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冠心病是心血系统疾病中的常见、多发病。其不但日间变化迅速复杂,而且夜间的发病率也较高,早期发现,早期抢救,早期治疗,通过抢救能转危为安。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夜间护理,是护理工作中最根本的一条。为了引起临床护理人员对冠心病夜间病情观察的重视,现结合临床上心血的病理生理变化,根据对心血病人的观察,谈谈护理体会。本文根据心血内科疾病以及患者的特点,探讨心血人的夜间发病情况,更好地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提高病人的生存率,生活质量,降低发病率、病死率。   【关键词】夜间护理观察;心血疾病;患者   随着我国踏入老龄社会的步伐加快,人越来越多,而危害人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疾病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心血疾病患者病情演变快,夜间由于其自身生理特点易发生各种心血事件,尤其是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在安静的夜晚比白天更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对心血患者注意夜间观察和护理特别重要,对心血内科护士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谈谈老 年心血疾病的夜间观察与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 2019年 10 月~ 2020 年 10 月共收治心血患者 390 例,其中男 222 例,女 168 例,年龄最大者 96 岁,最小 60 岁。平均年龄 72 岁,夜间发生病情变化的心脏病人 101 例,占 26%;死亡 24 例,占 6%;其中夜间死亡 14 例,占死亡人数 58%。可见夜间是心血人的高危时段。   2 了解人生理特点   期的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缩性变化。心脏功能由强变弱,心肌细胞变性或缩小,使心肌细胞利用的 ATP 和可动用的儿茶酚逐渐减少,使心肌不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氧,表现为收缩力减弱,储备力降低,心排血量减少,心率减慢。心血系统退行性变化,外周血管弹性减弱或消失,血管壁内钙质沉积,及胶原纤维的增生,血管的扩张性减退,出现进行性动脉硬化,引起单纯收缩期血压增高 [1]。期交感神经张力减弱,迷走神经张力亢进,心肌顺应性降低,心射血时间缩短,心搏量减少。由于期这些生理特点,各种心血事件易发生于夜间。 3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在普通病区夜间只有一名护士值班,工作较忙,易导致对心血人的观察不周。并且可能夜间急诊病人入院而疏忽对其它病人的重视,护士频繁夜巡视也会导致患者夜醒次数增加再次入睡困难。以上因素都可能增加各种心血不良事件夜间发生率。 4 夜间病情观察与护理 心内科护士在夜间值班时责任重大,不仅要做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还要加强对病人的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1 夜间护士应详细做好床头及书面交接工作,了解病人日间病情变化,主要治疗心理,睡眠及饮食情况,并将交班内容整理在交接本上 ,以便夜间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防止遗漏治疗和护理。护理文件记录应体现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连续性、完整性、合法性,层次性和重点性等三基要求六大原则。 4.2 严格按护理等级要求定时巡视病房,要做到“四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说话轻,以免影响病人休息,不需要开大灯,尽量开壁灯,不需要开灯的,可以用小手电。由于现在科技发达,病区角落安装各种监控设备,查看监控是看护理人员是否按规定按时巡视,一旦出现不测造成事故纠纷,这也是有力的法律依据之一。 4.3 对病区患者的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 ,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精神状态变化,及时了解患者主诉 ,如胸闷、胸痛、心悸、气急 ,并进一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 ,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 ,如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特别是对意志障碍,疲乏无力,白天出现过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应高度警惕,并做好抢救工作。 4.4 检查患者用药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对睡眠不良的患者要及时反馈给值班医生 ,排除外周环境的干扰 ,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心血疾病药物对患者与中年患者在剂量上有很多不同,因此,应根据人的排泄能力差,肾功能减退的特点,严格掌握剂量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血压、尿量及胃肠道反应。 4.5 保证患者睡眠,失眠是住院患者的常见问题,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陪护,病室光线宜暗;告知患者入睡前减少饮水量及不进食。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循环、呼吸压力;及时关灯,使其尽早进入睡眠状态。护士在凌晨气温最低时,要对病室的室温进行调节 (18~ 22 ℃为宜 ),适当增减衣被,减少患者自身对温度调节的能量消耗。 4.6 对不能自理的危重患者要定时翻身、扣背,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皮肤护理。 5 认真做好夜间治疗护理对夜间治疗的心血患者,我们更应该保持高度慎独精神,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治疗及时准确无误地进行。 5.1 据医嘱及病情定时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对于行心电监测,密切观察,详细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5.2 对静脉穿刺的患者,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是否有肿胀;对使用微量泵静滴患者,查看输液泵是否正常运行,输入的液体量是否正确,输入速度是否符合医嘱要求。护士还应重视患者的不适、主诉及精神状态变化,注意及时疏导患者,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2]。 5.3 对于氧疗的患者,夜间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吸氧管容易脱落阻塞。应经常检查保持其畅通,同是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讲解说明高流量与低流量氧疗的意义,不可随意调节氧流量,以保证氧疗的正常进行。氧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绀及神志情况,据血气分析情况做好氧流量的调节。 5.4 做好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工作 如准备好除颤仪、吸痰管、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呼吸机等 ,以便及时抢救病人。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情况 ,并知道急救仪器的放置位置 ,以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顺利采取急救措施。 6 体会 通过上述的临床护理总结,大大提高了心血患者的好转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病程,使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改善。由于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大,心血人也越来越多,对他们护理工作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护士要重视心血人夜间护理观察,掌握患者夜间变化特点,实施早期护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夜间危重患者较多应增加护理人员值班,保证人员到位,以最大限度为患者赢得救治最佳时机,提高夜间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明玉 .心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7,4(17):105. [2] 蔡娜 .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及人文护理 [J].山东医药 ,2018,48(32):155 . [3] 刘家永 .心血人夜间病情观察和护理 [J].临床护理杂志 ,2018,3(3):17. [4] 杨杰孚 .住院病人的非药物睡眠方法 [J].世界医学杂志 ,2019,3(5):41-45.

  • 标签:
  • 简介:冬季天气寒冷,气温、气流等气象要素变化剧烈,而中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抵抗力降低,所以极易在冬季发生心血疾病。下面,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疾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教授为中老年读者介绍心血的预防。

  • 标签: 心血管病 一级预防 心血管疾病 胡大一 中老年人 抵抗力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论述老年心血的预防和保健措施,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老年人心血的发生机理,并且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预防保健措施。

  • 标签: 心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症 预防和保健
  • 简介:摘要心血疾病是当今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导致中国女性死亡的首位原因。中国女性占全世界35亿女性总数的1/3,我国女性心血的健康促进、防控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本文将对近年我国女性心血疾病负担以及心血危险因素特征的流行学研究结果进行介绍。

  • 标签: 女性 心血管 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28-02
  • 简介:亮点包括具有前景的心脏疾病和卒中预防及治疗新药、设备和手术。去年,在抗心脏疾病和卒中方面取得各种各样进展,有新药、新手术以及现有治疗的改进与新发现益处。1、新药降低一半胆固醇一种每月注射一次或两次的新类别药物,可将有害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减少一半。研究正在进行之中,以明确PCSK9抑制剂是否能预防心脏发作或提高心脏疾病患者生存期。

  • 标签: 心脏疾病患者 心血管病 心脏病发作 治疗新药 低密度脂蛋白 主动脉瓣替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的护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患者106例,对其临床护理特点及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老年心血特点分析和给予相应有效护理措施,使106例患者效果非常显著。结论老年心血的特点较复杂,临床护理要点的针对性,对老年患者的健康和预防并发症意义重大。

  • 标签: 老年心血管病 特点 护理对策 效果
  • 简介:英国牛津大学教授ColinBaigent等通过大规模调查发现,长期服用一些常规止痛药可能增加心血疾病风险。研究人员提醒,关节炎患者等需长期服止痛药的人群更应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控制此类风险。研究人员调查了超过35万人的医疗记录,考察了服用常规止痛药与心血疾病间的关系。

  • 标签: 止痛药 风险 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 英国牛津大学 研究人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血系统的解剖特点1.心脏重量新生儿心脏相对比成人大,其重量为20~25g。在整个小儿时期,心脏重量的增长速度不均等;1岁时心脏重量为出生时的2倍,5岁时为4倍;9岁时为6倍;青春期后增长到出生时的12—14倍,达到成人水平。

  • 标签: 先天性心血管病 小儿 心脏重量 心血管系统 解剖特点 青春期后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寒冷作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可能被低估了。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召开的首届中俄青年学者重大疾病防治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北方寒地心脏病会议上,中俄专家提出要加强两国寒冷地区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有效遏制脑卒中和心脏病事件的上升势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心理健康在中医心血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心血已成为全球健康的重要挑战,而心理健康在其治疗和康复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我们分析了心理因素对心血发展和恶化的影响,介绍了中医在心血治疗中的独特优势,以及中医康复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 标签: 心理健康,中医,心血管病,治疗,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该社区内收治的心血疾病患者以及高危人群实施公共卫生护理干预的所产生的作用。方法:选择从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在某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健康档案、录入健康信息的人群,总计为380例,有心血疾病发生情况以及高危因素的人群。本次将所有实验对象实施公共卫生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实际情况、饮食状态等各个方面指标。结果:通过科学合理的应用先进公共卫生护理干预方式,研究对象生活质量以及动脉弹性等各方面的功能都有所提升,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较之干预之前有很大的提升,各项数据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对于心血疾病患者以及高危人群来说,分析其疾病的类型,同时结合具体的需要开展公共卫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预防疾病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可以在大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公共卫生 心血管 高危人群 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对心血患者及心血高危人群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心血患者及心血高危人群,实施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并展开问卷调查,分析实施前后变化情况。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施后的护理效果较好,P<0.05。结论:心血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应引起重视。公共卫生护理干预优势明显,有助于增强患者健康意识,控制疾病发展,进而强化护理的有效性,防范风险事件,起到巩固治疗效果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公共卫生护理干预 心血管病 高危人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标:分析向心血疾病患者和高危群体提供公共卫生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利用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某社区560名心血疾病患者和高危群体进行筛选,以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方式。结果:病人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健康行为知识、定期用药和科学饮食的比例也有了显著提高(P < 0.05)。结论:对心血疾病患者和高危群体的公共卫生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取得显得成果。

  • 标签: 心血管病患者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公共卫生护理