 损伤原因 诊断 治疗 手术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包括心房颤动的肺静脉隔离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左心耳封堵术、经皮二尖瓣钳夹术等,房间隔穿刺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直径鞘管的使用越来越多,跨房间隔的操作也越来越复杂。房间隔穿刺可能造成一过性或永久性的房间隔缺损。本文对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发生率、危险因素、血流动力学影响、临床意义以及处理原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房间隔穿刺 房间隔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胆道手术中导致患者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方法对2001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接受胆道手术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均经过相应的手术治疗后出院,随访1年,20例患者痊愈,8例患者基本痊愈,无死亡病例出现;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与手术解剖、手术医生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结论在胆道手术中,手术医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胆道手术的危险性,提高职业的责任感和对医学专业的知识的掌握程度,熟练手术操作流程和对医源性损伤的观察、处理能力,降低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胆道手术 医源性胆道损伤 原因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输尿管阴道漏的诊治方法、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中卫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2例医源性输尿管阴道漏患者的诊治过程。检查手段包括B超、美兰试验、膀胱镜捡及泌尿系CT增强+重建(CTU),必要时行核磁共振尿路成像(RUM)。均早期在输尿管镜下D—J管置入术,结果7例成功,5例失败后延期开放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结论输尿管阴道漏早期可先行输尿管镜下D—J管置入术,若失败后可行开放手术。

  • 标签: 输尿管阴道漏 输尿管镜下D&mdash J管置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所致的阴茎皮肤不同程度坏死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治疗20例阴茎皮肤坏死的患者(年龄21~49岁,平均32.3岁),根据阴茎皮肤坏死的轻重程度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其中2例行清创换药后自行愈合,9例行减张缝合术,7例行阴囊前动脉皮瓣转位修复术,2例行Ⅰ期阴茎创面阴囊包埋术加Ⅱ期阴囊皮瓣断蒂修复。结果2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行阴囊前动脉皮瓣转移及阴囊蒂包埋的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坏死或感染发生,所有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邻近皮肤接近,勃起时无牵拉不适;行阴茎创面阴囊包埋者进行二期修复后患者对外观及功能感到满意。结论对不同程度的医源性阴茎皮肤坏死,根据阴茎皮肤坏死创面的大小采用个体化的修复方法,可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 标签: 阴茎 医源性 阴茎皮肤坏死 阴茎背神经隔离 短波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由于大量使用促排卵药物,是卵巢过度刺激征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属于一种医源性疾病,重度患者存在一定生命危险。因为超排卵目标的本身是使卵巢获得一种超出生理水平的反映,所以要完全避免卵巢过度刺激的发生是难以实现的,然而通过严密的观察,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给予病人积极的治疗,精心的护理,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完全可能的,病人是完全可以康复的,并且无需终止妊娠。我自2009年到2012年亲身经历了2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均获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医源性卵巢疾病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源性早产产妇的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方法抽取收治的252例医源性早产产妇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医源性早产产妇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SAS、SDS分数,降低并发症,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妊娠 医源性早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1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理因素所致胆管损伤10例,解剖因素所致胆管损伤4例,技术性因素所致胆管损伤2例。1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4次手术。随访2~5年,仅2例发生反复胆管炎,余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强调术者应熟悉胆道的解剖及变异,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应根据胆管损伤的时间及类型选择手术方式。术中辨清肝囊管、肝总管及胆总管是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

  • 标签: 胆囊切除术胆管创伤与损伤外科手术
  • 简介:微粒是肉眼看不见的直径在50μm以下且不被抗体排除的非代谢颗粒。这种微小颗粒在大量输液中存在的多少决定着液体的透明度,是判断液体质量的重要标准。各种原因使微粒污染液体或使液体中微粒增加,均可引起严重的医源性疾病。微粒的来源及污染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制剂方面的污染。②护理技术误操作加重了液体的污染。③静脉穿刺针头斜面微粒存在成为微粒污染的另一来源。

  • 标签: 微粒污染 医源性疾病 预防措施 护理技术 护士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艾滋病医源性感染的控制措施和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9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5例艾滋病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手术治疗过程中加强医源性感染的防控措施。观察实施手术治疗的21名医护人员医源性感染的防护情况。结果对5例艾滋病手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针对艾滋病隔离要求的手术准备、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术中管理和术后消毒等专门医院感染管理措施,认真贯彻落实、规范操作,治疗过程中未发生锐器伤、体液污染皮肤和黏膜等职业暴露情况。全程规范监测21名医护人员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和严格的消毒隔离,可有效避免艾滋病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艾滋病 医源性感染 控制措施 防护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甲状腺手术,特别2次手术易损伤喉返神经,引起医患矛盾,给患者造成精神压力,探讨如何避免避免喉返神经损伤。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2010年共收治400例甲状腺手术病人;手术方式分两组A组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B组术中不显露喉返神经。结果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组未出现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3%;术中未显露喉返神经手术组,喉返神经出现永久性损伤率2%,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12%。结论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可以降低喉返神经损伤机率。

  • 标签: 喉返神经 医源性损伤 显露喉返神经
  • 简介:摘要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尤其是恶性伤医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影响医院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医务人员及医疗机构为医疗纠纷的直接参与者,应对自己在医疗纠纷的产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有着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对待,应首先从自身做起为修复医患关系、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寻找出路。本文通过从医源性角度对目前医疗纠纷的产生原因、机制进行研究分析,为缓解医院内医患紧张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出管理方面的对策。

  • 标签: 医疗纠纷 医疗机构 医务人员 原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原因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进行观察,并对其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因素进一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在所有新生儿中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患儿占比16.7%,其关键原因与输液外渗、纸胶粘贴、抓擦伤、呼吸机管路压伤、尿布皮炎等因素有关系。结论在临床中要有效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就要对其可能诱发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从而控制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原因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